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說的有道理嗎

2020-12-21 李子說農

以前在農村裡,木匠是很吃香的。由於木匠這門手藝工藝複雜,很多學徒在師傅的教導下需要五六年的時間才有小成。而到成師則需要十年的時間。有的木匠因為天資原因,幹了一輩子也還是那樣,因此就成了「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了學不完」的典故。

但是要學木匠這門手藝,也是從入門階段開始學習的。要加入木匠這一行業,要從最低級的工藝開始。在剛開始的時候,師傅讓學徒們先拉大鋸,乍一看拉大鋸是很簡單的。你拉我推的一塊木頭就被截斷了,可是真正的操作起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師傅是鍛鍊學徒的手把,(就像學習少林寺的武功一樣,先從擔水,劈柴開始),這樣學徒們用鋸子半年後,手上的工夫拿捏的差不多時候,才開始學習其它的手藝。

而學習錛子這門手藝至少要三年才能學的精通,我們在平時會看到,一截截爛木頭在木匠的錛子飛舞下,不一會就成了一件好看的工藝品。而我們把錛子拿到手裡的時候,由於錛子的鋒利而不敢刨木頭。「鐵株磨成針」,這話用在木匠的身上是最合適的。

至於斧子則是木匠們的常用工具,它能劈能捶能敲能打,而在雕刻一些物件的時候全靠木匠手裡斧子的力道:小到榫件,大到房梁,特別是在上梁等關鍵的一環上,木匠的斧子是起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的。因此不要因為一些人認為學習斧子是非常簡單的,那也是只能夠劈柴用用。而要想把斧子用的爐火純青也是要有幾年工夫的,就像廚師的刀一樣。

刨子一輩子學不完:這門手藝是很複雜的,就像木匠做門一樣,會用刨子的木匠把門做的好看,刮的光鮮。而一般的木匠把們弄的很粗糙,讓人一片臉面不存。因此刨子這一門手藝是木匠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

