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不輟,方能成功!品讀勵志紀實文學《已耕歲月》

2020-12-13 魅力寶應

  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優秀稿件選登之三)

  勤耕不輟 方能成功

  陳丹丹

  《已耕歲月》一書講述的是作者周以耕在花甲之年回顧自己的已耕歲月,故著此書。其意是感恩父母、同事、朋友,激勵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頑強奮鬥的人們!

  作者出生於建國後的1953年,童年時父親因肅反運動被發配勞動改造,家中失去經濟來源,又逢三年自然災害,生活艱苦;年少時上學,因父親政治帽子,雖然成績優異但還是影響了升學的讀書夢;工作後,面對妹妹患病、父親去世、工作艱辛等等一切苦難和磨礪,都沒有影響作者拼搏奮鬥、積極進取的精神。

  為了生存,8歲開始編蘆席、搓草繩、打柴簾;13歲開始在浴室打零工、做小生意減輕母親負擔;雖然只有小學畢業,但是依靠自身努力自學成為一名大學生,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工作後為了企業效益,吃苦耐勞、不斷進取,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員工的共同努力,讓企業成為行業的排頭兵,自己也被評選選為全省的先進典型;退居工作崗位後仍老驥伏櫪、勤耕不輟,為家鄉的建設添磚加瓦!

  讀完此書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作者在面對苦難時不屈不撓,通過自身勤奮耕耘改變了自身以及家庭的命運。這種勤耕不輟、直面苦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因此,我不禁也進行了一些自我的反思,自己在平時的工作當中是否能夠像作者一樣勤奮踏實?

  作為農保處的一名窗口服務人員,每天面對和接待許許多多的辦事人員,有些辦事人員因年紀較大、識字不多,在辦理農保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些問題,通過對這本書的拜讀讓我明白,想要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應該要「嘴勤」、「手勤」、「腦勤」。

  「嘴勤」是指對於每一位前來辦事諮詢的人員,我們都應做到微笑接待,辦事人員提出的關於農保方面的問題,也要及時準確熱情周到的給予應答和解釋,確保當事人理解相關政策,對於不能當場立即辦理的業務,也應耐心的對當事人進行解釋,並且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我相信只有做到「嘴勤」,熱情的與群眾溝通,一定可以化解一些矛盾,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手勤」是指在工作中對於自己份內的事應積極主動的完成,例如:每月的農保領取檔案,應該每月底按時按要求整理歸納好,確保檔案可以順利裝訂入庫,同時對於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記錄,向有經驗的同事及領導請教,讓自己養成每日事情每日畢的好習慣。

  「腦勤」是指在工作中,我們也要有創新的思維,勤於思考、善於發現。文中的作者面對苦難和複雜的環境,通過不斷的改革創新,最終帶領企業取得了成功,在我們現在的農保工作中,雖然不能夠像作者一樣有機會大刀闊斧搞改革,但是我們也可以多動腦多思考,讓複雜的工作簡單化,例如:農保參保退保的一些流程,我們也是根據群眾的提議以及相關政策的規定,不斷的進行一些流程的簡化,即確保工作有效完成,又能夠方便群眾。

  通過對《已耕歲月》一書的拜讀,讓我了解了作者在那樣的特殊背景下,經歷過那樣特殊的人生經歷,卻依然能夠說出:苦難是成長的營養、是人生的考驗、是勤耕的動力、是潛在的幸福這樣的話,而我們這些新時代的年輕人還有什麼理由叫苦叫累,不勤奮努力呢?

  當你為學業的繁重感到壓力時,當你為工作中的瓶頸感到迷茫時,當你為生活的瑣事感到煩躁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已耕歲月》,它會給正在苦惱中徘徊的人們帶來撫慰,給深陷困難的人們帶來良藥,給身處苦難的人們帶來激勵。

  一顆沙粒成為珍珠是因為蛤蚌艱難的磨礪,願我們經歷過苦難的打磨,都能夠成為耀眼的珍珠!

