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我最喜愛的文人作家

2021-01-08 mason蜀黍2021

與蔣勳老師的書結緣,是在13年。我在南京一家書店當書店導購員,那天整理書架的時候,就翻到了一本封面樸素的封面,書名是生活十講。我好奇拿起來翻了幾頁,覺得文字很耐讀,講的是社會倫理和哲學思考的內容,我仿佛聽到一位師長在我耳邊娓娓道來,很親切也很有耐心。老師的文字令人慾罷,不能我放下了書。下班的時候,因為心心念念的緣故,我毫不猶豫買了這本書。前臺負責收銀的同事對我說,這本書很不錯,我也買了。

上下班的路上,我都會在包裡拿出這本書翻看。讀蔣勳老師的文字,有被療愈的感覺。一天我在網上第一次搜索了蔣勳的名字,也點擊了瀏覽了蔣勳老師的視頻和文字介紹的信息,我有些驚訝的是,仿佛之前在讀文字時腦海裡響起來的輕微的朗讀聲與這個視頻裡真人的聲音竟然是同一個人。蔣勳老師曾經說過,也許前世他給寺廟捐了一口銅鐘,所以今生能夠有這麼好的嗓音,有療愈人的影響力。

蔣勳老師是美學工作者也是文藝工作者,致力於兩岸三地的美學傳播,是個文人和教育工作者。網絡上有很多蔣勳老師的視頻和音頻文件,書店裡也有很多他出版的作品。最受大陸地區歡迎的作品是蔣勳說紅樓夢,蔣勳老師提到說他看了很多遍紅樓夢,越來越覺得讀起來像是一部佛經。「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金剛經裡的句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受到薰陶,我也開始喜歡看紅樓夢,讀金剛經。

