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種水的劃分,這個問題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隨便上網查資料都會有直觀的圖片,通俗易懂的描述。仿佛看了以後對翡翠就認識了,但是回到現實中又似乎對不上號。那是因為資料相對傳統和保守的,翡翠市場千變萬化。種水的劃分也越來越細,上網查詢或者翻看專業性的資料你會發現以前就那麼幾種劃分:豆種、糯種、冰種、玻璃種、(龍種石最初這個名詞是描述賭石原材料的,種水色相融看不到色根和過渡代。出成品以後色會跟隨光線變化而時深時淺。因為這種原材料非常難得如同神龍一樣所以叫「龍種石」)
再看現在市場上的名詞「玻璃種、高冰種、正冰種、冰糯種、糯冰種、糯化、細糯、糯種、豆種、到底是故弄玄虛還是話有所指?在我看來以前的資料與現在的市場名詞之所以增加,是因為過去的那些名詞叫法它不單指成品,也獨指翡翠賭石和材料,賭石和材料在出成品之前都有不確定性所以就只有那麼幾個名詞範疇比較大,而目前新出現的名詞我覺得大部分是用在成品上面的。因為成品品質的好壞,已經沒有什麼不確定性了可以把它更加細緻的分出來。並不是多餘的或者說是無用的東西,當然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名不副實故弄玄虛的名詞。這個問題我們後面再說,現在就把新的名詞提出來加上圖片為大家分享一下:正冰、高冰、冰糯、糯冰。
圖1屬於正冰種水的翡翠隨性觀音掛件,但是它種不夠老。記住這個比較關鍵,翡翠在那些種水的分辨之前它成為翡翠成品的前身有三種「老坑、新老坑、新坑」這三個場區都會出「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它們的成品區別就在於種老種嫩或者不老不嫩上。這個是翡翠的深挖拓展知識,這裡就不做詳細介紹了。這個吊墜就屬於那種不老不嫩的,可以這麼說現在大部分翡翠成品都是這樣。說它嫩但是它水頭比較好表層光澤還是有一定的玻璃光澤,說它老但是底子裡面棉絮分布、比較散、形狀柳絮狀。整體你感覺不到質感,感受不到那種珠光寶氣的視覺衝擊力。
圖2中的豆子就屬於正冰往上但是又達不到,玻璃的翡翠那麼新名詞叫它高冰種翡翠,這個你通過對比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你就感覺得到表層光澤有「膠感」內部螢光表現非常好。這些光澤表現都是種老的翡翠才會出現的表現。種水料的價值就是來自於光澤表現,而不是透不透說通俗易懂就是種老不老就是價值高不高。
說了正冰高冰,我們說一下「冰糯」「糯冰」又是怎麼回事?首先說冰糯個人理解就是「冰種」翡翠之中又帶著糯種的味道,反之亦然糯冰就是糯種但是又帶點冰味。同樣離不開的是兩者之間還是有「老」有「嫩」看看圖3翠友提供的翡翠飄花掛件,這個就屬於糯冰種。它和糯化不同的地方在於,糯化種的翡翠在自然光下不管你種老或者嫩你感覺不出螢光表現,它和冰種的差別就是它的透光圖看起來非常明顯。糯種但是又有點冰的味道,所以叫糯冰種。這個成品圖片表現隔著還是差那麼一點點,也有人會把它叫做高糯化。
圖4中這個小佛就屬於「冰糯」可以明顯感覺得到冰味道,仔細看又帶有點朦朦朧朧的感覺。冰中帶點糯種的痕跡味道所以就叫「冰糯」
這次這些名詞的配圖說明,單方面的指種水劃分而不設計到種老種嫩的問題。因為就如同我說的一樣,玻璃種一樣有種老的種嫩的、其它的也一樣。不然的話行內也就不會有「老糯勝新冰」這種說法了。歡迎留言交流,也歡迎翠友提供圖片鑑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