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嫋嫋升起的地方,烙印在無數人心中的農村記憶

2020-12-15 鄉村少年王二狗

炊煙的隨意舒展就是一幅村莊寧靜祥和的生活畫卷,彰顯著農村的草木閒情與素錦年華。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所謂人間煙火最迷人的景象,應是晨光微曦或夕陽西下中,縷縷青灰朦朧的炊煙自棟棟陳舊的房子屋頂升起,繚繞在堂前屋後的幾棵上了年紀的老樹上,伴隨著昏黃的陽光緩緩消散於天地間。

炊煙,是農村依稀的幾縷輕煙,卻象徵著人間的生氣與繁華

很多農村老一輩教育下一代的經驗都有這樣一段,如果在野外孤行找不到方向,就儘可能朝有炊煙升起的地方走。因為炊煙是有人家的地方明顯的標誌,是這些祖祖輩輩在自然生存中傳下來的生活之道。人自從吃上第一口熟食開始,炊煙就與人類的歷史息息相關。

從零散部落勞作的淡淡輕煙,到家天下封建社會的烽火狼煙,直至今天工業化的滾滾濃煙,人類從沒擺脫在炊煙中生存繁衍。炊煙下是最為繁華的人間景象,不論是農村的平平淡淡,逝去戰爭的激昂殘酷,還是現代工業的燈紅酒綠,都是人間形形色色的生命生機勃勃的象徵。正是那一縷嫋娜升起的炊煙,造就了我們現在人世間的精彩繁華。

炊煙,是農村最平凡的生活寫照,卻將農村渲染成桃花源般的仙境

農村往往是悠閒平淡,最為平凡的生活場所,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是安逸溫馨、寧靜祥和的無爭勝地。從那嫋嫋娜娜的炊煙,就知道農村人的與世無爭,生存所需都可以從自然中獲得,那還有什麼好爭的呢?住的房子是用木材建造,取火的材料是草木,吃的食物自己種或者養,穿的衣服可以自己織。相比於城市,這裡好似什麼都不缺,在沒有其他幹預的情況下,如此輪迴繁衍,留下的印記就是燃燒草木之後的灰和房頂上溢出的青煙。

清晨的炊煙伴著薄霧,讓整個村莊變得更加朦朧;傍晚漸暗的天色和著炊煙,則恍如夢中的仙境。還有村莊裡的雞鳴狗吠聲,孩子歡笑聲,夕陽映照下的田野,牛羊伴著晚歸的勞作者。這正是陶淵明先生追求的"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雞犬相聞""並怡然自樂"的桃花源勝地。

炊煙,是漸漸消失的普通農村汙染,卻是煙火裡走出來的漂泊者們忘不了的鄉愁

如今的村莊,沒有兵荒馬亂,卻農業荒廢、犬吠聲稀,變成一個個的空心村。那承載農村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炊煙,也在一些專家眼中成為農村的汙染,欲除之而後快。殊不知在農村,那一縷炊煙裡,有孩子眼中熱騰騰的飯菜和家長的召喚,有勞作百姓的甜蜜負擔和人間興衰。那嫋嫋升起的炊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與繁雜,只有黃髮垂髫的安詳無憂,親朋好友的脈脈溫情,平靜村莊的悠閒自在。

這樣的炊煙,在無數個從鄉間煙火裡走出來的坎坷漂泊的遊子眼裡,飽含了難以言語的思念和眷戀,是埋在心裡"只願炊煙嫋嫋,人心不改"的深深鄉愁。只盼哪一天能常伴這遠山與炊煙,雞犬相聞,安眠。