讀經真的有靜心養神的功效,抄經也可以帶來類似的體會。我也學習蔣勳老師在想要靜下來的時候,讀一段文字,抄一段經文。會覺得,這是好好待自己的一種方式。

相關焦點

  • 優·讀:蔣勳:最好聽的《紅樓夢》
  • 蔣勳的書是中文世界裡的三聚氰胺
    臺灣作家 蔣勳江弱水接連以《蔣勳的書是中文世界裡的三聚氰胺》、《美言還是不信的蔣勳》等文章在媒體上對當下大陸流行的臺灣作家蔣勳進行文本細讀,指出其中的錯誤,摘要如下———勾踐敢送「醜人」東施給夫差嗎
  • #我最喜愛的作家#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是我最喜愛的前蘇聯作家。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最愛讀的世界名著。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渡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卑鄙庸俗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鬥爭。
  • 一畫一詩的展覽―臺灣作家蔣勳講論「風景與心事」
    原標題:僅一畫一詩的展覽——臺灣作家蔣勳雲門劇場講論「風景與心事」 新華社臺北3月30日電(記者陳鍵興 石龍洪)「和很多作品一起展出不同,在這裡只展一幅畫,多麼奢侈。」大陸讀者熟知的臺灣作家蔣勳30日為他僅一畫一詩的展覽作「開場白」,講論他關於「風景與心事」的藝術思考。展覽在臺灣知名藝術團體「雲門舞集」位於淡水的劇場藝廊舉辦,展場內一幅寬227釐米、高161釐米的畫作《雲淡風輕》裡,綠野「追逐」著山巒,白雲「皴染」著天空。而蔣勳現場朗誦他的詩作《聽風的聲音》,似乎恰為二維畫面作了「加注」。
  • 讀《蔣勳說宋詞》隨想
    最近在讀書《蔣勳說宋詞》,夾雜著臺灣腔的語句讀來也頗為優美流暢,從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宋詞的平實從容,也有大唐的流光溢彩,蔣勳從詩詞的角度撥開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厚重簾幕,看一眼浮千年。透過蔣先生的文字,感受作為一個文人追求一種純粹的東西,這種東西最好不能摻雜任何意識形態。
  • 我為什麼喜歡蔣勳?
    後來我又看到關於蔣勳先生的一件事,這件事讓我從心底有一種由衷的讚嘆和欣賞。以我們世俗的眼光看,這兩個班的成員真的是不同極端的人,似乎有雲泥之別,但蔣勳對他們卻一視同仁。當時我就在想,這個人真是沒有分別心。從那一刻,「蔣勳」這個名字在我眼裡就有了不一樣的光彩。
  • 蔣勳:《島嶼獨白》是我最愛的一個「孩子」
    「我在島嶼上觀看著日出日落,潮來潮去,花開花落,觀看著星辰的移轉,觀看著生命的來去和變遷。」 ——蔣勳 書中50篇飛閱島嶼的記憶,50段心房縈迴的溫度,解讀了孤獨中萌發的土地、城市與人的力量,完整再現一個孤獨者情懷與感傷,是美學大師最真摯的自我剖析。   蔣 勳 是 個 很 容 易 感 動 的 人 , 不 用 大 場 景 也 不 用 特 定 的 場 合 。
  • 林青霞:蔣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
    中國臺灣美學大家蔣勳先生認為,其實《紅樓夢》才是一本三百年間真正永不消退的「暢銷書」。近日,蔣勳的8冊系列版《蔣勳說紅樓夢》第一冊,首次由上海三聯出版社在大陸出版發行。蔣勳稱,作家迷戀短促的「暢銷」,不可能是好作家;讀者迷戀短促的「暢銷」,也不可能是好讀者。在臺灣,蔣勳開辦的「美學課堂」吸引了眾多名流,著名影星林青霞每周必從香港乘飛機去臺灣聆聽該講座,並表示:「蔣勳是我惟一的偶像,半顆安眠藥。」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臺灣藝術家蔣勳首次在大陸舉辦個展
    年屆七旬的臺灣藝術家蔣勳近日來到上海,為其在大陸舉辦的首次個人藝術回顧展揭幕。9日,《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展覽在上海佳士得藝術空間正式開放,迎接公眾參觀。展覽將延續到6月15日。1947年出生於西安的蔣勳,是華人世界中知名的美學傳播者,集詩人、作家、畫家、藝術史學者等眾多角色於一身。
  • 胸間高掛無事牌的蔣勳
    蔣勳何許人也?蔣勳,寶島臺灣知名畫家、詩人、作家。其作品等身,榮譽及頭銜不勝枚舉。如果只介紹這些略顯呆板,那麼只要提到他的一本暢銷作品《蔣勳說紅樓夢》,想必就會有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那個細聲慢語的雅士!
  • 聽過《細說紅樓夢》,你看過蔣勳的畫嗎?
    「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6月9 日至6月15日在上海安培洋行佳士得藝術空間展出,免費對觀眾開放,這也是美學與文化藝術推廣者蔣勳在大陸的首次藝術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 ——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在內的一系列活動。
