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2020-12-13 騰訊網

傳統中國歷史文化中,漢字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基石,它不僅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歷史的載體,那方塊字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當漢字轉換為語言之時,當從口中傳來,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婉轉悠長,抑揚頓挫之間,更是令人感悟頗深。

而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獵漁稼穡的、生活經驗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錛三斧四鋸半年

提起這三樣木匠所用的工具,就不得不提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了,其被後世之人稱為「百工聖祖」。其靠著自己巧奪天工的手藝為自己博下了不朽的聲名,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魯班書》這個傳世珍寶。

錛是木匠常用的一種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頭。一般是雙刃,一刃是橫向的用於削平木材,另一刃是縱向的用於劈開木材。一般用於去除樹皮或加工成大概輪廓的粗糙加工。其看似形同斧頭,卻又不相同。

如果不能熟練的使用,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為使用錛修整木料的過程中,錛子揮舞的方向正朝腿部,因此民間用一句俗語來形容「耍錛不留神,光照腿上尋」。

早在幾十年前,造屋所需要木製的柱、梁、檁、椽、房朳板、鬥拱等都離不開傳統的「錛」。時至今日,隨著現代技藝的發展,造房大都用鋼筋水泥、預製構件,不但快而且堅固,優勢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錛這種工具慢慢的就被新木工「淘汰了」。

斧子這種工具也是比較實用的工具,其一端方形實心可當做錘子使用,一端有刃可用於劈坎。當然,這斧子並不是用來劈柴的那種大型斧頭,這種比較小巧。但是想要熟練使用斧子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用斧子將木料砍、削成想要的形狀是非常之難的。民間眾人曾用這麼一句俗語來形容斧子的難學難用:「快鋸不如鈍斧,一世斧頭三年刨」的說法。

再來看鋸。鋸的功能一般用於截斷或者截短木材的。很多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也很少接觸到鋸。使用過鋸的都知道,要想快速的鋸開、鋸齊木料並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把鋸條「折斷」。

因此民間的老木匠口中就流傳有這麼一種用鋸口訣,叫做:「鞭打快牛,鋸使兩頭;輕提條,歡殺鋸,鋸鋸不跑空」。所以使用鋸,要穩、要準。當然!就算是年齡大的老木匠也不敢說自己鋸出的木料有多齊整,所以就像錛和斧子一樣,鋸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使用的,最少也要半年之久,才能使用得當。

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刨子才是真正考驗木工師傅技術的工具呢!其由刨刃和刨床兩部分構成。刨刃是金屬鍛制而成的,刨床則是木製的。其作用於木料的粗刨、細刨、淨料、淨光、起線、刨槽、刨圓等方面的製作工藝。

最為重要的是,刨子能把彎曲、不平的材料去彎存直,以達到「劣材巧用」的目的。學會用刨子並不容易,就算一個技藝精湛的老木匠都不敢說自己能夠完全掌控刨子,只能說「活到老,學到老」慢慢的摸索完善。

雖然說使用刨子很難,甚至需要一輩子去學習,但是老祖宗還是留下了使用刨子的入門口訣:「立一臥九,不推自走;立一臥八,費力白搭;長刨刨的叫,短刨刨的跳;前要弓,後要繃;肩背著力向前衝」。當然!這套口訣雖然流傳下來了,仍然需要後人去親自實踐總結!