炊煙,映照了農村的安居樂業,興盛凋敝;見證了人世間的溫馨和諧,生離死別;承載了農耕文明的薪火相傳,時光印痕的萬家燈火。

相關焦點

  • 炊煙嫋嫋升起
    日月更迭,轉瞬間案結已五年的光景有餘,記憶中那個蒼老蹣跚的身影依然清晰可見。那一年,老何申請執行贍養費案件由我承辦,經過大量的工作,最終得以成功協調,膝下三個子女承諾每年自覺將贍養費匯至法院帳戶,無需老何再向法院申請執行,由法院作為第三方代為轉交,並定期歸家看望老何。繼後事實證明亦按此方案得以履行,老何免受奔波訴累,晚年生活安寧無虞。
  • 又見炊煙嫋嫋升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農村用柴火灶的越來越少,除了老年人,年輕人基本都用煤氣灶了。做飯快了,但總覺得少了那麼點味道,懷舊的人多了,突然就冒出好多農家大鍋臺,農家柴火灶等諸如此類的飯店。讓人們重溫地鍋帶來的口感。
  • 炊煙升起的地方
    它在寧靜的村莊中緩緩升起,也常常在遊子的羈旅中驀然出現。無論在何處,每當我想起它,總會感受到一種家的歸屬感和生生不息的希望。炊煙,是鄉村最溫暖的一道風景線。「早覺農事動,荷鋤過相招。遲遲朝日上,炊煙出林梢。」人們的一天,在炊煙嫋嫋中開始。早飯過後,勤勞的人們扛著工具走向田野。
  • 詩詞丨炊煙嫋嫋,就是詩情畫意
    ——《又見炊煙》「又見炊煙升起,勾起我回憶」,當聽到鄧麗君唱起這首《又見炊煙》的時候,你腦海裡是不是浮現了故鄉的小鄉村,家中昏黃的燈光,還有媽媽炒菜的背影?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氣兒,有人氣兒的地方就有生活。
  • 總是把那縷炊煙升起的地方叫做故鄉,總是把所有溫柔的記憶叫做思
    河邊,柳含煙翠,波光粼粼,魚兒搖曳,那自由自在的樣子,像極了人們心中的愉悅。臨近河橋,一叢黃色亂亂開,春風卻更細心,你亂亂開我便輕輕束,嬌弱透明的小花瓣,在春的掌心,更顯明豔。零零星星,點點相綴,它們都若稚澀的孩子,卻為英勇的戰士,春天一聲呼喚,不畏寒不怕孤單,便呼啦啦地開給你看,做自己,便做最好的,哪管別人去評說!春真的來了,景色渾然天成,自瀲詩意。
  •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詩詞裡的炊煙,升起嫋嫋的鄉愁
    屋門敞開著,我和妹妹坐在門前蜀葵花下的小凳子上,看媽媽在灶前忙碌,看淡淡的炊煙在溶溶月色裡嫋嫋升起。多年後,那花,那人,那月色裡升騰起的炊煙,成了我童年記憶裡關於家的最溫暖的眷戀。此刻,鄧麗君的《又見炊煙》一定就會在耳邊迴響:「又見炊煙升起 暮色罩大地想問陣陣炊煙 你要去哪裡夕陽有詩情 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 雖然美麗 我心中只有你……」
  • 鄉情散文:炊煙嫋嫋小山村
    出現這個畫面,立刻就在耳邊想起來鄧麗君那如流水似的歌聲:「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在農村長大的人,熟悉那農家茅草苫的老屋,更熟悉那每天從房山頭老煙囪升起來的縷縷炊煙。但是,每個人身在畫中,並沒有感覺到自己就是畫中人。我也是一樣,當離開農村以後,才感覺到昔日的小村莊那炊煙和村莊是一幅最美的農耕風俗畫,這幅畫,時間越久越感覺美麗,越誘人。
  • 硬面剛《哪吒》,是檣櫓灰飛煙滅還是炊煙嫋嫋升起?網友:一陣清風
    《鼠膽英雄》上映日期好吧,直接切入正題吧,這部《鼠膽英雄》硬面剛《哪吒》,是檣櫓灰飛煙滅還是炊煙嫋嫋升起?暑期八月份第一個檔期來了,前幾天和朋友談《烈火英雄》時,我也分析過這個檔期,目前堆積了12部新片,其中比較能打的也只有兩部電影,《烈火英雄》和《鼠膽英雄》。
  • 當炊煙嫋嫋升起,她的眼淚就撲噠撲噠
    雖然播種收割是麻煩了些,但當那金燦燦的麥子進入了我們家的糧倉,還是很讓人喜悅的。麥子熟了,父親就找輛卡車,僱上一些幫工,運到我們大堤這邊的家。那個時候感覺家裡很熱鬧,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但是到了秋季就有些漫長而繁瑣了,如果種下的是綠豆,就苦了我和姐姐,我們不得不隔三差五騎著自行車去摘綠豆。不知跑了多少趟,幸虧只有兩公裡的路程,不過,這也夠嗆。
  • 綠草//詩歌/自廢墟升起的禪音
    自廢墟升起的禪音 文/姚麗蓉秋水長空,天青水色彈指一揮,多少弦外之音輕瞬即逝婆娑著黃昏下灑落的點點細碎斑駁的訴說著滄海之秋菩提樹下,與佛對唱看那一縷縷青煙升騰是誰在炊煙嫋嫋之處輕拂心頭一路的塵埃在寂寥中撩起心音,那紛飛的音符仿佛似遠似近的木魚聲聲隱隱地在耳畔響起又仿佛來自廢墟中升起的禪音
