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農村裡,木匠是很吃香的。由於木匠這門手藝工藝複雜,很多學徒在師傅的教導下需要五六年的時間才有小成。而到成師則需要十年的時間。有的木匠因為天資原因,幹了一輩子也還是那樣,因此就成了「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了學不完」的典故。
但是要學木匠這門手藝,也是從入門階段開始學習的。要加入木匠這一行業,要從最低級的工藝開始。在剛開始的時候,師傅讓學徒們先拉大鋸,乍一看拉大鋸是很簡單的。你拉我推的一塊木頭就被截斷了,可是真正的操作起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師傅是鍛鍊學徒的手把,(就像學習少林寺的武功一樣,先從擔水,劈柴開始),這樣學徒們用鋸子半年後,手上的工夫拿捏的差不多時候,才開始學習其它的手藝。
而學習錛子這門手藝至少要三年才能學的精通,我們在平時會看到,一截截爛木頭在木匠的錛子飛舞下,不一會就成了一件好看的工藝品。而我們把錛子拿到手裡的時候,由於錛子的鋒利而不敢刨木頭。「鐵株磨成針」,這話用在木匠的身上是最合適的。
至於斧子則是木匠們的常用工具,它能劈能捶能敲能打,而在雕刻一些物件的時候全靠木匠手裡斧子的力道:小到榫件,大到房梁,特別是在上梁等關鍵的一環上,木匠的斧子是起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的。因此不要因為一些人認為學習斧子是非常簡單的,那也是只能夠劈柴用用。而要想把斧子用的爐火純青也是要有幾年工夫的,就像廚師的刀一樣。
刨子一輩子學不完:這門手藝是很複雜的,就像木匠做門一樣,會用刨子的木匠把門做的好看,刮的光鮮。而一般的木匠把們弄的很粗糙,讓人一片臉面不存。因此刨子這一門手藝是木匠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
上面筆者解析了農村老話「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的含義。而這些卻表達了農村老話的另一種意思。就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要有吃苦的決心,學習的耐心,以及遇到困難時的平常心,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