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連杰和成龍合作的電影,那麼也就這一部了《功夫之王》。這部電影講訴了傑森是一個瘋狂迷戀港臺功夫片的美國少年,然而現實中的他卻飽受壞孩子的欺負,不敢反抗。偶然機會,節森從某中國古董店得到一根如意金箍棒,借著金箍棒的力量,他竟然回到了幾千年前的中國。
在這部電影中,其實你可以看到很多部電影的影子,如《指環王》、《蜀山傳》、《夜宴》、《英雄》等等。估計陳凱歌、張藝謀等一系導演看到會感到很欣慰的。畢竟得到美國大片導演的致敬。
這部影片確實如其名,有許多激烈格鬥的場景,但本片背景設置和功夫展示卻沒有多少關聯。和傳統的武俠片相比,這部更像是一部神魔大片。也就是說他更接近於神魔武俠小說,而不是中國傳統經典武俠小說。電影也藉助了一些《西遊記》裡面的元素背景,認為存在一種不死之身,這種仙人已很接近中國中的「神」,但卻又沒有完全擺脫人類的性格。
在《功夫之王》裡,衝突是因為孫悟空而起,這似乎可以追溯到《西遊記》的一開始,當時孫悟空擾亂了玉皇大帝的蟠桃宴,偷吃了不死之藥。而在電影裡,玉皇大帝變成了一個寬容和昏聵的老人。他完全赦免了孫悟空的罪行,就像布希總統一樣報以一通白痴般的傻笑。而他手下的將軍玉疆戰神卻對此深表不滿,認為孫悟空輕浮的行為損害了玉皇大帝的尊嚴。當玉皇大帝進行500年一期的閉關修行時,玉疆戰神對孫悟空提出了挑戰。在戰鬥中,他以欺騙的手段讓孫悟空失去了一根具有魔力的棍子---如意金箍棒。有不少學者認為,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可長可短,可粗可細,是中國男性性力崇拜的一種比喻,金箍棒就是男性生殖器官。因此在這裡,失去了如意金箍棒也就等於失去了男性氣概,會讓人變得虛弱。在孫悟空身上發生了類似的現象,當他失去他的棍子之後,玉疆戰神使用了類似冰封術和石化術那樣的氣功,把他變成一尊無生命的雕像。唯一的解救之道是找到一位凡人中的「天行者」,他能找到如意金箍棒,並用它把孫悟空從雕像中解放出來。
這部電影把大量的時間讓給了成龍和李連杰,讓他們去展示格鬥的精彩。武術指導袁和平為他們設計了許多新的武打動作,但是沒有超越任何一部他過去擔任指導的影片。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成龍和李連杰都已經上了年歲,他們的動作現在越來越慢。所以,袁和平在動作設計時沒有辦法再次體現成龍在《醉拳》中的那種力量感,和李連杰在《黃飛鴻》裡的那種飄逸。為了掩蓋這一點,袁和平讓兩位武打天王穿著很大很厚的衣服,試圖表現出功夫中的「勁」,而不是乾脆利索的對攻動作。嚴格地說,這種武術動作設計讓他們看起來更像是舞蹈,而非武術。袁和平大量的精力被用於處理小細節,如兩人搶奪棍子一類的小動作。
而電影本身也把大量時間和金錢化在特技效果的製作上,以至於背景中的景色甚至比故事本身精彩得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處理上完全脫離了過去武林與朝廷的對立關係,而是直接抹去了人間的王朝和帝王,使之成為仙人和凡人之間的對抗。而仙人的皇帝是個好人,他的將軍也是一個好心辦了壞事的好人。沒有一個壞人的設置,讓人對故事本身覺得索然無味。同時,脫離了傳統武俠的邏輯和行為方式,使得這部片子更像是一部神話,和功夫的關係並不大。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不是很好的一部電影,它的價值主要在於紀念,紀念年輕時候的李連杰和成龍,觀賞價值真的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