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大師紅線女昨晚病逝 最後一日仍在講課【2】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她為粵劇生死相許

  從「小燕紅」到紅線女

  紅線女原名鄺健廉,幼年在廣州、澳門讀書,其堂伯父鄺新華(鄺殿卿)是同治年間粵劇再度興起時的著名武生。他在廣州重建粵劇行會組織八和會館,並被推為「會首」,更因其演藝高超,同行尊奉為泰山北鬥。紅線女的外祖父聲架南(譚傑南)是馳名於東南亞的武生。舅父靚少佳是歷任人壽年、勝壽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享有盛譽。舅母何芙蓮也是著名花旦。紅線女生長在這樣一個與粵劇淵源很深的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八、九歲時就跟留聲機學唱粵曲。經常在父親招待客人時,被叫出來演唱一曲,得到客人的誇獎和父親獎勵的二毫硬幣。

  1938年,紅線女因日軍侵華而失學,同年7、8月間,隨母親經澳門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蓮為師,正式學藝,取藝名小燕紅。1939年春節,在勝壽年班首次登臺演出。從此,她在戲班中練功、學唱,夜場演出扮丫環、宮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區演出日場時,也擔任一些丫環宮女等戲份不多的配角,一直到觀眾瞌睡、演員也瞌睡的所謂「天光戲」中,才有機會擔當主角。

  1940年,紅線女隨何芙蓮臨時搭班於靚少鳳的金星劇團演出。靚少鳳喜歡紅線女聰明聽話,勤奮好學,有空便對她悉心教導,尤其在用氣發聲功法和行腔葉字技巧方面,紅線女受益良多。靚少鳳還認為紅線女「小燕紅」的藝名不好,對她講述了「紅線盜盒」的俠義故事,建議她改為紅線女,她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藝名。1941年在上海演出,紅線女當上了第三花旦。

  1943年,她在肇慶演出,成為師曾劇團的正印花旦,接著到抗戰大後方廣西等地演出了許多馬派劇目,如《苦鳳鶯憐》、《鬥氣姑爺》、《軟皮蛇招郡馬》等。她扮演各種不同性格類型的女性角色,適應各種不同的表演風格。雖然覺得吃力,但她拼命地學習、鑽研,逐漸打開一條寬廣的戲路,為她後來馳騁於舞臺藝術創作的廣闊天地,成功地塑造多彩多姿的藝術形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組建班底影劇兩棲

  1943年初,紅線女在馬師曾的戲寶 《刁蠻公主憨駙馬》 中升任正印花旦。一次,飾演刁蠻公主的藍茵突然肚子痛得難以忍受,可是舞臺下面的鑼鼓已經敲響了。在極度緊張之下,馬師曾命令紅線女頂替藍茵出場。紅線女忐忑不安地一邊上妝一邊翻曲本,就這樣硬著頭皮出場了。誰知救場大獲成功。事後,藍茵不再回劇團演戲了,紅線女正式躍升為正印花旦。馬師曾因教戲經常有機會接觸到紅線女,並因此對她產生了情愫,而紅線女對馬師曾也頗有愛意。於是,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抗戰勝利後,紅線女定居香港,成為影劇兩棲演員。她不甘做「班蛇」的搖錢樹,用私房錢組建真善美劇團,與馬師曾、薛覺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宮恨史》等劇,50年代初,又組建了紅星粵劇團,與馬師曾領銜在廣州演出了現代戲《珠江淚》等劇。1952年,她在演出 《一代天驕》、《王昭君》,改編《蝴蝶夫人》 和莎翁名著的實踐下,根據自己的天賦,嗓音條件,在傳統旦角的基礎上,融入京腔、崑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創造了使海內外觀眾為之傾倒的「紅腔」,把粵劇旦角唱腔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而紅線女也就此成為舉世聞名的粵劇表演藝術家。

  1955年,紅線女拋棄了在香港演藝界的顯赫位置和極其優越的物質生活,毅然參加廣東粵劇團(今廣東粵劇院)工作。自此以後,她更如饑似渴地學習。學後而知不足,拜梅蘭芳為師,請教梅派唱法; 請程硯秋幫她設計身段、水袖;請俞振飛指點《桂芝告狀》;請周小燕為她豐富《思凡》的唱腔;還有崑曲名家朱傳茗、歌唱家郭蘭英、王昆等她都虛心請教。她把所學、所識和所獲,化為藝術血液,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素養,在《搜書院》、《昭君出塞》、《苦鳳駕憐》、《打神》、《李香君》、《關漢卿》、《山鄉風雲》等劇目的人物形象塑造中,最終完成了紅派藝術的創造。

