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戰略中婦女發展理論新思考——「精準扶貧與婦女發展...

2020-12-13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編者按

女性是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力量,也是受益者,農村婦女脫貧與發展是精準扶貧戰略中的應有內容。在日前召開的「精準扶貧與婦女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婦女工作者,就性別視角下的減貧政策與實踐,貧困識別、婦女的貧困特徵與脫貧機制,產業扶貧與婦女脫貧,扶貧實踐中的婦女參與和需求表達,婦聯、社會組織參與扶貧治理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

董強

7月16日~17日,「精準扶貧與婦女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雲南省勐臘縣河邊村召開,研討會由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共同舉辦。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婦女工作者等40餘人就性別視角下的減貧政策與實踐,貧困識別、婦女的貧困特徵與脫貧機制,產業扶貧與婦女脫貧,扶貧實踐中的婦女參與、需求表達,婦聯、社會組織參與扶貧治理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

如何在精準扶貧中實現婦女脫貧與發展

精準扶貧戰略對我國農村婦女發展正在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一影響需要學術界予以高度關注。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所長杜潔研究員對當前中國性別與貧困研究進行了深刻思考,認為在婦女貧困的界定、類型、特徵、測量、原因、影響及反貧困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富成果,但仍有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她提出,未來研究應理順現有扶貧政策作用於婦女主體的路徑、機制,注重婦女對貧困的特殊體驗以及婦女貧困與所在環境的互動,以全面認識婦女貧困問題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培育鄉村在地人才隊伍、激發鄉村的內生動力是鄉村振興落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楊團研究員認為強化對婦女帶頭人的培育,應列為政策重點,在全國範圍內提升認識,整合資源、創新方法、形成體系。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李小雲教授以一個性別敏感的瑤族媽媽的客房項目為例,闡釋通過這樣的一個空間幫助農村婦女實現經濟賦權,農村婦女的生活空間、工作空間和性別空間發生了連接。李小雲教授也提到未來的農村婦女行動要以促進社區整合的視角切入,不能將農村婦女群體客體化和問題化。

性別視角下的減貧政策與實踐

中國的減貧政策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變遷,這一變遷本身對性別產生了何種影響以及當下減貧政策的性別效應都是社會性別研究的重點主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卜衛研究員採用社會性別分析框架,討論性別主流化「最後一公裡」的方法論、方法和地方策略,探討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村級「兒童主任」如何通過機制化設計推動農村兒童福利的性別主流化。 

通過梳理四十年中國減貧政策變遷中的社會性別內容,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徐秀麗教授認為新階段的扶貧政策需對弱勢群體更有針對性,社會性別的技術工具可為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減貧理論和實踐做出獨特貢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郭佔鋒教授等對中國婦女反貧困實踐歷程進行了分析,認為總體而言中國婦女反貧困三十年的發展歷程大致經歷了由「被動參與」逐漸到「行動自覺」的轉變。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黃桂霞副研究員對中國社會保障政策緩解婦女貧困的經驗與挑戰進行了全面分析,認為經驗主要有減少婦女貧困比例;降低婦女貧困程度,提高享受保障的人數和比例;預防貧困,穩固脫貧成果。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於樂榮副教授以安徽X縣為例,分析了女性貧困的主要特徵以及脫貧實踐的效果是否存在性別差異。她認為促進婦女脫貧需要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性別敏感,增加農村婦女就近務工的機會,積極培育內源性婦女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各級婦聯組織的作用。

扶貧實踐中的婦女參與和需求表達

農村婦女在扶貧實踐中的參與和需求的表達對於取得扶貧的更好成效具有重要作用,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馬春華副研究員以藏北J縣和川西D縣為例,分析了藏區女性減貧如何成為可能。她發現,藏北J縣和川西D縣都缺乏針對女性的減貧項目;缺乏社會性別視角的政府主導的減貧運動,使得女性很難真正參與其中。

就「訪惠聚」政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SL縣K鄉的實施情況,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齊顧波教授、新疆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科技信息所李苗等分析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專項治理過程中的女性參與及需求表達。她們認為女性在發展中的聲音和平等地位等戰略性需求的表達並不顯著。研究區域有關性別關係的文化傳統很大程度上仍是女性社會地位與家庭地位的主要影響因素。

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高明從「精神救贖」的視角來理解當代鄉村建設,她認為,當代鄉建女青年正處於個人—家庭-集體,改良事業-主流文化兩個維度的相互撕扯中,新的主體精神正在掙扎和建構的過程中。