上面筆者解析了農村老話「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的含義。而這些卻表達了農村老話的另一種意思。就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要有吃苦的決心,學習的耐心,以及遇到困難時的平常心,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
    導語: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以前的人們大到蓋房子,小到做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木匠。木匠,肩跨一個木工包,手拿一個木工鋸,進百家門兒,吃百家飯,可謂一技手藝在身,到哪都是座上賓。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為什麼不提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錛鑿斧鋸……呃……等一下,錛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這裡為什麼沒有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鑿斧鋸……呃……等一下,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農村俗語「千日錛百日斧,要學大鋸一早晨」什麼意思?老農民才懂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在農村裡木匠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很多和木匠行業相關的俗語也就逐漸不被年輕人所了解了。比如「千日錛、百日斧,要學大鋸一早晨」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老話,那您可知道其是什麼意思?千日錛要了解這句話,我們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錛(音bēn)」。隨著木工機械的發展,錛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很多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這是何物。錛是每一個木工都離不開的幹活工具,這是一種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頭。
  • 木工一輩子學不完的刨子,今天聊兩個小技巧,第二個許多人不知道
    老話說的好,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這說明在木作工具中,刨子的使用技巧是最難掌握的。相應的,研究木作工具,刨子也是話題最多的。今天,我們就聊聊其中的一點小技巧。為什麼視頻裡看到的刨子用起來刷刷的,但自己的刨子就是不好使呢?可能你從最開始就做錯了。
  • 工匠| 三斧不如一「錛「,細說被遺忘的經典木工器械!
    本文介紹的器械則是有著「百日斧、千日錛」之說的錛。該俗語大概意思為:斧子學百日就可使用,錛卻需要數千日的長久練習。事實上,錛的使用難度很大,且非常危險。因此能使用錛的一般都是心靈手巧,膽大心細的老木匠。
  • 農村老話「茶三酒四遊玩二」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話「茶三酒四遊玩二」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裡的許多老話,在今天依然還是經得起考驗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對於這些都不是太感興趣,但是了解幾句老話,還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分享一句和吃喝玩樂相關的老話:茶三酒四遊玩二,你知道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不妨一起來往下看!遊玩二在古代很多的詩人就非常的遊山玩水,而他們遊山玩水的人數普遍都不像今天很多人是呼朋喚友一起去,古人們遊山玩水往往都是兩個人結伴同行。
  • 「一不做,二不休,不三男,不四女」,農村老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事實上,農村的老話蘊藏著大大的智慧,古人通過觀察、經驗總結等方式,運用簡練的語言,總結出了很多老話,這些老話往往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記憶。其中,不少老話都和數字有關,比如「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三不親,三親,句句戳人心」等。
  • 俗話說「人有四不摸」,除了木匠斧子,還有什麼?
    例如民間俗語「人有四不摸:木匠的斧子、廚子的刀、男人的頭、女人的腰」,就是讓人們要正確的待人接物,管住自己的手和嘴,避免在無意中得罪別人。古代木匠這一行業在以前絕對不簡單,是一門需要拜師學藝、勤學苦練才能學會的手藝。以前,在木匠界流行這麼一句話: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師傅。所以在過去,學木匠手藝一般是「三年零一節」出師,所謂「三年零一節」就是滿三年之後,再逢到一個年節日,這手藝就算學成了。
  • 農村老話常說「三鐵七船一輩子的廚」,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裡有許多的俗語老話,這是人們生活中的寶貴經驗。對於這些俗語最為熟悉,村裡人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以此來教育孩子。話糙理不糙,雖說有一些俗語並不優美,但勝在通俗好記。讓人們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從而代代相傳的下去。
  • 農村老話「開店三年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是農村人,經常聽到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講一些俗語,這些俗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話,這些老話有的通俗易懂,有的非常深奧,我很喜歡那些老話,讀起來朗朗上口,又能從中懂得一些道理。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開店三年斷六親。
  • 農村老話:「人窮不思三人」的下一句是什麼,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話:「人窮不思三人」的下一句是什麼,你覺得有道理嗎?古往今來,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的哲人,他們都說過很多的大道理,也影響了很多的人。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一類哲人,他們在歷史上沒有名字,更沒有為他們立的傳記和彙編起來的語錄,他們說的話也算不上多麼的深奧,但是和那些哲人相同的一點是,他們說的道理也流傳到了現在,並且也在傳承延續著。這群人,就是我們的農民。
  • 「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子嗣」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農村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子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在不同的地區的文化也是有差異的。不過,在以前很多的地方以前都是很忌諱做生日的。不像現在的年輕人,每年過生日都會買蛋糕,然後和親朋好友大家聚在一起慶祝一下。可是,農村的老人有的一輩子都沒過過生日的,很多的老人都是害怕過生日的。這個也是有原因的,一來是過生日是比較的麻煩,有很多的事情要辦的,而這些都是要花錢的,老人一輩子節約習慣了,也沒都是積蓄,所以心痛花錢。二來是在民間還有很多的忌諱,很多人認為過生日不利。
  • 農村人常說:「寧試人家棺材,不試人家新鞋」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每當忙完手中活時,農戶們都不約而同的聚在一起暢聊著一天的生活瑣事,張家長,李家短的。偶爾也能從其中聽到一些特別有意思的俗語老話,流傳在農村大街小巷的俗語是農民們在實踐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如今很少有年輕人聽說過這些俗語,而這些俗語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看來都十分的有借鑑意義,它甚至可以幫助人們指導人生方向的作用,這些俗語有通常來說有幾個特點,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那麼以下這幾句老話你聽說過沒?你覺得有道理嗎?
  • 農村老話「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現在農村發展很快,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 農村老話「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用三錢」,啥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下面這句農村老話「不幫三忙,不吃三飯,不用三錢」,乍一聽真是沒頭沒腦的,聽不明白,啥意思呢,有道理嗎?不幫三忙,哪三個忙不能幫呢?不幫外人忙。乍一聽還顯得挺不近人情的,不是農村人最善良、樂於助人的嗎?這裡不幫外人其實是說不能幫別人的家務事。
  • 農村人說:「只有千百年的家門,沒有千百年的親戚」,有道理嗎?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農村的田園生活實在讓人嚮往,置身在農村優美的環境中,會忘掉一切煩惱和憂慮。在這裡生活越久,對農村的痴愛就會越深。嫋嫋的炊煙,阡陌縱橫的田野,潺潺流水的小溪,也把農村點綴成了一幅美輪美奐的立體畫卷。
  • 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農說的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天大地大以外,就是自己的父母最大。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不能忘的。
  • 農村老話「藝多養不了家,兒多養不了母」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藝多養不了家,兒多養不了母」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就聽到很多老話,這些老話都是老人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也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