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和平:成龍是聰明人 李連杰接近大師

2021-01-10 搜狐網

  《功夫之王》是一部分裂的電影,外國導演的雜燴劇情在國內觀眾眼中顯得非常滑稽,但是片中的打鬥仍然拳拳到肉。作為武術指導,袁和平覺得故事有些「雜揉胡編」,不過還可以接受。他在片中為李連杰和成龍分別訂製了一套配合演員和角色個性的動作。

  袁和平在家裡排行老大,而在圈內人稱「八爺」。袁和平向記者解釋,那是因為他10 多歲便進入電影界擔任武師,當時圈內有8 個拜把兄弟,他是最小的一個。

  昆汀?塔倫蒂洛是袁和平的粉絲,對他執導的《精武門》裡每一個鏡頭都能倒背如流。在拍攝《殺死比爾》系列時,昆汀曾特意邀請袁和平執導動作,在影片中表達了對中國功夫片的敬意。

  1999 年,袁和平緊隨吳宇森、李連杰之後赴美。他憑藉《黑客帝國》成為首批被好萊塢所認識的中國幕後電影人,因在《臥虎藏龍》、《功夫》等影片中擔任武術指導都有出色表現,而被譽為「世界第一武術指導」。

  上世紀70 年代,袁和平憑藉導演成龍電影《蛇形刁手》及《醉拳》而揚名。成龍先前拍過的多部影片都不賣座,在袁和平的調教下,他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功夫喜劇。以至一直到現在,向記者說起這段故事,袁和平都忍不住要感嘆:「真不知道那兩部電影是捧紅了他,還是捧紅了我!」

  當年李連杰到香港闖蕩,也是在拍攝《黃飛鴻》系列影片之後,才樹立了風度翩翩的大俠形象,這也得益於袁和平的「因材布招」。此後,兩人亦師亦友,李連杰最近一部武術大片《霍元甲》也是袁和平擔綱武指。至今,袁和平仍然堅持認為:「在華語影壇李連杰是打得最好的人。」

  2008 年4 月底,好萊塢動作大片《功夫之王》公映,香港電影圈中袁和平、李連杰、成龍這幫老友首度聚首。這部影片的導演明可夫(Rob Minkoff)曾經執導過《獅子王》,這是他第一次執導真人動作片。他在片中大膽雜糅了中國各種傳統文化的元素。袁和平給李連杰、成龍的第一場對打設計了風格鮮明的動作:成龍抱著酒壺,微微醉,打起了醉拳、螳螂拳;李連杰亮出十八般武藝,少林拳、長棍……

  內地觀眾對《功夫之王》褒貶不一,影片卻在海外得到了眾多主流媒體的好評。他們尤其青睞片中成龍和李連杰的動作招數。《波士頓環球報》的影評中特別提到了袁和平:「他參與過《臥虎藏龍》和許多香港經典影片,他的工作能讓你停止呼吸:用優雅而富有衝擊力的武打設計,把你帶到純粹的節奏和韻律當中。」

  袁和平最近一直待在香港,秘密籌備著自己擔任導演的一部新片。據他透露,該片繼續是以動作戲見長,6 月份即將在內地開機。另一部他準備擔任導演拍攝的古裝大片《長城》,則由於劇本遲遲沒有出爐,已經被推遲到2010 年。那部影片的男主角,袁和平還是屬意李連杰。

  B=《外灘畫報》Y= 袁和平

  李連杰已經接近大師

  B:李連杰的影片一直偏愛找你做武術指導,是出於感情,還是信任?

  Y:是他給我飯吃啦!(笑)大家合作很多次,都很愉快。他是全國武術比賽冠軍,在武術方面已經修煉到了一定的境界,我們溝通很愉快,這種相互的信任和感情很難得。

  B:早年你們拍《黃飛鴻》系列影片,剛開始認識的時候,李連杰是從內地來的明星,你們語言、文化溝通上有問題嗎?

  Y:從拍戲這一塊來說,他跟別的演員沒有什麼區別。行家一出手,就會知道他是個很好的動作片人才。對於我們這個行當來說,沒什麼神秘的,你一出手,水平高低、才能到底有沒有,大家都知道了。交流方式也很簡單。

  B:最近十幾年,你一直在和李連杰合作。每一次都希望有突破,現在給他設計動作會不會覺得難度很高?

  Y:對我來說,這個沒有任何困難。因為我們沒有一次是在做同樣的事情。在每部電影裡,我都是根據不同人物的性格、武功層次來設計動作。我從來不會去想這個人的未來、現在以及過去怎麼處理,我沒有這種心理負擔,不會老是擔心拍不好。其實只要根據劇情和人物來,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

  B:李連杰現在有什麼進步?

