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現代社會的科技力量不斷強大,人們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一些超自然現象,尤其是對於上世紀或者是更早時期的一些無法被理解並且也無法被合理解釋的謎團逐漸被一一解開。
人們恍然大悟的同時,也會想到當時人們的愚昧,這種愚昧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當時人們的娛樂生活中。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科技並不如現在這般發達,娛樂生活單一,並沒有現在的手機、電腦等作為消遣的工具,如果說較為普及的娛樂設施,那麼家中有一臺電視,便可稱之為大戶人家了。
所以街上的娛樂活動例如馬戲團等也油然而生,在當時還出現了一種把戲,那就是"花瓶姑娘"。
說起"花瓶姑娘"想必很多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多少能有些記憶,甚至有不少讀者還親眼目睹過這一怪誕現象。
在當時,這種把戲多數是會出現在廟會或者鬧市當中,為了引來眾多觀看者,基本會出現在人流量較多的地方。
花瓶是用來插花的,怎麼會從花瓶中長出來人呢?這可能也是當時不少觀眾的產生的疑問。
從姑娘的面容來看,並不是個小孩子,如此小的花瓶根本不可能將一個大人的身體放進去,這是如何做到的呢?難道真的是出生就是個"花瓶姑娘"嗎?
種種奇怪的問題引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吸引人們交錢買票入場觀看,看到眼前的這一現象,再加上旁邊主持人講的關於"花瓶姑娘"離奇的傳說故事,更是讓人汗毛直立,配上悽美的音樂,身臨其境後感覺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關於"花瓶姑娘"民間曾流傳有相關文字記載的傳說故事,那就是燕壘生的《奇譚怪事錄》,書中有一篇叫《甏裡小人》,就是以"花瓶姑娘"為原型改編而成的。
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一種神奇的丹藥,能將人體的骨骼全部軟化,有一位姑娘在機緣巧合之下喝下了這種藥,骨骼軟化無法支撐身體繼續生活,便將軟化後的身體藏在了花瓶裡。
整日就用此面容面對身邊的人,由於在花瓶中生活的時間越來越久,導致五臟六腑早已經黏連在一起,所以如果將花瓶打碎,此女將一命嗚呼。
但是故事終究為故事,鬧市中的"花瓶姑娘"並不是眼看的真實。說白了這只是一種把戲,都不能被稱之為魔術。
雜耍早在我國古代漢朝時就已經出現,街頭雜耍所經歷史也是相當長的,例如幾乎人人都知道的胸口碎大石便是這其中一個較受歡迎的項目,"花瓶姑娘"也是這其中一類,這一把戲是存在於現代社會的。
雖有相關文字記載,但並不能為其證明"花瓶姑娘"是真實存在的,因為這些文字流於民間還為怪誕小說,不足為信。那麼幕後操縱這把戲的人究竟是如何做到這般真實呢?
買門票去看的觀眾應該知道,就算掀開花瓶下的幕布也並不能找到姑娘的身體,導致更多人相信姑娘的身體真的是藏在了花瓶當中。
加上主持人會在此同時說一個魔幻的故事,例如會講到曾有一位少女與妖怪相愛,最終誕下這位半人半妖的"花瓶姑娘",配合現場的燈光、音樂讓觀看的人們信以為真。
不用懷疑,這一切的確為假,究其真實原因,是因為這些江湖騙子用了物理中的光學原理來操縱了這一場把戲。
這個把戲所用工具便只是兩塊平面鏡,利用光學原理就設計成了這個騙局。這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
首先,"花瓶姑娘"裡的姑娘蹲在這個箱子的後面的,所以就算有人掀開幕布也並不能夠看到她的身體,然後在她的前面擺放上一個大小合適的花瓶,最關鍵的一步便是在姑娘跟花瓶之間放上兩塊呈九十度角的平面鏡。
兩面鏡子都恰好跟姑娘兩邊的帷幕形成一個四十五度角,這樣做就是為了將兩塊虛像拼接到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圖像、
給觀眾形成一種錯覺——能看到姑娘的臉蛋卻看不到姑娘的身體,利用角度,讓觀眾感覺到,姑娘就好像是從花瓶裡長出來的一樣。這就是"花瓶姑娘"其中的奧秘。
這其中原理並不複雜,但是對於當時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人們來說,即便是這麼簡單的原理,也確實讓眾多觀眾費解,所以,與此同時也不禁感嘆當時的這些江湖騙子,腦子裡還是比常人多一些知識的。
他們也正是利用了這些知識賺取了大把的門票錢,而沒有文化知識,不懂這其中科學道理的人,則為自己的無知交了智商稅。
但是儘管是當時的一場江湖騙術,也應該辯證的去看待這個"超自然現象",首先這一把戲的確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整體的文化素質存在問題。
人們對無法理解的現象,包括鬼神之說還存在敬畏之心,但是,與此同時,在一個缺乏娛樂活動的社會環境裡,在枯燥的生活中,這樣的把戲確是給人們增添了一份歡樂,改善了當時枯燥乏味的生活。
其次,很多人為這江湖把戲交了智商稅,說明當時人們科學文化知識水平不足,相信鬼神之說,更是無法明辨是非,一些方面也體現出了當時社會的落後程度。
但是反之再想,只有經歷這樣的時候,才能絕地而後生,對於個人來說,明白了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如果不懂知識,沒有文化,只能被騙,甚至連當個騙子的資格都是沒有的,所以,技多不壓身的道理便在此刻體現了出來。
對於國家,科學文化知識則更為重要,只有社會素質提高,科學技術發達,國家才能夠更加繁榮昌盛。
因此,辯證看待此事,懂得推翻封建,多學知識才是道路之根本。崇尚科學才是最優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