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看西遊第1934期)
文/範泛記書
託塔天王李靖,是西遊記裡知名的一位黃金配角,但凡熱熱鬧鬧的劇情,都有他的身影出現。
李靖是典型的高大上形象。他貴為天王、執掌重權,身著金鎧、頭戴寶冠,氣宇軒昂、威風凜凜,左手裡始終託著的一座玲瓏寶塔。也正是這座寶塔,成為李靖最顯著特徵,造就了「託塔天王」的名聲。
說來有趣,李靖以「塔」得名,卻在《西遊記》原著中從未使用過。我們記憶中的唯一一次,是出現在改編了的86版電視劇裡中。那時,孫悟空逃出八卦爐一路打殺到凌霄寶殿上,眾天官護駕迎敵均不能勝。最後時刻,李靖寄出寶塔,想用它罩住孫悟空,可沒想到猴子掙扎幾下就給撐破。寶塔爆炸一片狼藉,躲在龍書案下的玉皇大帝狼狽不堪地喊出了那句經典臺詞:「快去請如來佛祖!」
《西遊記》原著中,李靖從未使用過寶塔,即便他始終隨身攜帶、從不離手。我們一直以為這塔是件兵器,但仔細讀書就會發現,李靖使用的竟是把寶刀。第六十一回李靖奉玉帝旨意助猴子降伏牛魔王,「牛王急了,依前搖身一變,還變做一隻大白牛,使兩隻鐵角去觸天王,天王使刀來砍。」
這就使人奇怪,寶塔不能殺敵,李靖卻為何總是託著它?難道只是為了擺造型嗎?
問題的答案在原著第八十三回。彼時,唐僧被陷空山無底洞白毛老鼠精掠走。孫悟空等人尋到妖精洞府,卻不想那妖精深藏地下,遍尋不到。孫悟空沒抓到人,卻發現了妖精供奉父王李靖和、兄長哪吒的牌位。猴子是得理不饒人的主兒,立馬上天告御狀。玉帝見了猴子就頭疼,趕忙打發他去找李靖對峙。李靖本來對猴子有氣,又忘記了曾經收過妖女這件事,便恨猴子造謠中傷,「掄過刀來,望行者劈頭就砍。」
他這一刀還未砍到,就被哪吒用劍架住,叫道:「父王息怒。」李天王被兒子阻擋,本該氣惱,但他卻大驚失色,亂了方寸。書中,對李靖的異常反應做了解釋。原來,哪吒鬧海時李靖怕惹禍上身,竟狠心打算將其殺死。「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逕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祖「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哪吒斬妖除魔立下大功,位列仙班,但始終不忘當年剔骨之恨,欲殺天王報仇。
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哪吒的第二次生命是如來給的,李靖只得求到他老人家座前。如來「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豔豔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寶塔是佛的化身,也就成了李靖的護身。自此,哪吒見塔如見佛,敬佛即敬父。
父子雖然和好,李靖還將哪吒帶在身邊隨王伴駕,但他始終擔心兒子仍有殺父之心,所以時時刻刻託著寶塔,不是想用它降魔,而是要鎮住兒子。這一回猴子上門鬧事,天王忙著應付而忘記託塔,忽見到哪吒拔劍阻擋,還以為他要趁機弒父,故此大驚失色。
說來也是,李靖雖貴為天王,卻要天天「防火防盜防兒子」,日子過的也是萬分煎熬。《西遊記》從頭到尾看來,哪吒對他絲毫沒有不恭不敬、犯上作亂的意思和表現。用劍擋住李靖的刀,那也是不願意冤枉好人,錯上加錯。這些都表明哪吒已深受佛法教誨,內心天寬地闊、坦坦蕩蕩。奈何碰上了一個小心眼的父親,整日裡疑神疑鬼,端著架子、託著寶塔,看上去威風八面,實則猥瑣不堪。
吳承恩老爺子的大巴掌打在李靖這類道貌岸然人的臉上,可說是呱呱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