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優秀稿件選登之七)
勤奮耕耘 必有收穫
袁霄
在當代社會,我們青年始終要保持著青春的朝氣,不要去埋怨生活的各種坎坷,去哀怨個人的不幸。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時要去克服它,碰到挫折就去戰勝它。在成功時不驕傲,加倍努力才能有大。在失敗時不氣餒,發憤圖強,才能取得成功。要以頑強、堅毅、自強不息的精神勤奮耕耘。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灑下辛勤的汗水,就沒有收穫成功的喜悅。
最近我們單位組織了「讀書過青年」的活動,讓我有機會拜讀了《已耕歲月》這本書,起初拿到書的時候不以為然,當我打開書從一開篇便被吸引住了,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本人親身經歷的事情,書中許多故事真實生動,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情真意切的情感。
打開書便能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生活和事業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他從小時候就開始打零工、做小生意養活自己。為了培養妹妹,他省吃儉用,從微薄的工資裡寄一部分回家一直持續到妹妹讀完初中;為了追求學業,輟學之後仍堅持自學,女兒出生時還痴迷在夜校裡讀書;為了企業崛起,他堅持艱苦創業,與其員工同甘共苦。
為了感恩社會,退居二線仍在崗位上勤奮耕耘,奔赴一線招商引資,他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而書中作者的大苦大樂、大喜大悲等情感會不自覺地把我也拉入小說中那時的情境中去,體會著感悟著作者的悲歡離合,為他們憂傷,為他們歡欣,為他們感動,為他們取得的幸福微笑。
從以耕歲月中讓我更加了解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想到父輩們當時生活的苦難,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可是我們自己卻總是感覺很苦,不幸福。我們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生活在如蜜的世界裡,這裡只有生活的美好,卻沒有現實的苦難。所以當我們面臨社會殘酷考驗時承受挫折和磨難的能力可能會差一些。如果沒有吃過苦,根本不知人生苦短、物力之艱。現在看了這本書,比起作者當年受到的困難,我們的煩擾不值得一提。作者在青年時期不斷的耕耘播種,才會有以後老年時期甘甜的碩果。所以我們趁著年輕必須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努力奮鬥,不斷地去耕種自己的果實。
我看完這本書後,不禁感到慚愧和後悔。想到自己在平時的生活中沒有像作者一樣勤奮耕耘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畢業幾年之餘也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單位,在平時工作崗位中過於懈怠,沒有要求積極上進,認為上班只為了完成任務。在自己沒有考上編制時,甚至想要放棄,不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最後為自己的錯誤的想法付出過代價。
當時把精力白白耗在失敗的痛苦和現實帶來的壓力中,甚至懷疑付出就會有回報。並沒有像作者那樣學會為自己負責,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中,更沒有像作者那樣積極做出改變,把壓力變為動力,不斷地奮鬥與堅持,因此以後我要不斷的努力改變自己,要不斷地奮鬥與堅持。我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不付出自然就沒回報。如果覺得似乎已經付出了,但卻依然沒有得到回報的話,那恐怕是因為付出得不夠。
這本書激發了我要為理想奮鬥和拼搏的勇氣,讓我開始勇敢地正視現實,學會改變自己,相信堅持的力量,並且相信夢想的力量,一步步地向前。即使自己是蝸牛,也要背著重重的殼努力奮鬥,堅持不懈地往上慢慢爬,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也會像雄鷹那樣爬上金字塔頂端的。人,都是要有夢想的,如果連做夢的念想都沒有,人生將註定不會成為贏家。
要相信每個人的心田之上都能開出好看的花來,都能燦爛如海。但一個人到秋季時收穫多少,則要看你在春天時播種的希望有多少,在夏天時耕耘的誠意有多深。芸芸眾生,富貴貧寒,不是誰都可以傲視乾坤的。作者知苦識奮,不愧是芸芸眾生中的佼佼者、富貴貧寒中的大贏家。
的確,在這段奮鬥的路上,我們需要不斷的堅持。雖然說堅持會讓人感到未知,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條路途到底還要走多長時間,甚至有時有些迷茫,看不見出口,看不到希望。在這時,我們自己需要學會堅信自己的信念,或許出口就在離你不遠處。
馬雲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成功的人總是那些在某些領域堅持得最持久,走得最遠的少數人,是那些敢於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人。又想起日本教育家宮澤賢治說過的一句話,「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麼崎嶇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或許在這條路上你沒有收穫成功,但畢竟你走過、經歷過、感悟過,這也是一種收穫吧。而文中的作者在經歷了當時那些困難時,都沒有去放棄。我耕耘,我就有收穫。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在崗位上努力去耕種自己的種子,揮灑我們汗水,用我們的知識耕耘,用我們的雙手耕耘,我們的希望就會發芽、開花、結果。我們就會收穫喜悅,我們就會收穫成功,我們就會收穫碩果!我耕耘,我就有收穫!
寶應縣人社局醫保中心/袁霄;來源:寶應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