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沉醉斧鋸刨鑿間 京城白領嗜做"周末魯班"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港媒:沉醉斧鋸刨鑿間 京城白領嗜做"周末魯班"

  中新網5月7日電 香港中通社6日發文說,北京草場地藝術區有個木工培訓班。10位學員均為30歲左右的白領,大多對家具設計製作DIY感興趣,按課程計劃,學員須在大約2個月內,完成從木工「零基礎」到 「樣樣精通」的學習訓練,並動手完成一件自己設計的作品。有學員稱,沉醉於斧鋸刨鑿之間,是件讓人放鬆的事。「學一門手藝,退休之後也不怕沒事做。」

  文章摘編如下:

  噪聲隆隆、粉塵瀰漫、滿地鋸末的木工房裡,魏小姐正把一塊木頭用電動帶鋸鋸成一塊有弧度的木板。

  「沿著上面畫好的線,就可以鋸出自己想要的曲度。」魏小姐一邊向記者講解著,一邊操作著電動帶鋸,儼然專業木匠。一周前,第一次用電動鋸的魏小姐,看到鋸頭與木板摩擦冒出火花還不知所措。

  眼前的魏小姐身著黑T恤、工裝褲、木工圍裙,口罩遮去半張臉。平日裡衣著講究的她,是在高檔寫字樓裡工作的建築設計師。

  這是北京草場地藝術區一家家具設計工作室開辦的木工培訓班。10位學員均為30歲左右的白領,大多對家具設計製作DIY感興趣,但之前對木工手藝毫不了解。

  按照課程計劃,這些學員必須在大約兩個月內,完成從木工「零基礎」到刨、鋸、鑿、銼「樣樣精通」的學習訓練,並動手完成一件自己設計的作品。培訓班授課老師、工作室創辦者之一裴溧曾是一位電子工程師,也是位資深木工愛好者。

  與普通木工房不同,這間工作室多了一臺用於授課的投影儀、六張作為課桌的木工桌、一個光影綽約的吧檯。

  魏小姐正製作的,是為自己新家設計的一個梳妝檯。而包先生的設計則剛剛被裴老師「否」掉。這位在國企工作的化學工程師,希望做一件家具擺進自己在雍和宮附近開的咖啡館。「可是老師認為,我現在的能力還做不了那麼複雜的柜子。」包先生笑著說。

  不過更多時候,學員的設計和手藝讓老裴驚喜:「有時是電視櫃,有時是嬰兒床,有時是一隻精巧的『寵物之家』。」

  老裴指著一個枝丫形狀的對象對記者說:「這是一件將衣帽架與落地燈結合的家具。」記者看到,這隻拋光工藝精良的家具,「枝丫」部分可以掛衣帽,而內部的凹槽可以走電線。老裴認為這件學員作品「堪比大師」。

  相對於「實用派」,38歲的童寅把學習木工手藝看作「純休閒」。身為會計,他平日裡多是對著計算機與數字打交道,「都是些枯燥的腦力勞動」。他認為,沉醉於斧鋸刨鑿之間,反倒是件讓人放鬆的事。「學一門手藝,退休之後也不怕沒事做。」

  一位曾參加過培訓的學員在「木工愛好者」的交流BBS上寫道:「一根粗糙的木頭通過木工的手變成了一件精美的家具,真是非常神奇的事。木工手中的刨子不停地來回推動,刨花散落在地,有著好聞的木香。」這位「白領魯班」從小有種「木工情結」。小時候自己最喜歡看木匠做家具,整個木工流程都記憶猶新。如今在家做「周末木匠」已成他的最大愛好。

  2700元人民幣學費,7次課程,這在北京的培訓課程中算是「價格不菲」。但學員們認為,「這學到了一門手藝,且比買家具便宜多了」。(莊恭百)

