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典柞榛木家具,實際是收藏一種南通文化

2020-12-18 木靈生紅木

古典柞榛家具資源相對集中的區域是老南通城及其周邊地區。過去南通城內中條件好一些的人家都會有一些柞榛家具,大到八仙桌、馬鞍桌、椅子等,小到錢櫃、鏡架、託盤等之類的實用性器具,大多數人家都會在堂屋擺放「八椅四幾」。而高檔精品家具如官帽椅、圈椅、畫桌、高花幾、羅漢床等往往只有在官宦、富商、文人雅士家中的廳堂或書齋才會出現。

南通傳統柞榛家具的製作究竟起於何時,我們無從查考,一般推測至遲在明代中期。至清代有了較大發展,並逐漸形成通派柞榛家具的典型風格。晚清至民國早期應是柞榛家具製作的鼎盛時期。一直到抗戰前,南通傳統柞榛家具的製作是延續的,因而在廣大居民用戶家中形成存量豐富的柞榛家具。此後受戰亂影響及解放後木匠回歸農村生產隊務農的束縛,柞榛家具的規模化製作基本停止。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部分經營舊家具的行家聘請木工在維修舊家具的基礎上才開始小規模製作模擬古典家具,而此時老一輩具有傳統柞榛榫卯製作經驗的師傅紛紛謝世,所以南通傳統柞榛家具生產製作的歷史有過斷層是毋庸諱言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大約在1985年前後,南通傳統柞榛家具受到海外有識之士的關注,他們研究發現南通有一種做工可與紫檀、黃花梨家具媲美的古典家具。此類家具以其珍貴而日益枯竭的材料、自然優美的紋理色澤、精湛絕倫的製作工藝、繁簡相宜的裝飾手法、嚴謹科學的榫卯結構、質樸典雅的造型款式深受海外行家的推崇與青睞。以上海戴富根、周百年為代表的古舊家具收購大軍進駐南通,他們在南通港設立倉儲,動員南通本地「鏟地皮」的行家深入老城區穿街走巷,挖掘資源,收購大量黃花梨木,紫檀木和柞榛木家具,並運往國外。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國內的家具行家逐漸頓悟家具的市場經濟,開始大量競價收購木材,南通也湧現了一批木器家具行家。在多年的經營中,他們過手了相當數量的柞榛家具,也或多或少沉澱下了一批好的柞榛家具。例如陳仲賢先生藏有一件勾雲紋牙子翹頭大案,跨度長達326釐米,鉤子攢接綿延連貫,轉折起伏富有韻律,其取材講究,色澤儒雅,端莊大氣。又如範揚先生所藏一件帶炕幾的柞榛羅漢床,原為行家黃躍華在本市西南營購得,其用料寬綽,做工精到,線條挺括。這些都堪稱通派柞榛家具的代表之作。

隨著國內收藏熱的興起,本地的收藏家紛紛投入柞榛家具收藏。朱貴煌先生集藏了一批精品柞榛家具,如美人榻、百靈臺、筆桿椅、嵌黃楊太師椅、高花幾等。其材質之優、工藝之精、款式之美,可謂翹楚。其中一件美人榻下邊四周鉤子起凹陷,與榻上後圍子鉤子起凸線相呼應,極具視覺美感;百靈臺桌面束腰下飾蓮瓣紋,膨牙上浮雕四季花卉,刀法洗鍊,線條生動流暢,此件以用材考究、雕工精湛勝出同類。酷愛藝術的袁紅專先生也收藏了月牙臺、大開門床、美人榻、多款寶座椅、茶几等一批通派柞榛家具的優秀作品。楊嘯洲先生收藏的出自倉巷尤家的一對文旦椅,被國內家具行家認為是「家具裡的玩具」,其用料上乘、精巧纖秀,與其說是家具,還不如說是精緻的古玩藝術品。還有如錢聖豹先生收藏的兩件款式別致、雕工卓然的寶座椅曾參加柞榛家具特展。諸如此類的廳堂陳設家具或精雕細琢,或簡潔明快,或雍容華貴,充分顯現了通派柞榛家具的技術含量和藝術魅力。

