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消費思想當代價值透析

2020-12-19 人民論壇網

【摘要】馬克思消費思想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蘊含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機制和價值目標。針對我國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消費兩難問題,也可以通過對馬克思消費思想的審視與思考,為合理界定消費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供理論指導,並明晰消費與人們生活幸福的關係,助推中國夢實現。

【關鍵詞】馬克思  消費思想  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在經過GDP快速增長之後,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平穩新常態,在新的時期內,消費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強調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容易讓我國走向過度消費的發展模式,導致社會個體陷入物慾消費,這有悖社會主義促進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初衷。因此,在新時期,我國需要解決擴大消費而又不能走入過度消費誤區的問題。馬克思消費思想恰恰是從自由的角度來考察消費,它將消費問題放入宏觀的社會發展角度去審查,探討社會、人的發展與消費的關係,可為解決我國新時期消費的問題提供思路。

馬克思消費思想的內涵解讀

馬克思消費思想的哲學意蘊。首先,馬克思認為消費是人本質的特徵,生產是為了消費,這二者都是為了滿足人的生存。馬克思提出理想的消費應是個體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後發生的消費,應具有自由和自主性。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勞動個體被壓制消費,僅將之作為維持生存的手段。其次,馬克思認為消費體現了人的自由能力。個體的自由以及較高的素質是其實現自由消費的前提。消費還體現了一個人的才能發展,社會個體只有實現消費自由,才能夠更加自由全面的發展自己。馬克思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者難以獲得消費自由,即便工人工資提高,工人卻會為賺取更多的工資而犧牲自己的時間,並放棄自由,沒有自由時間,個體難以獲得發展機會。最後,馬克思還對人、社會的發展與消費的關係做出闡述。馬克思認為人生產和勞動的動力之一是每天的消費,歷史便在這一關係中不斷向前發展,並推動個體的進步。馬克思還指出人的發展水平由消費能力決定,並影響著人的生產能力,而社會個體的生產力又決定著社會的發展水平,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的提高,才能夠促進個體的發展,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又進一步推動社會的整體提升。

馬克思消費思想的經濟學意蘊。馬克思提出,生產也是消費,而消費直接也是生產。馬克思認為生產活動創造了消費產品,影響著消費方式,還是人們消費的動力,因此說生產直接是消費;而正是由於消費環節,一個產品才能夠真正成為產品,而且消費能夠激發新的生產需要,所以消費直接是生產。由此,馬克思認為生產與消費之間具有同一性,這種同一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產即消費,消費即生產,這是二者最為直接的同一性;二是生產與消費互相創造彼此,任何一方都是因為自身的完成才創造了另一方;三是生產與消費兩者互相依賴而存在,但兩者又都具備獨立性,處於對方之外。

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消費的發展

進入新時期後,我國社會在消費上出現兩難問題,一方面消費率依然不高,這說明我國消費不足,但另一方面,我國又存在過度消費現象。

儘管從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已開始制定各類鼓勵消費的政策,但我國的消費率卻並沒有提高,甚至出現下降趨勢,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我國的消費率為62.3%,但到2013年卻下降到49.8%。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國的社會財富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從發展階段來看,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應十分旺盛,但實際上社會消費率卻在下降。從橫向來看,我國的消費率也低於典型的發展中國家,我國2010的消費率僅為48.2%,但同期巴西(64.2%)、南非(56.9%)等國家都高於中國。在我國未來的發展中,消費主導經濟發展已經是毋庸置疑的發展趨勢。

伴隨著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出臺,也有學者擔心消費過度問題,認為我國已經出現了消費主義。實際上,我國人口眾多,即便只有小部分人認可消費主義觀念,這也將對我國乃至世界消費市場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我國為發展經濟既要鼓勵消費,但同時又必須引導人們合理消費,防止過度消費的出現。我國的過度消費問題並不是經濟發展水平與消費水平不匹配,而是相對我國的自然環境資源來說的。我國巨大的人口總量使得我國人均資源十分匱乏,環境汙染、資源緊張等國情都要求我國保持合理消費觀,避免過度消費進一步帶來資源的大量消耗。此外,人們在快速增長的消費中往往會陷入精神迷茫,《人民論壇》201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解決溫飽問題後,90.4%的受調查者的幸福感相比以前有所降低,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物質需求的滿足並不能代表個體就會獲得幸福。人的幸福應是物質與精神雙重滿足的結果,為此要想提升幸福感,還應擺脫消費主義價值觀的控制,追求精神滿足,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馬克思消費思想的當代價值透析

