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

2020-12-21 藝術中國


芝加哥博物館汪濤教授(右)、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左)和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周亞(中)

2月23日,「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共展出橫跨商代至今3400多年約180件作品,展覽匯聚來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美國各大博物館和重要私人收藏的珍貴藏品逾180件,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柉禁組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師趛鬲、上海博物館的小臣系卣等齊聚芝加哥。

不同於以考古發現為主題的青銅器展覽,本次「吉金鑑古」展覽從青銅器的功能和宗教禮儀含義、青銅器的收藏、分類,及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等角度展示古人收藏青銅器的傳統和由此發展出的金石學,及其對重要歷史人物和當時社會的重大影響。展覽以青銅器在歷代皇家和文人生活中的呈現為脈絡,為觀眾呈現出歷史不同時期,青銅器與人類文明生活之間神聖而又緊密的文化傳統,展示出青銅文明在中華歷史文明脈絡裡在各個歷史時期對文化和禮制社會發展,起到的獨特引領作用。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展覽現場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拓展事務執行總裁、亞洲藝術部普利茲專席主任和中國藝術策展人汪濤教授說:「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第二大博物館,有『百科全書式』的館藏,對亞洲藝術的收藏歷史已有一百多年,亞洲部的成立也已近百年。『吉金鑑古』展覽將為觀眾展示出古代文物在歷史不同時期,使用、呈現、研究和收藏的鮮活狀態,希望讓觀眾從關注收藏的角度『閱讀』青銅器。」

汪濤教授介紹說:「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前200年被稱為中國的青銅時代,這個時期的青銅器藝術成就,代表了中華文明在世界藝術史上的最重要成就。本次展覽除了表現中國青銅文化的藝術精髓,也從歷代對青銅器的認識和收藏出發,探索這些精美物品是如何在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被使用、收集和定義,並對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構建起到重要作用。展覽同時探討這些帶有精美裝飾的器皿在過去被用於祭祀,或用於陪葬,又在幾個世紀後重現天日後,並再次成為文化延續的承載象徵,是如何被歷代皇家和文人收藏、研究和使用。」

現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公元前11世紀晚期柉禁組器

本次展覽最大亮點是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公元前11世紀晚期(商末或西周早期)柉禁組器和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公元前9世紀(西周時期)師趛鬲重聚於芝加哥,而這兩件重器的上次相遇還是在百年前的南京。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弗利爾與賽克勒藝術博物館檔案館保存的一張照片呈現了當時的情景。1907年,晚清文人端方及僚友與青銅器合影,其中就包括了柉禁組器和師趛鬲。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天下第一鬲」師趛鬲

此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的商代鳥尊(公元前12世紀)、西周時期青銅鐃(約公元前11-10世紀),上海博物館現藏最重要的青銅器之一——商代晚期小臣系卣也在展品的名單上。小臣系卣更是首次出館展示,這件珍貴的提梁卣為吳大澂舊藏,吳大澂為其做過的五個全形拓就有兩卷在上海博物館,在本次展覽中一併展出,與當代藝術家泰祥洲的繪畫《小臣系卣》並置。

大都會博物館東方部主任何慕文(左)和藝術家泰祥洲在其創作的《小臣系卣圖》前合影

與希臘和羅馬青銅雕塑的人類和動物形態不同,中國早期青銅器大多都是用作國家祭祀儀式用的容器。從宋朝開始,皇室開始發掘這些象徵性的作品,並當做統治者的權威和合法性的證據來收藏。本次展覽就從宋徽宗收藏、仿製青銅器這樣一個國家行為來切入,以及幾幅18世紀的乾隆肖像中描繪的青銅收藏品,進一步展示了古代青銅器如何在國家意識形態和自我塑造中發揮關鍵作用。除了這些收藏,皇室對青銅的迷戀導致了大量複製品的創作和對宮廷藏品的精心分類,而這些目錄也可以看做帶有精美插圖和對每個物體詳細描述的藝術作品。

展覽現場通過半透明玻璃呈現的時空透視

從12世紀開始,文人和藝術家們也開始收集和理解青銅器,尤其是青銅銘文。這種做法發展成一種古物學,即對青銅器和石碑進行研究的金石學。本次展覽沿著皇室收藏的線索一路延伸到金石學的傳統,到了明清,中國對青銅的收藏慢慢從原來的「古物」變成了「玩物」,文人雅士們將其作為一個可以休閒的東西來收藏,皇家通常用藝術來促進和推行政治、文化政策,文人們則認為青銅器是他們努力恢復和重建過去的物質證據,他們偶爾將其作為友誼的象徵來交換。