從2004年起,南通家具行家大巷九號的黃躍華先生前往廣東、福建、香港、澳門等地,尋找當年從南通販賣出去的有關柞榛家具的線索。先後從香港、澳門、臺灣等地買回一批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南通外流出去精品家具,如柞榛羅漢床、翹頭大案、膨牙飾雲紋的拼裝圓臺、軟屜鉤子工的六角椅、炕幾等,使我們能夠重新一睹通派家具的風採。其中造型別致的半堂六角椅、曾為澳門警署某警長珍藏的涼榻等一批柞榛家具,2012年秋天曾亮相《寺街大巷老宅藏明清家具展》,備受廣大觀眾的關注。還有一件清中期的柞榛木交椅也是難得一見,取料上圓下方,局部略施雕飾,線條明快,拙中見雅。

造型別致的柞榛軟屜六角椅。扶手靠背形成三屏圍子,線條起凸線,座下起凹陷,與上邊形成呼應。

值得一提的是,於宏林先生於2004年編著《南通傳統柞榛家具》一書,向國內收藏界隆重推介了通派柞榛家具。2013年於先生再版《風華再現——中國傳統柞榛家具》,對資源不可再生、製作後繼乏人的柞榛家具的傳承和弘揚寄予厚望,提出了設立基金會、建立基地種植柞榛林的構想,得到了圈內有識之士的肯定和支持。

南通傳統柞榛家具如今星散在各路藏家及部分用戶家中,現在要找一堂「八椅四幾」已不容易,半堂「四椅兩幾」也不多見。經歷幾代人多次分家後的一些居民家中,偶然可見留存的一二件柞榛太師椅或茶几,甚至也被視若瑰寶。而在市場上流通的老柞榛家具更是寥若晨星。人們漸漸認識到,收藏通派古典柞榛家具,實際是收藏一種文化。著名畫家範揚先生近兩年收藏了若干精品柞榛家具,除了實用、陳設、觀賞之外,可能也是看重了柞榛家具的意蘊內涵和不俗品位,或許還有一絲淡淡的鄉愁和對兒時歲月的懷戀。