  寶應縣人社局農保處/陳丹丹;來源:寶應生活網

相關焦點

  • 誤投誤撞的感慨:勤耕不輟,必有收穫!
    正如讀者所說:我的已耕歲月,是一代人的已耕歲月,是寶應家鄉的已耕歲月,更是共和國的已耕歲月。榮獲的一等大獎是我的,是運河兒女的,是廣大讀者的,是一貫給我支持鼓勵的朋友們的。春節將至,是迎春的一份賀禮,我與大家分享!    新年伊始,一場雪飄。
  • 《已耕歲月》讀後感
    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
  • 【來讀華農】勤耕苦讀
    【來讀華農】勤耕苦讀 2018-11-29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歲月是一首歌,讀《已耕歲月》有感
    歲月是一首歌殷德平 看到周以耕先生自傳體作品《已耕歲月》,開始我有點驚訝,因為我在寶應工作27年,從1991年參與籌建縣文聯到後來多年兼任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沒聽說以耕先生也有舞文弄墨的愛好《已耕歲月》即是「以耕歲月」,表明了是一部自傳體文學作品。一個「耕」字,道出了作者的生活經歷,反映了他的人生態度。「已耕」歲月已然過去,自然還有「未耕」歲月,他將如何耕耘,我想這本書就是他新一輪收穫的開始。1987年7月,周以耕先生畢業於寶應電大八五級黨政班,其時我剛好分配到寶應電大任教,與他失之交臂,並不相識。
  • 戚孟春:勤耕不輟,矢志不渝
    戚孟春:勤耕不輟,矢志不渝 2013-08-24 18:39:14 來源:河北新聞網 關愛學生,勵志育英才    他非常關心學生的生活,樂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2012年初,一位來自貧困邊遠地區的學生,因肛周膿腫不能下地,不能上課,在床上躺了2天。他了解情況後,親自帶著該學生到附屬醫院外科診治,通過穿刺抽出膿液,明顯緩解了疼痛。然而,要想根治,還需要住院手術治療;該學生難以湊齊住院費用,家長遠在農村也不能提供幫助。
  • 單虎:勤耕不輟的園丁
    校內校外,提起單虎教授,大家都知道那是個醉心於動物科學事業,在這塊園地裡勤耕不輟、不願懈怠的勤快人。聽聞農大有豬疫病專家,《大眾日報》一位記者馬上趕來,希望能好好報導一下。打電話問了學院,單院長正巧在辦公室,趕緊帶那位記者來到學院。推開門,他正與幾位老師開會。聽我們說完來意,他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實在沒有什麼值得報導的,別在我這兒浪費時間了」,就把我們送出了門。這樣一位專門研究疫病的專家,正是媒體吸引讀者眼球的重要新聞人物。
  • 【地評線】荔枝網評:春分勤耕正當時 願君莫負好時光
    【地評線】荔枝網評:春分勤耕正當時 願君莫負好時光 2020-03-21 16:30:36時已春分,鶯飛燕舞。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疊加疫情防控的新挑戰,各項任務時間更緊、擔子更重,尤須珍惜春天好時光,迎難而上、勤耕不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時間組織農業生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同步推進脫貧攻堅,繪就一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勤耕畫卷。  勤耕「疫情防控」之田,播撒「健康安全」的希望。
  • 《已耕歲月》讀後感
    引子:寶應縣人社局團委組織開展了以學習研討《已耕歲月》勵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交流演講活動。並對演講稿件進行了評選,激發團員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奮耕耘、奮發進取的工作熱情,成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勵志有為青年。
  • 人生貴在讀與耕
    讀與耕,勤與儉,應該是優秀的民族傳統,也是治家理念。  「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這是號稱四大名園之一,揚州個園內的一幅對聯。這裡的「非耕即讀」是同等的,意思很明白,不願耕田,就得努力讀書,反之,不願讀書,就應使勁耕田,讀與耕,不僅是繼承和鞏固家業的法寶,而且是生存的基本法則;而「勤與儉」就更不難理解了,富裕了的家庭,要想經久不衰,除了不能懶惰懈怠,更不能鋪張浪費,俗話說,盤家好比針挑土,敗家猶如水推沙,如果不懂「吃了有時思無時」的道理,成天燈紅酒綠,花天酒地,大手大腳,不注意勤奮與節儉,總有一天,會坐吃山空,財物殆盡,既是有金山銀山
  • 華中農業大學——百年名校 勤讀力耕
