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耕耘,必有收穫!《已耕歲月》讀後感

2021-01-19 魅力寶應

  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優秀稿件選登之七)

  勤奮耕耘 必有收穫

  袁霄

  在當代社會,我們青年始終要保持著青春的朝氣,不要去埋怨生活的各種坎坷,去哀怨個人的不幸。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時要去克服它,碰到挫折就去戰勝它。在成功時不驕傲,加倍努力才能有大。在失敗時不氣餒,發憤圖強,才能取得成功。要以頑強、堅毅、自強不息的精神勤奮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灑下辛勤的汗水,就沒有收穫成功的喜悅。

  最近我們單位組織了「讀書過青年」的活動,讓我有機會拜讀了《已耕歲月》這本書,起初拿到書的時候不以為然,當我打開書從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本人親身經歷的事情,書中許多故事真實生動,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情真意切的情感。

  打開書便能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生活和事業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他從小時候就開始打零工、做小生意養活自己。為了培養妹妹,他省吃儉用,從微薄的工資裡寄一部分回家一直持續到妹妹讀完初中;為了追求學業,輟學之後仍堅持自學,女兒出生時還痴迷在夜校裡讀書;為了企業崛起,他堅持艱苦創業,與其員工同甘共苦。

  為了感恩社會,退居二線仍在崗位上勤奮耕耘,奔赴一線招商引資,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而書中作者的大苦大樂、大喜大悲等情感會不自覺地把我也拉入小說中那時的情境中去,體會著感悟著作者的悲歡離合,為他們憂傷,為他們歡欣,為他們感動,為他們取得的幸福微笑。

  從以耕歲月中讓我更加了解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想到父輩們當時生活的苦難,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可是我們自己卻總是感覺很苦,不幸福。我們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生活在如蜜的世界裡,這裡只有生活的美好,卻沒有現實的苦難。所以當我們面臨社會殘酷考驗時承受挫折和磨難的能力可能會差一些。如果沒有吃過苦,根本不知人生苦短、物力之艱。現在看了這本書,比起作者當年受到的困難,我們的煩擾不值得一提。作者在青年時期不斷的耕耘播種,才會有以後老年時期甘甜的碩果。所以我們趁著年輕必須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努力奮鬥,不斷地去耕種自己的果實。

  我看完這本書後,不禁感到慚愧和後悔。想到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像作者一樣勤奮耕耘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畢業幾年之餘也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單位,在平時工作崗位中過於懈怠,沒有要求積極上進,認為上班只為了完成任務。在自己沒有考上編制時,甚至想要放棄,不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最後為自己的錯誤的想法付出過代價。

  當時把精力白白耗在失敗的痛苦和現實帶來的壓力中,甚至懷疑付出就會有回報。並沒有像作者那樣學會為自己負責,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中,更沒有像作者那樣積極做出改變,把壓力變為動力,不斷地奮鬥與堅持,因此以後我要不斷的努力改變自己,要不斷地奮鬥與堅持。我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不付出自然就沒回報。如果覺得似乎已經付出了,但卻依然沒有得到回報的話,那恐怕是因為付出得不夠。

  這本書激發了我要為理想奮鬥和拼搏的勇氣,讓我開始勇敢地正視現實,學會改變自己,相信堅持的力量,並且相信夢想的力量,一步步地向前。即使自己是蝸牛,也要背著重重的殼努力奮鬥,堅持不懈地往上慢慢爬,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也會像雄鷹那樣爬上金字塔頂端的。人,都是要有夢想的,如果連做夢的念想都沒有,人生將註定不會成為贏家。

  要相信每個人的心田之上都能開出好看的花來,都能燦爛如海。但一個人到秋季時收穫多少,則要看你在春天時播種的希望有多少,在夏天時耕耘的誠意有多深。芸芸眾生,富貴貧寒,不是誰都可以傲視乾坤的。作者知苦識奮,不愧是芸芸眾生中的佼佼者、富貴貧寒中的大贏家。

  的確,在這段奮鬥的路上,我們需要不斷的堅持。雖然說堅持會讓人感到未知,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條路途到底還要走多長時間,甚至有時有些迷茫,看不見出口,看不到希望。在這時,我們自己需要學會堅信自己的信念,或許出口就在離你不遠處。

