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09:11:37 來源: 南通網
石墨烯作為先進新材料的代表,近年來在國家及地方政府支持下發展快速,產業化應用不斷推進,同時遭遇關鍵技術有待突破、應用市場尚待開拓、標準體系有待建設等難題。
25日,由南通中央創新區、市工信局、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江蘇省新材料產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石墨烯產業應用發展在江蘇(南通)研討會」舉行,諸多專家學者、企業家從不同角度解讀石墨烯等先進碳材料廣闊的應用領域、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把脈獻策南通這一產業發展,研討推動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計。
列入國家戰略
應用前景廣闊
作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是目前最薄、最輕、最堅韌,導電性和導熱性最好,穩定性超強的一種材料,應用在鋰電池裡,能提高倍率性和循環壽命;應用在運動鞋中,耐穿性增強50%;應用在LED燈裡,可延長使用壽命……《中國製造2025》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等重要文件,都把新材料列為培育和發展材料產業的重點。其中,發展石墨烯等先進碳材料是重中之重。
研討會上,多位專家不約而同提到了以石墨烯為代表的先進新材料產業對於國家發展、社會生活的重大意義。他們認為,新材料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是當前補齊我國科技短板的重要著力點,石墨烯產業對未來全球經濟、科技、環境等各領域發展將產生深刻影響。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介紹,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石墨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掌控全球石墨資源供應,石墨產量約佔全球65%。隨著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石墨成為新能源汽車、儲能、核能、環保、新材料等戰路性新興產業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資源戰略價值迅速提升,晶質石墨成為我國《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確立的24種戰略性礦產之一。
當前,我國石墨烯規模化材料製備能力初具,約有近千家石墨企業,石墨烯材料粉體年產能約5100噸,石墨烯薄膜年產能約650萬平方米。未來,科學利用和保護優質石墨資源、開發深加工技術和發展高端產品,將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立足基礎優勢
打造研發高地
當天,「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南通創新基地」花落南通中央創新區,為南通石墨烯產業發展再添新平臺。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以石墨烯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研發、產業化發展,尤其在石墨烯研發、產業化和創新載體建設方面科學規劃、精心布局,重點推進如東高新石墨烯產業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等科研院校及行業專家開展緊密合作,不斷研發石墨烯新產品,加快科技成果對接轉化,做大做長產業鏈條,努力在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方面為全國樹立新標杆。
目前,石墨烯龍頭企業第六元素在通投資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石墨烯原料製備基地,常州恆利寶納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通投資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原位聚合石墨烯錦綸切片及纖維生產基地,道蓬科技在如東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鋅烯重防鏽防腐塗料」項目。
作為產業發展的創新創業載體之一,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於2018年12月開展試點建設,重點推動石墨烯高端裝備、製備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實現石墨烯的標準化、系列化、綠色和低成本。
相關負責人瞿研博士說,南通中創區匯集全市優勢研發資源,有助於石墨烯產業做大做強。授牌這裡為南通創新基地,將建立各種研發平臺,聯合打造實驗室,希望打造成石墨烯產業的研發應用高地,積極布局石墨烯基因工程、傳感器等前瞻技術。
加快企業培育
推動規模應用
規模化生產能力不強、企業前期研發投入資金量大、周期長等,是國內石墨烯產業發展面臨的共性難題。
會上,許多專家坦言我國石墨烯進一步走向市場仍有阻礙。「向高端發展面臨市場需求小、投資大的難題;向低端發展面臨量大價低,帶來環評、廢料處理難等問題。」 南京理工大學化學生物學與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長孫東平教授認為,石墨烯產業的發展還處於嘗試性探索階段,普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欠缺、下遊相關應用產業鏈不足、城市爭搶創新資源競爭激烈等問題。
如何突破瓶頸、搶佔先機?中國工程院幹勇院士、蔣士成院士,東華大學材料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等認為,南通石墨烯產業布局早、推進快,下一步要繼續推動企業培育、品牌培育,探索完善創新體制機制,發揮平臺載體作用,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加強全球互通合作,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並充分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
專家們建議,以南通中央創新區設立的「江蘇省石墨烯(南通)創新中心」等載體「大展拳腳」,引進和培育行業骨幹企業、領跑企業,重視石墨烯前瞻性產業領域的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形成產學研一體的發展模式,引領石墨烯技術創新突破、成果轉移轉化和應用產業化,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加快石墨烯與傳統產業、新興產業創新融合,為石墨烯材料規模應用提供「南通樣板」。 記者 劉璐
一鍵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