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電 題:特殊「峰會季」 中國為「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注入動力
中新社記者 張量
2020年的11月是名副其實的全球「峰會季」,上合組織、巴黎和平論壇、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重要多邊峰會以線上方式輪番舉行。在全球疫情加速世界格局演變背景下,這一系列峰會無疑承載著凝聚共識、引領世界擺脫危機的重大使命。
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峰會上所說,「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挑戰,凸顯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這一系列多邊峰會正是當今世界突圍治理赤字、推動全球治理變革的關鍵機會。
在這個特別「峰會季」上,習近平密集發表重要演講,提出一系列中國方案、中國倡議,集中分享了中國對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及破解之道的深度思考,為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貢獻中國智慧,描繪多邊框架發展藍圖,勾勒出「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圖景。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人類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影響超出2008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層出不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愈演愈烈,世界來到十字路口,面臨歷史抉擇。
此次「峰會季」,在人類「至暗時刻」面前,習近平講清了「應該怎麼看」。
習近平給出了中國對大勢的判斷,他說「我們堅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轉。」「睦鄰友好必將超越以鄰為壑,互利合作必將取代零和博弈,多邊主義必將戰勝單邊主義。」
習近平並向世界發出「共抗疫情,共促復甦,共謀和平」的呼籲。在他看來,世界「都在同一艘船上」,「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掌握好節奏,團結合作,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這一系列具有遠見的判斷和明確立場,為困厄於日益增多不確定性的世界撥開迷霧,指明了後疫情時代世界的主題和全球治理的前景。
《世界是平的》作者託馬斯·弗裡德曼日前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平」。他認為,缺乏能夠有效管理的全球治理方案是造成當前挑戰的主要原因。
此次「峰會季」,中國致力於用具體的方案和主張凝聚面向「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的共識。習近平在一場場峰會演講中講清了「我們怎麼辦」。
在不同多邊框架下,習近平都拿出了分量很重的、建設性的發展藍圖,展現了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的積極立場和大國擔當。
在G20峰會上,習近平指出,「我們應該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多邊主義,堅持開放包容,堅持互利合作,堅持與時俱進。」在上合組織峰會,習近平完整提出關於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安全共同體、構建發展共同體、構建人文共同體的重要倡議。APEC峰會之際,習近平圍繞共建亞太共同體的目標,首次全面闡述如何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有外媒評價,習近平指明了亞太合作未來之路。
此次峰會季,中國更是率先起行。習近平通過多個重要場合講清了「中國怎麼做」。
中國為各個多邊框架「量身定製」了多項具體倡議和中國行動,更詳細闡述了中國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明確宣示「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日前,RCEP的籤訂,為疫情肆虐、經濟嚴重衰退、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的世界打了一劑「強心針」。
對此,習近平在APEC期間明確表示,「我們絕不會走歷史回頭路,不會謀求『脫鉤』或是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並釋出中國「也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重磅信號,用實際行動打消外界所謂中國在發展「小圈子」的疑慮。
特別「峰會季」,習近平的密集演講,充分表達出中國在疫情加劇變局面前,與世界攜手共克時艱,面向未來積極推動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變革,為世界涅槃重生作出中國貢獻的堅定立場。
然而,特別時期的「峰會季」能否引領世界擺脫危機,最終還要靠各國攜手,正如那句樸素的馬來西亞諺語:「遇山一起爬,遇溝一起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