你認為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的說法靠譜嗎?不妨發表一下你的觀點。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
    導語: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以前的人們大到蓋房子,小到做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木匠。木匠,肩跨一個木工包,手拿一個木工鋸,進百家門兒,吃百家飯,可謂一技手藝在身,到哪都是座上賓。
  • 農村老話「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說的有道理嗎
    有的木匠因為天資原因,幹了一輩子也還是那樣,因此就成了「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了學不完」的典故。但是要學木匠這門手藝,也是從入門階段開始學習的。要加入木匠這一行業,要從最低級的工藝開始。在剛開始的時候,師傅讓學徒們先拉大鋸,乍一看拉大鋸是很簡單的。你拉我推的一塊木頭就被截斷了,可是真正的操作起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為什麼不提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錛鑿斧鋸……呃……等一下,錛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農村俗語「千日錛百日斧,要學大鋸一早晨」什麼意思?老農民才懂
    所以,很多和木匠行業相關的俗語也就逐漸不被年輕人所了解了。比如「千日錛、百日斧,要學大鋸一早晨」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老話,那您可知道其是什麼意思?千日錛要了解這句話,我們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錛(音bēn)」。隨著木工機械的發展,錛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很多的年輕人都不知道這是何物。錛是每一個木工都離不開的幹活工具,這是一種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頭。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這裡為什麼沒有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鑿斧鋸……呃……等一下,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木工一輩子學不完的刨子,今天聊兩個小技巧,第二個許多人不知道
    老話說的好,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這說明在木作工具中,刨子的使用技巧是最難掌握的。相應的,研究木作工具,刨子也是話題最多的。今天,我們就聊聊其中的一點小技巧。為什麼視頻裡看到的刨子用起來刷刷的,但自己的刨子就是不好使呢?可能你從最開始就做錯了。
  • 工匠| 三斧不如一「錛「,細說被遺忘的經典木工器械!
    本文介紹的器械則是有著「百日斧、千日錛」之說的錛。該俗語大概意思為:斧子學百日就可使用,錛卻需要數千日的長久練習。事實上,錛的使用難度很大,且非常危險。因此能使用錛的一般都是心靈手巧,膽大心細的老木匠。
  • 俗話說「人有四不摸」,除了木匠斧子,還有什麼?
    俗語,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民間文化。很多民間俗語,都是在告誡人們如何去處理問題。例如民間俗語「人有四不摸:木匠的斧子、廚子的刀、男人的頭、女人的腰」,就是讓人們要正確的待人接物,管住自己的手和嘴,避免在無意中得罪別人。
  • 農村俗語:「大木匠的斧,小木匠的鋸」啥意思?大小木匠的區別
    農村俗語:「大木匠的斧,小木匠的鋸」啥意思?大小木匠的區別 中國的木匠在人們的記憶中一直是一個神奇的職業,他們可以將木頭製作成各種巧妙美觀的樣式,可以把普通的木頭雕刻成不普通的樣子,更神奇的是他們可以不用一根釘子就將木頭的各個部分連起來,在中國更有句老話說,用釘子的木匠不是好木匠。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俗語老話中常提到的「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俗語一:三不問「三不問」主要源於道教學說,即不問壽、不問俗事、不問籍貫。
  • 俗語:「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句句在理
    俗語老話中常提到的「三不問,四不吃,五不摸」,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俗語二:四不吃 中原漢民族主要以農耕文明為主,耕牛是家庭的主要生產工具和勞動力,很多耕牛會伴隨主人一生時光,人們對牛充滿感激之情,甚至古代封建王朝明文規定,不準民間宰殺耕牛。二是不吃狗。狗是人類最忠誠的夥伴,不僅可以幫助看家護院,還能追捕獵物,幾乎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很多地方便把吃狗肉當成了禁忌。三是不吃貓。
  • 俗語賞析:買個牲口一季子,娶個媳婦一輩子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中有言:「你這小娃兒不知天高地厚,敢在魯班面前弄斧頭,難道不怕列位看客笑你武藝不佳,一鬨而散嗎?」這句俗語也作「魯班門前玩錛。」李準的《參觀》中有言:「辛明修是全國有名的勞模,今天你要在他面前介紹經驗,這不是有點『魯班門前玩錛』嗎?」
  • 港媒:沉醉斧鋸刨鑿間 京城白領嗜做"周末魯班"
    港媒:沉醉斧鋸刨鑿間 京城白領嗜做"周末魯班" 有學員稱,沉醉於斧鋸刨鑿之間,是件讓人放鬆的事。「學一門手藝,退休之後也不怕沒事做。」  文章摘編如下:  噪聲隆隆、粉塵瀰漫、滿地鋸末的木工房裡,魏小姐正把一塊木頭用電動帶鋸鋸成一塊有弧度的木板。  「沿著上面畫好的線,就可以鋸出自己想要的曲度。」魏小姐一邊向記者講解著,一邊操作著電動帶鋸,儼然專業木匠。
  • 「木匠打老婆——有尺寸」不是空穴來風,現在明白是這個意思了
    諸如錛、鑿、斧、鋸等可謂種類繁多,單單只是各種鋸就不下十幾種——片鋸、手鋸、繩鋸、鋼絲鋸等應有盡有;刨子又分為大刨子、二刨子、小刨子、槽刨、單線刨、歪嘴刨、小圓刨、鳥刨等;其它如勒子、裁刀、畫線尺、活絡尺、過線尺、卡方尺、樹皮刀、墨斗盒等更是數不勝數……有些工具甚至都叫不上名來。
  • 民間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說的是啥意思?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說今天有很多民俗、俗語都消失了,但卻還是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正月佔歲」的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俗語。
  • 「男做三打孤單 女做四無後嗣」啥意思?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俗語,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那就是「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究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男做三打孤單 女做四無後嗣從古至今,不管是男女老少,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大多十分注重自己的生日,因為這是個有著特殊含義的日子。像有些人可能會開派對慶祝,有些人則認為是「母難日」,要心懷感恩……等。
  • 細說紅木(五)——沒有金剛鑽(工具)不攬瓷器活(紅木家具)
    斧、錛、鋸、銼、鑿、鏟;墨斗、砂輪、鐵卡、直尺、摺尺、拐尺、角尺、扭鑽、咕嚕鑽、手搖鑽、荒推刨、平推刨、凹槽推刨、多功能裁口推刨、還有羊角錘、鋸鈑子、電刨子、鉛墜子、膠鍋子、木工鉛筆……老木匠的工具簍裡裝著他們改變我們對實用,美感,韻味所有要求的馬良神筆!
  • 民間俗語:「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啥意思?有何說法
    文/青山綠水民間俗語:「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是啥意思?有何說法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十分廣闊,自然景觀自然是多的數不過來了。我們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民間俗語「男不入川、女不入藏、老不入廣」,也就是論述了這個道理,這句話是啥意思?有何說法呢。這句俗語中提到了三個地方,分別是「廣、藏、川」。
  • 民間俗語:「木匠看尖尖,瓦匠看邊邊」什麼意思?手藝活講究技巧
    文/一縷秋天的風民間俗語:「木匠看尖尖,瓦匠看邊邊」什麼意思?手藝活講究技巧我們都知道,農村的俗語多種多樣,有描述各個方面的,這些都是得益於我們的勞動人民們,從他們日常的生活勞作中得來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關於木匠的俗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