合理確定消費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首先,要樹立生產與消費協調發展的理念。我國社會應該深刻踐行馬克思「消費便是生產、生產即是消費」的同一性理論。在我國以往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因為忽視「生產即消費」而造成損失,如在一個項目建設中,往往考慮了選址與規模,卻忽視了原料等供應問題。同時又因為忽視「消費即生產」,而不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最終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整體提高,造成現代化建設人才的缺乏。為此我國必須堅持馬克思消費思想中消費與生產的同一性理論,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

其次,我國要重視生產的地位。馬克思消費思想認為生產決定著消費內容、消費方式甚至是人們的消費觀念,因此我國要想擴大內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重視生產,創造出人們需要的產品和消費環境。一是我國應該將重視生產上升到戰略高度,國家應在大政方針的制定中體現重視生產的觀念。二是用市場手段調節生產資金流向。三是通過宏觀調控來推動生產方式的發展,國家可以制定宏觀政策鼓勵人們積極研究新技術和新產品,保障生產方式的先進性。

最後,還要重視消費的作用。馬克思消費思想將消費看作是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我國還需要重視消費的作用,它能夠促進生產,實現社會財富積累,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個體發展的保障。為此,我國應該從宏觀上調控消費來提升消費水平,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是調控消費基金,二是優化消費環境。此外,我國還應重視消費教育,提升個體的消費能力,如對社會個體進行消費觀念、合理消費結構、消費知識以及商品知識等方面的教育。

明晰消費與人們生活幸福的關係。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人民已經在物質上獲得基本滿足,消費水平提高,但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大幅度提升,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貧富差距擴大、精神需求得不到相應滿足等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見,消費水平的提高與人們的幸福感提升之間沒有必然正相關的關係。為此,我國要提升人們的幸福感,應倡導精神消費,發展文化消費。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人均GDP實現3000美元時,該國的文化消費會快速發展,當達到5000美元,文化消費則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我國早在2012年的人均GDP已經達到6100美元,可以說我國是有極大的文化消費需求的。而要發展文化消費,不僅是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還需要提升社會個體的文化素質和文化消費水平。首先要引導人們消費觀念,使之將消費選擇從物慾消費轉向精神文化消費。其次要提升人們辨別文化產品的能力,使之選擇優質的文化產品進行消費,摒棄那些糟粕、低俗的文化產品。最後還要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為大眾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公共文化產品將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先進的文化內容,培育社會公眾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個體也獲得全面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獲得幸福感。

(作者為西華師範大學國土資源學院講師、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編/王坤娜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

