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功夫片的人,都有個想法,想看兩個人的對決——成龍和李連杰。他們兩位都因功夫片成名,都是當之無愧的銀幕功夫之王。只是不知比拼起來誰才是功夫之王?今天凌晨,《功夫之王》登陸嘉興,讓你得償所願,這是兩人第一次在電影中碰面。上周五,《功夫之王》在北美3150家影院上映,以首周末2090萬美元的成績,榮登北美票房榜首。
但兩人的淵源已近30年。1980年,成龍去好萊塢拍片,在美國的一個劇場的後臺,他第一次見到李連杰,回到香港,成龍發現《少林寺》差點比《龍少爺》的票房還好。都演功夫片,兩人早就想合作。1993年,成龍和李連杰講過一個電影故事框架,但時機不成熟。2000年,兩人都在好萊塢,又談到合作,還請編劇寫好了劇本,但因發行的問題不了了之。現在,兩人終於打到了一部影片中。
不過在關注《功夫之王》之前,讓我們先活動一下筋骨,先看看20多年來,兩人銀幕內外的比拼。
第一招: 功夫 一南一北各有妙招
選功夫之王,第一招當然先比功夫。兩人功夫完全不同,成龍學南派、虎鶴雙形,10歲到于占元師傅的中國戲劇學校學京劇及武術。在電影中他頑皮、靈巧、拼勁十足,將喜劇元素融入到功夫技巧中,令觀眾拍案叫絕。而李連杰9歲習武,12歲就奪得全國武術冠軍,功底自是不同凡響。李連杰速度快、動作準、力度大、彈跳好、節奏明,動作十分漂亮。
對決結果:成龍的功夫底子不如李連杰,但以虛打實不落下風。
第二招: 閱歷 銀幕對決不分上下
比完功夫,該說從影經歷了,成龍1972年籤約拍片,後以《蛇形刀手》破空而出,從影近三十載,開創了後李小龍時代,功夫片的新天地——功夫喜劇,他擁有鋪天蓋地的鮮花、掌聲,進軍好萊塢,為中國功夫走向世界加了一把力,不愧是「成龍大哥」。李連杰20歲因《少林寺》一舉成名,在大陸颳起功夫熱,之後,拍了一系列的武打片後進軍好萊塢,為中國功夫走向世界再加一把力,近些年重返香港拍片。前不久,剛拿到香港金像獎影帝的獎盃。
對決結果:雖然成龍沒有拿到過影帝的獎盃,但從影經歷上,薑還是老的辣。
第三招: 傷 累累傷痕難分高下
功夫永遠是和傷聯繫在一起的,伴隨著他們的功夫神話的是,布滿了全身的刀傷劍創。
李連杰從1979年拍《少林寺》開始,就不斷地受傷,手掌肌腱萎縮,腿部韌帶嚴重受傷,拍《少林小子》扭傷脖子,尾椎錯位,拍《南北少林》背部肌肉嚴重拉傷,第五腰椎裂開,拍《中華英雄》鼻梁骨被打斷,胃部移位,拍《龍在天涯》折斷手腕,到1991年拍攝《黃飛鴻》左腿及左腳踝骨折,腳心衝著自己,觸目驚心。成龍的受傷史更長、更多。從1975年拍《少林門》開始,每一部成龍影片幾乎都與傷病相伴,每一部經典影片都付出沉重的代價,1978年的《蛇形刀手》讓他一舉成名,但也付出了血的代價,他被踢掉一顆牙齒,胳膊被利劍砍傷,血流滿地,拍《A計劃》甚至使顱骨重傷,鼻骨撞裂,拍《龍兄虎弟》腦出血,近左耳頭骨凹陷,碎骨內移動,拍《飛鷹計劃》胸骨被打裂移位,拍《紅番區》腳骨開裂,腳趾骨頭插穿表皮,拍《特務迷城》尾椎軟骨傷導致下半身不能活動……
對決結果:李連杰受傷程度比較重,但成龍次數多,程度也不輕。
第四招: 角色 角色複雜未見分曉
說電影,就要說角色,兩人演繹的角色複雜,難分高下。單從人物形象來說,成龍的形象相對程式,不夠多變;李連杰更具可塑性,他演過冷面殺手,多情保鏢,一代宗師,正反派亦可。不過,同類角色的演繹兩人又如何呢?讓我們挑選兩人曾經演過的同類角色,稍作比較,分分高下。
第一輪:黃飛鴻
成龍版黃飛鴻打破常規,少年黃飛鴻頑皮搞怪,卻武藝平平,影片展現了黃飛鴻的成長過程,具有很強的反潮流感覺。李連杰與徐克合作的《黃飛鴻》系列,黃飛鴻屬於青年才俊型,英俊瀟灑且武藝超群,但內斂害羞,對新事物興趣無限,更難得兼具俠之大者憂國憂民的風範。
對決結果:兩部影片的經典程度不相上下,李版側重展示時代風雲中的俠義大道,成版則展示了一個青年的成長心路,李版黃飛鴻擁有更深刻的人文情懷,在格局和氣勢上自然遠遠超越了成版的黃飛鴻。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李版黃飛鴻是因徐克賦予電影的內涵取勝,而《醉拳》的看點則是搞笑的情節和成龍誇張的肢體語言,從這點來說,成龍並不完全落下風。