  Y:他也進步了很多,尤其在演技方面,對動作的拿捏好了很多。人也成熟多了,打出去的每一拳、每一腳的力度都控制得恰如其分。以前他用力很猛,被他打到的人都會覺得很痛,他是典型的力量型。現在從畫面上看到他的動作仍然很猛,但是真正的力量已經被控制住了,就是在真功夫和電影的結合上已經越來越融洽了。

  B:至今你還認為李連杰是華語影壇打得最好的人嗎?

  Y:他仍然是打得最好的。當然成龍和李連杰就是現在打得最好的兩個人。兩人風格不同,但是功夫都很實在。李連杰從小就是練武術的,拿過全國武術比賽冠軍,什麼拳他都知道,動作很瀟灑。成龍是科班出身,動作也很好,但是他更適合高難度的動作,比如翻轉、跳,非常靈活。

  B:李連杰這幾年的心態有些變化,做了很多慈善,拍完了自己最後一部武術片,已經不把電影當作人生最大的事業,這種變化你怎麼看?

  Y:他不喜歡暴力是對的。我和他拍的戲基本上都沒什麼血腥、暴力色彩,動作上都是講究美感,沒有暴力色彩。李連杰已經進入另外一種狀態了,成大師了。他對佛學的東西研究很深,佛和功夫相融合,越變越圓潤了。人不能為了打而打。這些對他演戲是有幫助的,他現在演角色就會思考很多,會想人物的發展,不會亂來暴力。連我也想越來越靠近他……( 笑)

  B:《功夫之王》裡,成龍、李連杰都是你熟悉的功夫高手,從動作設計上,你怎麼體現兩個人各自的特色?

  Y:還是根據人的性格特點。成龍喜歡喝酒,就讓他來點醉拳。一點點,有些醉態的東西,這也和他性格比較像,性情中人。李連杰演的是個和尚,什麼門派的功夫都知道,所以他的花樣就比較多。

  成龍的動作水準沒退步

  B:當年你找成龍拍《醉拳》、《蛇形刁手》的時候,他還是「票房毒藥」,當時怎麼選中他的?

  Y:我是一直都很欣賞他的。當時拍戲,片方找了好幾個演員,我最終決定還是用他,因為他的功夫和表演方法很適合拍功夫喜劇。拍了這兩部戲之後,他就紅了,我也跟著一起紅了。那個時候我也還沒紅呢,我們倆也不知道到底是誰捧紅了誰。

  B:當時為麼什麼會想要讓成龍走功夫喜劇的路子?

  Y:當時我很想開闢另外一條功夫片路線。大家都知道,那是很流行張徹武俠片的時代,所有的功夫片都非常血腥、暴力。李小龍的打法很剛,很強,每一招的動作都非常狠。導演就問我,能用什麼方法來突破他們,結果功夫喜劇就成功了。

  B:20 多年之後再和成龍合作,他有什麼變化?

  Y:變化肯定有的。他演戲演技方面進步很大。動作方面也還保持著以前的水準。這個很難得,我還以為他會退步。年齡大了以後,如果不經常鍛鍊,功夫肯定要退步的。像我,就已經退步很多了,但是頭腦進步了,因為現在想得多了,動作的部分用得少了。

  B:成龍和李連杰都有些厭倦動作片,想演文藝片了。你有沒有厭倦?

  Y:我從來沒有厭倦。這是我的工作,除非不用做了。但是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打得都已經很有成就感了,演技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老是作為動作明星出現,不會拿影帝,觀眾也不會認為你是演技派演員,所以他們很想拍文藝片,拿影帝,從另一個方面證實自己。比如李連杰,他的功夫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了,在《投名狀》裡演得也不錯,讓你覺得他是個演員,而不只是一個功夫明星。

  B:成龍至今還在拍一些功夫喜劇的影片,你覺得他今後的發展應該走哪條路?

  Y:他也有不是這樣類型的影片。我認為,他還是往演技方面發展比較好,他是個聰明人,應該能夠找出另外一條生存路線。

  B:對於動作明星來說,年齡是不是非常重要?年紀大了就肯定打不動了?

  Y:對於拍動作戲的人來說,終究有打不動的一天。現在,我也開始訓練新的接班人。比如甄子丹就已經不錯了。我還挑選了另外兩三個年輕人,但是這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其實吳京也不錯,他的演技和動作已經到一定的水平了,但是他還沒有拍到一兩部好的戲,把他帶出來。現在他比以前成熟多了,不過做演員是要有運氣的。他功夫很好,也是李連杰的師弟。

  B:你現在有多少個徒弟?能出幾個接班人?