相關焦點

  •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回顧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思想,對分配正義進行馬克思主義的追問,探求解決人類社會分配難題的思考路徑、行動方案,是構建中國特色分配正義理論,實現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主要內容分配正義是馬克思正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馬克思的文化要素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的文化要素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2020年06月04日 16: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陳燕勇 羅元 字號 內容摘要:回顧和重溫馬克思的文化要素思想,對掌握和利用馬克思文化立場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關鍵詞】 弗洛姆、馬克思、異化思想、價值 異化思想是西方歷史哲學家分析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思想。馬克思和弗洛姆的異化思想的具體內容既有基於歷史繼承和人性問題的一致性,又有基於主體理解的差異性。對此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 晚年馬克思交往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晚年馬克思在其早期交往理論的基礎上,在「人類學筆記」(即《古代社會史筆記》)《歷史學筆記》等文獻中,發展了其交往理論,拓寬了其研究範圍,深化了唯物史觀理論。本文立足於晚年馬克思的筆記群,嘗試梳理和概括出交往的類型、交往的形式等問題,並就其當代意義進行初步探討。
  •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全面深入地把握和認識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對於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 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當代啟示
    在現代性問題的討論中,馬克思的現代性思想也受到了高度關注,成為研究的一大視點和重點。一方面,馬克思這一思想的理論價值在對現代性的回應和討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闡釋和彰顯;另一方面,通過對馬克思現代性思想的深入理解,又深化了對現代性的認識和把握。
  • 重溫馬克思關於生產與消費辯證關係思想
    原標題:重溫馬克思關於生產與消費辯證關係思想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助力經濟新發展,合理處理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改革的關係,成為當下需要突出研究的重要問題。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管理理論,沒有更好地推動世界經濟走出衰退狀態。
  • 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發展
    從現實對策方面看,主要成果集中在當代中國民生建設的立場、原則以及路徑等方面。已有民生問題研究的成果是豐碩的,但是基於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論述,特別是從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出發深度認識社會主要矛盾的民生旨歸,立足於社會主要矛盾的民生蘊義、民生價值、民生目標與民生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化。
  • 馬克思關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的轉向及當代價值
    作者: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劉 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貫穿馬克思整個思想發展歷程,馬克思思想體系因此充滿了豐富的人文情懷和旨趣。但在具體論證方式和表述話語上,馬克思在思想上實現了從人本主義到歷史唯物主義的巨大轉向。
  • 深入討論「馬克思的貨幣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來自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界的70餘名專家學者,對馬克思的貨幣哲學思想及其當代意義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討論。  在人類思想史上,馬克思是第一位深刻揭示貨幣本質的思想家。馬克思對貨幣的哲學解讀主要有三個視角:一是從社會關係的角度,揭示貨幣存在的社會本質。
  • 【聽見馬克思】從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世...
    這就是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思想。它經歷了從前資本主義時代的「自然的共同體」到資本主義的「虛假的共同體」再到「自由人的聯合體」這一「真正的共同體」的歷史演進過程。可見,馬克思視野中「真正的共同體」,遵循著大寫的共同體邏輯,書寫著沒有階級、沒有國家的共產主義敘事,成為我們今天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命運的思想和方法論基礎。
  • 馬克思辯證法的當代價值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指出:「辯證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國的時髦東西,因為它似乎使現存事物顯得光彩。辯證法,在其合理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誇誇其談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這是馬克思專門說明辯證法實質的非常精彩的論述片段,也給我們提供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共產主義運動的「金鑰匙」,重溫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朱熹思想的當代價值
    由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主辦的「『朱熹思想的當代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成都召開。與會學者對朱熹思想的當代價值及其現實意義、朱熹思想的特點、朱熹張栻二人的關係及其在理學史上的地位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挖掘。大家認為,朱熹思想歷久彌新,通過聯繫實際深入探討,還會挖掘出新的價值及特點來。
  • 王德峰:馬克思哲學是當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學
    法國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德希達與會並發表演講《馬克思的幽靈》,內容針對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他說,在今天,地球上所有的人,不管他們願意與否,知道與否,在某種程度上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學說的繼承人。    在當代的時代課題面前,我們仍然需要從馬克思學說中得到具有根本意義的啟發。
  • 觀點快遞:如何把握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當代價值
    作者:豐子義 來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當代價值在於它能夠分析和回答發展中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從問題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基本觀點加以具體分析和探索,是把握、實現和提升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當代價值的重要方式。
  • 馬克思對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批判及當代意義
    馬克思的批判揭示了自由主義價值觀的實質以及它的內在缺陷,為我們科學認識當代自由主義,把握現代性的內在矛盾以及可能的發展前景提供了理論基礎。  正是由於思想觀念與社會存在之間的這種關係,馬克思指出,在任何時代,統治階級的思想都是佔統治地位的思想,並反映著統治階級的利益。
  • 論馬克思道德觀的辯證批判性特質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道德觀鮮明的辯證批判性特質,不但對整個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而且對指導我們科學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的道德問題、理性定位社會主義道德的功能與作用、正確選擇社會主義道德發展的前進方向具有鮮活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道德觀;辯證批判性;利益;道德  鮮明的階級性、科學的批判性和強烈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道德理論區別於其他道德理論的顯著特徵。
  • 墨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墨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墨子,姓墨名翟,是與孔子大約同時代的文化巨人
  • 再現馬克思正義論的思想原像-光明日報-光明網
    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馬克思正義論的爭鳴可謂熱點景觀,關於馬克思正義論的解讀亦如「普羅透斯似的臉」具有多重面相。澄清馬克思正義觀念的思想原像,在一種建構語境中呈現其當代意義,是一項具有重要價值的學術探索。
  • 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當代關照
    作者:新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賀鴿  馬克思從現實的生活實踐入手,對近代西方哲學囿於抽象、思辨領域內形上學的主體性進行批判性解構,提出了在實踐中不斷生成、發展的具體、真實的主體性。從實踐維度把握馬克思主體性的內涵,這種主體性已跳出理論巢穴,成為感性、客觀實踐中的現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