第二輪:警察
從《A計劃》、《警察故事》到近年的《新警察故事》,甚至到好萊塢,《尖峰時刻》系列中的職業也是警察,警察是成龍所有角色中最典型的一類。在香港電影史中,成龍塑造的警察形象堪稱典範,應該說是他用生命演繹的完美特技。也正是1985年《警察故事》使他完成了風格上的飛躍,跳脫了「功夫小子」的窠臼,把俠義精神和武打動作融入到了現代的警匪片之中。李連杰作品中也有不少擔當警察職務,例如《給爸爸的信》、《鼠膽龍威》、《救世主》。
對決結果:成龍版警察是不要命的職業楷模,也是成龍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是香港銀幕最經典的警察角色;相比之下,李版警察明顯處於下風。
第三輪:尋寶人
兩人都演繹過探險尋寶的角色,成龍是《龍兄虎弟》和續集《飛鷹計劃》,而李連杰則是《冒險王》。兩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奪寶奇兵》的影響,成龍的亞洲飛鷹更具國際視野,但故事並沒有被動作場面搶去風頭,打響了「亞洲飛鷹」這個動作片品牌。《冒險王》是程小東執導,另闢蹊徑地為影片設置了兩個時空的故事,一個時空裡,李連杰扮演弱不禁風、性格軟弱的小說家,另一段時空中,李連杰飾演作家筆下的英雄人物冒險王,那可真是威風八面。
對決結果:兩者各有千秋。
第四輪:中國移民
成龍和李連杰在進軍好萊塢時都選擇了移民角色,《殺手壕》、《紅番區》和《龍在天涯》,都展示華人新移民生活題材,成龍的移民突出文化隔閡的喜劇效果和大規模的衝突,而李連杰版的則以悲情故事反思了移民的尷尬。
對決結果:成龍以《紅番區》讓好萊塢大開眼界,李連杰則只是淺嘗輒止了。
第五輪:古代將帥
成龍很少演古裝片,2005年卻一反常態,和老搭檔唐季禮合作了一部時空交錯的奇幻劇——《神話》,成龍分飾兩角,一個就是秦朝大將,成龍版大將軍頗具古代將帥風採,他既武藝出眾,又有超凡個人魅力,他既有錚錚鐵骨,又有兒女情長。《投名狀》裡,李連杰版的清朝武官是一個內心複雜的亂世奸雄,感情戲也更加細膩和豐富,這是李連杰最好的角色之一。
對決結果:成龍演繹了一個不同以往的角色,但在內心戲和感情戲上,李連杰勝出一籌。
第五招: 公益 熱心公益不相上下
成龍熱心公益事業,是有目共睹的,他是「大哥」不僅是因為他的電影、他的功夫,更重要的是他的公益之心。19年前成立第一個基金會開始,近年來成龍在國內發起成立很多慈善組織,他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起了一個「一元計劃」活動,號召每人捐出1元錢,每有一人捐錢,他也會相應捐出1元。與成龍不相上下,李連杰也熱衷於公益慈善事業,他表示:「電影只是我的一項工作,慈善公益才是我的事業。」著名的「壹基金」是由李連杰發起的。
對決結果:不相上下。
第六招: 《功夫之王》 正面對決高手過招
李連杰的美猴王造型和成龍的老年造型成為《功夫之王》一片的最大亮點。兩人在此片中將展開全方位的對決,李連杰說,他與成龍的合作好像高手過招,「有點像打桌球,以前是跟業餘球手對打,高招對方都接不住,只能將就著換簡單的,現在對手變成了職業的了。」
結果呢,看過影片或許才見分曉。
第七招: 下一部更精彩
《功夫之王》之後,他們還期待著下一部更精彩的作品。「這部戲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老少皆宜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合作。」李連杰透露,兩人的下一部片子已經在計劃中了,「那個時候我們要對立角色,一定是觀眾最想看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