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但並非這五十六個民族就包涵了我國所有人口,在這之外還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屬於中國國籍,但身份證上民族一欄另有註明,不屬於五十六個民族之列,因人口過少或者證據、資料不足等原因不被承認為一個民族,被統稱為中國未識別民族。

我國未識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其中貴州省最多。在未識別民族中,要數生活在貴州的穿青人人數最多,有六十七萬,人員居住也比較集中。近年來關於穿青人的歷史起源有很大的爭議,各界人士爭論不休。一種說法他們原本就是漢人,後來遷移到了貴州,從此定居在此生活了數百年,形成了一些自己獨特的文化;另一說,他們和漢族有血緣關係,在明朝年間,南徵雲南的隨軍漢人到此後定居,和當地的土族人通婚,他們的後代就是今天的穿青人。
在其他少數民族看來,穿青人和漢人基本相似,理應算漢人的一個分支,除了流傳的歷史原因外,他們現在普遍都是說的西南官話,婚慶等很多習俗和漢族相似,外貌特徵和漢人也相差不大。但在穿青人自己看來,他們的歷史自古以來就存在,在明清時期的縣誌裡面都有記載,他們的服飾都是以青色為主,是發源於貴州的原生民族。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後,穿青人就要求官方承認他們為中國第57個民族,但是中央沒有給予通過。因為少數民族享受經濟、教育等多方面的特殊政策,一旦得到官方承認就能獲得巨大的利益。
除了穿青人之外,還有很多未識別民族,如:摩梭人、人、六甲人、克木人等等,包括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他們的身份證上可以填入他們自己的人群名稱,如「穿青人」。他們享有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但不享受少數民族特權,被稱特殊群體,但不受特殊待遇,更不會受到偏見,因為我們大家都是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