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粉絲的破繭之道

2021-01-18 中國營銷傳播網
  《經濟導報》首席策劃、記者 牟德鴻

  世紀經綸營銷企劃公司品牌總監 李方毅

  傳統產業呼喚突破性思維

  據報載,自今年月上旬以來,煙臺金華粉絲有限公司正以每周一個貨櫃的頻率向日本一家公司發運「龍口粉絲」。據說,這筆總量為200噸的龍口粉絲生意,雙方是以每噸4000美元的價格成交的。業內人士稱,這創下了煙臺龍口粉絲外貿出口史上的最高價格,此前龍口粉絲的對外出口平均價格僅為每噸1168美元。

  來自「中國銀絲之都」招遠的消息說,去年5月份,一場龍口粉絲「5·2曝光事件」,讓龍口粉絲這一傳統民族品牌一夜之間變得黯淡無光,外貿出口幾近擱淺。為此,煙臺市對屬於龍口粉絲原產地的招遠、龍口、萊州、蓬萊、萊陽境內的粉絲產業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專項整治活動,對企業主體、衛生條件、生產設備、質量檢驗等8個方面82個具體環節明確了標準。在佔龍口粉絲總產量80%的招遠市,30多家龍口粉絲外貿出口骨幹企業,建立健全了企業標準化體系、計量體系、質量保證體系,並向國內外消費者做出「恪守質量標準,攜手打造龍口粉絲質量金牌」的承諾。經過整治的龍口粉絲產業很快復甦,自去年10月起,龍口粉絲出現了近10年來少有的供不應求局面,價格也一再攀升,僅招遠一地,龍口粉絲當年就出口創匯是3500萬美元。來自當地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龍口粉絲出口價格已達平均每噸1168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249美元,增長幅度達27.32%,全市粉絲出口創匯總額達2000萬美元。

  數據無疑是令人興奮的。從中,我們至少可以讀出這樣一種趨勢:擁有300多年生產歷史的龍口粉絲正在快速走出長期困擾這一百年民族品牌的「低價怪圈」,逐漸獲得與其「中國龍鬚」美稱相匹配的市場地位和價格。

  更遠地,我們還能夠從去年發生在龍口粉絲身上的「5·2曝光事件」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讀出幾許值得玩味的東西:事件發生後不到六天,北京等地的貨柜上又出現了龍口粉絲的身影,但它們都是那些來自招遠、龍口等地,但擁有獨立的優秀個體品牌的產品。這無疑在提醒著整個龍口粉絲產業,僅僅擁有原產地域保護這塊金字招牌,還遠遠不是企業品牌戰略的全部,只有形成獨立的品牌價值,才能真正在市場上立足,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由產業內部不利因素所引發的危機和風險。

  深入到龍口粉絲原產地採訪,我們更發現,擁有數百年歷史的一項傳統產業,正因為科技的進步,從業者思維方式的改變,出現了像豆類蛋白這樣的副產品,進而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這無疑將使這一產業逐步實現綜合化和立體化,並且意外地將一個原本汙染比較嚴重的產業,變成環保型產業。而像金港粉絲蛋白公司提出的「粉絲廢水提取食用蛋白」的項目,更讓我們欣喜地窺見了一家村辦企業的胸襟和膽略。

  百年民族產業正在騷動中實現涅磐,百年民族品牌正在踏上破繭之旅。

  品牌之惑

  1.金華似曾相識塔成雙

  8月中旬,我們慕名來到了位於招遠市金嶺鎮的煙臺金華粉絲有限公司。

  剛進企業大門,就看見一群工人在忙碌著往一個巨大的貨櫃裡裝成箱的粉絲。從包裝箱上的標識上,我們一眼就看出目的地是日本。前來迎接我們的煙臺金華粉絲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均敏先生介紹說,這些貨正是那單與日本客商籤訂的200噸龍口粉絲出口生意中的一部分,這是那25個貨櫃中的第11個。

  在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之後,我們參觀了公司現代化粉絲生產線,先進的設備,科學的流程,嚴格的質量檢驗制度,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2.忽視品牌價值 商標曾經得而復失