  • 炊煙起,遊子歸: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有人說是想起了老家院子的柿子樹,爺爺的煙管,母親在廚房操勞的身影......於我而言,一想到遠山屋頂升起的炊煙,便不由得動了歸心。 因為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 宏村的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裡,帶你感受「中國畫裡鄉村」!
    宏村,天青色的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裡。走進水墨宏村,這裡被譽為「中國畫裡鄉村」。黑白色的宏村簡直就是一幅水墨書,依山而建的村落。門前清澈的河水,湖面上一架古老的橋洞。不由得將人帶進這詩情畫意裡。灰瓦白牆帶著斑駁的色彩,河水邊上婦人在洗衣服。
  • 炊煙下,我在記憶的深處等你(回憶的美文)
    炊煙升起,夜幕降臨,那濃鬱的香味,瀰漫開來,記憶的深處,總有一個人在門口等你,總有一個微笑在對你說,也許我們永遠的回不去了,但是它卻永遠的在記憶裡上演,歲月啊,你帶走了多少東西。那年的夏天依舊是最美的,你也一樣,兒時的回憶是我們最美的經歷,那時天真可愛,每天玩到傍晚才回家,看到遠處炊煙嫋嫋,就知道開飯了,快樂的奔跑回家,心中還不斷的幻想今晚的菜是什麼,是不是紅燒肉,還是我最不愛吃的大白菜,玩了一天了,肚子咕嚕咕嚕的叫。
  • 電影《別相信任何人》:有些情感記憶,是烙印在心中無法遺忘的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將克莉絲汀每天書寫的日記改成攝錄影像日記,將她每天獲取新記憶的感受,痛苦、悲傷、驚懼、或憤怒,透過影像更忠實的記錄下來。以及兩者的時間做了些微調整,小說裡的克莉絲汀失憶的時間更長,電影設定成十年,在人物的外表變化就沒有太明顯的差異。其餘差異因為會涉及關鍵劇情,還沒看過電影的請慎入。克莉絲汀腦海中一閃而過的,關於攻擊她的兇手名字。
  • 農村燒火做飯的土灶臺,是多少人記憶中的鄉愁……
    在農村生活過的都會對土灶臺印象比較深刻,紅牆磚低瓦房,每到飯點每家每戶嫋嫋炊煙,每當這個時候走到大街上,空氣中瀰漫著飯菜的香味。對於土生土長於農村的娃來說,這才是印象中的家鄉最美的佳餚,而這些來源於記憶中最難忘的柴火土灶!
  • 古風頭像:我還是很喜歡你,像炊煙嫋嫋升起,棠梨煎雪又落雨
    古風頭像:我還是很喜歡你,像炊煙嫋嫋升起,棠梨煎雪又落雨   一身的露背裝給人一種較小又柔弱的漫畫女生感,女子的背上有一雙渾然天成的翅膀,十分的有韻味,脖子上的紫色頸袋更是優雅迷人!
  • 十八洞:幸福的炊煙嫋嫋 氤氳著無數貧困村不遠的未來
    也正因如此,這個擁有6個村民小組、225戶939人的村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雖然坐擁令人豔羨的自然風光,雖然有大自然賜予的豐富物產,卻只能在人均0.83畝的耕地裡刨食,作為一個典型的苗族聚居貧困村,蜷縮在大山之中,「養在深閨人未識」。
  • 小時候最溫暖的回憶,農村老家廚房上嫋嫋升起的炊煙,滿是鄉愁
    記憶中的農村老家恬靜而且美麗,不知道是農村老家那時本來就很美好還是因為我不斷地去回憶而美化了它,反正就是很美,那種純粹的美沒有一絲雜質,但現在回到農村老家總感覺少些什麼,或許是房子久不住人的煙火氣吧!小時候農村老家都是用土灶臺做飯,先將瓤柴(植物秸稈)點燃放入灶膛之中,等火燒旺了再加入硬柴(樹枝、劈開的木頭),火燒起來了廚房頂上的炊煙就升起來了,這時候媽媽的呼喚聲就傳來了:「快幫我燒火來,我要做飯」,在外玩耍的我只得跑進廚房,坐上小板凳開始往灶膛裡填柴火還要時不時的拿燒火棍扒拉一下柴火讓火燒得更旺,如果下過雨柴火是溼的還得拉風箱以便火著的更旺。
  • 瓊州老相館丨這些照片,勾起無數海南人的通話記憶!
    瓊州老相館丨這些照片,勾起無數海南人的通話記憶! 從「記得來信」「有事打電話」「記得CALL我」到「加個微信吧」每句話帶有特有的時代烙印
  • 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有家的感覺
    「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罩大地」每當聽到鄧麗君這首《又見炊煙》的時候,美麗村莊的景色瞬間浮現在了腦海中,嫋嫋炊煙,小小村落,山水交融,城市中無法見到的一道獨特風景。我的家鄉坐落於湖北襄陽的一個小村莊。對於襄陽這個城市我沒有太多記憶,因為在我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沒有太多機會進城去熟悉那裡的一切,但是對於我的小村莊我是滿滿的記憶在腦海中。回憶裡緩慢升騰的炊煙,能否讓你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優美畫卷?讓我們一起動動手指,找回童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