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古厝:準備「申遺」的閩南建築

2020-12-19 雍雍鳴雁

紅磚古厝,閩南的一抹富有溫度的紅。如果翱翔閩南大地,你會發現星星點點,似乎天上落下的花瓣,又似渲染了大地的斜陽。

這是一座座具有古代皇家宮殿的樣式建築,它們外表以條石為基,紅磚為牆,赤色琉璃為瓦。或三或五院落,中為庭院廳堂,兩側有護厝,對稱格局,穩重厚實,古典華麗。

它的建造技藝涉及石雕、瓷雕、磚雕、根雕、影雕、彩繪、泥塑、手繪,篆刻、油漆、書畫、木作等這十幾種藝術形式。

它具有傳統審美情趣,不僅有中原建築遺風,也有近現代西方的舶來品產物。

這種建築風格,已經在閩南大地傳承了千年,那麼這種以紅色為主調的建築是怎麼產生的呢?

傳說五代時期,閩國皇帝王審知有愛妃黃氏。每逢雨季,王妃念及家鄉父母屋破瓦敗,獨自感傷,閩王便下旨令其府可建宮殿,以便安居。

不料,傳旨者以為全府皆可見宮殿式屋宅,遂全民爭相修建,這以紅色為主調,在古代涉嫌僭越等級的民居,逐漸在閩南大地生長,繁衍成林。

這當然是頗具傳奇色彩的傳說。更主要原因,大概跟地域和民風有關。也許在閩南先民的心中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皇宮是世間最美、最高貴的建築。

而閩南在古代地處偏遠,屬於山高皇帝遠的地區,民風敢闖敢拼,又夾雜爭相鬥富,相互攀比的一些習慣。

所以,這種只有皇家專屬的紅色建築便悄然生根了。

當你踩踏石級漫步而上,白石紅磚,赤瓦飛簷,燕尾翹脊,氣勢恢宏。

屋脊流丹素彩,壁面祥雲瑞獸,一股古典華麗的氣質迎面撲來。

推門而入,四水歸堂,仰望天空,自有一方天地。天井之中,鬱鬱蔥蔥的綠植,令你頓生幽靜之氣,風雅之情。

沿廊壁上,或是祖訓,或是典故,或是美好心願,寫滿了耕讀傳家,忠厚繼世的家風,它似乎是整個家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密碼。

一副副楹聯,既是對開創者的祖德宗功的銘記和緬懷,也是對後世子孫的耳提面命和諄諄教誨。它是家風的傳承,是文化的張力。

廳堂正中,供奉著祖先牌位,昭穆有序。後世子孫,飲水思源,追思慎遠,懂得感恩,才能繼往開來。這也是凝聚家族的精神靈魂。

明清以來的紅磚古厝建築,既有傳統的宮廷式建築,也有近現代以來的中西合璧的洋樓。這些洋樓也在訴說另一段歷史,一段先民漂泊奮鬥的艱辛史。

清末和民國時期,時局動蕩,民不聊生,在戰火頻仍的年代,人民把目光投向了海外。一批批苦難的人民,只能暫時扔下妻兒留守家鄉,隻身漂洋過海,過南洋,到東南亞,甚至美洲,大洋洲等,出賣苦力,精細鑽營。