    據說,這已是華農沿襲多年的景觀。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學風。這所在清光緒年間由張之洞創辦的中國最早的農業類高等學符,歷經百年風雨,始終不變的是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精神。華農學生工作處副處長陳國順告訴我們,華中農大農科優勢突出,而且生命科學特色鮮明,農、理、工、文、法、經、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學生要避免用傳統眼光看農大。
  • 勤耕好學,流淌在義烏人血液裡的精神
    勤耕好學是義烏人勤勞致富的基石,義烏人自古重視文教,好學向上,學必從優。廿三裡街道華溪村勤耕苦讀的民風遠近聞名,民間至今流傳著「十八進士」的傳說。如今,華溪村更立有村規民約,年年重獎優秀學子,而大學生成才禮也成了該村的品牌活動。在成才儀式上,準大學生們在全體村民的見證下,舉行集體念「村訓」活動,村幹部和家長向準大學生們贈送文房四寶、家鄉泥土並授予圓夢基金。
  • 戴錦華:勤耕苦讀對她而言其樂無窮,認識和接受就是成功的開始
    戴錦華:勤耕苦讀對她而言其樂無窮,認識和接受自己就是成功的開始嗨嘍大家好,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一起聊的就是戴錦華。在北影她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一位教授,不僅很對中國中國電影史了解透徹,對於外國電影的解析也時常都比較清晰。
  • 七絕(春種):勤耕早作有收成
    對於農事而言,一年之計在於春,沒有春種哪來秋收,對於求智者來講,一日之時在於晨,聞雞起舞到挑燈夜戰,都是時不我待的勵志格言。精耕細作與潛心苦讀,雖然是對於不同領域重要性的總結,其結論都是講究「勤與早」的結合,早春不下籽,晚秋後悔遲,相當於「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人勤春來早,筆者小詩一首與君共鳴。
  • 張宗子:勤耕家鄉歷史文化的沃土
    問過方知,那位客人是千唐志齋博物館館長陳花容,他是專門來找張宗子探討書法問題的。  頭髮花白、瘦骨嶙峋,剛出院不久的張宗子看起來還十分虛弱。走進他的書房,一摞摞泛黃的書堆至屋頂。書桌上,放著的是明代新安縣人呂維祺所著的《孝經大全》。「這些是常看的書,剩下的一大部分都堆在老家。」張宗子說。  張宗子是新安縣鐵門鎮韓都村人,初中一年級沒讀完就被迫輟學。
  • #華農119周年校慶# 勤讀力耕肩重任,立己達人圖自強
    #華農119周年校慶# 勤讀力耕肩重任,立己達人圖自強 2017-10-02 15: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曾國藩:只耕不讀,豬也;只讀不耕,蟲也
    「耕」是指從事農業勞動,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立性命;「讀」即讀書,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耕是生存之本,讀是立身之本。古人說:只耕不讀,豬也;只讀不耕,蟲也。這話不用說多直白了,說得文雅點就是生存和生活,區別在於讀不讀書。
  • 八婺好家風︱胡文輝:勤耕苦讀 詩書傳家
    可以說,「勤耕苦讀為本,忠孝禮義傳家」的家風就在我父母樸素的言行裡,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勤耕苦讀我成長於一個普通山村的農民之家,記憶中母親經常跟我們提及她自己求學不成的悲傷往事。初中畢業的母親時常講,在她求學的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往往食不果腹,加上外公一家子女眾多,生活壓力很大。
  • 上遊文學丨有空就讀書 - 再耕
    長期以來,我的書讀得很雜,信奉「開卷有益」的箴言。文學的書我讀,歷史的書我讀,自然的書我讀,地理的書我讀,連相對單調和專業的哲學科技類圖書我也有興趣讀。有些書能讀懂多少,我不敢肯定,但硬著頭皮我也會強制自己讀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讀書成為異類的特殊年月,我無所事事,倍感苦惱。
  • 一耕文學喜獲冰心文學大賽2020開門紅
    2020年剛剛邁出喜悅的腳步,一耕文學作文指導中心就傳來喜訊:由第15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組委會發來的獲獎證書獲悉:一耕作文指導中心首批組織了12篇作品參加廣東省預賽,7個獲得一等獎,一等獎獲獎率近60%,其中,輔導老師一耕的參賽作品《南粵童星之歌》喜獲一等獎,一耕作家獲得全國優秀輔導教師獎
  • 勤耕善行天地寬
    第一,勤耕。勤字當頭,我每天都鍛鍊身體,走路6000步;勤做家務、打掃衛生。每天讀書看報兩三個小時;勤思索勤用腦,寫點小詩、文章,忙碌而愉快。    第二,善行。從愛出發,多行善事。大到愛國家,小到愛個體。路遇困難者出手相助,鄰裡有難想法幫扶,積極向災區捐獻財物。我收留了一隻流浪狗,還定時餵養院子裡十幾隻流浪貓,如今它們都把我當成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