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已經有五千年歷史。中國至今仍然存在,不像大多數文明古國現在早已消亡。中國歷史悠久,無論是手工藝品,還是文學藝術。手工藝精美實用,文學藝術價值頗高、對現在研究和傳承有重大意義。

但現在留存下來的少之又少,有的在歷史進程中消失。而有的卻是因為戰爭,被戮奪而去。由於近代中國制度的落後、再加上天朝上國的思想,落後就要挨打。就有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侵略者燒殺搶掠,把中國的瑰寶佔位己有。這是很令人痛心的。此外還有很多原因,我們的瑰寶被流失海外。其中,就包括一些國寶級文物。那麼現在中國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有哪些嗎?它們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對中華文化有什麼樣的價值?下面有幾個詳細的例子。
《明妃出塞圖》

《明妃出塞圖》由金代畫家宮素然創作的。漢朝時,宮女王昭君也就是明妃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故事為內容而繪製的手卷式作品。民國以後,此卷散佚海外,經日本阿部房次郎遞藏,最終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至今,仍在日本。

這幅圖不僅描繪了,明妃出塞時的場景。記述了昭君出塞的史實,為後世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重要幫助。而且無論是從人物形象的勾勒,還是畫筆線條的運用,都極為傳神精細。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名畫。
《陶淵明故事圖》

《陶淵明故事圖》是由明代畫家陳宏綬所作。當時陳宏綬的舊友周工亮在明朝覆滅後,到清朝任職。這是有失民主氣節的,陳宏綬作這幅圖去告誡他。希望他像陶淵明一樣,「不為五鬥米折腰」。這幅圖,現收藏於美國的火奴魯魯藝術學院。
畫家通過人物畫像和人物生平詩句。展現出了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民族氣節,淡泊明志、自尊自愛的高尚品質。這是一副非常有教育和傳承意義的畫。從中,也讓我們對當時的文人有一些了解。

不僅內容好,有深意,而且畫工也很好。他把陶淵明的形象很好地展現了出來。
《中山出遊圖》

《中山出遊圖》是由元代畫家龔開創作的一幅墨筆畫。繪畫出鍾馗及其小妹出遊的情景,鬼卒們,形狀怪異,但在鍾馗面前很老實。或抬轎子,或那行李。而鍾馗這溫柔地朝後看自己的妹妹。此畫,現今在美國的弗利爾美術館。

在繪畫上,《中山出遊圖》作品格式別開生面,它既不繪背景,也不用彩色。用筆豪放,是一副獨具一格的畫。在內容上,龔開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腐朽。
對他們深惡痛疾,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漫畫的特徵,也發展了石恪的筆體。對後世作畫的筆體與形式,開拓了新境界。

這三副畫,無論是從畫工,還是從內容上,甚至是從筆體上。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可以說是,國寶級國畫。不過它們都流落到海外 ,這令人嘆息。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文物有著重要的社會教育作用。

文物還具有還原某個歷史時代特點的重大用處,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可見文物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在此,希望各國加入《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大家共同促進這個世界大家庭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