相關焦點

  • 南通建成全國首家柞榛家具博物館 今起供市民體驗式參觀
    原標題:南通建成全國首家柞榛家具博物館 今起供市民體驗式參觀 中國江蘇網10月1日訊 在國內文博界素有「南檀北柞」一說;「柞」,即柞榛。作為南通本土的一張文化名片,出自江蘇南通的柞榛家具,在中國傳統家具中佔有重要一席。
  • 一個南通人的維揚明式家具情緣
    大學畢業後,張金華先是回到家鄉南通工作,開始遊蕩於南通周邊各個舊家具收購點,聽聞坊間不斷傳出黃花梨、紫檀、鐵梨木等硬木家具出售的消息。 1994年轉到北京工作時,他眼見北京古家具愛好者也在不斷增多,市場日漸擴大。 在這些舊家具中,張金華發現柞榛木家具尤其被人們追捧。
  • 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館成功備案
    近日,江蘇省文物局發出今年第3張《博物館備案確認書》(蘇博物館備案〔2020〕3號),標誌著「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館」成功備案,我區非國有博物館再添新成員。
  • 海巖談家具收藏:明式家具地位何以不可撼動?
    相比而言,書畫、玉、金石文化對西方來說是有隔膜的。中國家具有三千年歷史,如果把竹蓆、篾席也算作家具,中國家具的歷史可以上推到五千年前。有許多人認為,西方的居住文化是石文化,中國的居住文化則是木文化。此論由來已久,無論是否科學準確,都從某個認識角度形容了中國人與木的情感聯繫和對木的心理依賴。
  • 古典家具收藏,溼布是天敵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藏市場的日益繁榮,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和品位。近幾年來,投資古典家具在收藏界已成為一種時尚,被越來越多的家具收藏愛好者所關注。古典家具包括明清家具、民國家具、現代仿古典家具。明清家具已具有文物特性,所以價格很高,同時也由於年代久遠,現存民間的非常稀少。民國家具與明清家具一脈相承,製作方式基本相同,但加入了民國時期的開放性,吸收了西方家具的元素,現在這類存世的紅木家具還較多。
  • 檀香木家具叩響家居收藏新視野
    生活品質的提高,使收藏成為許多人一項不可或缺的文化生活方式,在家居領域,紅木家具一直是人們裝點愛家,又兼有收藏投資功效的好選擇。
  • 古典家具收藏:在白紙上一划有紫線就是紫檀
    「紫檀木有『揩壁皆紫』的說法,即用一塊紫檀木在白牆或白紙上一划,就可見一條紫線,可用這個簡單的方法來輔助鑑別木材的材質。」昨天下午,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專家、南京林業大學木材專家駱嘉言做客揚子鑑寶視頻直播室,講古典家具收藏鑑定知識,帶領讀者進行了一次古典家具的鑑賞之旅。
  • 四大世家之中國古典家具收藏
    事實上,在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前的歷史長河中,古典家具收藏界一直不乏傳奇色彩濃厚的大家族。熱衷於收藏中國古典家具的世家為數不少,有數代傳承的政界名流,有筆驚鬼神的文化名家,也有單純依靠收藏而聞名一方的世家。
  • 專家談古典家具鑑定:紫檀木「揩壁皆紫」
    「紫檀木有『揩壁皆紫』的說法,即用一塊紫檀木在白牆或白紙上一划,就可見一條紫線,可用這個簡單的方法來輔助鑑別木材的材質。」昨天下午,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專家、南京林業大學木材專家駱嘉言做客揚子鑑寶視頻直播室,講古典家具收藏鑑定知識,帶領讀者進行了一次古典家具的鑑賞之旅。
  • 一組關於家具收藏的靈思
    □記者 李麗  家具,兼具造型與實用的雙重藝術,一如空間的五官,當眉眼的樣子定型並安好位置,空間遂有了美醜、表情與氣質。通過家具收藏,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將之發酵。  家具在拍賣市場一直呈上升趨勢,而且領域越來越廣闊,以前只是木家具,現在就連木雕件、筆筒,甚至更小件的東西都在拍,範圍也越來越廣。
  • 大紅酸枝沙發十一件套古典紅木家具收藏的三處秘訣
    王義紅木中華夢中華萬福沙發11件套寮國大紅酸枝沙發古典紅木家具怎麼才能讓自己收藏的更物有所值呢?下面簡單給大家說三處收藏秘訣:第一,古典紅木家具應該有一定的藝術性。古典二字,字面就可以看出我國的歷史文化,古典文化藝術博大精深,一件古典紅木家具就應該體現出設計者的美學修養、藝術功底和技術水平等綜合素質。一套設計好的古典紅木家具就應該結合我們傳統的文化,技術,以及實用意義,比如儒家文化,紅木文化,魯班文化,又或者設計者家鄉的泰山文化地方特色和文化等等,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水平起著決定性因素,從本質上講賦予了古典紅木家具藝術文化的一種特殊意義和收藏價值!
  • 鼎盛時期的古典家具(Ⅰ)——明式家具(下)『建議收藏』
