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心!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

2020-11-28 霖玥的歷史解讀

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已經有五千年歷史。中國至今仍然存在,不像大多數文明古國現在早已消亡。中國歷史悠久,無論是手工藝品,還是文學藝術。手工藝精美實用,文學藝術價值頗高、對現在研究和傳承有重大意義。

古畫

但現在留存下來的少之又少,有的在歷史進程中消失。而有的卻是因為戰爭,被戮奪而去。由於近代中國制度的落後、再加上天朝上國的思想,落後就要挨打。就有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侵略者燒殺搶掠,把中國的瑰寶佔位己有。這是很令人痛心的。此外還有很多原因,我們的瑰寶被流失海外。其中,就包括一些國寶級文物。那麼現在中國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有哪些嗎?它們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對中華文化有什麼樣的價值?下面有幾個詳細的例子。

《明妃出塞圖》

彩色發繡版《明妃出塞圖》局部

《明妃出塞圖》由金代畫家宮素然創作的。漢朝時,宮女王昭君也就是明妃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故事為內容而繪製的手卷式作品。民國以後,此卷散佚海外,經日本阿部房次郎遞藏,最終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至今,仍在日本。

彩色發繡版《明妃出塞圖》局部

這幅圖不僅描繪了,明妃出塞時的場景。記述了昭君出塞的史實,為後世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重要幫助。而且無論是從人物形象的勾勒,還是畫筆線條的運用,都極為傳神精細。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名畫。

《陶淵明故事圖》

《陶淵明故事圖》局部

《陶淵明故事圖》是由明代畫家陳宏綬所作。當時陳宏綬的舊友周工亮在明朝覆滅後,到清朝任職。這是有失民主氣節的,陳宏綬作這幅圖去告誡他。希望他像陶淵明一樣,「不為五鬥米折腰」。這幅圖,現收藏於美國的火奴魯魯藝術學院。

畫家通過人物畫像和人物生平詩句。展現出了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民族氣節,淡泊明志、自尊自愛的高尚品質。這是一副非常有教育和傳承意義的畫。從中,也讓我們對當時的文人有一些了解。

《陶淵明故事圖》採菊

不僅內容好,有深意,而且畫工也很好。他把陶淵明的形象很好地展現了出來。

《中山出遊圖》

《中山出遊圖》局部

《中山出遊圖》是由元代畫家龔開創作的一幅墨筆畫。繪畫出鍾馗及其小妹出遊的情景,鬼卒們,形狀怪異,但在鍾馗面前很老實。或抬轎子,或那行李。而鍾馗這溫柔地朝後看自己的妹妹。此畫,現今在美國的弗利爾美術館。

《中山出遊圖》局部

在繪畫上,《中山出遊圖》作品格式別開生面,它既不繪背景,也不用彩色。用筆豪放,是一副獨具一格的畫。在內容上,龔開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腐朽。

對他們深惡痛疾,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漫畫的特徵,也發展了石恪的筆體。對後世作畫的筆體與形式,開拓了新境界。

文物回歸

這三副畫,無論是從畫工,還是從內容上,甚至是從筆體上。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可以說是,國寶級國畫。不過它們都流落到海外 ,這令人嘆息。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文物有著重要的社會教育作用。

文物回歸

文物還具有還原某個歷史時代特點的重大用處,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可見文物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在此,希望各國加入《關於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約》,大家共同促進這個世界大家庭和諧穩定。