而後省吃儉用,把省下餘資寄隨著一封封僑批寄回鄉裡,點點滴滴這才積累起了豐厚的財力。

僑民們不僅帶回銀票,也帶回了海外的建築風格。他們把海外和家鄉的建築風格融為一體,新的建築誕生了。這些洋樓建築也成了一段打拼歷史的見證。

在夏夜徜徉雕梁畫棟的迴廊上,竹影婆娑,涼風習習;在冬日午後,擺茶庭院,三五好友,捧吹閒聊。

歲月的星辰已然千年,紅磚的古韻仍舊灼灼,生活的煙火依然嫋嫋。

相關焦點

  • 閩南紅磚建築:華僑遺產 承載幾多歷史記憶
    那麼,這些有待維修的紅磚建築群價值只是它的建造技藝嗎?它承載著怎樣的歷史記憶?對它進行搶救性保護意義何在呢?  紅磚古厝:華僑留下的遺產  與傳統的閩南古厝一樣,大嶝島田墘紅磚建築群的外貌均是以紅磚建築為主。「紅厝頂、紅牆磚、紅地板」是大嶝紅磚古厝最大的特色。屋脊雙燕尾式、馬背式,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建築古代宗法制度
    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以磚石構建的牆體,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防潮防火防蟲害,冬暖夏涼,對於氣候潮溼的福建地區,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 紅磚古厝:那一抹閩南紅的風情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包括大運河、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哈尼梯田等在內的45項文化遺產上榜,南安、廈門聯合申報的閩南紅磚建築群名列其中。這也意味著,南安紅磚建築朝著「世遺」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那麼,南安目前有多少紅磚建築?它們都有哪些動人的故事?本報記者帶您一起尋找和領略南安紅磚建築的魅力。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以磚石構建的牆體,不僅堅固耐用,還能防潮防火防蟲害,冬暖夏涼,對於氣候潮溼的福建地區,非常具有實用意義。
  • 坂埔古厝:閩南「皇宮起」建築博物館,紅磚古厝見證古代宗法制度
    閩南民居營造技藝,起源於曾為世界第一大港所在的泉州,曾作為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福建多個地區,將房子稱之為「厝」,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這些建築就地取材,大多以花崗巖、紅磚相互壘砌,這便是閩南建築技藝中的「出磚入石」。
  • 閩南紅磚古厝|晉江五店市
    世界一直在變唯有被記錄的時光不變微信公眾號:徐先生的時光裡NO.39 - 閩南紅磚古厝|晉江五店市文|蔡佳劍這些所賦予晉江的榮譽,都歸功於閩南人的「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所在。晉江一個縣級市的GDP,在數十年前時至今日都遠遠超過福建某些地級市。規模龐大的園區,井然有序的廠房,在這裡俯仰皆是。晉江的現代化城鎮建設也非常迅速,當我們透過高樓林立的的縫隙,卻也不難發現一個依舊古樸,紅磚建築鱗次櫛比的古厝——五店市。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一塊紅磚,承載了閩南的建築文化
    這幾年,璟業的小編遊走在廈、漳、泉等地大街小巷,屋頂、外牆、小巷的地板,到處都是紅磚。也許這就是閩南紅磚建築特色吧!「紅磚白石雙坡曲,出磚入石燕尾脊,雕梁畫棟皇宮式 」。在閩南,房子用閩南話來說叫厝,也叫閩南紅磚古厝。紅磚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閩南文化的重要體系。閩南紅磚古厝,紅磚紅瓦,豔麗恢弘,盡顯建築之張揚,而內在則質樸端莊。
  • 蘭琴古厝,廈門中山路鬧市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典型閩南紅磚古厝
    廈門蘭琴古厝在古厝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數度易主,但中堂上掛著朝廷賞賜的「閩南戴德」的牌匾,可以想像當年主人之高潔。2007年,蔡耀輝先生召集了幾位木匠、工匠,歷時七年,耗資900萬對古厝進行修繕,現在,破舊的古厝已改造成庭院式酒店,成為了古厝保護以房養房的一個成功例子。蘭琴古厝的一些建築特色:蘭琴古厝是一座閩南傳統的二進三開紅磚大宅院,紅磚木雕,飛簷翹角。 古厝大門兩旁,有一對抱鼓石。