  楊均敏先生告訴記者,金華粉絲這單出口生意能夠做成,一方面靠的是過硬的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靠的是企業的品牌價值。

  談起企業品牌建設的歷程,楊總深有感觸。為此,他特地把看著企業從小到大、目前已經退休的老領導郭廠長請到了記者面前,由他向記者企業的發展史。

  郭廠長告訴記者,這家企業最早建於1978年,當時是中糧的一個鬆散型的下屬企業。當時招遠生產粉絲的企業只有幾家,金華粉絲公司的前身招遠龍口粉絲加工總廠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他們通過協議與中糧合作,並使用當時屬於中糧公司的「塔牌」商標對外出口粉絲。那時候還沒有證明商標和原產地域產品保護這兩個概念,在當地生產的這粉絲基本上都可以稱為龍口粉絲。因為加工企業沒有出口權,國內粉絲市場又不大,當時大家對自己的品牌也沒有太強烈的要求,感覺「龍口粉絲」這面金字招牌就足夠用了。

  後來的「賣品牌風波」讓金華粉絲有限公司對品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並最終造就了今天的「雙塔」這一粉絲名牌。

  郭廠長回憶說,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中糧集團有意收回「塔牌」商標。此時,憑藉過硬的質量在國內外一系列評比中屢獲大獎的金華粉絲,無論是在市場上還是在金華人的心中,已經與「塔牌」這一商標密不可分了,金華為此與中糧就產生了嚴重分歧。「官司」一直打到了國家經貿委那裡,最後國家經貿委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以「名牌商標只發給生產企業,不發給流通企業」為由,讓「塔牌」商標花落金華。但是此後,中糧公司對「塔牌」商標鍥而不捨,一直與金華商討買回商標。當時對商標缺乏保護意識的金華,考慮到「塔牌」這個牌子畢竟當初是中糧的,人家來要也不為過,「還」給人家也說得過去。於是,最終金華以4萬元的價格把來之不易的「塔牌」商標賣給了中糧公司。

  但是金華很快就嘗到了品牌缺失的苦頭。在失去商標後的一段時間裡,金華一度是抱著一大摞金光閃閃的獎牌在國內外市場上艱難打拼,切膚之痛讓金華公司下決心重建屬於自己的粉絲品牌。1986年,金華註冊「雙塔」商標成功。不難看出,對於「塔牌」商標得而復失的惋惜之情,已經不言而喻地深深嵌入了與「塔牌」略有幾分相似的「雙塔」商標之中。