相關焦點

  • 《魯班》特種郵票將在山東省首發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8月22日訊(記者 馬文文) 中國郵政定於2019年8月24日發行《魯班》特種郵票1套2枚,小型張1枚。全套郵票面值為8.40元。魯班,中國古代建築工程家,被建築工匠尊為祖師,民間亦稱百工師祖。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這裡為什麼沒有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鑿斧鋸……呃……等一下,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為什麼不提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錛鑿斧鋸……呃……等一下,錛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 「小魯班」正在造機關
    時報訊(記者石曉丹 通訊員馮志輝)22日(周六)上午10:00,由濟南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七彩泉美工坊」推出的「魯班小課堂」系列手工活動,又要和小讀者們見面了。
  • 農村俗語:「大木匠的斧,小木匠的鋸」啥意思?大小木匠的區別
    農村俗語:「大木匠的斧,小木匠的鋸」啥意思?大小木匠的區別 中國的木匠在人們的記憶中一直是一個神奇的職業,他們可以將木頭製作成各種巧妙美觀的樣式,可以把普通的木頭雕刻成不普通的樣子,更神奇的是他們可以不用一根釘子就將木頭的各個部分連起來,在中國更有句老話說,用釘子的木匠不是好木匠。
  • 斧把和錘把的最佳長度 斧把不過九,過九砍了自己的手?
    現在介紹一種簡便的度量辦法,斧、錘的把柄可以根據使用人的前臂長度而定,也就是人的手心到肘部的長度再加2-3 指。木工斧及其使用用斧子「砍削」是傳統木工的基本功,「一世斧頭三年刨。」要掌握刨子不容易,用斧比用刨更難。現在做板式家具,斧子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太用得上了。
  • 魯班瞎掰顯隴原 三代木工奏傳奇
    張師傅描述:製作這種魯班凳,最能考驗木工的技藝,需要鋸、刨、磨、鑽、鑿、摳、打蠟等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不是一般木工都能做出來的。 一起來參加電商會的慶城鄉賢文化研究會張晉榮會長,花200元將這種既能坐又能枕的魯班凳買了一個,作為收藏品帶了回來。
  • 民間故事:魯班和木人的傳說
    魯班手藝高明得很,他做什麼就像什麼,人家想不到、做不出來的東西,他會想得到,做得出來。他做的東西不但好看,而且還是活的哩。這件事,魯班知道了,就抬了許多木頭來,刻了許多木鷹,一個個都是活的,一齊放到田裡,一下子就把害蟲捕捉得乾乾淨淨。又有一次,魯班去幫人建房子。要蓋四合五天井一大院房子,可是木匠只有他一個人,這怎麼辦呢?魯班就刻了許多木人,那木人一個個都是活的,樣子跟魯班一模一樣,手藝也像魯班一樣高明。魯班刻出了一個木人,就讓木人又造十個木人,這樣一造十,十造百地刻了許多木人。
  • 郯城:非遺傳承再現2600年前魯班手藝
    12-23 09:06:47 來源: 科技生活快訊 舉報   「瞧,這是用一整塊木頭經過鋸、
  • 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
    導語: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以前的人們大到蓋房子,小到做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木匠。木匠,肩跨一個木工包,手拿一個木工鋸,進百家門兒,吃百家飯,可謂一技手藝在身,到哪都是座上賓。
  • 非遺傳人喬一兵:「一塊料」巧奪天工 魯班枕體味人生
    一間古樸典雅的木室,一塊四方平直的木板,一雙獨具匠心的巧手,經過畫線、切割、掏空、鑿鋸、打磨等二十幾道工序過後,一個摺疊自如的魯班枕便呈現在眼前了。因其為一塊木料所制,故又將魯班枕稱為「一塊料」,上下翻覆間,左右穿插中,彰顯匠人匠心。
  • 工匠| 三斧不如一「錛「,細說被遺忘的經典木工器械!
    在木工業,有「小木匠的料,大木匠的線」之說,意思是小木匠最為重要的基本功是刨料;而大木匠則以線為準,線是大木加工及施工作業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也就是說,小木匠和大木匠有著不同的關注點;木工技術是否嫻熟可以從一些細節窺出端倪。
  • 魯班因為被草割傷發明了鋸,他用什麼做的鋸條呢
    魯班伸手一看,只見手上有幾道細細的口子,感到很驚奇:「幾根柔軟的小草竟也這麼厲害,我倒要看個究竟!」於是,他又抓住小草,用力一抽,只見手掌又被劃了幾道口子。魯班顧不得疼痛,也顧不得擦去手上的血,拿起小草左看右看,琢磨著草上有什麼名堂。終於,他發現了茅草的秘密。原來茅草葉子的邊緣上,有許許多多排列得很整齊的小齒兒。正是這些鋒利的細齒割破了魯班滿是繭皮的手!
  • 西瓜視頻手藝人|「當代魯班」阿木爺爺獲4000萬外國人點讚,榫卯...
    阿木爺爺深諳榫卯之道,被大家稱為"當代魯班"。其中,魯班凳便是阿木爺爺的拿手絕活。魯班凳又稱魯班枕,俗名"瞎掰",摺疊起來可當枕頭,打開可當小板凳。工藝精細複雜,在製作過程中,需要鋸、刨光、磨、鑽、鑿、摳、上漆、打蠟等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製作原理是靠以缺補缺的方法,一鋸下去,兩個面應相互蘊合,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