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2020-12-02 茶詩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每逢中秋佳節,我們會在心裡默念蘇東坡的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孤獨失意的時候,會想起蘇東坡的這句: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時候,也會用蘇東坡的這句詩來勉勵自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活成了一代文人的精神脊梁。如一抹清輝,隔著山河歲月,映澈古今。


前半生蘇軾,後半生蘇東坡

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當他讀到蘇軾的文章,讚嘆不已。

他本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該第一名的成績定為了第二名。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再看蘇軾之前寫的舊文,歐陽修更是驚嘆:「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

才華橫溢,舉世無雙。進士及第,名動京師。就這樣,蘇軾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

然而,命運無常,人生總是充滿了變數。


公元1079年,44歲的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最終死裡逃生,被貶黃州。

黃州,是蘇軾的命運轉折點。

到了黃州,他脫下文人長衫,換上布衣芒鞋,躬耕於東坡,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為改善夥食,他還研究發明了東坡肉、東坡羹。即使貧困艱辛的日子裡,他依然將生活過得熱氣騰騰。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曾被命運高高地舉起,準備大有一番作為的時候,卻又被命運重重摔下。


蘇東坡的一生,年少喪母,青年喪妻,中年喪子,仕途不順,一貶再貶,只有短暫的一時繁盛。從成名時的萬眾矚目,到被命運奪走一切,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蘇東坡總結自己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他把失意融化了,化成「人間有味是清歡」的藝術美學。

他把挫折揉碎了,化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灑脫。

他把顛沛流離接納了,化成「此心安處是吾鄉」的詩意。

在命運的千錘百鍊之下,他早已看淡了人世間的功名與浮華,集儒釋道於一身,心如止水,悟徹天地。


詩意,可抵歲月漫長

蘇東坡的與眾不同,在於他能夠將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均衡調和。

而這樣的調和,讓他在春風得意時,積極入世,心繫天下蒼生。在仕途失意時,寄情山水,隨緣自適,回歸詩意的精神家園。

詩意,是他的熱愛,亦是他的鎧甲。當人生跌至谷底,內心總要有一些熱愛去化解這樣的悲傷。

在蘇東坡眼中,萬物皆可入詩。陽春三月,他與朋友路上遇風雨,大家都沒傘,十分狼狽。雨停之後,他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人生,難免會遭遇風風雨雨,與其唉聲嘆氣,指責抱怨,不如從容前行。


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的仲夏之夜。蘇東坡與好友乘一葉扁舟,至赤壁遊覽山色。清風徐徐,月光如銀,萬頃江波,澄淨空闊。

世間的所有喧囂皆已退場,天地之間一片靜謐。沐浴著清風明月,置身於天光水色之間,蘇東坡揮毫寫下了《赤壁賦》: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天地之間,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所有的困苦終將逝去。他用詩撫慰了自己,也溫暖安慰著我們。

人生總要有點熱愛,有所堅持。

蘇東坡的詩意人生,不是消極的避世,而是超然物外的灑脫,寵辱不驚的淡泊。


同年九月,蘇東坡夜飲晚歸,敲門半天不應,才知家僮已然入睡。於是他獨自來到江邊,聽驚濤拍岸,看風起雲湧,思緒萬千,吟出了《臨江仙》: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無論生活多難,他都能夠取悅自己。在那個克己復禮的時代裡,他活得自然,活得通透,在一條布滿荊棘的路途上,他活出了最有趣的模樣。

如白落梅在《蘇東坡傳》裡所寫:

無論處何境,用哪種方式,他皆能從困苦中找到歲月的一盞清光。輕輕揮舞衣袖,即可化作莊子的鵬鳥,放下塵俗,飛到雲天。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蘇東坡在《東欄梨花》裡寫道: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他始終清醒而坦然。當一個人看清了人生的真相,便無畏風雨和波折。接受生活,與自己和解,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快樂。

人生很重要的能力,就是無論生活有多難,也能夠讓自己快樂。

痛苦面前,人人平等。

平凡的我們,也許不會如蘇東坡一般經歷大起大落,卻依然有各自的精神煉獄。是名利的束縛,是愛恨的情執,更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差距……

面對人生的風雨,蘇東坡寫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即使一再被貶,仍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氣魄」。


蘇東坡說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

無數失意愁苦之人,也從他的身上汲取直面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漸漸遠離憂傷和憤懣,變得更加寬容和溫暖,那是一種包容萬物的慈悲,是笑納一切的達觀。