城鄉、區域視野中的性別與教育

鄉村振興必須以教育振興為根本,西部、鄉村的性別與教育也成為研討會的重要議題。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杜屏教授等基於職業性別垂直隔離的視角對欠發達地區鄉村學校女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中存在顯著的職業性別垂直隔離。對此,需要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機構的觀念與實踐中,同時調動鄉村女教師的主體性並促進其參與中小學校決策。

「高考陪讀」成為越來越常見的現象,其中女性家長是爭取代際發展權的重要力量,但同時也面臨著社會身份、情感方面的困境。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範雲霞博士通過對毛鎮「高考陪讀」現象的呈現,分析了勞動家庭母親的教育捲入。

產業扶貧與婦女脫貧

扶貧車間正在成為深入鄉村的一種新型產業扶貧模式,這一模式對於婦女脫貧的實質意義值得關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邢成舉副教授認為,村鎮工廠之所以能夠在農村女性反貧困工作中發揮突出作用,是因為在客觀上迎合了多數農村地區農民家庭兩性的分工以及農村女性勞動力的渴望務工增收改變自身家庭地位的需求。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陸繼霞教授等以河南省某扶貧車間為案例,認為扶貧車間作為創新扶貧機制可以緩解農村婦女無法兼顧家庭、農業生產與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之間的現實矛盾。

山東女子學院蘇海從生計、認同與風險的角度分析了扶貧車間中的性別議題。他認為女性在扶貧車間中仍然游離於產業鏈的最低端,存在諸多風險。因此,要在扶貧中更好地尊重女性體驗,確保女性扶貧的針對性與持續性。

此外,雲南省婦聯家庭和兒童工作部部長、永仁縣委副書記(掛職)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吳濤,甘肅省西和縣婦聯副主席張文梅關於婦聯組織參與精準扶貧實踐、婦女電商扶貧的發言,為如何促進鄉村婦女發展提供了鮮活的實地案例。廣東綠芽基金會理事長蔡文方、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倪永旺就各自開展的半鄉學堂、留守女童的支持等活動進行了經驗交流。