相關焦點

  • 粵劇名伶紅線女病逝 粵劇因她得名「南國紅豆」
    不想,這竟是她最後一次公開登臺。心臟不適送醫,搶救三個多小時昨晚11時,廣東粵劇院官方微博率先披露消息:「深切懷念著名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紅線女老師於2013年12月8日晚8時40分在醫院病逝。紅線女老師畢生致力振興粵劇,對粵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紅線女老師的去世是廣東粵劇界乃至全國文藝界的一大損失。」
  • 一代粵劇名伶——紅線女病逝
    馬師曾早年在廣州改編過西方電影為粵劇《賊王子》、《璇宮豔史》,還有改自莎士比亞名著的《女狀師》。後在香港10年演出中,自編劇目主要有《龍城飛將》、《鬥氣姑爺》、《刁蠻公主戇駙馬》、《野花香》、《審死官》、《漢奸的結果》等。而於上個世紀50年代改編的《搜書院》及《關漢卿》,馬師曾以深厚的古文功底和迎合社會大眾的唱詞,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及夏衍、曹禺等文學大師的高度讚揚。
  • 千人送別粵劇大師紅線女 劉德華朱麗倩含淚現身
    紅線女遺體告別儀式現場。新華社發  昨天,一代粵劇大師紅線女的追悼會在廣州殯儀館白雲廳舉行,遺體火化後安葬於銀河園公墓。廣州當地的1000多名群眾自發來到殯儀館,送這位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粵劇的藝術大師最後一程。
  • 紅線女舊居舉辦文化沙龍,12位嘉賓回憶粵劇大師紅線女
    紅線女舊居舉辦文化沙龍,12位嘉賓回憶粵劇大師紅線女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1-15 本次活動通過多個網絡平臺同步直播,吸引了全網近60萬人次在線上圍觀,讓世界各地戲迷和網友欣賞到這場文化盛宴。
  • 蘇春梅粵劇專場唱「紅腔」 師承粵劇大師紅線女
    「紅梅花開」——蘇春梅粵劇藝術專場晚會9月26日晚將在深圳大劇院上演。圖為蘇春梅。(資料圖片)  在上個世紀,說起粵劇就讓人不得不想到紅線女;而如今,紅線女的弟子、紅派藝術的傳人蘇春梅則成了新時期粵劇藝術的代名詞。
  • 新展+新書+新片,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系列活動舉辦
    其中,主辦方通過啟動2個展覽、2套新書和2部影片,用豐富的形式來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傳承和發揚好粵劇。「馬紅紀念著作」新書發布多形式緬懷馬師曾與紅線女2020年是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誕辰95周年
  • 京劇名家劉長瑜憶紅線女:她把全部精力獻給粵劇
    12月8日晚,一代粵劇大師紅線女在即將走過90歲人生時猝然長逝,引來梨園各界一片惋惜。紅線女是中國現當代戲曲舞臺的一段傳奇,她早年革新粵劇,開創的「紅腔」紅遍大江南北,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改革開放後,面對粵劇不景氣局面,她又四處奔走,為振興粵劇竭盡全力。
  • [廣州]紅線女與粵劇
    1943年,在廣東肇慶,19歲的紅線女臨時救場,代替原本的正印花旦出演粵劇《刁蠻公主戇駙馬》,沒想到一炮而紅。  紅線女:第一次唱主題曲,那就很緊張了,但是出去唱我還是可以唱的,自己比較可以,比較感覺到符合當時的要求。過了兩天,我喜歡看報紙,當時看,哎呀,談到紅線女,就說形成了紅線女唱腔。
  • 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上演
    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現場,名家新秀攜手演繹馬、紅經典——一代宗師攜《搜書院》,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2020年是粵劇馬派藝術創始人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紅派藝術創始人紅線女誕辰95周年以及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為紀念這兩位對粵劇發展有著傑出貢獻的藝術大師,廣東粵劇界同仁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下,由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廣東粵劇促進會
  • ...要學習戲,又要思考怎麼改革和創新」——各界追悼粵劇大師紅線女
    原標題:「一個演員既要學習戲,又要思考怎麼改革和創新」——各界追悼粵劇大師紅線女  新華網廣州12月9日電(記者陳寂、王攀)潔白素淨的房間沒有華麗的裝飾,清雅的蘭花四處可見,粉紅色的沙發套點綴出房子主人——粵劇大師紅線女對美的追求。
