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三十年前那些關於昆蟲的記憶,也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2020-12-19 江陽沽酒客

各位,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讀過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所著的長篇科普文學作品《昆蟲記》,這是是一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佔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法布爾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餘,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

當然即便你沒看過,在生活當中一定會遇到一些。不過在今天,城市裡生活的孩子見識昆蟲和與之親近的機會顯然微乎其微了。不知道什麼原因,雖然昆蟲依然存在,但是卻再也不是孩子們童年的樂趣點了。

不過在江陽沽酒客的記憶,至少八零後的孩子,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裡,他們都有一段關於昆蟲的記憶,它們是我們童年的玩伴,也是打開對這個世界好奇的鑰匙,雖然成人以後,我們因為生計或者要變得穩重成熟,主動丟了這把鑰匙,而且現代化的進程,城市很多地方已經讓一些昆蟲沒有立足之地了,除了農村,大自然與我們相去甚遠了。

今天江陽沽酒客想跟大家回憶一下關於我們兒時那些經常接觸的昆蟲,由於我不是昆蟲學家,只是記錄我們曾經的記憶,可能有些不屬於昆蟲,而且每個地方的名字不一樣,所以歡迎看過文章後的你來說說,這個東西在你們那裡叫什麼的。

時間的追溯回去三十多年前,儘管今天瀘州的城市建設以及綠化明顯好於當初,但是原生態的感覺恐怕依然是當時好。也是因為條件的原因,即便所謂的城區,也是小院平房為主,跟農村的區別就是沒有田坎,多了公路,以及沿街商鋪,古老的瀘州城在那個時候還很多有感覺。

儘管我們童年裡沒有手機、電腦,城區卻也有小溪和窪地、樹木林立的後山、河邊也石灘密布,水草豐美,忠山公園和張壩以及東巖也比今天要原始的多。各種充滿生命力的小東西都隱藏其中,所以,我們的童年沒有寂寞,有的是無限的野趣和難以忘懷的笑聲!

那麼關於那些小動物、小昆蟲你還記得哪些呢?

有構樹或者桑樹的地方就牽牛子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叫它,反正我從小習慣這樣叫,其實我覺得可能瀘州喊的是天牛子而是我小時就聽訛了,才這麼叫,因為它作為昆蟲就叫天牛,當然種類非常多。其實這是一個危害植物的昆蟲。

不過我們並不知道它禍害不禍害,天牛子,有很長的觸角,常常超過身體的長度,全世界約有超過20,000種。有一些種類屬於害蟲,其幼蟲生活於木材中,對樹或建築物造成危害。瀘州天牛子基本以桑天牛為主,雖然是害蟲,但是成年後反應並不敏捷,難怪特別好抓。

小時候我們常常去找到有構樹和桑樹的地方,不用尋找,用力搖晃樹木,它們就會飛出了,這個天牛飛出來後,一定落在附近很好捕獲,然後我們用線套住它的觸角或者腿,或者裝在瓶子,不過的小心貓看見,會一口吃掉,今天的貓吃不吃不知道了。它觸角很有個性,就像孫悟空頭上戴的那個翎子。

被叫做土狗兒的「螻蛄」

西遊記裡唐僧教育孫悟空說:「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這個螻就是「螻蛄」,我們瀘州人叫它土狗了,你還別說這個玩意兒肉呼呼的確實有點像瀘州的土狗,當然這個需要你發揮想像力。

它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黃色,根據其生存年限的不同,顏色稍有深淺的變化。前腳大,呈鏟狀,適於掘土,有尾須。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吃農作物嫩莖。

小時候居住在小院裡,有些地方乾燥的沙土它就鑽出來,一來它確實有點像土狗的形象,二來總是從土裡鑽出來,所以我們就愛這麼叫,其實我們也不是很喜歡玩它,但是以前有人說土狗是中藥材,於是收集起來可以拿去賣錢,我反正沒有賣過,曾經有小夥伴說用它去藥鋪換錢,至今表示懷疑。

綠兒就是金龜子,聽說它身上真有黃金

瀘州人喊金龜子叫綠兒,但是瀘州讀綠都讀(碌),因為它滿身綠色,所以這樣叫。其實它屬於金龜子的一種,叫做銅綠金龜子,四川基本上這種,甲殼蟲似的。據說它也是害蟲,對農作物不好。

不過我們小時候抓綠兒還不是很容易,後來有一次我讀了一本課外書籍,說金龜子體內含有黃金,如果抓到多數多數隻就可以體驗出好多,從小財迷的我還做過這個白日夢,忽悠小夥伴去抓,當然最後教育了我,這是想多了,也同時告訴我要想發財,不努力是不行的。

消失了的頭髮絲蟲,至今不知道是個啥?

