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不勞而獲是可恥的,是寄生蟲,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丟,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我覺得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幾千年來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且越來越強大,社會財富越來越豐富,這跟我們民族的勤勞的個性和性格是分不開的。
有誰見過「小皇帝」長大以後能夠成才?更不用說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了。我認為小學生做家務勞動,不但能夠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還能通過家務勞動,學習一些社會知識,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學會感恩,培養勤勞堅強的性格,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珍惜勞動果實,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兩口子因為家務勞動鬧矛盾的多得很,最起碼以後結婚成家,不至於因為不會做家務而吵架,為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打下基礎。
但是因為體力和智力的原因,小學生比不上成年人,我們也不能一股腦地把所有的家務勞動都壓在孩子的身上,這需要一個學習和逐漸進步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要有耐心,還要講方法。也有家長認為家務勞動就是洗衣做飯掃地,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孩子學習任務重,應該以學習為主,讓孩子做家務反而把事情搞複雜,還不如自己做。
我覺得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可不要小看了家務勞動,其中的學問還大著呢!就以簡單的做飯為例:要根據季節和天氣,選擇購買菜品的種類;要根據家庭成員人數,計算飯菜的數量,少了不夠吃,多了浪費;要根據家庭成員的身體情況和口味,適當照顧,進行菜品的搭配;要根據家庭經濟收入的情況,決定所購菜品的價格;要根據近幾天的菜譜,考慮肉類和蔬菜的搭配以及花樣的翻新……甚至家裡的炊具、個人的廚藝等等,都需要通盤考慮,當然了,這裡面還涉及了其他的一些東西。
從上面簡單的列舉可以看出,僅僅是通過做飯,就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四時蔬菜的生活知識,討價還價的社會知識,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體諒關愛家人的優良品格,至於燒菜做飯的基本功就不用說了,我認為這些都是書本上難以學到,但是在生活中卻是很有用的東西,是一輩子的財富。
上面只是以做飯為例進行了說明,家務勞動還有很多,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數量和程度。雖然說小學生做家務勞動有很多好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耐心,注意循循善誘,正確地加以引導。我覺得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當家作主的權力,比如自己的房間給予他自己安排布局的權力,相信許多人亂糟糟的房間會有所改觀。
我覺得在讓孩子做家務勞動的問題上,我們要坦誠,不能欺騙孩子,比如說,我贊成孩子做家務勞動之後給以一定的金錢,但是要認真地告訴孩子,通過家務勞動掙到了錢,並不表示家庭收入增加了,爸爸媽媽可以不給這筆錢,也可以辛苦點自己做家務,但是如果孩子分擔了一些,家長下班能輕鬆一些,不那麼勞累,孩子這是在為家庭做貢獻。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員,都有義務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樣的家庭才幸福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