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泰國這個鄰居,好多人說了解吧,也說不上他的歷史;說不了解吧,還多少知道一點。今天咱們就來看看,他是如何左右逢源獲取利益的,俗稱當牆頭草。
在咱們古時候,他可不是現在這名字,而是叫暹羅,泰國人則叫暹人。這裡注意一下啊,是暹人不是先人,不要寫錯了啊。當時中國的那些小弟們,比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都是這麼叫的。有些泰國學者表示,歷史上有名的南詔國就是他們建立的,雲南也是他們的故土,後來是受了蒙古族的壓迫才不得已南遷的。
暹羅在歷史上也沒啥存在感,小編在之前聽到暹羅,能夠想到的也只有暹羅貓了。他們那時候喜歡掐架,不同於別人的往外掐,他們喜歡在窩裡掐。他們的歷史主要分為泰可素、大城、吞武裡、曼谷四個王朝。
二戰的時候,整個東南亞都被列強輪番蹂躪了好幾遍,暹羅竟然沒有被搞,這是怎麼回事?應該說他們在二戰中沒有受到什麼傷害,甚至還得利的原因,應該是他們那影帝級的演技了。而他們的演技並不是突然爆發的,而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在歐洲殖民的時代裡,亞洲只有三個國家沒有受到侵略,中國因為太大,也不好打;日本太兇了,打下來也得不償失;泰國則是把自己的牆頭草功力發揮到了極致。當時自己兩邊都是人民幣玩家,身處中間的他瑟瑟發抖,生怕自己的寶物被發現了。
可虎視眈眈的英法兩國,早已發現了這塊礦產豐富、土地肥沃的寶地。就在他們想動手的時候,此時他的演技開始爆發了。今天屁顛顛的跑去勸退英國,明天又用同樣的言語來說服法國,愣是把兩邊唬的一愣一愣的。於是誰也沒敢動他,就當作兩國的緩衝帶。
在二戰的時候,日本也盯上了這塊肥肉。可他不慌,畢竟有過劇本,自己再來這齣也是駕輕就熟。他一邊和英國商量如何抗日,一邊還和日本打得火熱,甚至籤訂了同盟條約。不僅給他送水送糧借地盤,甚至哪裡需要炮灰就往哪裡奔,還對英美宣起了戰。
而在日本投降後,再次發揮自己精湛的演技,說自己是被逼無奈,還宣布了自己之前的對外宣戰無效。最後他還成了戰勝國,拿到了日本的一百五十億的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