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議事廳現場
深圳新聞網12月17日訊(記者 張玲)增強城市的文化影響力是對一個城市的能力與質量的綜合檢驗。深圳以「文化創新2020實施方案」為總抓手,正在努力建設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創意先鋒城市,接下來應該怎麼做?12月16日的政協委員議事廳聚焦深圳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的路徑,深圳市政協主席戴北方;市政協副主席王璞出席了當天的委員議事廳。
深圳市政協委員尹昌龍(深圳出版發行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說,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深圳除了慶祝,還要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一句話就是,「深圳還需要再出發」。他認為,「再出發」必須明確兩個方向,一個是往哪去,一個是往哪走。和經濟發展成就相比,深圳的文化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尹昌龍指出,深圳的目標是成為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就是要讓深圳經濟和文化兩個翅膀一起飛翔,(讓深圳)成為文化中心城市,在文化資源的聚集、文化力量的成長和文化風尚等方面起到引領作用。要培育深圳文化的品牌,品牌是表明認知度,美譽度的重要標誌,「當有足夠品牌支撐的時候,深圳就會成為真正的文化城市」。
在深圳人眼中,深圳的文化品牌有哪些?委員議事廳現場有市民朋友給出了答案:市民文化大講壇、美麗星期天、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華強集團出品的動畫片《熊出沒》……
中心書城大臺階座無虛席,不少深圳市民關注城市未來的文化發展
當然,還有每年11月的深圳讀書月。尹昌龍說了一個深圳申報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時的小插曲:聯合國官員參觀深圳書城非常感慨,他看到相當多的家長和孩子安靜地在書城看書。尹昌龍後來到巴黎回訪時,該官員再度提起深圳的讀書場面是他永遠忘不了的。他認為,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的稱號給了深圳,是向這座年輕的熱愛讀書的城市的致敬。
關於深圳人到底有多熱愛讀書,政協委員、深圳圖書館館長張巖有發言權。她說,圖書館跟讀書相關,但是內涵不止於讀書,它還是重要的公共文化設施、知識服務文化活動空間,承擔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和市民終身學習以及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張巖說了一組數據,位於福田中心區的深圳市圖書館到2018年年正好是15周年,現在每年走進各級各類圖書館的深圳市民仍然超過2.8千萬人次,而且數字在逐步上升。
主持人柳佳凝不失時機地加上了一個佐證小故事:11月,央視主持人白巖松來到了深圳中心書城跟讀者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心書城的大臺階,他認為這裡是「中國最美的風景」。
政協委員李曙成是深圳華強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熊出沒》系列動畫片和電影就是華強集團的作品。「華強從2009年進入動漫產業,熱播至今一直佔據著首位,我要自豪告訴大家,超過2000億次(播放),到目前為止該系列動畫片已經拿遍了國內外的動漫大獎,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在深圳創意誕生並在深圳研發製作的,應該說,《熊出沒》是深圳土生土長的動漫品牌」,李曙成透露,從2014年開始,華強集團製作《熊出沒》院線電影,今年是第六部電影,2019年大年初一將在各大院線上映,名字叫《熊出沒原始社會》。前五部電影都打破了由華強保持的票房記錄。
政協委員、深圳市史志辦公室巡視員黃玲認為,在深圳的文化品牌系列裡面,體現悠久歷史的文化品牌應該也是一個重點部分,比如深港兩地歷史文化之源南頭古城、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海防要塞大鵬所城。
政協委員姜華眼中的深圳文化品牌是創意十二月和文博會。適逢12月,深圳創意十二月正在為深圳人提供「創意綻放夢想」的上百個節目。每年5月的文博會,經過15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級的文化產業平臺,這也是深圳文化自信自強的表現。
如何將城市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強,政協委員的建議是,深圳既要引進文化大師級人物,也要發揮每一個深圳人的文化動能參與文化品牌建設;既要重視現有的歷史古村落和有代表性城中村的保護,也要培養更多的現代氣息的大型文化企業;強調設計和原創,鼓勵包容和創新,持之以恆,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恆心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因為「文化建設是所有建設當中最難也是最需要時間進行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