  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成功的人總是那些在某些領域堅持得最持久,走得最遠的少數人,是那些敢於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人。又想起日本教育家宮澤賢治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或許在這條路上你沒有收穫成功,但畢竟你走過、經歷過、感悟過,這也是一種收穫吧。而文中的作者在經歷了當時那些困難時,都沒有去放棄。我耕耘,我就有收穫。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在崗位上努力去耕種自己的種子,揮灑我們汗水,用我們的知識耕耘,用我們的雙手耕耘,我們的希望就會發芽、開花、結果。我們就會收穫喜悅,我們就會收穫成功,我們就會收穫碩果!我耕耘,我就有收穫!

  寶應縣人社局醫保中心/袁霄;來源:寶應生活網

相關焦點

  • 歲月是一首歌,讀《已耕歲月》有感
    《已耕歲月》即是「以耕歲月」,表明了是一部自傳體文學作品。一個「耕」字,道出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已耕」歲月已然過去,自然還有「未耕」歲月,他將如何耕耘,我想這本書就是他新一輪收穫的開始。1987年7月,周以耕先生畢業於寶應電大八五級黨政班,其時我剛好分配到寶應電大任教,與他失之交臂,並不相識。
  • 《已耕歲月》讀後感
    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
  • 誤投誤撞的感慨:勤耕不輟,必有收穫!
    正如讀者所說:我的已耕歲月,是一代人的已耕歲月,是寶應家鄉的已耕歲月,更是共和國的已耕歲月。榮獲的一等大獎是我的,是運河兒女的,是廣大讀者的,是一貫給我支持鼓勵的朋友們的。春節將至,是迎春的一份賀禮,我與大家分享!    新年伊始,一場雪飄。
  • 勤耕不輟,方能成功!品讀勵志紀實文學《已耕歲月》
    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
  • 耕-耕耘 長按 法言·學行 荀子·勸學 擊壤歌-中國新聞-東方網
    《禮記·王制》有雲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耕種三年有一年的餘糧>  著意耕耘,自有收穫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是千年文明傳承下來的光榮傳統  講求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辛勤的耕耘是收穫之本  良好的付出是成才之道
  • 學問貴在點滴勤,勤奮是成功的基礎和保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有的人雖然學習目標訂得很高,看似志向遠大,但主觀上卻不願努力,缺乏見縫插針的勤奮精神,幻想輕而易舉地進入知識的殿堂,其結果必然一無所成。有的確定的學習目標脫離實際無法實現,就片面地認為自己不是那塊料,因而對學習心灰意冷,提不起興趣,自然不會有收穫。說穿了,這些是沒有弄懂付出與收穫的關係,沒有看到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 人生貴在讀與耕
    這裡的「非耕即讀」是同等的,意思很明白,不願耕田,就得努力讀書,反之,不願讀書,就應使勁耕田,讀與耕,不僅是繼承和鞏固家業的法寶,而且是生存的基本法則;而「勤與儉」就更不難理解了,富裕了的家庭,要想經久不衰,除了不能懶惰懈怠,更不能鋪張浪費,俗話說,盤家好比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沙,如果不懂「吃了有時思無時」的道理,成天燈紅酒綠,花天酒地,大手大腳,不注意勤奮與節儉,總有一天,會坐吃山空,財物殆盡,既是有金山銀山
  • 君子之道:無妄卦為何告訴我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曾仕強教授《易經的智慧》——無妄卦下(2)為何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無妄卦六二爻更具體地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無妄。六二爻辭「不耕穫,不菑畲,則利有攸往」。「不耕穫」,耕種的時候就專心耕種,不要去想我能收穫什麼。我們現在常講「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就是在講「不耕穫」。
  •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我國國領土東西跨度有多長嗎?5200公裡。那你知道我們科,去年一年為管道保護而奔波的裡程是多少嗎?據不完全統計,我們科副科長李偉,去年一年為管道保護而奔波的裡程達20000多公裡。可以將我國從東走到西,再從西到東,走兩個來回!
  • 雷海為:把歲月交給詩詞,只顧耕耘,不問收穫