相關焦點

  • 龍口粉絲一點火就燃燒?科學來闢謠!
    原標題:龍口粉絲一點火就燃燒?科學來闢謠!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發現一條有趣的視頻,說的是一位南方口音的女性消費者在視頻中「手撕龍口粉絲」,聲討龍口粉絲居然能用打火機點著,而且越燃越旺,且質疑其中含有對身體健康無益的添加劑。
  • 龍口粉絲博物館面向全球招募「粉絲技藝非遺傳承人」
    近期,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澱粉及澱粉製品專委會、中國龍口粉絲博物館共同發起傳承人招募令,面向全球招募「龍口粉絲技藝傳承人」,進一步提高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活起來」。在「龍口粉絲非遺傳承人」招募令活動中,傳統文化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現,傳承人收徒不再局限於古代的「傳男不傳女」等習俗,而是將範圍擴大到全國、全世界從事粉絲行業的工作者,讓國家非遺文化面向世界,真正實現凝聚共識、優勢互補,讓傳統的非遺文化插上騰飛的翅膀,推動中華傳統技藝的可持續發展。
  • 山東龍口粉絲遠銷國外,你知道它的由來和歷史嗎?
    粉絲是很多人平日餐桌中經常吃到的一款美食,大家對於粉絲往往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畢竟口感都差不多,不過提到粉絲,我國可有一個享譽全球的粉絲遠銷國外,那就是龍口粉絲龍口粉絲不僅在當地非常出名,同時在國外也相當的出名,但是我國傳統特產之一併且生產歷史悠久。
  • 品味三十年前老味道 探訪龍口粉絲傳承與創新秘訣
    龍口粉絲作為老少皆宜的美食,保持地道口味是品牌打造的重頭戲。酸漿發酵法+機械化生產 老工藝煥發新生機山東六六順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彭少軍,在粉絲行業摸爬滾打已有20多年,在經營粉絲企業的19年裡,開發了50多種粉絲產品,始終堅持了質量和安全底線,定位中高端產品,追求精益求精,用做藝術品的品味來生產龍口粉絲,粉絲絲條細勻、光潔透明、質地柔韌、口感爽滑軟彈
  • 龍口粉絲天下聞名,沒想到卻是招遠產的,背後原因能回答上的不多
    龍口在吃貨圈的存在感,一大半都是粉絲刷的。龍口粉絲太出名了,走到貨架上看一看,基本看不到別的包裝,全是齊整整的「龍口粉絲」字樣。就算遠離家鄉在外學習工作,買粉絲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隔離感,北京的貨架上都是龍口粉絲,甚至在臺灣的小超市,也都是龍口粉絲,只不過包裝換成了繁體字。
  • 千年古縣之龍口(原黃縣),山東篇之七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地處黃河下遊,渤海、黃海之濱,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孔子、孟子、孫子、墨子等先賢,此後歷代也均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 雙塔食品:龍口粉絲整合者
    報告要點     潛在的行業整合者――雙塔粉絲     從整個粉絲行業的生態來看,來自需求端的拉力持續且穩定,而供給端「區域性強+集中度低」的特徵則注入了強烈的整合預期;我們認為集中度提升和規模化競爭是未來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具備先進技術、
  • 山東龍口不僅有粉絲 還有你心中的詩和遠方
    圖說:龍口庵夼垂釣場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提到山東龍口,你會想到什麼?粉絲!日前,龍口市「雙招雙引」上海推介會文化旅遊產業專場活動上,向上海市民推出七條精品旅遊線路。漫步山水之間,拾級而上,開啟一場虔誠的朝聖之旅……在龍口,國家5A級南山旅遊景區以佛光梵音普渡、亭榭廊塔眾多、山林水系環抱而揚名中外。祈福禮畢,遊客還可以遊覽東海旅遊度假區,近觀碧水藍天,遠瞭雲卷霧舒。
  • 龍口鶴形 古韻悠悠
    鎮上有一條始建於宋朝的鶴形石道,更得「慢」之精髓——百餘米小路極盡迂迴曲折,道旁薜荔垂覆,耳邊雀鳴啾啾,讓人不自覺在此徜徉沉醉。這條奇形怪狀的路便是近年躍升為「網紅」打卡景觀的鶴形路。一條路何以刻意曲折?鶴形當中有何奧妙?理解鶴形路,首先要「認識」龍口厝。