汪濤教授(右2)向美國達特默思學院愛蘭教授(右1)、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孫志新博士(中)、故宮博物館丁孟研究員(左2)等討論鐃、鍾等樂器展品。

18世紀金石學再度興起,考據學派對古代文物再認識,就像歐洲文藝復興對古物有新的認識。在清代一直到20世紀初,收藏青銅器變成社會的主流,當時社會精英除了收藏中國青銅器,更對青銅器的著錄和發表整理做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晚清文人如陳介祺、潘祖蔭、吳大澂、端方……都是收藏中國青銅器的大家,本次展覽也把他們曾經收藏的器物和著錄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呈現。

本次展覽是在美國能同時欣賞到如此大量各時期青銅器的難得機會,將展出至2018年5月13日。

相關焦點

  • 青銅大展「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收藏
    原標題:【雅昌專稿】青銅大展「吉金鑑古」亮相芝加哥,展現皇室與文人的青銅收藏譜系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現場(圖源自藝術家泰祥洲)   「這次展覽的重點不在於出土,而在於傳世。」
  • 上博31件珍貴文物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客齋集古圖(下卷)局部。近日,《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吉金鑑古」共展出橫跨商代至今的約180件展品,主要分五個部分,首先集中介紹中國古代青銅器的顏色、造型、組合特徵,並設專室凸顯「禮器」概念;而後分別以宋徽宗、清高宗(乾隆)對青銅器的收藏、著錄為代表,展示宋代、清代皇室藏古及仿古行為,以及由皇室引領的收藏文化;再延及清代文人收藏,以及當代對青銅文化的回望。
  • 上博共計30件古代青銅器和1件清代繪畫赴美展出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現場。  《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日前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開幕,上博共計30件古代青銅器和1件清代繪畫赴美展出。這也是上海博物館今年首次赴境外展覽,記者從上海博物館獲悉,今年上博還將赴境外舉辦《中國芳香:中國古代香文化》《上海博物館藏明代藝術珍品展》等展覽,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 上海博物館公布2018年展覽計劃 五大特展三大境外展值得期待
    聲音來源: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  央廣網上海1月12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近日,上海博物館對外公布了2018年特展計劃,五大特展三大境外展值得期待。元代 剔紅東籬採菊原盒  據了解,在2018年即將開幕的《心靈的風景:十八至二十世紀英國風景繪畫(暫定名)》、《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暫定名)》、《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暫定名)》、《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暫定名)》等幾大特展。其中,將在12月7日推出「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最引人注目。
  • 上海博物館:2018五大引進展和三大境外展令人期待
    上海博物館昨天對外公布了2018年展覽計劃,將推出「典雅與狂歡:來自雅典衛城博物館的珍寶」「心靈的風景:十八至二十世紀英國風景繪畫」「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等五個特展。
  • 藝術留學僧:街頭藝人和策展大咖你pick哪個?
    當你在街頭任意拉住一個紐約客:「當下什麼展最火?」(溪山無盡展)去年八月就開展的「溪山無盡展」,旨在探討北宋畫家郭熙「君子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的立題。竟然又是中國藝術展?早在去年3月,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秦漢文明展」(Age of Empire: Chinese Art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就瞬間引爆了近36萬觀眾的熱情,展品一出,一時間萬人空巷。拋開紐約的熱展,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最近舉辦的「吉金鑑古展」——「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葉門庭若市。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重開,埃爾·格列柯與莫奈大展「接踵而至」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重新開館,並向伊利諾斯州居民提供一周的免費入場機會。澎湃新聞獲悉,此前因疫情而暫時閉展的「埃爾·格列柯:野心和反抗」將延長展期至9月,向觀眾展示這位難以定義的藝術家的創作生涯。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重開,埃爾·格列柯與莫奈大展「接踵而至」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編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於當地時間7月30日重新開館,並向伊利諾斯州居民提供一周的免費入場機會。澎湃新聞獲悉,此前因疫情而暫時閉展的「埃爾·格列柯:野心和反抗」將延長展期至9月,向觀眾展示這位難以定義的藝術家的創作生涯。
  • 上海終於要辦董其昌大展了!上博2018展覽計劃今晚公布
    作為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啟後、影響巨大的一代書畫大師,晚明時期的董其昌(1555-1636)是上海松江人,然而上海乃至中國大陸卻一直沒有舉辦過一次真正的董其昌大展,而在前兩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東京國立博物館都曾舉辦過與董其昌相關的大展,美國的相關博物館則早在1992年即舉辦過董其昌大展。
  • 藝術中國 | 時間:2017-06-01 10:20:11 | 文章來源:藝術中國
    明年2月將亮相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吉金鑑古:皇室與文人的青銅器收藏」大展將為您解答這個問題,在展覽中不僅匯集中、美兩國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珍品,也將呈現青銅文明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呈現。展覽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中國藝術總策展人汪濤博士策劃,本期訪談將使您提前了解本次青銅大展的內容。