正如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提到蘇東坡時所說的評語——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學習他的人生態度,可得超脫;學習他的生活態度,可得趣味;學習他的藝術態度,可得境界。

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讀懂蘇東坡,便是人生快樂的開始。


作者:茶詩花,安般蘭若籤約作者,鄭州市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開一間茶館,飲紅塵悲歡。執一支素筆,寫世間溫情。已出版美文集《在最深的紅塵裡相逢》,全網熱銷中。

相關焦點

  • 蘇東坡: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蘇東坡活成了一代文人的精神脊梁。如一抹清輝,隔著山河歲月,映澈古今。01前半生蘇軾,後半生蘇東坡。再看蘇軾之前寫的舊文,歐陽修更是驚嘆:「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才華橫溢,舉世無雙。進士及第,名動京師。就這樣,蘇軾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
  • 《中國詩詞大會》康震點評蘇軾,在最低境遇活出最高境界,真牛!
    蘇軾在最低的境遇中活出最高的境界:董卿說:蘇軾還真是寫了不少,詠荔枝的詩.康震董卿說:就像之前我曾經說過,就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 蘇軾:雖人生坎坷多磨,卻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著名作家余光中說:「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杜甫太苦哈哈了,恐怕太嚴肅;可蘇東坡就可以做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蘇東坡到底有多有趣?——天氣好不好?——也無風雨也無晴。——風景美不美?——竹外桃花三兩枝。——食物美味嗎?——爾尚欲咀嚼耶?
  • 人生,活好自己,活出境界!(精彩美文)
    光陰似箭,時光如梭,不是每一個時間段你的人生都能創造出價值,所以,我們人生在世,應當趁自己年輕有為時,好好地去拼搏一番。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想告訴世人,為功名利祿才值得自己去拼搏,而是要告訴世人,只為我們來世一趟沒有枉活自己!在我們年老力衰的時候,不曾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去羞愧難當!
  • 大文豪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提起蘇東坡那是家喻戶曉,蘇東坡是北宋中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全才,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文人這個身份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北宋時期的「食神」。蘇東坡不光喜歡詩詞,書畫,更喜歡人間美食,在他所作的詩詞中有數十首都是和美食有關的。並且不單單是喜歡吃美食,還喜歡創造發明美食。
  • 蘇東坡的一首詞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可惜知之者少
    蘇東坡的一首詞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可惜知之者少。這才是吃貨蘇東坡最「好吃」的一首詞,可惜知之者少。說起蘇東坡,除了他的詩文令人感佩外,蘇東坡對於吃的追求與享受,更是讓人津津樂道。蘇東坡處於這樣的位置,當然是無所事事的,因而有了大把時間。蘇東坡是閒不住的人,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並寫下了《 赤壁賦》、《 後赤壁賦》和《 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如果沒有黃州之貶,蘇東坡不一定能寫出如許傳世佳作來的。
  • 蘇東坡其實是美食家?他的一句詩,詮釋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簡單的田園野餐,被蘇東坡寫就卻是鮮美可口,吃貨的喜悅之情也躍然紙上!尤其是最後一句的「人間有味是清歡」,更是直接道出了「吃貨」蘇東坡此刻所感:有味即是清歡!這才是吃貨的最高境界。美食靈感來源今日拜讀餘秋雨先生《山居筆記》中提到了蘇東坡在黃州時的生活狀態,在那個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惡混染成一色的特殊時期,蘇東坡遭遇著難掩的孤獨。去到黃州,遠離喧鬧,以至於後自覺悟到黃州的蘇東坡與以前的蘇東坡是為兩個人。
  • 活出自己的世界,這才是最高的境界。
    最近在讀,維克多•弗蘭克爾《活出生命的意義看到書名這七個字,我在想作者是經歷了什麼,才徹底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到底該怎麼活,生命才有意義呢?又或者說,只有活著,才是生命的意義。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二十二歲就像一個分水嶺,一條腳踏出學校,一條腳踏進社會。幼稚得靠邊站了,與成熟拉攏起來了。等過了一定的年紀以後,讀得書越多,走過的路越遠,遇到的人越豐富,看過的世界越大,心智突然就感覺被打開了。那一刻,知道為什麼而活,原來是為自己而活。
  • 人生的最高境界
