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臺姻緣兩岸親:一位來泉州娘家過節 一位回臺灣婆家過年

2020-12-07 東南網泉州頻道

一位來泉州娘家過節,一位回臺灣婆家過年——泉臺姻緣兩岸親

昨日,在泉金客運碼頭,不少「臺灣新娘」搭乘客輪返鄉。

兩岸一家親的新年總是格外溫暖。這個春節,嫁到臺灣近20年的泉州新娘陳女士和丈夫回到泉州;定居泉州的臺灣小夥陳立軒與泉州姑娘吳迪去臺灣過年。一來一回的兩位「新娘」,述說著兩岸一家親的不解情緣。

「臺灣新娘」來泉州:過兒時家鄉年

本報訊(記者林書修 文/圖)「雖然今天船晚到了一點,但是一下船就看到哥哥姐姐在等候,心裡就特別溫暖、開心。」說這話時,娘家在石獅的「臺灣新娘」陳女士剛走出位於南安石井的泉金客運碼頭,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同樣的笑容也浮現在幫陳女士把行李提到車上的親人們。

昨日是農曆大年初二,也是傳統民俗回娘家的日子。11點左右,在泉金客運碼頭,第一班從金門開往泉州的輪船緩緩停靠,船艙內拿著大包小包行李的旅客滿臉笑容地走了出來。

對於泉州眾多嫁到海峽對岸的「臺灣新娘」來說,這一天尤為特別。不少「臺灣新娘」搭乘泉金航線的客輪返鄉,陳女士也是如此。嫁到臺灣近20年,幾乎每年大年初二的「仔婿日」(閩南話「女婿日」),她都要回娘家,跟親人團聚,過一個傳統的家鄉年。

「不只是過年時,平常我也經常回泉州。」陳女士說,雖然跟隨丈夫定居在臺灣,但是丈夫很多生意都在祖國大陸,他們常常要往返兩地,有時候一個月要回來5、6次。「從金門搭乘『泉金航線』,一個小時就到泉州了,回娘家早已沒有什麼距離感,想什麼時候回家就什麼時候回家。」陳女士笑著說,雖然如此,但是每年大年初二回娘家還是最特別的。這一天,老家的親人都會特別熱情,按照家鄉的傳統準備豐盛的、「古早味」閩南菜,一家人圍坐一起熱熱鬧鬧,讓她覺得特別有年味。「一家人在一起,才是過年。」

對陳女士來說,這幾年每次回家鄉,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都讓她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每次回到臺灣,她都很樂意跟身邊的好友介紹泉州的人文歷史和發展環境,邀請更多臺商朋友來泉參觀考察。而對陳女士的女兒小軒來說,這幾年給她印象深刻的就是行動支付。「不管買什麼,拿出手機刷一刷,不用現金、不帶錢包,就可以付錢,特別方便。」小軒說,現在兩岸的年輕人來往更加密切了,不僅傳統相似,喜歡的東西越來越相似,同樣也有很多人使用支付寶和微信等手機支付。