    文——TT/陳思遠有董卿主持的詩詞大會一如既往令人驚豔。敏叔去年惜敗武亦姝出乎意料,可能是應了一句:長江後浪推前浪。昨晚老爸趁廣告神手轉臺,居然是《詩詞大會》!大會得以看了一段開頭,青年團開場的一句: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最是讓我共鳴。
  • 張子楓趙今麥攜00後新生代,高考喜報來啦,勤奮耕耘終有收穫
    張子楓,2001年8月27 日出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成名作《唐山大電影》,一部《快把我哥帶走》讓人愛上了這個可愛的小姑娘,隨後參加《嚮往的生活》,妹妹低調有內涵,默默付出圈得一波鐵粉,今年高考放榜,妹妹以196的高分(總分200,聲,臺,形,表各扣一分),或河南省總分第一名,北電全國第三名!
  • 高考日:但問耕耘 莫問收穫;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清代大儒曾國藩一生不僅恪守勤奮的學風,而且一生篤定明確的治學志向。他早年寫道:「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他有一副對聯表明了他矢志不移的治學志向:「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 解讀易經無妄卦:不耕耘還想得到收穫?還真有,他被譽為商人始祖
    不耕種,不期待有收穫,不開荒,不期待有良田。心態平和,外出做事有利。《象》說,不耕種不期待收穫,說明六二還不富有。不耕種,就不能收穫,開墾荒地三年時間才能把不生莊稼的生地變成熟地,才能耕種收穫。一分耕耘才有一份收穫。六二是陰爻居於下卦之中,與上卦九五陽爻相合,剛柔相濟,內外呼應。得到九五的信任。
  • 耕耘、耕耘,……
    生命耕耘,為了百歲的田畝,收穫的是思緒的精靈。生命沒有萬安寂靜的時刻,思想的奔跑,才能實現欲望既定的目標。這就得懂得智慧是從哪裡來的?耕耘天下的滄桑,得來心靈的慰藉;智慧如同蠶絲,編織著思想的彩虹。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句話,不一定對
    從小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成人的世界裡告訴我,每一分收穫,背後都有十分甚至二十分的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時候沒有市場競爭,沒有階層固化,富爸爸、富婆婆都還沒有產生,小付出,就有小回報;大付出,就有大回報。現在的時代裡,對於普通人更多的是,每一分收穫,都是用十分甚至二十分的耕耘換來的。
  • 《老農民》但問耕耘 莫問收穫
    《老農民》但問耕耘 莫問收穫《老農民》該劇講述了由北方農村的一場土地改革所引發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故事,關注中國當代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精神世界60年的發展演變歷程。陳寶國飾牛大膽陳寶國,1977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國家一級演員。
  • 「聲音」莫問收穫 但問耕耘
    梁啓超回信說:「今在學校中只有把應學的規矩,儘量學足,不唯如此,將來回到中國,所有未學的規矩也還須補學……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 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在物質與精神資源十分匱乏、生活非常困難時期,陳忠實一直秉持「不問收穫,但問耕耘」的信條,不停地練習寫作,摸索文學創作,雖然受到自學的限制,但也形成了他堅定的寫實風格——面向人民大眾,尤其是農民,中國社會底層的普通人。
  •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朱思明《耕耘集》出版發行
    ​ 《耕耘集》——朱思明書畫詩文出版發行了朱思明老師在書法天地裡辛勤耕耘了幾十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花朵紅碩,果實金燦。以此,為建軍93周年獻禮。 作為陝西省新聞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這不僅是他的成就,也是協會的光榮。現將《耕耘集》依次進行網上展播,以饗諸君。
  • 《成功魔階》「只管耕耘,莫問收穫」
    直接翻看第9階,只管耕耘,莫問收穫。老實說,「只管耕耘,莫問收穫」這個成功法則,有點老生常談。可是今天,我看到作者的那些話後,我的認知度立馬拔高了!那就是,將「只管耕耘,莫問收穫」的習慣作為我人生哲學的一部分。不是偶爾為之,要完全出自於心甘情願!我喜歡作者用「人生哲學」 這個詞彙來描述。這讓我看到一種價值觀,一種人生觀,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