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彭琰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圳要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11月24日下午,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主持召開六屆市政協第七十八次主席會議,圍繞「加快建設區域文化中心城市」主題開展專題協商,政協委員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導向,集思廣益奉獻智慧。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強,副市長吳以環出席會議,聽取並回應委員意見和建議。
問題:有些硬體設施在「沉睡」建議:裝入「內容」提升使用價值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昌龍認為,深圳在文化「硬體」建設上體現了對標國際水準的眼光和追求高規格高品質的魄力,但在文化「軟體」的內容建設方面,存在缺乏同步規劃培育、專業運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有硬體沒內容,導致設施『空轉』『睡覺』,降低了文化設施對市民的吸引力。」尹昌龍委員建議,構建文化領域的專業人才參與城市公共空間規劃設計的渠道機制,讓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生活消費場景豐富起來、增加文化品味。
尹昌龍委員進一步建議,依託「新時代十大文化設施」建設創新文化設施運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政府投資項目在立項階段同步開展運營主體招選工作;探索國有文化設施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注重引入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專業運營管理團隊,提高公共文化設施運營的市場化、專業化水平,提升公共文化設施運營的質量效益與內容生產能力。
「公共文化設施也可以是『小而美』的。」尹昌龍委員建議,支持鼓勵街道咖啡館、書吧、社區便利店等承擔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優化廣場、公園、食街等城市空間,策劃推廣「廣場+演藝」「公園+市集」「地鐵+閱讀」等公共文化項目,通過文化運營提升硬體設施的使用價值。
問題:社區圖書館「老」了建議:統一標準「面子裡子」雙提升
「早年建成的基層文化設施已落後了。」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圖書館館長張巖指出,基層圖書館財政投入嚴重不足,全市624家基層(街道、社區)圖書館2018年經費總投入約為4800萬元,平均每家街道、社區圖書館的全年投入僅有7.7萬元。早年建成的基層文化設施標準較低,投入不足,與其他城市的差距正在形成。如廣州基層圖書館面積達500㎡以上的82個,而深圳基層(街道、社區)圖書館面積達500㎡以上的僅30個。
「基層圖書館在現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中佔比最大。」張巖委員建議,市區政府出臺「深圳市基層圖書館提升工程基本條件和建設標準」,按照統一提升標準配備資金,改善其空間、環境設施,推進各區基層圖書館提升整體形象、服務環境。
張巖委員還指出,深圳大部分區圖書館實現經費、人員和文獻的統一配置,有效解決了基層圖書館專業人員缺乏、服務不規範等問題,但部分基層文化站狀況還未能有效改善,尤其是被合併到街道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基層文化站,由於缺乏專業人員運營管理,設施功能有所弱化,無法針對轄區市民開展相應的服務。
問題:租金貴了人就散了建議:「聚」產業「強」能力
深圳市政協委員、深圳華強集團公司總裁李曙成認為,產業集聚的「最經濟原則」能夠為城市區域發展中的人才、資本、消費、產業等要素帶來幾何倍數增長的外溢效應。深圳要不斷提升文化產業集群發展的層級,加快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意群體和企業提供相匹配的空間、技術、政策的支持。
李曙成委員建議,針對不同園區的產業門類,「一園一議」精準制定支持政策,對於創意者主導的園區,要引導其與文化旅遊相結合,並避免過度開發,保持相對低廉的租金水平;對於企業主導的園區,要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園區從租金模式向股權投資模式轉變;對於依賴特定資源的園區,要注重資源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從而讓深圳文化產業園區的空間聚集和價值聚集發揮更大的外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