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幼兒園放假了,於是沒事的時候我就會陪著樂樂去公園玩,最近總是會有一個老奶奶帶著她的小孫子和樂樂一起玩,那個小朋友看起來也就4、5歲的樣子,樂樂也非常喜歡跟這個小朋友一起玩,於是我們便邀請老奶奶去我們家一起玩。
我們家的玩具是比較少的,而書卻特別多,所以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樂樂便拿出了她最喜歡的繪本給小朋友看,可沒想到小朋友拿著繪本爭搶著要讓奶奶講,樂樂看到便說:我來給你講故事吧!於是樂樂便展現了她的才能,把一整本書都講給了小朋友聽。
老奶奶非常驚訝:「你家樂樂現在都認識這麼多字了?這些字全都認識,全都能讀下來!」
我笑笑說道:「是呀!最近樂樂也是進入了識字敏感期,最近學的都特別快,已經認識了1000多個字了!」
老奶奶特別興奮地詢問我教樂樂識字的方法,而後又唉聲嘆氣的看向自己的小孫子,於是我也向老奶奶分享了我教樂樂學習漢字的心得。
孩子不同年齡,認字方式也是不同的
老奶奶也說,她的小孫子在2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認字,但最後卻都失敗了,不僅讓小孫子越來越不喜歡認字,還讓孫子開始不喜歡看繪本了,但其實孩子認字階段也是有發展的,對於小孩子來說,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要去逼迫他們,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1~3歲的泛化期其實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這個時期主要就是利用感覺認識事物的,這時候他們會把「字」當做是整體形象來進行感知,而這個階段就父母父母提供自然的文字環境,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漢字的存在,並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在孩子進行閱讀的時候,並不是讓他們認識多少字,而是讓孩子有一個能夠隨時感受到閱讀的環境。
4~5歲的敏感期4~5歲的時候就正是孩子識字的敏感時期,而這個時期孩子會突然對漢字、標識等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曾經孫瑞雪老師就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過:孩子的認字敏感期,普遍是出現在4~5歲左右的時候。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發現符號和可觸摸的東西是可以進行匹配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很開心,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去了解其中符號的意義。
5~7歲的再現期在寶寶5歲以後,他們就會對書中的文字產生一定的理解能力,這時候他們能夠在文字當中感受到字句所表達的意思。
我曾經看過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其中她便分享了自己女兒圓圓識字的過程,圓圓5歲以前,尹建莉老師根本就沒有特意地去教她學習認字,但一直都有在堅持給圓圓讀繪本,然後平時也會帶著圓圓在商場、馬路上認識一些字。
但在圓圓5歲以後,尹建莉老師就開始讓圓圓自己拿起書來讀,在讀完一次以後,圓圓便開始學會了自己讀書,從閱讀中不斷地拓展詞彙量,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而圓圓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她的詞彙量就已經達到了三年級的識字和閱讀水平了。
然而這並不是只針對聰明的孩子,很久以前就有研究表明:寶寶在5~7歲時會進入認字敏感期,而過早被強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小學時可能比未認字的孩子更優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優勢也就不那麼明顯了。
如何在孩子認字敏感期進行正確的引導?
父母培養孩子識字早教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智力也得到更好的提高,自小贏在他人的起跑線之前,因此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父母應當全力杜絕死記孩子養成硬背這種錯誤的學習方式。
1、使用指讀法
要知道處於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在飛速運轉導致專注力(注意力)過短,父母可以通過命令孩子指讀繪本的方式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孩子指讀繪本的好處:
在指讀繪本的過程中,能夠仔細觀察每個字的字形;「三到讀書法」即:心到+眼到+口到;在明代的《教子良規》中明確表示了古人對孩子識字的態度:讀書必先識字,識字必用指讀。
推薦《魔法識字書》,專門為3~6歲兒童打造。同樣是帶著孩子讀故事,但是每個故事的的主旨,都是一個漢字,這樣孩子沉浸在故事當中的時候,也更容易對這個詞感興趣。
例如「耳」字,這篇故事就是這樣的:
小貓咪的兩隻大耳朵一天到晚都豎著,隨時注意周圍的動靜,只要哪裡有動靜,只要哪裡有聲音,就馬上往那邊轉。
在一個故事下面,還有根據「耳」字組成的詞語,和成語,「耳機」、「面紅耳赤」讓孩子對耳朵的耳這個詞理解的更深刻。
最後還有一句古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請君為我傾耳聽」,通過家長對這句詩的講解,更是進一步加深了 孩子對這個「耳」的印象。
2、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識字早教時,普遍都習慣性的以「一念一重複」的方式進行教學,對此有專家指出這樣的方式只會加快孩子厭學的速度,同時也會漸漸的封存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一念一重複」的識字教學方式並不被專家倡導。
父母若想達成讓孩子識字的最終目的,就必須要事先培養孩子對於識字的興趣,在教孩子識字時,父母可以選擇「圖片+文字」式的故事書對孩子進行引導式教學,父母要先讓孩子通過圖片認識文字,這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而且也能加快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速度。
向大家分享一個我們樂樂識字的「神器」《0-6歲智靈童寶寶識字卡 象形有圖識字卡片》。之前在網絡上我找過很多關於識字的書籍或者工具,發現這個「神器」最迎合現在孩子的發展特點,也能激起孩子的識字興趣。
這套識字卡就是利用趣味的象形文字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利用左腦和右腦一起學習漢字,學習的過程中還能促進大腦開發。
左右腦分工理論提出以後,左腦被稱為理性腦,擅長語言、邏輯、文字等等,而右腦被稱為藝術腦,善於處理圖像、音樂、想像等等方面。而這個文字卡,利用孩子的左腦的語言信息處理功能和右腦的圖像色彩功能一起來識字,這樣孩子有興趣學,同時能學得更好。
這個識字卡分為正反面,正面是漢字和筆順加上拼音。反面是象形文字、漢字、象形彩圖、組詞、拼音。可以說一張卡片就能讓孩子徹底認識這個漢字。除此之外這個還設計了打孔,可以用線繩將幾張卡片穿在一起組成一本小書,隨身攜帶,隨時幫助孩子識字。
這套識字卡一共有504張,夠孩子學一陣子,適用於0-8歲的孩子。這樣的好東西,我怎麼能不分享給有需要的父母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