  Y:我培養了七八個,但是估計只有一兩個可以紅。他們還是需要很多機會,也需要自己去把握機會,真要想出來幾個人,非常不容易。好萊塢導演不懂功夫內涵

  B:當時決定來當《功夫之王》的武術指導,是為什麼?

  Y:當然是因為李連杰和成龍的緣故。他們本人都有很好的真功夫,在華人乃至全世界都是頂尖的高手。在好幾年以前,這部影片的監製在美國找到我,大家聊到邀請我給這部影片擔任武術指導,考慮了大概兩三天,我就答應了。

  B:類似這種拿中國經典傳統元素雜燴、拼盤的影片,你個人介意嗎?

  Y:我沒想那麼多。就像拍中國的武打片一樣的,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們中國人的動作片在海外被人家尊敬,我們就應該做好了給他們看,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當然劇本是外國人寫的,是他們的角度。鑑於這是一個美國小孩的中國夢,所以夢裡的故事有些雜糅胡編,不過還可以接受。

  B:和國外那麼多導演合作過,你認為他們能理解功夫的內涵嗎?

  Y:他們不理解。他們可能看了很多香港過去的功夫片,也知道功夫的魅力。功夫片在國外有市場,觀眾也愛看,但是這些功夫具體有什麼內涵,他們並不知道。不過這個不影響影片的效果,因為歐美國家的觀眾沒有見過這種打法,沒有見過這麼多招數,就會喜歡看。這個時候理解內涵就不重要了,只要認識到它的市場價值就行了。不過現在有些外國導演已經開始研究功夫的內涵了。

  B:現在大量動作片都是特技和動作的結合,在你設計動作時是不是已經要考慮特技的效果?

  Y:我認為特技不要太誇張就行,不要做到人家都不相信了,比如它讓人可以飛起來,轉360 度。特技能夠延長動作的美感,但是不要誇張到動作都變形了。

  B:現在國外模仿中國功夫的人很多,包括泰拳等很多其他地區的動作類型興起,會不會對中國功夫帶來很大壓力?

  Y:國外的這些競爭,我真的沒有想過,也不去多想。我是儘量努力做好自己,經常想一些新的東西出來,讓新的動作片達到另外一個高峰。

  B:你會看古龍、金庸的小說來找動作設計靈感嗎?

  Y:還真的沒有。其實古龍小說裡的動作很難表現的。他們寫了那麼多動作,寫得很好看,其實很難拍。現在還好有了電腦特技,有些東西能夠實現,以前根本想都沒想過。比如一招朵朵劍花……這個怎麼拍呢?文字可以天馬行空,電影畫面都是實在的,很難搞。所以我也就是偶爾看看找點想法,不能照搬。

  B:香港動作片經歷了很多變化,現在你認為它的潮流趨勢是往哪個方向發展?

  Y:香港動作片的潮流一直都在變。最開始的就是張徹的血腥暴力武俠片、李小龍那種死打的功夫。後來就發展到功夫喜劇、時裝動作片;再到後來就是李安《臥虎藏龍》那種天馬行空的武俠片。到了現在,更流行實打的動作片,比如《投名狀》、《七劍》等。

  「我們中國人的動作片在海外被人家尊敬,我們就應該做好了給他們看,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袁和平

(責任編輯:小鍩)