  • 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即將舉行
    傳承粵劇流派經典,保護非遺藝術精華。「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將於12月26日19:30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2020年是粵劇馬派藝術創始人馬師曾誕辰120周年、紅派藝術創始人紅線女誕辰95周年,也是紅線女創辦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文瑤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文瑤 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一場粵劇盛宴。
  • 紅線女:不存在拯救粵劇的問題
    2011年12月,紅線女在紅派藝術表演欣賞會上  宋金峪 攝影□羊城晚報記者 鄧瓊紅線女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紅派表演藝術創始人,廣東開平人,紅線女從藝60多年來,演過近百個粵劇,拍過本次專題我們採訪了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著名媒體人馬鼎盛,並且刊發讀者李才雄的來稿———封存粵劇等於不讓粵劇存在羊城晚報:最近有人提出了「拯救粵劇的三招」,我們想向您討教一下,對這個事情該怎麼看?紅線女:我不談什麼「拯救粵劇」,根本沒有這些事。我有生以來,懂得粵劇,都沒有想過粵劇要拯救!
  • 粵劇傳奇:永不止步的紅線女(3)
    「1972年廣東省『五七』粵劇訓練班在廣州市郊元崗創辦。從那時起,我的啟蒙老師就是紅線女老師。」郭鳳女告訴本刊記者,當時自己年紀不過11歲,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粵劇。「我是第一批招來的15個學生之一,當時我們這批學生中最小的10歲,最大的也才12歲,都是窮苦人家出身。」
  • 粵劇名伶鄭培英病逝 生命最後時刻仍在臺上講粵劇
    2月8日晚,著名粵劇名伶鄭培英,在廣州文化公園中心臺接受訪問期間,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暈倒,送院搶救無效,於晚上10時40分與世長辭。廣東粵劇院發文稱:「鄭培英老師一生對粵劇藝術貢獻良多,她的離世是粵劇界的一大損失。」  文/廣州日報記者曾衛康、羅樺琳  「當晚精神狀態一直很好,沒想到如此突然。」
  • 粵劇「男神」歐凱明直播逛紅線女舊居:這裡是我在廣州的第一個家
    南都訊 4月26日下午,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廣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歐凱明做客由廣州市文聯和南方報業289藝術主辦的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直播間,帶領觀眾參觀紅線女舊居。受疫情影響,廣州文藝市民空間的「大師下午茶」欄目推出「線上直播」,讓市民朋友足不出戶也能全程與文藝名家互動。
  • 紅線女與粵劇《山鄉風雲》
    1965年,吳有恆與楊子靜、莫汝城一起將《山鄉風雲錄》改編為粵劇《山鄉風雲》。《山鄉風雲》由紅線女、羅品超、文覺非、羅家寶等主演,同年7月該劇參加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大會時得到極高評價,被譽為「現代粵劇的裡程碑」「革命化與戲曲化結合的榜樣」,後被十幾個劇種移植。1965年底,紅線女率《山鄉風雲》劇組進京演出,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曾多次觀看,並給予高度讚揚。
  • 粵劇藝術家紅線女離世(圖)
    紅線女一生為粵劇奔忙,在去世前一天,還約了小演員談心。  新京報訊 (記者陳然)粵劇大師紅線女12月8日20點40分在廣州病逝。據悉,紅線女當天與家人照例在餐館進餐共度「家庭日」。期間,她突感不適,被送往廣州省人民醫院,診斷為突發性心肌梗塞,後經手術醫治無效逝世。今年12月27日將是紅線女89歲的壽辰,以往她每年生日期間都會舉辦一場粵劇演出,如今已無法實現。據悉,紅線女的追悼會初步定於12月17日上午10點在廣州市殯儀館白雲廳舉行。在今年11月28日廣州粵劇團成立60周年的晚會上,紅線女還在演出結束後登臺演唱了《荔枝頌》。
  • 蓋鳴暉演粵劇《蝶海情僧》 獲紅線女送錦囊(圖)
    據香港媒體報導,蓋鳴輝接演了有「文化應用大師」李居明的粵語新本《蝶海情僧》,她坦言這部劇是其戲劇藝術生命中最大的挑戰,因其劇負載著淨化心靈、締造社會進步階梯的藝術使命。蓋鳴輝在尋找戲服過程中,遇上粵劇前輩紅線女,更喜獲紅線女送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