    如何汲取傳統家具精華,讓我們的設計能立足本民族文化,又能反映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又該如何讓其有中國特色的家具再次踏上巔峰? 我們將從明式家具的造物之美和精神內涵兩方面共同來探討這一中國乃至世界家具發展史上的巔峰之作。 近年來,國內一些主流媒體都在熱播收藏類的節目,隨著家具收藏熱的不斷升溫,許多買家為了擁有一件心儀的名氏家具,不惜一擲千金。 在拍賣會上,一件看似普通的家具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 新家剛裝修好,選家具難?可以試試仙作古典家具,具有收藏價值
    紅木家具,其本身是用優質的木料製成,製作工藝精良,其外觀造型別具一格,具有中國古典的文化蘊含,再加上時間和歷史文化的沉澱,紅木家具就越發的珍貴,所以引發市場上的收藏熱潮,可以說是「一木難求」。我國南邊多稱此木為「香枝」。除此之外,皆屬「酸枝」範籌。而「酸枝木」即人們俗稱的「紅木」。紅木國標中的酸枝木分兩種,黑酸枝色彩漆黑,木質堅固,很簡略被誤認為紫檀。紅酸枝紋理順直,色彩鮮紅,不難辨認。紅酸枝中的奧氏黃檀,因色彩較淺,也被稱為白酸枝。正確斷定原料,在鑑定家具價值時至關重要。跟著資料的短缺,各類木材的價格上漲,隨時了解原料行情,是判斷家具價值的重要環節。
  • 醉心於明式家具收藏的名醫——葉承耀先生
    他既趕上了收藏家具的黃金時代,又得到了古董商伍嘉恩的鼎立相助,同時也因為葉承耀自己不斷追求精品和典型器,從而成就了其古典家具收藏達到最高等級。 葉承耀初次接觸明式家具緣於著名收藏大家王世襄。早在王世襄之前,鮮少有人對古典家具進行理論上的研究或藝術上的探討;而在王世襄之後,社會上興起了收藏明式家具的熱潮。「在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香港地區買手在全球範圍內搜羅真品以求獲取利潤,市面上的明式家具多式多樣,價格合理。香港地區還是全球的黃花梨家具交易中心,我就在這些家具尚未流向世界時,搶先一步把它購到手。」
  • 剖析 家具收藏觀點
    一件精品家具,製作工藝非常重要,水平高超的工匠,出樣時會根據木材的紋理、缺陷、材料大小以及木材特性等多種因素,考慮將木材的特點發揮到淋漓盡致,充分展現出木、雕、磨等各個工序能工巧匠們的聰明智慧和經驗水平。
  • 剖析那些被誤讀的家具收藏觀點
    誤點分析: 王世襄老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賞》中將明式家具推向了古典家具藝術的最高峰。 隨之而來的收藏熱潮也緊緊圍繞著「明式」的關鍵詞展開,甚至在圈內流行起了「一明抵十清」的口頭禪。「重明輕清」成為一種收藏普象。
  • 喜歡紅木家具的,雞翅木為什麼叫雞翅木?雞翅木的收藏價值如何?
    雞翅木為什麼叫雞翅木?收藏價值如何?外行人聽到雞翅木這個名字時,會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明明和紫檀木、酸枝木、烏木以及花梨木等同屬於紅木,其他木材的名字都是如此雅致,而它卻以雞翅命名,令人難以理解。雞翅木的紋路都是無一物二的所以購買選擇雞翅木家具的時候一定要挑選他的紋路,紋路漂亮清晰可見,還有就是家具的做工,工藝,是否有帶白皮等等。還有一種原因是因雞與吉諧音,在明清時,為了寓意吉祥之意,人們多會在家具等物品上雕刻雞形。而雞翅木因其紋理宛若雞翅羽毛般璀璨,被明清時民間匠人命名於此,以象徵吉祥之意。
  • 明清蘇作家具收藏漸成氣候
    明清蘇作家具、中國宜興紫砂專場更是吸引了海內外眾多藏家趕至南京。前者成交金額為1426萬元,成交率61%;後者成交金額為1131.7萬元,成交率為85%。書畫、油畫與玉器專場也是亮點頻頻。拍賣會上傳出的信息顯示,明清蘇作家具收藏已經越來越成氣候,受到海內外藏家的熱烈追捧。  南京日報報導中國古代家具中,素有京作、廣作、晉作、蘇作之說。蘇作家具即江蘇蘇州一帶製作的家具。
  • 柴木是什麼木?值得收藏嗎?
    在聊傳統家具用材的時候,我們最喜歡提到的就是黃花梨、紫檀與紅木。但是除了這些往往是宮廷用、官用的名貴木材,民間家具採用更多的還是普通常見的材質,很多人隨口就稱之為柴木。但是,真要認真深究下去,柴木到底是什麼木呢?柴木是啥?柴木,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它是對比於硬木家具而言,一些木質及稀缺程度不及前者的木材的統稱,對比更明顯的叫法其實是軟木。
  • 收藏古典家具的博物館可不止一家,惠山古鎮也有
    近日,一篇《男子十幾年專收金絲楠木家具,建私家博物館,藏品價值超380億》的文章登上了今日頭條。文中主人公鄭水鎳憑著對收藏金絲楠系列古代家具與屏風牌匾的興趣愛好創辦了這家博物館。而在惠山古鎮,也有一家收藏古典家具的博物館——中國髹金漆博物館。中國髹金漆博物館是當今中國唯一的髹金漆專題博物館,2016年4月7號在惠山古鎮正式開館。博物館集中收集整理了長期散落在民間及流失在海內、外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歷史遺存。為保護中國文化遺產付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