相關焦點

  • 袁和平給功夫明星排名,為何認為李連杰第一成龍第二?原因很簡單
    如果說,在娛樂圈裡,誰最有權威能給武術明星排名,那一定得是圈中著名的導演兼武術指導——袁和平。在影視圈裡,袁和平被稱為"袁八爺",不僅僅在圈子裡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名氣和知名度還很高。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武術明星,都受到過他的培養,像是吳京、甄子丹、李連杰等等巨星大腕。
  • 李連杰和成龍唯一一次合作,你覺得這部電影怎樣?
    說起李連杰和成龍合作的電影,那麼也就這一部了《功夫之王》。這部電影講訴了傑森是一個瘋狂迷戀港臺功夫片的美國少年,然而現實中的他卻飽受壞孩子的欺負,不敢反抗。偶然機會,節森從某中國古董店得到一根如意金箍棒,借著金箍棒的力量,他竟然回到了幾千年前的中國。
  • 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閉幕 袁和平獲終身成就獎
    ▲成龍與李宗盛、周華健合唱歌曲▲袁和平獲終身成就獎  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27日晚在山西大同落幕,獎項隨之頒出,香港導演袁和平獲終身成就獎。  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大同市人民政府、成龍國際集團共同主辦,1905電影網承辦的閉幕式,活動全程通過電影頻道、電影頻道融媒體平臺及全網現場直播。
  • 太極張三丰:李連杰袁和平武俠片巔峰之作,劇組請坦克兵當群演
    不得不提一句,93年時李連杰片酬高達1600萬,僅次于成龍,比劉德華、周星馳和周潤發都要高,比起80年《少林寺》日薪1元,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袁和平的指導和設計之下,整部電影作品的武術動作十分流暢,既不失武術特色又盡顯藝術美感,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 李連杰的十字拳,成龍的醉拳,打拳最霸氣最有氣勢的我就服第四位
    以前拍功夫片可是要有武術底子的,成龍,李連杰,甄子丹都是自幼習武日後才有機會成為影壇的功夫巨星。動作明星影視作品打出的拳很好看,雖然裡面有一定的藝術加工,但如果沒真才實學也是打不出這效果的。說到拳法李連杰絕對稱得上影壇「第一人」,他會的拳法不計其數,他在民間曾跟100多位名師學習過武術。
  • 27年前,王晶的電影創作,引發成龍、甄子丹、李連杰的醉拳大戰
    在華語動作大銀幕上,成龍、李連杰、甄子丹三位實力派打星,憑藉各自獨特的動作風格,獲得了許多影迷的喜愛。成龍詼諧、幽默的雜耍式打鬥,讓他在動作喜劇的銀幕中備受好評。李連杰飄逸、灑脫的動作風格,也讓他在90年代的武俠風潮中快速崛起。
  • 袁和平、李連杰合作的八部電影,其中一部陣容強大,卻備受爭議
    提起李連杰的名字,相信喜歡港片的觀眾都不陌生。而說到袁和平,鍾愛動作片的影迷也都分外熟悉。一個是銀幕之前的「功夫皇帝」,一個是銀幕之後的「華人第一武指」。在曾經的華語影壇之上,袁和平與李連杰也進行過不少合作。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盤點袁和平、李連杰合作的八部電影。
  • 帶你回顧李連杰的電影之《功夫之王》,成龍李連杰首次合作的電影
    在許多人都看膩了李連杰武打的電影,難免會有一些是視覺疲勞,所以這部影片雖然是十年前的電影,但是放在現在依舊看點十足,因為這不像是之前李連杰的電影,這是一部科幻、動作、愛情、歷史的電影,並且還有武打巨星成龍的加入,這也是成龍李連杰首次合作的電影。
  • 袁和平李連杰六大功夫電影:一部13年前上映全球票房破七千萬美元
    今年第五屆成龍國際動作電影周在山西大同舉辦了七天,袁和平獲得了終身成就獎。袁和平已經入行了57年,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創造了香港功夫電影的輝煌時期,為中國功夫文化走向國際化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榮獲終身成就獎的他表示最大心願是希望中國動作電影人才不斷層,一直薪火相傳。
  • 袁和平教科書級功夫片,臺北大賣7500萬,李連杰果然很旺票房
    相信很多人會說「雙周一成」,其實這個說法只是局限在香港市場,放眼亞洲或全球那就要另排了,除了成龍外周星馳周潤綜合成績都不及李連杰。整個90年代功夫皇帝都是第二把交椅,要是追溯到80年代他這20年裡的總票房還是第一人。
  • 早年的李連杰實戰厲害嗎?袁和平評價極高,陳觀泰卻這樣看!
    李連杰劇照我們都知道,李連杰是從中國一路打到好萊塢的功夫巨星。雖說,自從他因疾病和傷痛逐漸淡出影視圈之後,其電影作品也隨之越來越少。於是,小編為了能夠儘量做到公平和公正,便搜集了當年一些娛樂圈內跟李連杰有過合作交集,以及一些比較有聲望的功夫演員們,他們曾經公開對李連杰表述過的一些看法。至於他們到底是怎麼說的,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個究竟吧!圈內人士的評價之袁和平:首先,我們要說的第一位圈內人士,便是我國傳奇武術指導袁和平老師了。
