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再次打開史鐵生先生這本《靈魂的事》,突然覺得有點生疏了。就像一位常常惦念卻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不常常找他交流,生疏隔閡是遲早的事。我一直覺得,閱讀就是和作者進行神交,有的書讀來淡而無味,說明你和作者不是一路人。有的書讀來興味盎然,說明你與作者志趣相投。
史鐵生先生離開我們好些年了,但他的思想食糧卻是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震撼著每一顆對生命充滿熱情的靈魂。
《人到四十》中罹患癌症的梁國輝說「生死場上無大小,黃泉路上無老少,生命面前什麼都變得卑微。」
史鐵生先生說 「死從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人是一點一點死去的」)。
「生命的開端最是玄妙,完全的無中生有。」是啊,我曾手捧著新生的嬰兒,感覺那就是上蒼賜予人間的一大奇蹟,從一個小不點能夠長成一個七尺之軀,難道還不令人感覺神奇?
人生意義和價值有時是你自己所賦予的,你覺得有意義有價值,那就去做,你喜歡就好,何必在意那麼多?想得越多,有時反而成了一種羈絆,到頭來終將一事無成。
正如史鐵生先生自己所說「意義不是先天的賦予,而顯然是後天的建立。也就是說,生命本無意義,是我們使它有意義,是 「我」,使生命獲得意義。」
想來,在空閒之餘讀讀富有哲學的書籍,又何嘗不是對人生的一種思考,領悟生命真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