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

《中國婦女報》2019年7月23日第6版

責任編輯:劉錚

相關焦點

  • 福建南平:精準扶貧 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在發展迅猛的產業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上萬名婦女從事紙燈籠加工,實現在「家門口」脫貧致富。紙燈籠成為帶動婦女就業新引擎對於多數婦女而言,要兼顧家庭和就業實非易事。這些企業通過「企業+農戶」形式幫助村民增收,在精準扶貧上發揮了極大作用,惠及多個村數千農戶。南平建甌房道鎮立閩工藝有限公司在該鎮21個村居中皆有員工。作為該鎮精準扶貧的帶動企業,該公司為在本公司務工的貧困戶提供每月工資的5%的補助。
  • 《精準方略》:解析西藏產業扶貧可持續性發展的有益思考
    近日,《精準方略:西藏產業扶貧的路徑與實踐》一書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兩位作者中,曹森皓是處在扶貧攻堅前線的參與者、親歷者,李雪萍是長期從事藏區基層社會治理及貧困治理研究的學者。該書集聚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身,既有學理思考又有大眾視角。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婦女脫貧發展,關心和思考著婦女扶貧減貧工作,反覆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飽含著讓包括婦女在內的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都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人民情懷;創造性地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根據包括婦女在內的不同貧困人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提供了「金鑰匙」。
  • 精準扶貧的思想內涵、理論創新及價值貢獻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部署下,我國的扶貧開發改變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大水漫灌」和「區域分灌」(縣、村、片區)方式,圍繞「精準」二字走出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精準滴灌之路,為全球減貧事業樹立了樣板,貢獻了才智。  從發展的眼光看,精準扶貧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消除貧困、富強圖新的又一新篇。習近平確立「精準扶貧」方略最早是在2013年11月。
  • 精準扶貧7周年,農博會折射哪些「新發展」信息?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強調「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三農問題錨定了「新發展」航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後,農村怎樣謀篇布局,觀潮君透過本屆農博會,看出湖南著力「新發展」的豐富信息。
  • 傳承中醫藥精華 推動教育精準扶貧發展
    炁脈古中醫創始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劉清源向大家介紹了學校教育辦學情況以及學校在扶貧、扶智又扶病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探索。據了解,該校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財政補貼政策,堅持全方位構建就業網絡,與眾多炁脈學校相關聯企業籤訂就業協議,成為人才輸送基地,保證畢業生就業渠道順暢並能夠學以致用,實現多方面健康發展。
  • 【理論|決戰決勝2020】關於我縣推進科技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思考
    為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微美肥西」推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理論文章專欄,從多角度、多層面回望總結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新跨越、新成就、新經驗,為決勝全面小康凝心聚力,貢獻肥西智慧。一起來看看今天推送的理論文章吧~~~
  • 王文忠:精準扶貧的踐行者
    創業是發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諧之基。在他的建議下,由村裡投資建起了近300平方的「扶貧車間」,由王文忠承包經營,在技術、生產設備完善後,扶貧車間吸納了本村貧困戶和留守婦女、老人來就業,在這裡就業的村民對記者說:「扶貧車間」讓我們在家門口掙錢,既能顧家,又能掙錢,真是掙錢顧家兩不誤,讓我們真實地摸到了脫貧的大門。阜陽市潁泉區伍明鎮王寨村精準扶貧的做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注。
  • 榮盛發展董事長耿建明:精準扶貧,教育先行
    「千企幫千村」、「美麗鄉村計劃」是榮盛發展近幾年開展的公益之行,榮盛發展走進千家萬戶,走進鄉村,通過精準扶貧來讓大家共同致富。作為榮盛發展的董事長,耿建明表示:「精準扶貧,教育先行。」除此之外,還要回報社會,讓大家都過上富裕日誌日子。
  • 巾幗脫貧|「非遺+扶貧」帶動萬名千陽婦女告別貧困
    脫貧攻堅集結號吹響以來,千陽縣委、縣政府抓住國家大力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的發展機遇,圍繞傳承非遺文化,充分發揮各級婦聯組織作用,積極探索就近就業、居家就業、扶貧扶志、項目帶動的「非遺+扶貧」模式,壯大刺繡產業,讓更多婦女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增收,不斷提升貧困婦女產業參與度,刺繡產業逐漸成為解決農村貧困婦女就業難題的有效途徑。
  • 「學習明理」精準扶貧: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頂層設計,把精準扶貧事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貧困問題的真實情況作出了符合當下實際的科學判斷,提出了扶貧開發重要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新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又一重大實踐,將進一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甘肅白銀:八大專項行動推進精準扶貧
    2016年,在貫徹落實甘肅「1384」金融精準扶貧工程中,白銀市金融部門結合當地貧困狀況,實施八大專項行動,推進精準扶貧,取得了積極成效。  推進精準扶貧小額貸款專項行動。作為白銀市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承辦行,蘭州銀行白銀分行梳理精準扶貧項目金融服務需求清單,積極對接扶貧部門確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信貸需求,加快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投放。
  • 李傳兵: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李傳兵:精準扶貧生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018年08月10日 09:0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傳兵 字號 關鍵詞:習近平總書記;群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準扶貧
  •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我區「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成果新聞...
    自治區「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馮愛霞,自治區「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自治區婦聯副主席仲玉霞,自治區「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內蒙古分行副行長於赤生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巾幗助力精準扶貧 | 巾幗致富追夢人 扶貧路上「領頭雁」
    巾幗助力精準扶貧 | 巾幗致富追夢人 扶貧路上「領頭雁」 2020-12-04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精準扶貧成就彰顯世界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科學指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反貧困理論,為國際反貧困思想增添了中國智慧。精準扶貧加速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是人類減貧事業的重要成員,中國的扶貧開發是全球減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脫貧攻堅成效直接影響著全球貧困治理成果。
  • 借婦聯改革契機帶動婦女全面發展
    在扶貧點返程途中,便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徵集扶貧建議。張葆坦言,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莊嚴承諾,婦聯扶貧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10月26日,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對張葆進行了專訪。雖然履新不足一個月,張葆對於山西婦聯工作的數據已如數家珍。記者:作為山西婦聯新的領頭人,您認為新形勢下婦聯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有什麼變化?您對山西婦聯的整體工作有怎樣的打算?
  • 四個「精準」是落實習近平扶貧思想的重要法寶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早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的思想,是精準扶貧戰略的萌芽階段。2014年到2015年,經過在不同地區進行考察和交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思路逐步清晰。其中,2014年1月在內蒙古考察、3月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11月在福建調研、2015年6月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是精準扶貧重要思想的形成時期。2015年10月和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參加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精準扶貧」思想進入完善階段。
  • 「實踐新論」精準扶貧的寶貴經驗與中國實踐
    本文轉自【光明網】;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 【精準扶貧在三湘】「精準扶貧在三湘」網絡主題活動今日啟動
    在隨後一周的時間裡,媒體團將參觀考察邵陽市隆回縣、邵陽市武岡市、懷化市洪江市、懷化市中方縣、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和張家界市慈利縣6個縣(市、區),走進田間地頭,深入農戶家裡,近距離探訪各地在扶貧工作中的創新舉措和先進經驗,了解精準扶貧給貧困戶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