    1 做人的最高境界 2 做事的最高境界—懂取捨
  • 蘇東坡所說的這四個字,道出了作文和書法的最高境界
    蘇東坡是宋朝的大學問家,在詩詞、書法、繪畫、醫藥等多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成就,知識層面非常廣,李清照稱呼他為學究天人。那麼書法和文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蘇東坡的四個字可以道出。在講述自己的寫作秘密時,蘇東坡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
  • 蘇東坡黃庭堅:如何把無常的日子活成詩?看他們曠達詞就知道了!
    在宋代詞人中,能把難過的日子過成詩,把無常的生活活出精彩的,要算是蘇東坡和黃庭堅了。蘇東坡和黃庭堅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師級的人物,是師徒,人生軌跡相似,精神境界相似,都是屬於那種願賭服輸打不死的小強,是在無常的生活和命運中,活出了真滋味大境界的人,好玩的國學精選他們曠達人生況味的詩詞,奉獻給朋友們。蘇東坡: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 10種人生最高境界
    生命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說錯話,亂局不看錯人,複雜不走錯路。自律的最高境界:無功不受大祿,無助不受大理,無能不得大位。事業的最高境界:愛崗盡職無憾,養家小康無憂,自己開心無悔。榮譽的最高境界:你已遠離江湖,江湖還有你的傳說。
  • 蘇東坡: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01蘇東坡說蘇東坡所說的「大勇者」,是擺脫了狹隘自我的得道者,代表一種「寵辱不驚,淡定從容」的大境界。這是常人的境界。其實,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也是積德修福的必要條件。
  • 李子柒活出了蘇東坡的風採,「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彈幕中也有人說,砍木頭、搬石頭這那裡是一個女人幹的活,太辛苦了。也有很多小夥伴能夠分辨出李子柒用的各種工具,做的活每一步需要啥等等,這些都是每一個普通農家都需要做的事情啊。無獨有偶,古人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後,作為一個獨立自由的農夫自謀生活後,就表現出了他最可愛的樣子了。他頭戴鬥笠,手扶犁耙。他時常作詩,也偶爾喝醉。他寫出了「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農家自己釀的濁酒,可以雪沫乳花,山間常見的野菜,也可以「蓼茸蒿筍試春盤」。
  • 蘇東坡: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蘇東坡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大,而其志甚遠也」。意思是說世人所稱謂的勇者,一定有過人的操守,一個平常人受到侵犯時,拔著劍跳起來,挺身出來打架,這不能算是勇敢。世間有大勇的人,是遇到突發事件不驚慌,受到無端的侮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
  • 人活到最高境界,一定是「安靜」
    人活到最高境界,會是什麼樣子?很多人以為,幸福的人生一定是有有很多很多的錢,還有大城市的房子,很貴的車子,有足夠的錢讓自己後半生不要工作,都能天天享福。其實,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突然會明白,人生活著,其實不需要那麼多,越簡單越幸福,放下越多越自由,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多了反而是累贅。
  • 「中國新派冷雁」蘇東坡,在困境中活出詩意人生
    蘇軾在書法、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蘇軾的創造性活動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內的成就都很突出,對醫藥、烹飪、水利等技藝也有所貢獻。蘇軾歷經三次被貶,數度宦海沉浮,然進退自如,寵辱不驚。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中國歷史上還曾有過其他一些「人生境界」說,其中三個最著名的,正好可以與儒釋道這三大最高境界對照參悟。
  • 這才是蘇東坡最好的書法,字字神鬼莫測,達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而真正能代表蘇東坡書法最高水平的乃是他58歲的時候,所寫的一件《李白仙詩卷》。這一年是宋神宗元祐八年,這一年蘇東坡58歲,是他去世的前六年,在蘇東坡晚年的時候,他徹悟人生,人生境界以及人格修養和學問高度已經是他人生中的最佳狀態,而這時候他的書法,更是入神坐照的境界。這一年他寫下了這件著名的《李白仙詩卷》。
  • 這才是蘇東坡最好的書法,字字神鬼莫測,達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
    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而真正能代表蘇東坡書法最高水平的乃是他這一年是宋神宗元祐八年,這一年蘇東坡58歲,是他去世的前六年,在蘇東坡晚年的時候,他徹悟人生,人生境界以及人格修養和學問高度已經是他人生中的最佳狀態,而這時候他的書法,更是入神坐照的境界。這一年他寫下了這件著名的《李白仙詩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