  • 僅一畫一詩的展覽——臺灣作家蔣勳雲門劇場講論「風景與心事」
    大陸讀者熟知的臺灣作家蔣勳30日為他僅一畫一詩的展覽作「開場白」,講論他關於「風景與心事」的藝術思考。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新華社臺北3月30日電(記者陳鍵興石龍洪)「和很多作品一起展出不同,在這裡只展一幅畫,多麼奢侈。」大陸讀者熟知的臺灣作家蔣勳30日為他僅一畫一詩的展覽作「開場白」,講論他關於「風景與心事」的藝術思考。
  • 蔣勳,有溫度的美學傳播者
    席慕蓉稱蔣勳是美學之路上高舉明亮熾熱火把的領路人,面對今時奔湧而來的人群,蔣勳確實擔得起此稱謂。 1 偶像明星式的學者 蔣勳1947年生於西安。出現在記者面前的他滿頭白髮,身材適中。臉上沒有縱橫的皺紋,身上沒有老邁的暮氣,藍灰色的麻質休閒西裝隨性樸素,順遂著他儒雅的文人氣質。
  • 齊邦媛、白先勇、席慕蓉、蔣勳,他們如何體現中國文字之美?
    群學書院 群學書院題圖作者:蔣勳中國文學不僅包含文人壯志、先賢哲學,文人言情敘事的華美詞藻,更顯現了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學。而寶島臺灣的文學,除了師承傳統中國文化美學,又有更多元的清新韻味。
  • 我看《蔣勳說紅樓夢》(中)
    「紅樓安利」,為了滿足我的同類興趣交友和探索紅樓欲,我也建了一個「紅樓愛好者」微信群,發現漸漸身邊的人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讀《紅樓夢》,而引路人大部分是蔣勳老師。我也一直在想為什麼蔣勳老師讀的紅樓能這麼吸引人呢?
  • 和蔣勳一起追求生活裡的美
    蔣勳  湖南美術出版社  我已不記得自己聽過、讀過多少次蔣勳的文章,因為數量太多,屈指也算不過來。蔣勳沒有講山川壯美,百花爭豔,而是講古代文人的詩書畫。那麼大的世界,濃縮在幾十米的長卷上,世界變小了,還美嗎?那麼大的手帖,王羲之只寫十幾個字,每個字都有不一樣的心情,美嗎?事實上,真正的審美並非單單來自於對物質的感觀,隱藏其後的精神世界才是「觀」的精髓。蔣勳一再強調,文人不是學者,「不懂清風明月,可以是知識分子,但不會是文人。」之所以稱陶淵明、王維、蘇東坡為文人,是因為他們寄情山水,熱愛生活。
  • 我們都怕面對自己的身體丨專訪蔣勳
    他喜愛這種隨興所至,「因為在中國文人的傳統裡,很多被後世尊為傑作的都是很隨意留下的筆記或心事」。他每次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王羲之的《奉橘帖》都頗有感觸:「『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十二字。王羲之送了三百個橘子給朋友,怕他不識貨,就提醒他霜還沒有打過。這十二個字就像一則便條,我相信他大概也沒想到,有一天這個東西會被裱起來,皇帝都在上面蓋章,變成傳世的遺作。」
  • 《紅樓夢》遇上"網際網路+" 蔣勳說紅樓林青霞都在聽
    網際網路+時代,在喜馬拉雅網絡電臺上,《蔣勳細說紅樓夢》的有聲讀物,點擊播放量不俗,最高達3271萬次。在荔枝網絡電臺,其播放總量超過了1700萬次。網際網路時代,名著的閱讀方式也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蔣勳   臺灣地區著名作家、畫家、美學家。「有聲書」代表作有:《漢字書法之美》《蔣勳細說紅樓夢》《孤獨六講》等。
  • 太湖石,文人喜愛賞玩的雅石
    經過魏晉時期的文化藝術的推薦,逐漸流行;在豐富悠遠的賞石文化中,歷代文人、詩人、畫家、作家都把太湖石放在首屈一指的位置。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一種石灰巖,有水、旱兩種。因原產於江南地區太湖流域,故得名太湖石。
  • 知書 | 蔣勳:閱讀《紅樓夢》,就是閱讀自己的一生
    被群嘲「毀經典」的新版《紅樓夢》我常覺得,對中國人而言,再沒有哪本書能有《紅樓夢》這樣的地位了。如果搞一個評選活動,讓中國人自己選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一本書,《紅樓夢》十有八九會當選。 毛主席也非常喜歡紅樓夢,四大名著裡,《紅樓夢》是他的最愛。他對《紅樓夢》的喜愛,一直從青少年時期延續到晚年,還稱它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一本值得反覆研讀、細細揣摩的好書。《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是一本可以永遠留在身邊,一讀再讀,在一生的不同階段給人以感悟、啟發和反省思考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