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閩南範!廈門翔安的便民候車亭呈紅磚古厝造型,還有花窗樣式...

2020-12-08 瀟湘晨報

公交車停靠在候車亭旁。 (通訊員 陳秋美 攝)

「紅磚古厝」候車亭頂部的人字形飛簷充滿閩南風情,也能為乘客遮陽擋雨。 (廈門日報記者 邵凌豐 攝)

從遠處望過去,紅色的人字形飛簷下,有情侶坐在條石凳上竊竊私語,有穿校服的孩子抱著書埋頭苦讀,還有媽媽抱著孩子伸長脖子張望……一抹陽光灑過來,恍惚是在一座閩南農家小厝的門前。

一輛公交車停靠過來,載走了這些人——這不是房子,而是一座閩南「紅磚古厝」風格的候車亭。在翔安南部新城片區內,共有20個公交站點總計38座候車亭完成了改造。

「好看,有本土特色」「遮風避雨擋冰雹」「等車能有個歇腳的地方」……翔安區著力建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來自居民的這些評價就是最大的肯定。

細節見真章

外現閩南古厝風情

內有便民利民真心

候車亭頂部的飛簷是人字形的,遠遠望去,起伏的飛簷像極了古厝連綿的屋頂;側邊的灰白色部分看起來與古厝牆面的磚石相似;連站牌燈箱的側面也做足了功課,紅色的花窗樣式壓紋,從細節處透出濃濃的閩南風情。

負責此次代建的是翔安市政集團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琨白說,除了樣式是專門設計的,考慮到海風與潮溼天氣的影響,主材選用不鏽鋼,結合專門調製的磚紅色烤漆,進一步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及效果。

「有了這個,終於可以遮風避雨擋冰雹了。」附近居民林先生的這句話可不是戲言。去年年底,這些候車亭還只是一些很簡易的公交招呼點,除了一塊站牌之外,別無他物。

此次改造完成後,候車環境得到明顯提升,雨天避雨晴天遮陽,遇到突發的冰雹天氣也不至於手足無措,而每個候車亭設置的兩個條石凳也為市民提供了歇腳的地方。洋塘居民王小姐說,她在島內上班,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車,「新候車亭投用,以後等車可以不用撐著太陽傘了」。

推動見決心

部門單位聯手推進

38座候車亭搶回工期

此次涉及改造的共有20個站點總計38座候車亭,主要分布在新城中路、鼓巖路、洞庭路、南美路等四條道路上。

作為業主單位,翔安區建設與交通局在經過綜合分析後,選擇確定了周邊配套相對成熟的道路,設置好配套設施後,交由翔安市政集團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於2019年12月3日開始施工。

受疫情影響,工人、材料等問題接踵而至。「民生工程不能拖,要盡全力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區建設與交通局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推動施工單位加快建設,搶回被疫情耽誤的時間,確保工程順利通過驗收並投入使用。

區建設與交通局表示,新城片區的候車亭改造工程還將持續推進,目前正對道路進行評測,符合標準、配套較為成熟的道路上的公交站點,將被納入下一批改造計劃中。

(廈門日報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餘慶東 李秋玲)

