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電 香港中通社6日發文說,北京草場地藝術區有個木工培訓班。10位學員均為30歲左右的白領,大多對家具設計製作DIY感興趣,按課程計劃,學員須在大約2個月內,完成從木工「零基礎」到 「樣樣精通」的學習訓練,並動手完成一件自己設計的作品。有學員稱,沉醉於斧鋸刨鑿之間,是件讓人放鬆的事。「學一門手藝,退休之後也不怕沒事做。」
文章摘編如下:
噪聲隆隆、粉塵瀰漫、滿地鋸末的木工房裡,魏小姐正把一塊木頭用電動帶鋸鋸成一塊有弧度的木板。
「沿著上面畫好的線,就可以鋸出自己想要的曲度。」魏小姐一邊向記者講解著,一邊操作著電動帶鋸,儼然專業木匠。一周前,第一次用電動鋸的魏小姐,看到鋸頭與木板摩擦冒出火花還不知所措。
眼前的魏小姐身著黑T恤、工裝褲、木工圍裙,口罩遮去半張臉。平日裡衣著講究的她,是在高檔寫字樓裡工作的建築設計師。
這是北京草場地藝術區一家家具設計工作室開辦的木工培訓班。10位學員均為30歲左右的白領,大多對家具設計製作DIY感興趣,但之前對木工手藝毫不了解。
按照課程計劃,這些學員必須在大約兩個月內,完成從木工「零基礎」到刨、鋸、鑿、銼「樣樣精通」的學習訓練,並動手完成一件自己設計的作品。培訓班授課老師、工作室創辦者之一裴溧曾是一位電子工程師,也是位資深木工愛好者。
與普通木工房不同,這間工作室多了一臺用於授課的投影儀、六張作為課桌的木工桌、一個光影綽約的吧檯。
魏小姐正製作的,是為自己新家設計的一個梳妝檯。而包先生的設計則剛剛被裴老師「否」掉。這位在國企工作的化學工程師,希望做一件家具擺進自己在雍和宮附近開的咖啡館。「可是老師認為,我現在的能力還做不了那麼複雜的柜子。」包先生笑著說。
不過更多時候,學員的設計和手藝讓老裴驚喜:「有時是電視櫃,有時是嬰兒床,有時是一隻精巧的『寵物之家』。」
老裴指著一個枝丫形狀的對象對記者說:「這是一件將衣帽架與落地燈結合的家具。」記者看到,這隻拋光工藝精良的家具,「枝丫」部分可以掛衣帽,而內部的凹槽可以走電線。老裴認為這件學員作品「堪比大師」。
相對於「實用派」,38歲的童寅把學習木工手藝看作「純休閒」。身為會計,他平日裡多是對著計算機與數字打交道,「都是些枯燥的腦力勞動」。他認為,沉醉於斧鋸刨鑿之間,反倒是件讓人放鬆的事。「學一門手藝,退休之後也不怕沒事做。」
一位曾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在「木工愛好者」的交流BBS上寫道:「一根粗糙的木頭通過木工的手變成了一件精美的家具,真是非常神奇的事。木工手中的刨子不停地來回推動,刨花散落在地,有著好聞的木香。」這位「白領魯班」從小有種「木工情結」。小時候自己最喜歡看木匠做家具,整個木工流程都記憶猶新。如今在家做「周末木匠」已成他的最大愛好。
2700元人民幣學費,7次課程,這在北京的培訓課程中算是「價格不菲」。但學員們認為,「這學到了一門手藝,且比買家具便宜多了」。(莊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