關於頭髮絲蟲名字是我自己取得,以前就在陰暗的牆壁角落,它身體就是一個橢圓形的球狀,但是並不大,不過腿特別細長,抓住以後,它總是會把腿掙扎掉,像是人的頭髮絲一樣,不過,脫離身體後依然會動,非常神奇,但是這個東西今天再也沒有見過,不知道有沒有懂昆蟲學的朋友,知道它到底是個啥。

除了上述幾個外,還有蝌蚪,蜻蜓(我們叫馬馬丁),豆娘(以前一直以為它是沒長大的蜻蜓)、各種螞蚱我們叫油蚱蜢、筍子蟲、蛐蛐(我們喊叫雞子)、蟬我們叫尼啊子、螳螂我們喊猴孫等等,當然也有各種小魚小蝦,總之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太多童年的樂趣。

不過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恐怕他們很難理解和感受了

相關焦點

  • 瀘州民俗文化裡,關於這三位神仙的傳說,見證了瀘州民間習俗
    大家好,我是瀘州民俗文化研究者江陽沽酒客,民俗文化是什麼呢?三兩句,其實說不清楚,但是也好理解,所謂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
  • 重拾老瀘州的童年記憶,回味經典民俗文化裡的瀘州童謠
    江陽沽酒客作為瀘州民俗文化研究者,對童謠和民謠這塊一直饒有興趣。童謠和民謠都是來自民間,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在過去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 瀘州那些遠去的號子,從水面到陸地,穿越千年的勞動交響曲
    後來更有傳說中的那些上古人物發明創造歸納總結聲音的故事,有的就成為了樂器,有的就是樂理。六經中失傳的《樂經》大概就是一個集成,可惜我們無法看到了。今天音樂的多元化,雖然有一部分給了所謂的古風音樂元素,但是即便我自己不懂音樂,我認為古風元素音樂也是迎合潮流商業化的產物,真正的民族民俗的音樂還是在民間。
  • 瀘州民俗裡的耍燈文化,源自漢朝,散落在鄉間快要消失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總是跟我們民俗打擂臺,而且常常被打的鼻青臉腫,這個不能怪今天的年輕人不懂得尊重和欣賞,當一些東西斷層了或者脫離了它自身的土壤,就很難再融入社會。從八零後開始,到今天的00後,中國經歷了這四十年變遷,四個年代的人,只有八零後還有一些傳統的情懷,因為他們多少經歷了一些中國在西方文化影響之前的傳統面貌。而後來的,甚至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曾經還有這些東西。
  • 瀘州舊俗成追憶,江陽風情思過往,那些消失的地方民俗文化
    本文特別感謝瀘州已故民俗研究者梁心純老前輩提供的相關資料地方民俗文化,就是地方的歷史見證,被一代代當地人傳承,時至今日卻因為時代變革,逐步退出歷史的舞臺,特別是城區它的發展永遠是以淘汰和摒棄為宗旨,談不上對錯,卻又不無遺憾,一個地方的文化代表了這個地方的歷史嚴格和發展脈絡,雖然可以用不合時宜四個字就簡單的推諉掉,但是還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瀘州鄉間的輕吹表演,川南接地氣的民俗文化
    雖然這些民間俗文化,有一部分並不適應在大舞臺上表演,但是作為曲藝門類,二人轉還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今天儘管郭德綱的相聲及其德雲社的影響力如日中天,但是東北二人轉在趙家班為首的團體來說,他們的地位依然強勢。
  • 在瀘州,三十年來念念不忘的味道,卻再也沒有吃到過那碗面
    地方的民俗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被很多老一輩人帶走了,他們或許有些許遺憾,因為即便有文字留下,也因為一些過於個人的感受,而很難流傳。如同今天沽酒客要寫的這個關於兒時一份味道的記憶。關於吃,它首先是解決我們生理需求,但是因為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同時也催生了一種飲食文化。
  • 人間都市皆同道,此處別樣風情在——瀘州堯壩驛,活著的古鎮
    有部分人對新建的事物表示反感,但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那個時候的瀘州人可能沒有這種反感,因為宋朝開始,瀘州的城市建設也是新的。你們念念不忘的那些舊,又有誰不是從新的開始的呢?而堯壩驛,就是想溫故而知新中升華出更多情懷元素和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 壓歲錢怎麼發,發多少,這也是春節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這個忙碌有一部分是辦年貨,即魚肉雞鴨等肉食類,水果糕點等點心類,還有各地不同的特產如年糕、餈粑、印子粑、麻花、油炸魚肉豆腐丸子等。這個春節派發壓歲錢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傳承,它早在漢朝時就有了。唐代皇帝唐太宗和歷代不少文人墨客對過年守歲、發壓歲錢等還留下了不少的詩詞。
  • 瀘州「酒大腕」盛宴 對傳統飲食民俗的傳承與弘揚、創新和光大
    人民網成都7月3日電 6月30日,由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指導,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中國沈酒集團主辦,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食品安全與信息追溯分會、沈子國酒莊承辦的第二屆中國「酒大腕」文化藝術節在酒城瀘州隆重舉行。