【來源:廈門日報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位於廈門市中山路定安路大字酒巷25號,據傳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原來真正的主人已無資料可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如今廈門地區保留完好的極少數古厝之一。廈門蘭琴古厝在古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數度易主,但中堂上掛著朝廷賞賜的「閩南戴德」的牌匾,可以想像當年主人之高潔。
  • 翔安這些古厝「華麗變身」!速來圍觀→
    廈門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古蹟、名人故居遍布島內外  翔安的馬巷鎮更是閩南四大古鎮之一  最近,在咱厝翔安  就有22處文物建築正在進行修繕  期待用「老建築煥新顏」的方式留住鄉愁    一  馬巷鎮後濱社區  李長庚故居  在翔安馬巷鎮後濱社區,有一處正在進行修繕的閩南古厝。
  • 閩南紅磚古厝博物館,《西虹市首富》在此取景,廈門周邊好去處
    說起福建省內的城市,每個人都能列舉一二,福州,廈門,泉州,漳州等等,其中以廈門最為出名,甚至蓋過了省會福州,廈門,已經成為了全國人的廈門,但其實在廈門周邊,還藏著很多更有歷史的更值得去看的景點。從廈門北站坐動車,只需20分鐘就可以到晉江,交通非常方便,這裡也是許多廈門工作但買不起房子的人置業的地方之一,而令人驚奇的是這片傳統街區,這一片紅磚古厝就隱藏在繁華的高樓大廈間,它的旁邊便是晉江萬達廣場,現代與傳統,就這樣融合貫通在一起。五店市傳統街區可以說是青陽現今存在的最後一片傳統街區了,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 千年南音紅磚古厝廈門掀「最炫閩南風」迎客
    ,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城市之美、文化之美,展現廈門特色的「最炫閩南風」。而在廈門鷺江老劇場文化公園內,每逢周末,思明區文化館都會在這裡舉辦惠民文化演出,內容多為富有閩南特色的南音、歌仔戲等。&nbsp&nbsp&nbsp&nbsp南音、歌仔戲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再過幾天,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在廈門舉行。屆時,廈門這座閩南之城將淋漓盡致地展現閩南文化的獨特韻味和胸懷。
  • 古厝新語——廈門創新傳承弘揚閩南文化剪影
    (記者 林銘鴻攝)臺海網12月27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這幾天,位於中山路的蘭琴古厝又有了「新喜」,一對東北來的新人入住到蘭琴古厝中,他們正在古厝中取景拍攝婚紗照,並準備在這百年閩南古厝中舉行婚禮。「廈門是一座迷人的城市,在古厝中定終身,這一定會是一場浪漫詩意、值得回味的婚禮。」「95後」新郎陳臻誠說。隨著旅拍行業的興起,廈門也成為旅拍的熱門地。
  • 廈門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
    廈門海滄新垵閩南大厝保護片區  海都閩南網訊 往昔歲月被時間粉刷潤飾,唯獨古厝,容顏老去。那些古厝音容,如何勾勒?昨日,記者從廈門市規劃局獲悉,《廈門市閩南古大厝保護規劃方案》出臺,全市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市規劃局、市文管辦表示,加上現有的已列入市級文保單位及歷史風貌建築的大批古厝,廈門將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聯合泉州、漳州,對閩南古大厝進行整體申遺。
  • 紅磚古厝:準備「申遺」的閩南建築
    紅磚古厝,閩南的一抹富有溫度的紅。如果翱翔閩南大地,你會發現星星點點,似乎天上落下的花瓣,又似渲染了大地的斜陽。這是一座座具有古代皇家宮殿的樣式建築,它們外表以條石為基,紅磚為牆,赤色琉璃為瓦。或三或五院落,中為庭院廳堂,兩側有護厝,對稱格局,穩重厚實,古典華麗。
  • 翔安這些古厝「華麗變身」!速來圍觀→|城隍廟|翔安區|老建築|故居...
    廈門作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古蹟、名人故居遍布島內外  翔安的馬巷鎮更是閩南四大古鎮之一  最近,在咱厝翔安  就有22處文物建築正在進行修繕  期待用「老建築煥新顏」的方式留住鄉愁    一  馬巷鎮後濱社區  李長庚故居  在翔安馬巷鎮後濱社區,有一處正在進行修繕的閩南古厝。
  • 改造閩南大厝 90後設計師讓閩南古厝煥發生機
    設計師於悅將閩南古厝改造成民宿。劉小東攝  廈門的紅磚古厝,最美的還是那一抹閩南紅。老灶、老門板、老梁柱……滄桑中不乏韻味,沉靜中別有生機。  去年夏天,來自湖南的「90後」小夥於悅首次來到翔安大嶝島,便被島上洗盡鉛華的紅磚古厝所吸引。作為華僑大學建築學院景觀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他與大嶝本地兩名年輕人不謀而合,耗時8個多月,將一座十一架厝的閩南民居改造為溫情古典的民宿,名為「嶼厝民宿」。  「雖然我不是閩南人,但我很喜歡閩南古厝。」