  • 功夫電影時代符號袁和平
    袁和平在製片人吳思遠的支持下,袁和平從動作導演轉變為導演,他的《蛇形刁手》也將成龍後來的功夫巨星帶入人們的視野。成龍是個武術老師,年輕時非常勤奮,早期的成龍運動風格沒有形成自己的個性特徵。在袁和平導演的《蛇形刁手》《醉拳》中,袁和平設計的武術動作結合了成龍武生背景,充分利用了各種道具和地形。這兩部電影不僅是成龍的名著,而且在袁和平的指導下,成龍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風格,具有強烈的戲劇和喜劇色彩,最終延續至今。在20世紀代末,冉冉升起的另一個功夫名稱是李連杰。
  • 1994年,成龍和劉家良聯手,打敗了袁和平和李連杰的《精武英雄》
    2、傳統功夫代表劉家良和功夫喜劇成龍擦出火花《醉拳》由袁和平執導,而本片由劉家良和成龍聯合執導。1980年代香港動作電影的黃金時期,武術指導門派眾多,成龍的成家班、洪金寶的洪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劉家良的劉家班四大武術班底,撐起了香港動作電影半壁江山。
  • 捧紅了成龍甄子丹、被譽為「世界華人第一武指」,他是八爺袁和平
    (《醉拳2》成龍飾演的黃飛鴻打的是南派醉拳。)正所謂北派武術如日出於泰山之巔,空曠間,大開大合,躥縱跳躍,舒展大方;南派武術卻似月懸於小橋之上,竹林間,短橋寸勁,闊幅沉馬,迅疾緊湊。(袁小田和成龍。)袁和平自幼跟著父親習練「北派」功夫,還跟著成龍、洪金寶的師父于占元學過一年。1962年10月,17歲的袁和平參演電影《白蛇傳》以演員身份進入演藝圈。
  • 無八爺,不武俠,袁和平為何稱為天下第一「武指」?
    1962年,袁和平出生於廣州,後移居香港,他的父親叫袁小田。提起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如果你看過成龍的電影《醉拳》的話,應該都會記得影片中扮演成龍師父的那個類似於洪七公一樣的人物,他就是袁小田扮演的。父親對袁和平的管教很嚴,除了習武之外,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上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 1979年,袁和平拍攝《醉拳》續作,成龍無法出演,成了一個難題
    1978年,袁和平、成龍共同合作了《醉拳》。在該片中,袁、成二人對傳統功夫片進行了創新,將喜劇元素與功夫片相結合,開創了「功夫喜劇」的先河。《醉拳》上映後,掀起了一陣「功夫喜劇」的熱潮,而袁和平也開始著手《醉拳》續作的打造。1979年,袁和平想召集《醉拳》的原班人馬,拍攝系列續作。然而,成龍卻因為公司的限制,無法出演。
  • 吳京對師兄說二字,袁和平:相比甄子丹,李連杰那叫「功夫字典」
    我想對師兄李連杰說兩個字:牛.B吳京:先讓它發生,在這方面我覺得師兄傑哥和馬師傅做的真的是非常棒,可能別人不懂他們做的目的,他們也不會說,認為只是愛好武術,起碼現在在馬師傅和傑哥的努力下已經要做成了,而且你想學中國武術,你起碼的會點中文吧?你起碼的知道什麼是「功」、「守」、「道」吧,然後在學習。
  • 劉家良的遺憾:不想10萬洪拳弟子笑話,與李連杰、徐克、成龍交惡
    但另一方面,劉家良也因此與人發生過不少摩擦,徐克、李連杰、成龍都在其列。 這一切,都因「黃飛鴻」而起。 當時無論是成龍的成家班,還是洪金寶的洪家班,亦或是元奎、袁小田之子袁和平,其實都是北派功夫,而拍攝黃飛鴻題材,找到南派的劉家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更何況劉家良還是黃飛鴻的徒孫之子。
  • 一樣演黃飛鴻:成龍、李連杰、譚詠麟、錢嘉樂,王群有何不同?
    此後成龍、成龍、李連杰、譚詠麟、錢嘉樂等繼續飾演黃飛鴻,給觀眾帶來了一個又一個不一樣的黃飛鴻。一,成龍。成龍曾主演過兩部黃飛鴻片子:分別是1978年10月5日上映的《醉拳》,1994年2月3日上映的《醉拳Ⅱ》1978年袁和平執導,成龍主演的動作電影《醉拳》,描寫的是少年黃飛鴻的故事。《醉拳》是成龍早期很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醉拳 確定了成龍喜劇動作電影的風格。
  • 王晶和袁和平給出了答案
    功夫明星一直都是中國電影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從洪金寶到成龍再到李連杰,無一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功夫巨星,而他們的功夫電影更是陪伴了我們無數青春歲月。雖說對於洪金寶、成龍和李連杰他們的真實功夫,我們無法去考證,但通過一些跟他們合作的大導演和武術指導的評價卻可以看出一些門道來,而正好王晶和袁和平對此都曾有過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