中國為應對疫情改善全球治理指明方向

2020-12-17 中國網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提出了多重挑戰。中國的立場,特別是中國關于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的論述,尤其引人關注。中國的主張,折射了和平發展這一堅定立場,彰顯了多邊主義這一迫切需求。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二十國集團在後疫情時代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發揮何種作用。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並發表了題為《勠力戰疫 共創未來》的重要講話,提出「加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高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等一系列中國主張,為應對疫情、改善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提出了多重挑戰,涉及國際格局、全球合作、經濟發展、人與自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國的立場,特別是中國關于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的論述,尤其引人關注。如何看待後疫情時代的大國關係,如何看待數字經濟在疫情下異軍突起的現實,如何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等,都是被關注的重大問題。


  中國的主張,折射了和平發展這一堅定立場。中方提出以聯合國為中心推進全球治理,表明中國不會利用危機爭奪權力,而是仍然支持聯合國發揮合力作用,協調全球行動。進一步而言,當前的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與二戰以前的情況十分不同,並非缺乏協調機制和領導機構,而是尊不尊重聯合國,是否維護聯合國地位的問題。解決了這個核心問題,事實上也就認清了當前國際秩序的主要威脅。中國快速發展不是國際秩序動蕩的原因,中美關係也不是零和博弈。中方多次強調,中美關係不是權力地位之爭,而是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的分歧。


  中國的主張,彰顯了多邊主義這一迫切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多邊主義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仍很嚴峻,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各國抗疫、穩經濟、保民生之路任重道遠。在多方合作應對疫情衝擊方面,既有的多邊機制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更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全球經濟陷入萎縮,數以千萬計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傳統的多邊治理機制沒能及時「止血」。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使經濟全球化不退潮,並且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可持續性和韌性。


  中國的主張,切中了數字經濟這一業態「新星」。在全球範圍內,疫情之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既是重大挑戰,也是一場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的重大機遇。近年來,各主要經濟體更加認識到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重要性,圍繞數字經濟的爭奪已經展開。疫情是一場範圍廣大且深入的考驗,直觀體現了數字經濟在發展「非接觸經濟」方面的實力和潛力。正因為如此,可以預料圍繞數字經濟的博弈也將日趨激烈。為此,中國主張國際社會應該為數字經濟營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為各國科技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發揮好數字經濟的積極作用,不僅有助於克服疫情造成的割斷、阻塞和恐慌,而且有助於解決長期困擾人類社會的貧困問題。中國的經驗表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極大地降低邊緣和窮困地區的人們獲得資源和信息的成本,因而也會為各類地區融入全球市場創造條件。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個重大啟示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事關各國利益。隨著各國交往加深,越來越廣闊的地區進入同一個大市場中,人們在享受從自然中獲取資源、利用大交換獲得利益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可知的威脅。今後,各國應花更大力氣應對氣候和環境變化引發的全球性挑戰,深入推進清潔能源轉型,構築起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各國都要從地球村的視角看待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的關係,這個視角是超越民族國家範圍的,是一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意識。這也恰恰體現了中國主張在當前全球治理中的顯著意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大國關係研究室主任 鍾飛騰)