  • 航拍福建五店市:在紅磚古厝群中讀懂閩南風情
    五店市傳統街區全景,獨具特色的閩南紅磚古厝形成龐大聚落蔚為可觀。新華網發 肖和勇 攝新華網福州12月19日電(肖和勇)在福建泉州晉江市老城區五店市,保留著成片的閩南古厝群。紅磚古厝一幢接一幢漸次鋪開,錯落有致又流光溢彩,猶如一座座宮殿。五店市,意為「五家店鋪發展起來的集市」,作為古代集市和商旅中途暫息驛站,這裡自唐起至今已走過1300多年的歷史。
  •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新華社福州9月1日電(記者褚萌萌、鄧倩倩、趙雪彤)在福建晉江的喧囂市區,高樓環抱內有一片紅磚厝組成的街區。
  • 兩岸70家廣播媒體聯訪閩臺紅磚古厝 感受同根同源血脈親情
    紅磚建築又叫「紅磚厝」,紅磚紅瓦,豔麗恢弘,盡顯建築之張揚,而內在則質樸端莊。明清時期,隨著大量閩南居民遷移、開發臺灣,閩南民居在建造風格和建築材料上對臺灣民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閩臺兩地不僅在血緣和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相通相近,而且在古厝民居形式及風格上傳承有序,自成體系,個性鮮明。
  •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五店市建築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顧問範清靖回憶,「僑胞的呼聲尤其大。」晉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僑胞有300多萬人,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範清靖說,許多古厝不僅有建築價值,更有文化價值,諸如故居、宗祠等處是僑胞回鄉探親的重要場所,聯繫著晉江和海外遊子。眾望之下,原本擬修建市民公園的五店市區域,最終被規劃為閩南民俗文化街區。
  • 探一方古厝 覓紅磚世界
    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藝趣童生」民間藝術調研實踐隊木藝小隊成員來到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新垵村,在7月8日參觀當地的紅磚古厝,觸碰那古老紅色磚瓦下老一輩人的回憶,探尋那經歷風雨屹立不倒的宗祠。隊員們積極響應「加強美育」和「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號召,傾聽紅磚古厝的故事。
  • 閩南古厝群——霞郭村
    閩南古厝群——霞郭村 (/6) (共6張)> 2017-08-10 09:35 來源:新華社責任編輯:康妍園   福建省龍海市浮宮鎮九龍江西溪與南溪匯合處,保留著一處以「紅磚白石燕尾脊」為建築特色的閩南古厝群——霞郭村。
  • 這裡有一座「閩南古厝構件博物館」!留住閩南建築最美的表達
    如何在建築現代化的進程中萃取閩南傳統文化的精華,使其得以傳承和優化?林天海,一位有情懷的建築家,正身體力行,將閩南建築風格的表達元素融入他的每一次塑造中。用博物館留住歷史與文化林天海早年家貧習武,學習修築工藝,身上總帶著一股不服輸的氣勁,幹什麼像什麼。
  • 古厝·唐山丨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咾咕石牆與玄武巖建造而成的閩南式古厝,是澎湖二崁聚落獨有的景致。就地取材是閩南古厝建造中的一大特點。咾咕石牆與玄武巖建造而成的閩南式古厝,隱約響起四句哼唱而成的褒歌,歌曲用閩南語哼唱顯得格外逗趣,這是澎湖二崁聚落獨有的景致。
  • 閩南紅磚古厝博物館,《西虹市首富》在此取景,廈門周邊好去處
    從廈門北站坐動車,只需20分鐘就可以到晉江,交通非常方便,這裡也是許多廈門工作但買不起房子的人置業的地方之一,而令人驚奇的是這片傳統街區,這一片紅磚古厝就隱藏在繁華的高樓大廈間,它的旁邊便是晉江萬達廣場,現代與傳統,就這樣融合貫通在一起。五店市傳統街區可以說是青陽現今存在的最後一片傳統街區了,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 閩南文化是臺灣古厝的源頭
    咾咕石牆與玄武巖建造而成的閩南式古厝,是澎湖二崁聚落獨有的景致。就地取材是閩南古厝建造中的一大特點。咾咕石牆與玄武巖建造而成的閩南式古厝,隱約響起四句哼唱而成的褒歌,歌曲用閩南語哼唱顯得格外逗趣,這是澎湖二崁聚落獨有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