  • 兩千年的瀘州文化在哪裡?讀一讀瀘州的詩詞
    如果要說瀘州有沒有文化,這其實是一個大課題,兩三萬字都寫不完,當然今天江陽沽酒客不會給大家來一套長篇大論,但是就想聊聊瀘州算不算有文化的城市。現在有些人把文化跟酸腐交雜在一起,或者一種對自身的自嘲,輕視本土文化,我覺得這種個人好惡實在有點可惜,我倒不是指責誰,就覺得幹嘛要把美好的東西給丟棄了呢?瀘州古代有很雅稱,古名江陽算一個,後來的江城,酒城又算一個。離不開兩江的交匯和美酒的飄香。
  • 探尋瀘州76年前老瀘南中學遺址,這裡有瓊瑤的童年時光
    本文圖片感謝攝影師傅琨老師拍攝提供假如你是一個喜歡民俗文化,鄉野旅行的瀘州人,你或者因為油紙傘的緣故到過瀘州江陽區的分水嶺鎮。遠去的三國時代因為董允而顯得人文底蘊深厚,而近代除了油紙傘,抗戰時期有瀘州人劉國瑞先生及其夫人袁彬創建的瀘南中學,雖然短短6年,卻成了這裡一段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而多年後遠在臺灣的言情小說家瓊瑤女士,其實童年有一部分時光就是在這裡度過的,瓊瑤也把瀘州分水嶺鎮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 郯城縣馬頭鎮「郯馬民俗文化館」還原傳統文化記憶
    原標題:郯城縣馬頭鎮「郯馬民俗文化館」還原傳統文化記憶  在山東臨沂郯城縣有一座被譽為魯南蘇北商賈重鎮的地方名為馬頭鎮,這座古鎮雖處在北方,卻有著江南水鄉的靈氣,早在唐朝就開始商貿交流,到明清時期繁華更似江南蘇杭,如今人們原來越重視傳統文化,這座古鎮又從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 福建昆蟲玩家劉鵬宇:「痴愛」昆蟲三十餘年
    玩蟲三十多年,他擁有眾多昆蟲標本,有的如巴掌大,有的似蚊子一般小,雖數量眾多,但看得出每一個標本都處理得極具匠心,昆蟲體表的絨毛、觸角細微而生動。&nbsp&nbsp&nbsp&nbsp劉鵬宇痴愛昆蟲,是從小時候開始的。1980年,出生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的他是家中獨子,那時他的父母忙於上班,與小劉鵬宇做伴的便是家附近山林中的昆蟲。
  • 瀘州龍馬潭區的歷史文化見證,居然百分之八十來自小市
    我們打住上面的議論,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八大瀘州老城區人文歷史打卡點,其實並不是單單只有這些,雖然瀘州的文化風貌遺存不能跟其他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比,但是它既然得了歷史文化名城這個稱呼,也不是浪得虛名。先不說那些非土生土長的瀘州人,今天老一輩可能更多一些懷念,後浪們目前還在追逐自己夢想(欲望)的道路上,可能沒有時間顧及,但是也不妨來看看。
  • 瀘州龍馬潭區的歷史文化見證,居然百分之八十來自小市
    我們打住上面的議論,進入今天的正題,之前給大家介紹了八大瀘州老城區人文歷史打卡點,其實並不是單單只有這些,雖然瀘州的文化風貌遺存不能跟其他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比,但是它既然得了歷史文化名城這個稱呼,也不是浪得虛名。先不說那些非土生土長的瀘州人,今天老一輩可能更多一些懷念,後浪們目前還在追逐自己夢想(欲望)的道路上,可能沒有時間顧及,但是也不妨來看看。
  • 源自150年前的瀘州
    在民俗文化裡面,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一些民俗諺語,它流傳的能力和人們使用的頻率,顯然比之諸子百家,四書五經更加普遍今天我們看關於瀘州就是的歷史,從元代開始,郭懷玉再到明朝的舒承宗,雖然有了人物和追溯,但是只能說他們比較幸運的被選中作為了代表
  • 給瀘州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告別不一定會重逢,但應該有記憶
    作為這座城市的土著居民,如果拋開在外漂泊的日子,也拋灑了三十年的光陰於此,學習、工作、生活,結婚生子,只是,唯獨不敢確定的是,是否會像祖輩那樣,在此地終老。因為這兩年來堅持做一件事情,江陽沽酒客被一些朋友戲稱為「瀘州代言人」,顯然這是一個小玩笑,在我看來,代言需要影響力,而我雖然從來不自卑,一直很自信,在這件事情上卻有些不確定,我只知道持續下去,或許會有收穫。
  • 民俗日曆:喚醒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
    今天,當我們強烈呼籲保護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時候,不能不對中國民俗節日文化傳承的瀕危狀況做出分析,特別是對它們瀕臨失傳的原因進行論證。民俗節日在中國民眾農耕生活中經過幾千年自發的傳承,使每一個節日的文化內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完美和諧的特徵。
  • 元宵佳節,那些記憶裡熱鬧的民風民俗
    「當時提到這句詩還不是在語文課上的賞析,而是地理課上講到關於地球與月亮太陽之間的現象。要說情啊愛啊的,可能也就是影視劇中那些唯美的片段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元宵節甚至比春節還要」大「。在古代,元宵也是個正兒八經的情人節,是男女約會的日子。所以從會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唯美寫照。古代女子深居閨閣,到了元宵這一天才能到外面來看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