「每年的大年初二,泉金航線都會迎來一波臺胞回鄉探親的小高潮。」泉金客運碼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過節想回娘家歇歇,婆婆讓兒媳留下幫忙,有些媽媽不愛過節!
    如果可以選擇,過年的時候,我不想要老公和孩子,我想回娘家,幫我的老母親做做飯。 02 邱女士,28歲,出嫁的女兒要隨夫,過節只能回婆家。
  • 春節過年,回娘家還是回婆家?
    01想問問各位姐妹,今年過年你是回娘家還是回婆家呢?誠然,作為已婚的男女,過年回誰家,確實是一個問題。最近幾天,莊馨一直悶悶不樂。之前,看過一個報導,說「過年回誰家」成為已婚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很多夫妻,明明相處很和諧,但是碰上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就會吵架、鬧矛盾甚至鬧離婚。憑心而論,兩邊都是父母,誰不想趁著節日,跟自己的父母多些日子相處,婆家和娘家,就像手心和手背,都是肉!
  • 「過年在婆家是規矩,回娘家絕無可能」兒媳離婚歸家:終於解脫了
    其實我母親也想著把外婆接到家中,但外婆的老傳統思想,讓她認為兒子家,才是自己家,她就願意呆在兒子家過年,也無可奈何。但在我母親的心中,媽在哪裡,哪裡就是娘家,她不是想去弟弟家,而是想回娘家。可是今年不一樣了,或許是風氣變了思想也開放了,或許是外婆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孱弱,讓我母親第一次下定決心要回娘家過一次年,但意義卻是非凡的,因為這是第一次,或許也是最後一次。我母親的事情,也讓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個當代依舊很熱門的家庭話題,就是女人過年回娘家這個問題,又是一年春節,也同樣又是一些女人的難關當口。
  • 快過年了,是回婆家還是娘家,你做好準備了嗎?
    1)隨妻子去丈母娘家過年男隨老婆去丈母娘家過年,也不是什麼壞事。前提是自己家裡的情況要許可,比如自家兄弟姐妹多,父還比較年輕,生活都能夠自理,也理解你的處境和心情。你去丈母娘家過年,也是給足了老婆面子,也利於你們的夫妻關係更進一步的融洽。
  • 過年回婆家,還是回娘家?
    今天我們探討這樣的一個話題,因為馬上就過年了,就說這個過年,是回婆家還是回娘家過年呢?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也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尤其就是這件事情上,是最明顯的了,你看馬上就要過年了,又有很多夫妻要開始,為過年到底去誰家要爭執了。
  • 宋楚瑜籲蔡英文:兩岸一家親,先讓臺商回家過年吧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日前,臺灣當局反覆炒作M503北向航線,並故意不核准兩岸春節加班機,來要挾大陸進行對話。1月31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喊話蔡英文,兩岸一家親,有什麼不能坐下來談的?這件事可以「堅持中有彈性,彈性中有原則」,讓臺商可以平平安安回家過年才是最主要的。
  • 過年回娘家為什麼是正月初二?它的風俗由來代表著什麼含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過年:歡天喜地一家親,在這段值得高興的日子有太多值得我們回憶與珍藏的東西。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過年回娘家這點事。為什麼是正月初二回娘家?其實春節期間回娘家民俗相傳與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馬秀英教育女兒有關朱元璋坐天下後,安慶公主下嫁都尉歐陽倫。
  • 有一種幸福是輪流回「娘家」過節!
    再也不用糾結回哪個「娘家」過節了,青青卻感到從未沒有過的失落和傷心。驀然明白,原來從前那種輪流回「娘家」過節的日子,竟然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趙偉和青青都是獨生子女。但是小夫妻只有一對,老人卻有兩對,究竟回哪個「娘家」過節呢?
  • 一年一度的選擇題:在婆家過年or回娘家過年
    嫁出去的女兒,按理,過年是要在婆家的,可是現在獨生子女這麼多,如果女兒不回家過年,只有二老,冷冷清清,何其難受?但婆家也只有一個兒子呢?要兒子去老丈人家過年,只怕心裡也會不舒服。遠嫁的姑娘沒有家我是從湖南嫁到廣西,人生地不熟的,在這裡呆了兩年,才算認識了隔壁鄰居們,雖然現在出門去哪我都知道路,碰到的人大多數也能聊一會,平時覺得也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可一到過年過節時,心裡那種孤獨感,能夠把人淹沒。看著大家熱熱鬧鬧的走家串戶,歡歡喜喜的樣子,總會忍不住想起遠在湖南的父母。
  • 回家過節之婆家娘家大PK
    雖說娶個媳婦等於多了個女兒,但是親娘和婆婆真的沒差麼,這個春節我娘家婆家兩頭跑,深刻體會了做女兒和做兒媳的不同。01 送禮年前給婆家買東西最頭疼。娘家直接給紅包就好了,爸媽愛買啥買啥。02作息時間婆家早上9點起,晚上10點睡。起了床梳洗打扮,陪公婆聊天,走親戚。娘家想幾點起就幾點起,想幾點睡就幾點睡。
