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2歲的農婦作家姜淑梅再次被推上熱搜:
一個農村婦女,一輩子沒正經上過學;卻毅然選擇在60歲學識字,75歲高齡學寫字。
從此,一路開掛,77歲加入省作家協會,成為當之無愧的作家;
一路高歌,突飛猛進,出版了五本書。受邀參加央視節目;
成名之後,在讀讀寫寫的路上,繼續折騰,點亮自己的書法、畫畫技能;
而對這一切,都起源於老人但求快樂的心願:
"就尋思寫寫自己快樂就好了"
很多網友深受感動,紛紛表示:
"沒有來不及,只有不想來"
"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人生沒有什麼是太晚的事,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自我成全,才是成全的最高境界。走出"舒適圈"是人一生要做的功課。 "
無獨有偶,日本一名78歲的退休老人,因為一直對畫畫感興趣,決定重拾畫家夢;
聽人說用電腦附帶的電子表格軟體就可以畫出簡單的圖形,便開始研究,
嘗試用電子表格軟體畫畫,即使所有人都不看好,也沒有放棄;
最初的幾年他廢寢忘食地研究,終日與電腦表格為伴,終於表格畫越來越精細;
最終通過電子圖形藝術大賽一舉成名,並在此後三年接連獲獎。
他的電子表格畫作,甚至被遠送國外展覽。
是啊,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能不能成功,而是敢不敢開始。
只要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
有人說,生了小孩,就不要繼續折騰了。
上有小下有老的日子,勤勤懇懇養家餬口就可以了,就不要再痴心妄想做些冒險的事了。
但有支微電影裡的老人卻用行動告訴我們:生命不止,折騰不休。
17位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一個重聽,一個患癌,三個有心臟病;
為了完成年少時和故友的約定,他們準備了6天,終於穿上了機車服出發;
帶著故友的遺照,一路前行,環島騎行了13天,總計1139公裡。
你以為這只是電影情節?
不,這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短片。實際上參加騎行的老人有17位。他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卻依然選擇前行追夢。
正因為他們懂得生活即夢想,才會在耄壽之年,無懼挑戰,勇敢追夢。
因為他們明白,人會老,但夢想永遠年輕。只有即刻出發,才能抓住夢想。
很多人都覺得,既然不能保證是否成功,那就不要開始。
其實不然,開始不一定會成功,但成功一定是源於開始。
去年考研成功的49歲宿管阿姨,為了給兒子樹立榜樣,連續三年旁聽專業課程,花700多天背單詞、上網課,堅持用英語和留學生交流,最終和兒子成為了同屆學子。
她說:"心中有目標,只要去做了,只要肯努力,就能達到想要的。"
你需要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現在還不晚,永遠都不會晚。
被稱為中國最帥"老鮮肉"的82歲硬核老人王德順:
44歲開始學英語;
49歲為追夢成為一名老北漂,沒房沒車,一切從頭開始;
50歲開始學健身;
57歲創造"活雕塑";
70歲開始練腹肌;
79歲開始走T臺。
因為敢於追夢,勇於重新開始,將人生的下半場演繹地精彩紛呈。
莎士比亞曾說: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就是現在。
你以為的為時已晚,或許正是別人踐行的現在開始。
清瞳和西西是在同一個英語培訓課上認識的同學,
她們都希望能夠通過這次的英語培訓扭轉職場透明人的尷尬處境。
不同的是在學完一期的課程後,西西的薪資翻了一倍,清瞳卻失業了。
原來清瞳在參加課程的時候總是糾結能不能學好,一邊怕起步晚了跟不上,一邊又糾結上好課是不是真的能幫助自己職場更上一層樓。最後在恍惚焦慮中度過了課程,英語能力非但沒提升,還因為總請假被原公司辭退了。
既然已經做了選擇,就不要懷疑前進的可能。
當有了努力的方向,請不要妄自菲薄。
沉下心來,踏實開始,踏實進步。
時光永遠不會辜負用心付出、努力前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