  • 一周觀展指南|要看得抓緊了,從山西壁畫到清代吳氏收藏
    春節假期結束,眾多跨年展覽也接近尾聲,其中上海博物館的「山西壁畫展」和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以及蘇州博物館的「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都將於3月上旬結束,而龍美術館的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畫作展也將在2月25日告別上海。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否認缺錢,稱是完善收藏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300件以明清瓷器為主的中國藝術品,將於9月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上拍賣,並於近日在亞洲巡展。針對有消息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出貨」 是因為資金不足,解決財政燃眉之急,通過剔除庫藏普品回籠資金,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兼中國藝術總策展人汪濤博士今天在郵件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認為博物館因為缺錢才處理藏品的看法有偏差,美國的許多頂級博物館在購藏新藏品的同時也處理和更新舊藏品,以保持整體收藏的質量和發展潛力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夜遊者》首次在亞洲展出
    張亨偉 攝「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張亨偉王笈)由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泰拉美國藝術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展覽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 華美優雅 獰厲之美——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中國古代青銅器
    商 青銅觥 高24.6cm 寬10.8cm 長24.1cm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這件觥顏色為漂亮的松石綠,整體造型規整,上闊下狹。圈足,單鋬,寬大的流口作為猛獸的頸部,承託住獸形器蓋。器蓋獸首尖牙利齒、頭頂高浮雕雙耳雙角,背部有鬃,尾部尖而卷,似龍形。
  • 泰祥洲個展《溯源開新》將在燦藝術中心舉行
    同時,他的作品被22家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和學術機構收藏,其中《天象2014.1》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錄於《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藏畫精品集》(2017),《天象2014.3》為布魯克林博物館館藏作品,《夏山過雨》被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收藏,《創世紀-16》被耶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創世紀-山水》、《春山過雨》、《瀟湘八景圖》(八聯組畫)收藏於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宅茲中國——何尊圖》收藏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 「吉金鑄史——青銅器裡的古代中國」大展將在深圳博物館新館開幕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博物館承辦的「吉金鑄史——青銅器裡的古代中國」大展即將於1月18日在位於市民中心東翼的深圳博物館新館開幕。本次展覽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各類重要青銅文物148件(組),其中包括婦好鴞尊、龍虎紋尊以及天亡簋等商周時期的國之重器。展覽將橫跨農曆新年,持續到3月31日,期間市民可免費到場參觀。
  • 鑑賞|石之美者,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裡的「古玉風華」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玉器館藏主要來自私人藏家捐贈。其中最為重要的捐贈人是芝加哥的一名律師,愛德華·桑尼辰(Edward B. Sonnenschein)。桑尼辰先生的玉器收藏享譽國際。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他便開始從美國的古董商店購入中國的古代玉器。在1932年到1934年間,他曾與其夫人遊訪亞洲,並通過上海、京都的古董商收藏了不少上乘中國古玉。
  • 《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
    9月21日,巗壑奇姿——吳彬《十面靈璧圖卷》特展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呈現明星展品《十面靈璧圖卷》、40件中國古代賞石文化典藏真品以及包括劉丹、徐累、曾梵志、展望、郝量五位當代藝術家的十餘件相關作品,旨在通過古今合展向觀眾傳達出一條清晰的中國賞石文化發展脈絡。
  • 湖南省博物館年度原創大展「閒來弄風雅——宋朝人慢生活鏡像」開幕
    央廣網長沙10月15日消息(記者姜文婧)今天上午,由湖南省博物館聯合四川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遼寧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安徽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佛山市博物館、揚州博物館、
  •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聖母像、耶穌誕生藝術及賀卡
    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有許多與聖誕節主題相關的藝術作品,通過他們可以一起追溯聖誕節的歷史。據《聖經》記載,約瑟帶著懷孕的瑪利亞與來到伯利恆,由於城中客棧住滿了,他們只好在一間馬棚中暫且安置,馬利亞的產期已到,便在馬棚中生下了孩子。聖誕節本是古羅馬人的民間節日,羅馬帝國時被納入基督教體系,同時也在這一天紀念耶穌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