  • 龍口食品啟用新LOGO,簡化的龍頭標更現代
    1942年,山東人張養民到臺灣開辦了龍口制粉廠,將故鄉所學的粉絲製作技術用以謀生。歷經七十多個年頭的發展,龍口食品生產的商品多達130多種,除了粉絲外,還有麵條,茶品,調理粉等其他系列的產品。,象徵傳承龍口食品一路走來堅持品質與信用外,並在線條以簡約俐落的形象呈現,以傳達更精進專業的態度。
  • 桑島、龍口港、港欒、庵夼…一天內,央視兩次報導龍口!
    桑島、龍口港、港欒、庵夼…一天內,央視兩次報導龍口!小夥伴們,龍口的秋天有多美?瞰秋山東龍口想在這個秋天去到一個有山有海的地方有蝦蹦蟹跑的沙灘有結滿碩果的田園那麼山東龍口就是你在這個人金秋裡最美麗的邂逅(完整版)↓↓龍口的秋季,是蔚藍大海的呼喚。
  • 去山東龍口尋找最美旅行
    不久前和姐們兒去了北戴河,短暫的休息沒有吃到海鮮,於是最近又來到了山東煙臺龍口,一個陌生又熟悉的名字。龍口粉絲我在國外都見過,可謂粉絲的代名詞,這一次來到它的故鄉一探究竟。下邊就是我們此行三天兩晚的行程,吃住行遊娛一網打盡,在北戴河玩兒的遺憾,在這裡全數找回,並且還發現了一個網紅拍照地。
  • 福壽之地、養心天堂,就在龍口!來享受的寧靜日子
    「福壽之地、養心天堂」,它就是南山。 龍口南山景區宏偉壯麗,莊嚴肅穆;在這裡,靜謐的南山禪寺恬靜雅致,世外方所,洗心淡欲。 這樣的環境裡,是最適合養老養心不過的了。
  • 《飛鴻笑傳之破繭》今日上線 英雄破繭成蝶
    4月13日,由深圳市視界浪潮傳媒有限公司、東陽市宸宇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天藝星盛影業有限公司出品,深圳市視界浪潮傳媒有限公司發行,張輝、葉松、林濤任出品人,張宴塵導演,張輝監製,張宴塵、李炎澤編劇,邵偉、林濤任製片人,何為、吳荻、黃詩佳、王鑫堯、哈松、王海洋、趙思玫、張元洲、黃益龍、譚獻龍、白梓昱、馮瀑聯袂主演的網絡大電影《飛鴻笑傳之破繭
  • 中國影像方志|龍口: 萊子古國歲月滄桑 齊魯商道富甲一方
    驚世國寶,揭秘萊子古國的歲月滄桑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一件來自渤海之濱的國寶,這就是作為西周時期斷代標準器的啟尊。啟從王南徵。這是刻在啟尊上的一段銘文。意思是說,啟跟著周王往南方徵戰。龍口粉絲譽滿天下,書寫良港龍口的前世今生龍口粉絲,其柔韌如絲,潔白光亮,細膩滑嫩,入水即軟,久煮不碎,早已贏得了無數褒讚和榮譽。
  • 《鬥羅大陸》動漫好看,它的主題曲《破繭》同樣好聽!
    Hello大家好,這裡是万俟,今天跟大家聊聊《鬥羅大陸》的主題曲《破繭》。《鬥羅大陸》史萊克七怪形象國民動漫《鬥羅大陸》自2008年上線以來,就受到大家的喜愛,火爆播出到現在,熱度依舊不減,不愧為國漫之光。
  • 愛上東海灣的美,盡享那片無人打擾的海(內附龍口遊玩攻略)
    純淨的海藍色,溫柔的風,這是龍口給我的最初印象。初來乍到的我,想的全是龍口的粉絲,對這個粉記憶太深刻。這次有幸再次吃到了龍口粉絲,還是那麼的爽口耐嚼,推薦大家可以都去品嘗一下。此次龍口之行顛覆了一直以來對龍口的印象,想知道為什麼嗎?往下看,聽我慢慢道來........
  • 山東最富的縣城究竟是哪個,為什麼對外稱龍口,當地卻叫黃縣?
    龍口的名氣並不小,可是煙臺當地就講「黃縣」。其實黃縣就是龍口的曾用名。但問題有沒有這麼簡單,外地人在煙臺如果說去龍口,很可能最後到達一個叫龍口的小鎮。可是講黃縣也未必把你拉到縣城。這裡面的分歧絕對不是故意繞彎,一方面是膠東口音作怪,一方面就是關於黃縣和龍口的歷史糾葛,確實很難掰扯清楚。
  • 公益講座 弘揚龍口文化
    大小新聞8月19日訊(今日龍口報 記者 劉啟強)今天的中小學生怎樣提高寫作水平?這是家長和學生所關心的。8月15日,在山東省散文學會龍口創作之家成立一周年之際,省散文學會副會長、《膠東散文年選》主編焦紅軍邀請江西省著名散文作家漆宇勤和膠東散文作家等10餘人走進博雅書院舉辦了首場公益講座,探討文學創作經驗和方法。「寫身邊的人,寫熟悉的事,永遠是最正的路子。」
  • 騎行龍口__拜訪『結軍』君
    配圖:望江新壩龍口村終於到了龍口,之所以稱之龍口,是否是望江『龍的傳說』龍口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配圖:望江賽口受朋友之約,雖很是匆忙,可目的地不是目的,目的只是一路路景的享受配圖:望江新壩龍口村這是龍口的古老龍井之一,傳說有100口龍井,可世人永遠只能數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