  • 金雞來敲門:喬杉走入廈門古厝 推廣閩南非遺文化
    金雞來敲門:喬杉走入廈門古厝 推廣閩南非遺文化 時間:2019.11.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柯諾
  • 翔安這個地方,閩南style民宿太美了!還能聽見花開的聲音……
    來這裡 嘗美味的火龍果在翔安大宅火龍果有N+1種打開方式光是火龍果便有白肉、紅肉、綠肉、黃肉……多汁鮮甜的火龍果還被製成了火龍果饅頭、火龍果麵條等受歡迎的主食。更別說火龍果乾、火龍果茶了!,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堅持了閩南建築的傳統風格。
  • 本網特稿:翔安深挖閩南特色文化 踐行美麗廈門文化提升戰略
    不久前,一幅名為《管甫送》的畫作在「鄉土翔韻」翔安農民畫展展出,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觀看。這位「草根」畫家不時客串起講解員,一個兩岸動人的愛情故事也讓更多人知曉。 朱秀英是廈門翔安馬巷人,1969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後在馬巷中心小學擔任美術教師。2011年,在翔安農民畫藝術家陳瑞琦的建議下,朱秀英開始嘗試農民畫創作,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 廈門地鐵出入口長這樣 設計靈感來源於閩南古厝
    本報記者 吳海奎 張彥宇 通訊員 李琳通透明亮的玻璃立面,輕盈的燕尾形狀雨篷,搭配上閩南古厝的磚紅色。不久後,這樣造型的建築將陸續出現在廈門街頭,它們就是廈門地鐵出入口。近日,廈門軌道交通集團公布了廈門地鐵出入口造型方案,它從100多件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它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閩南古厝,具有很強的廈門特色和閩南風格。
  • 戴上「紅帽子」 融入閩南大厝元素 大帽山民居紅了
    利用紅色陶土瓦、傳統歇山頂元素,突出閩南紅磚古厝特色,統一整體建築風格。  改造哪裡?  一期以大帽山後橋至大帽山農場沿線道路約1.2公裡範圍內的66棟民房為試點;二期以埔頂自然村「振興湖」周邊約100棟民房為試點。  進度如何?  目前一期項目進入收尾階段,二期項目已啟動建設,預計今年底前基本完工。
  • 探尋廈門桃花源 又見翔安小南山
    漫步在大帽山境寨仔尾裡的青石板路上,日頭漸漸沉入山間,燈光偷偷被點亮在木門斑駁,閩南風韻濃濃的古厝紅牆磚還有夕陽的餘溫…這一刻,陶淵明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時的心境,好像突然被感同身受。十二道村味對翔安的原生態美食早有耳聞,這回深入翔安大帽山深處,自然也不會放過地道的翔安十二道村味啦!
  • 廈門翔安陳和永被譽閩南傳統民居營造界「全能型選手」
    通訊員 朱毅力 攝  57歲的陳和永被譽閩南傳統民居營造界的「全能型選手」,祖上幾代都是能工巧匠。  修建祠廟近40載,他對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大名鼎鼎的新加坡三清宮、廈門江夏堂、同安東嶽行宮,都能從其建築中找到陳和永的匠心。他也由此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晉馬完賽紀念獎牌正式亮相 融入閩南古厝、海絲文化元素
    初見面,一股濃濃的閩南味撲面而來,「晉江範」爆棚(右圖)。  組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作為晉江首次舉辦的國際性馬拉松賽事,它是一個向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宣傳閩南文化、展示晉江城市形象的絕佳窗口,「比賽結束後,完賽牌將陪伴著跑友回家,這不僅是一個紀念,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播。」因此,在完賽牌的設計製作上,組委會下足了工夫。
  • 丁建南:」閩南古厝「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閩南古厝保護迫在眉睫  「事實上,閩南古厝不僅僅是閩南地區歷史的傳承和見證,更是閩臺共同的物質文化遺產。但隨著廈門房地產建設的加快及土地資源的增值,由於缺少保護主體,致使中山路、海滄、湖裡等地區不少閩南古厝群遇到毀滅性的破壞。「廈門思明區政協委員、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名譽會長丁建南說道。
  • 閩韻翔安 彰顯生態旅遊新特色
    地址:翔安環嶝北路88-100號  「金門縣政府」舊址 一抹紅兩岸情  紅磚牆、石基座、如燕尾一樣翹起的簷角,12幢典型的閩南紅磚古厝建築群歷經風雨滄桑,在一方蒼穹下散發出攝人心魄的力量。人們常言廈門和金門自古以來唇齒相依,這位於大嶝的「金門縣政府」總部舊址便是一個最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