相關焦點

  • 流失在海外的中國國寶級文物
    19世紀中期以來,由於國外列強的掠奪和戰爭,加上文物走私等因素,大量中國古代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精品、孤品。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餘萬件。
  • 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為何回歸難?
    時下,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歸,一定程度上比古代穿行蜀道更難。山高水迢,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而那些流散在海外、數以萬計的國寶級圓明園文物,如何回歸祖國,著實令很多人傷透了心。「只有與流失國寶面對面的時候,對於歷史的回憶,殘缺的藝術及其依舊微芒綻放的文化之光,才會有徹底的覺悟和生動的靈感,這不啻為一個悲喜交加的魂魄打擊。」
  • 痛心!中國流失到日本的十大國寶級文物,每件都價值連城!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能夠映證著中國歷史長河的文物也是眾多,由於近代國力羸弱,各國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令人痛心。如果要問除中國之外,哪個國家收藏中國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在此,小編盤點了10件流落到日本的中國國寶級文物。
  • 流失海外的5大文物,一把是青銅古劍,一件價值6億元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我國的文物流失非常嚴重,或者說只知道我國的文物流失是在近代動蕩時期;其實我國文物流失最嚴重的時期屬80年代,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後被盜的古墓超過20萬座,古墓中被盜出土的文物基本都是流失海外,但到底流失了多少國寶級文物,無人知曉。
  • 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令人心痛,還需繼續努力
    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宣布,成功將流失英國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 據媒體報導,這批走私文物是1995年一起國際文物走私案件中被英國警方所截獲的一部分,當年犯罪嫌疑人從中國走私文物三千餘件,其中大部分在1998年被追回,只有68件走私文物因為各種原因,長期滯留海外,經過了25年努力,才回到祖國。
  •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
    一場暴雨衝出古墓群,引發村民瘋狂盜寶,5000件國寶文物流失海外所謂「國寶」,是指一國之寶。對於研究過去歷史文化充實我國文化底蘊有著重要的價值。若這些先民遺產流失國外,那麼對於華夏子孫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古人留給後人的共同財產。
  • 流失海外文物為何頻頻拍出高價?用"國寶"名義忽悠中國買家
    出於愛國情懷,一些富有的中國人赴海外投資回購流失文物的熱情空前高漲,有一種海外淘寶,讓藝術品回家的味道。2003年,豬首的美國擁有者將銅像轉讓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澳門企業家何鴻燊向該專項基金捐款逾600萬人民幣將其購買。2007年9月,何鴻燊在蘇富比拍賣會舉行前以6,910萬港元購得馬首,並且捐予中國官方。
  • 背負惡名的傳教士致中國文物遭前所未有之厄運,成噸文物流失海外
    導讀:今天談到的洛陽金村文物流失海外的事件,應該是考古人和全體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了。中國先秦文物本來就存世量不多,極其珍貴,金村文物出自東周王陵,量大、質優,更為可惜的是,這數以千件的文物,國內僅僅留存了3件,其他「數以噸計」的文物,全部流失到海外數十個國家。
  • 盜墓流失海外的國寶,全是傳世孤品,價值連城令人痛心
    在世界三大文物輸出國中,希臘主要以地面古建築和雕塑等文物輸出為主,埃及的金字塔歷來是世界盜墓者的目標,而中國的古墓中,幾乎擁有盜墓者在全球古墓中需要的所有東西。在暴利的驅使下,暗夜裡,荒冢上,黑影重重,盜洞頻現,十墓九空,無數中國國寶就此流出國門,至今不能歸來。
  • 洛陽金村國寶流失海外始末
    縱觀中華文明五千年,中國文物流失海外,絕大多數發生在這一時期,據不完全統計,這一百餘年流失異域的中國文物數量高達一千萬件之多!金村出土東周龍虎玉帶鉤提起中國近代文物之殤,其中盜掘規模最大、文物等級最高、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當屬河南洛陽金村八座東周王陵文物的盜掘和流失。
  • 陳履生: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有多難
    現在海外有很多博物館或者私人機構收藏並展示的中國文物,其數量之多,文物的稀有程度、價值之高是相當驚人的。而從中國文物流失到海外的過程來看,每一件的故事都不盡相同,因為在這樣一個流失的過程當中,包含著中國社會曾經有過的滄桑歷史,否則一個有尊嚴的國家,是不可能讓自己國家中具有重要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文物流失到國外。
  • 又一件國寶回歸:流失到海外的每一件中國文物,雖遠必追!
    9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將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這是我國首次對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成就進行全景式展覽。屆時,曾伯克父青銅組器將作為今年最新的追索返還工作成果,在展覽中予以重點呈現,為公眾獻上回歸後的「首秀」。
  • 視覺|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件件國寶級!(二)
    原標題:視覺|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件件國寶級!時間 本文轉載自《美成在久》 編者按: 西方世界對中國文物一直興趣濃厚,尤其是20世紀初,那時中國國力衰弱,許多文物被走私盜賣,文物流失到海外,令人十分痛心。
  • 甲骨文是我國漢字鼻祖,為何流失到12個國家?流失原因令人痛心
    但甲骨文在1899年發現後,卻屢遭破壞和流失,看到祖宗留下東西被外國人偷走拿走,讓人痛心揪心。1899年甲骨文發現後,作為中國最古老文字的價值,立即受到一些專家學者的注意。但當時清末民初民不聊生,大量甲骨文殘片流失到海外,目前12個國家的博物館珍藏有我國的甲骨文殘片資料,有數據統計,大約流失26700片。
  • 海外流失文物回歸冷思考
    馬首銅像的「回歸」,儼然被演繹成了一次「文物回歸事件」。然而,在這個單個故事的背後,隱藏著的卻是整個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回歸之痛。  海外流失文物回歸冷思考  「價格炒上去了,虧的是國家」  圓明園馬首銅像「回家」的日程確定了下來,人們的憂慮終於可以畫上一個句號。
  • 中國流失海外的那些頂級文物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這些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一,為何這些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最有看頭呢? 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 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 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 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何多是頂級的文物?
    文玩 | 字畫 | 品鑑 | 茶道 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這些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何多是頂級的文物?
    文玩 | 字畫 | 品鑑 | 茶道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這些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
  • 沉痛流失海外——中國國寶級瓷器
    而在動蕩的侵華戰爭時期,西方列強曾大肆掠奪中國寶貴的古董文物。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披露,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多達164萬件。如今,一部分文物已被追回國內,還大部分仍流落海外。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