  • 媳婦初二回娘家,會阻礙婆家大小姑一家團圓?
    蜜蜜(化名)發現,每到過年之前,她的初二回娘家這件事成為全家族最關切的事,因為她回娘家與否,成為丈夫家能否全家團圓的重大關鍵,蜜蜜總是從四面八方,一次一次,或隱晦,或間接,或露骨地,接收來老公大家族的壓力。婆家一家團圓,媳婦有責?
  • 晉江圍頭:臺灣新娘回婆家感受佳節的氣氛 吃團圓飯
    早報訊(記者張曉明 通訊員楊聰明 文/圖)從正月十三開始,在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一場以「兩岸一家親,共賞元宵燈」為主題的「圍頭古街」首屆元宵活動火熱進行中。活動吸引了近千圍頭村民、各地遊客以及來自金門的30多個親子家庭代表參加。
  • 「大年初二回娘家」「不,我要回娘家過年,我爸媽就我一個女兒」
    過年也就剩下兩過多月了,很多人都是會提前考慮過年的事情,特別是剛結婚或者結婚的夫妻。郭碧婷和向佐從戀愛到結婚,時間不長,但結婚和戀愛也是不一樣的,平時可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等到結婚了,就會有很多習俗了。
  • 婆婆過年不讓兒媳回娘家:時代早變了,別做不明事理的婆婆
    一到過年這對於不少結婚後的夫妻來說,去娘家還是婆家過年,都是一件很讓人為難的事情。朋友小影前兩天和我吐槽,說她婆婆居然過年不讓她回娘家,她和老公才今年剛剛結婚。婆婆的理由就是女人既然嫁人了,那就是婆家的人,和娘家沒關係了。聽了小影的吐槽之後,我都實在是氣不打一處來。
  • 婆婆發過年紅包,兒子:「憑啥給兒媳發6.6元?以後過節不回了」
    結婚這麼多年,我們一般過的小年都是在娘家裡過的,大年是在婆家過的,但就在去年,我和國標去婆家過年,就受了委屈。前年的時候,我們剛好結婚六年,我記得那天是初雪,我和國標帶著兒子開著車回婆家過年。剛到婆家的時候,國標的電話就響了,是公司打來的,國標說公司有些事沒有處理好,現在要馬上回去處理,我也能夠理解的,畢竟公司那邊也挺重要的,他們公司就只有國標一個人在省內,其他都不在。所以我就讓國標快去快回,他就開著車趕回公司去。因為這些年來,婆婆一直都不認同我,所以我一個人留在婆家感覺挺尷尬的,我就很木訥的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以此來化解尷尬。
  • 出嫁女子回娘家的風俗
    倘若嶽父母均辭世,則一般選擇初四),中國各地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正月初二這一天俗稱迎婿日或「姑爺節」。出嫁女兒回娘家時不能空手,要攜帶禮品,稱作帶手或伴手。還要準備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等,由母親分送鄰裡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只是略表心意罷了。
  • 媳婦過年壓力大,除夕一定要去婆家過嗎?
    另外,每到過年,也是很多女性的夢靨,很多夫妻在年關將近的時候都會鬧家庭革命,媳婦在過年過節壓力指數破表…,所以今天要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以及提供三種解套的方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我最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媽媽今年不想回鄉下過年,想回娘家陪年紀大的外婆,但是爸爸不準,引起家庭革命,問我怎麼辦?
  • 濟南習俗:十五婆家十六娘家
    楊女士說,她已7年沒和父母一起過中秋了,今年想帶丈夫和女兒一起回去,沒想到他堅持要回東營。「大前年和去年中秋,全家人都是在東營過的。」她說。孫先生則稱,不是不陪妻子回家,主要是路途太遠,還不如國慶節再回蘭州。   記者了解到,因賭氣,今年中秋夫妻倆哪邊都沒去成,最終選擇留濟過節。
  • 女兒過年不能在娘家過的,會遭媽媽嫌棄……
    1、婆家派:當然還是選擇回婆家啦過年只能回婆家過?這是什麼操作,小編沒懂親娘怎麼就嫌棄起親閨女了,這樣就真的是非常不想嫁了哼!2、 娘家派:回娘家身心愉悅棒棒噠對於平常都已經跟公婆一起住的寶媽們絕對是第一選擇好不容易回家做做小公舉陪陪爸媽,老公要是不能理解就真的過糞了!
  • 初二回娘家,親情永相連—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1)
    初一大拜年,初二走親戚,這是我們這裡人們過年不變的「規矩」。大年初二,最重要的親戚就自然是「娘家」。 因此,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據考證,這個風俗由來不僅是因為「出家的閨女也想娘」,要回家探親,是一種親情的體現,更是因為,在過去,出嫁的婦女是「家庭主婦」,在婆家要操持家務,伺候公婆,還要應付妯娌、姑嫂、鄰裡各種關係,甚是辛苦,一天也休息不得。特別是操持全家的「過年」更是辛苦,因此規定初二回娘家,名為探親,實則是讓婦女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