相關焦點

  • 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方向(和音)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在全球多邊舞臺上發出時代強音,提出中國方案。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習近平主席系列講話及中方提出的各項倡議,為全球擺脫當前危機提供了思路,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了方向。團結合作抗擊疫情,依然是全球面對的緊迫任務。習近平主席全面系統闡述中國對國際抗疫合作的理念和主張。
  • 義大利專家:中國在全球應對疫情挑戰和實現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世界經濟。在此背景下,各方期待即將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傳遞加強多邊合作的信息,推動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挑戰,助力世界經濟恢復增長。近日,義大利美第奇學院國際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帕蘭蒂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維護多邊主義及推動國際合作的努力,為全球應對疫情挑戰和實現經濟復甦注入動力。
  • 疫情衝擊下的全球治理困境及其根源
    全球衛生治理機制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於治理機制設計存在赤字,醫療資源仍然集中在國家手中,國際機制缺乏調動國內資源的合法手段,造成治理能力不足。這一赤字在應對小規模的疫情方面尚可支撐,在應對全球性疫情方面明顯不足,由此決定了各國在疫情衝擊下除了回到國家治理軌道外別無他途。
  • 中新時評:特殊「峰會季」 中國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注入動力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題:特殊「峰會季」 中國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注入動力中新社記者 張量2020年的11月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峰會季」,上合組織、巴黎和平論壇、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重要多邊峰會以線上方式輪番舉行。
  • 中國重信守諾 推動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晚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就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3點倡議,並宣布中國到2030年減少碳排放的一系列新舉措,為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指明方向、注入新的中國力量。
  • 中日共擔應對疫情下全球變局的責任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今年以來,籠罩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處在複雜深刻變化中的世界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中日兩國如何共同應對疫情背景下的全球變局,如何共擔維護與發展國際秩序的責任?在第十六屆「北京-東京論壇」的雙邊政治與外交分論壇上,中日嘉賓就此展開熱烈討論,並形成一系列共識。
  • 有效應對重大疫情的中國智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和蔓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給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巨大挑戰。在疫情面前,我國採取了及時有力的舉措,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鬥爭提供了有益借鑑。習近平總書記就疫情防控形勢和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統籌兼顧、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貫穿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鮮明主線,也體現了有效應對重大疫情的中國智慧與中國經驗。
  • 鄭軍:全面提升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新時代我國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很好地回答了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其中「引領者」的角色對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 峰會外交:中國為全球福祉顯大國擔當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三場多邊組織活動,期待峰會外交能夠為逆流湧動、紛亂不已的世界指明未來發展方向。金磚國家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開放合作的重要平臺,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二十國集團是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中國一直是金磚國家合作、亞太經濟合作和二十國集團合作的堅定支持者、積極參與者和重要貢獻者。
  • 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這次會議發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夥伴倡議」,深化與非盟和非洲國家在非洲和平安全領域的合作,為非盟在非洲開展維和行動、常備軍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增加為非盟培訓和平安全事務官員和維和人員的數量,而上述原則成為這一倡議的指導性規範框架。這樣,中國的「新安全觀」開始超越中國周邊在全球範圍內擴散。
  • 打造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新景象
    G20將繼續其承諾與努力,致力於發揮全球治理核心協調機制的作用,在抗擊疫情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方面做出努力。習近平主席出席峰會並在第一階段會議上做了題為《勠力戰疫 共創未來》的講話。中國倡議再次為全球協同抗疫和疫後世界經濟恢復與發展釋放積極利好信號。  首先,堅持公平開放包容的多邊對話,支持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 從全球範圍看疫情對中國有哪些影響 如何應對?
    及時採取應對危機的有效舉措,對中國經濟恢復與穩定增長、對維護中國的全球利益、對加強中國在全球體系的地位與影響均具有重要意義。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擴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疫情重心已從中國轉移到了歐洲與美國,未來不排除疫情重心轉移到南半球及南亞的可能性。
  • 中國抗疫外交助力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這些倡議既基於中國疫情防控的寶貴經驗,也體現了中國維護多邊主義的負責任大國形象,為國際社會共抗疫情指明方向。為面臨下行壓力的世界經濟注入信心。習主席宣布,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
  • 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引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的2020年度《排放差距報告》指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短暫下降,但世界仍朝著截至本世紀末升溫超過3°C的方向發展,遠遠超出了《巴黎協定》所規定的「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
  • 時政新聞眼丨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引領全球治理,習近平提出中國主張
    針對後疫情時代G20如何在全球治理方面發揮更大引領作用,習主席鮮明提出中國主張。(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為了應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年3月26日,G20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特別峰會。習主席在峰會上作了題為《攜手抗疫共克時艱》的發言。這次峰會給世界帶來信心,也為全球抗疫合作引領了方向。
  • 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和「如何治理」的重大問題,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引導全球治理的重要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既彰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的世界歷史意義,又詮釋了中國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提供保障的時代擔當。
  • 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在合作治理方面,一些國家相互間的合作意識迅速減退,「各家自掃門前雪」,甚至截獲他國的緊缺醫用物資為己所用,背離國際合作精神。西方國家的疫情應對懈怠措施,缺乏科學性,導致本國國民死亡數量巨大,嚴重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其現有國家體制和國內治理能力無力解決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這一最基本的問題。
  • 中國綠色發展為全球生態治理作出重要貢獻
    近年來,中國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中國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將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同時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全球疫情「此消彼長」 中國如何應對?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此消彼長」 中國如何應對?中新社北京3月15日電 題:全球疫情「此消彼長」 中國如何應對?在中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境外疫情呈進一步蔓延之勢。面對全球疫情的「此消彼長」,中國如何應對?開闢多個「戰場」:疫情防控、發展經濟、脫貧攻堅同等重要在疫情防控「戰場」,中國已經縮小「包圍圈」,目前重點是清存量和防反彈。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