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海南省文學院聯合舉辦的鄧西長篇小說《路過一棵開花的樹》研討會在海口舉行,來自島內外眾多作家、評論家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這部特別的「成長小說」進行了熱議。
研討會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現場氣氛非常熱烈。海南省作協專職副主席、省文學院院長梅國雲主持研討會。省文聯巡視員、天涯雜誌社社長兼主編孔見、省作協副巡視員、省作協副主席王雁翎,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綜合二處處長納楊、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雜誌主編馮臻、河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章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品成、本書責任編輯汪可及張浩文、王奼、吳辰、程諾、汪榮、林森、王卓森、李寧、彭桐、嚴敬、趙長發、陳波來、趙彩豔、唐雄等近30名島內外作家、兒童文學評論家、編輯、小說家,紛紛暢所欲言,從小說故事的文本的獨特性,人物塑造、情節設置、語言、故事性、思想性和文學性等方面,對鄧西長篇的小說《路過一棵開花的樹》進行交流、研討,並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馮臻認為,這是一部近年來關於鄉村題材的優秀之作,既有現實主義的精神,又有詩化寫意的風格,是從鄉村經驗這塊土壤中綻放出的童年心靈之花。作者以輕盈細膩乾淨的語言,將一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山鄉生活寫得的栩栩如生。她沒有像一般同類題材的作品那樣,渲染或者放大鄉村生活的艱辛與苦難,而是從孩子的視角、孩子的感受、孩子的認知,還原孩子心目中的那個木村,那個生她養她的一方鄉土,小說對木村,這個小說主人公小樹生命原初的地方做了較為充分的描寫,村莊的自然環境、人情世故、風俗面貌、眾生之相等畢現與作品之中,蒸騰著飽滿的生活氣息,如山鄉之風撲面而來。
納楊認為這是一個獨特的文本,作品中的女孩木小樹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形象。章紅認為在鄧西這部作品中鄉村不再是一味的田園牧歌,而是有傷痛有醜陋有惡行,這使得她筆下的文學世界變得豐富,有光亮也有陰影。
李浩說,《路過棵開花的樹》是一部後續力量很強勁,越往後讀越有力量,耐人回味,感覺越好的書,「在當下新中國的小說中,很少能有作品給予我這樣的閱讀感受。這部小說難能可貴的是,作者沒有迴避生活的複雜,人性的複雜,以及貧窮中命運所給予的複雜!」
「這是一部真正的兒童文學小說,而不是一本兒童讀物!」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海南省作協副主席張浩文說,《路過一棵開花的樹》整本書有一種傷感的詩意的調子,一種有重量的傷感。《天涯》雜誌副主編林森說,他讀這部小說感覺很驚喜,他認為小說中的父親木子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並且認為小說的三個部分語言有所變化,女孩木小樹跳躍似的成長特別明顯。
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吳辰說,「鄧西敢於讓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去直面生活中的複雜,並將這種複雜的原因深入到了經濟、道德倫理,乃至鄉土社會的深層結構等各個方面,這種筆墨不得不說是入木三分。」
兒童文學評論家程諾認為,這本書是典型的成長小說。在兒童文學領域中,成長小說是一類特殊的存在,這主要體現在它所涉及題材的複雜性上,成長小說不會像其他兒童小說一樣,刻意迴避某些主題和很多在童書中被過濾掉的主題和元素。鄧西的這本書也是如此,它從兒童「純真之眼」的縫隙裡可以窺見成人世界的沉重與悲哀。小說耐人尋味地寫出了人性的複雜。
《路過一棵開花的樹》講敘了女孩木小樹從幼年時期到初中畢業的一段不一般的成長經歷。因為父親木子的創業,小樹的家庭幾經起伏,與此同時,村莊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小樹的朋友秀米的家庭突遭變故,村子裡流言四起,小樹和秀米的友誼面臨著危機。童年世界的一角被現實生活撞得破裂,小樹一邊不斷從父親和秀米那裡汲取力量,一邊又必須獨自面臨成長的諸多困惑。
《路過一棵開花的樹》是海南省文學院首屆籤約創作項目優秀作品,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是該社的重點選題圖書,入選「《兒童文學》金牌作家書系」。
作者鄧西為湖南人,長期生活在海南。她自2013年開始兒童文學創作以來,潛心寫作,短篇小說已多次獲得多項賽事大獎,作品入選多種年度選刊。《路過一棵開花的樹》是她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任敏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