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夜》「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句話是妙還是壞

2020-08-28 藍藍紫楓

有一天兒子讀課外閱讀書時,讀到了魯迅先生的散文秋夜,他說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不是很理解。覺得怪怪的。這句話的原話是:在我的後院,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我看後也迷惑不解。以前上學時。也有同學寫過類似的句子。老師給的批覆是:反覆囉嗦。但這是魯迅先生寫的散文。按道理說這樣的文壇大家不可能犯這樣的錯誤。難道別有深意?於是我將這篇散文認認真真地讀了幾遍。仍然不知所云。



然後我跟兒子一起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果然有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並有些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說這句話寫得妙,是為了某種文學表現,而絕不是為了告訴你這裡有啥,這種重複的描寫,是一種表現手法,通過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了人的具體情緒。還舉了個例子:老王家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女兒,老二是女兒,老三還是女兒。立刻就有情緒在裡面。但是我不敢苟同,這個例子與(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句話完全不一樣,那魯迅先生想表達什麼情緒呢?是討厭這兩棵棗樹嗎?


還有的說:兩株棗樹的寫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體,然後又轉移到另一個同質的個體,你看上去是重複廢話,但在這種同質轉移的流動中,就顯出了情緒和層次,表達的重複實際顯出了注意力的移動,注意力的流動顯出的是情緒的層次。

韓寒在《語文真的是有很大的問題》一文中這麼評價道:

說真的,誰知道魯迅寫我家門前有一棵棗樹,還有另一棵棗樹是什麼意思,可能什麼意思都沒有,自己想玩票呢,或者說寫了一棵以後忽然記起來還有一棵呢。反正我不敢斷定,因為我不知道。


韓寒說魯迅這文章沒什麼意思,並非是在貶低這篇文章。只是他的理解,大多數中學生的困惑,那就是不知道魯迅先生的意思是什麼,這算是句大實話,

另有人說: 用了這樣的句子,如果慢慢體會,你會感覺到一種孤寂. 院子外邊其實什麼也沒有,除了棗樹還是棗樹. 這就有一種孤寂的感覺在裡面. 另外表現的,就是對這種孤寂的不滿,

這說法我也不認同,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怎麼就變成了除了棗樹還是棗樹的意思了。


最後兒子問我他以後寫作文時能不能這樣寫?我說你最好不要這樣寫,因為人與人是不一樣的,魯迅先生這樣寫,可能就像韓寒評價的一樣,可能什麼意思都沒有,但他是文壇大家,就算沒什麼意思,也有人幫他想出點意思,也有可能這就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散文時就是沒注意,犯了個小錯誤,但是現在也有人幫他說出這樣寫的妙,但是你這樣寫老師肯定說你寫了個病句。

各位小夥伴們,你們覺得這句話是寫的妙還是寫壞了呢

相關焦點

  • 再讀魯迅:神來之筆「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其中在《秋夜》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彼時的政治大環境上,帝國主義與北洋軍閥沆瀣一氣,偷竊革命果實,文化思想界也是陰雲籠罩,人心惶惶,「五四」精神被忽視乃至於批判,好不容易看到曙光的魯迅,在這一瞬間經歷了徹夜的黑暗,《秋夜》正是在這種彷徨、孤寂、無奈的境地下寫出的。明白了《秋夜》的創作背景,就讀懂了先生的訴求,也就理解了先生的神來之筆。
  • 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為何不直接說兩株棗樹呢?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魯迅先生寫下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做《秋夜》,這篇散文開篇第一句,就頗具玩味,他說道:「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顯然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依據的,因為《秋夜》這篇散文篇幅並不長,就算直接說是兩株棗樹,也就多了十來字而已,隨便描述下這兩株棗樹,也很容易就超過這多出的十來字。第二種說法,是認為從空間上去解釋。
  • 魯迅「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病句?讀讀小學一年級這詩
    除此之外,魯迅在1924年寫的一首散文詩《秋夜》也備受爭議,因為文章的第一段是這樣開篇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因為這段文字,很多人甚至忘記了文章的原名是「秋夜」,稱此文為「兩株棗樹」。囉嗦繁複至此,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病句。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魯迅「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名家說好,韓寒評價膚淺
    正因為粉絲們曾以「當代魯迅」給韓寒貼標籤,在韓寒以青年導師身份而公開發表的各類意見中,我十分注意他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果然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讀到他對魯迅先生那個名句「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評價。
  • 魯迅為何要寫「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韓寒:沒什麼深意
    1924年,魯迅寫下了散文詩集《野草》的開篇《秋夜》,但是他沒想到自己在文章中寫下的第一句話就給了整個文壇一個「開幕雷擊」,有人說他這句話是病句,也有人說這是一句廢話,當然也有讚賞者說這句話的妙處無與倫比。
  • 長大後才明白魯迅先生的那句「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棵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在學生年代看到這句話,一直會有許多困惑,也不能理解這種行文方式的意義所在。「同是棗樹,一棵棗樹,另一顆也是棗樹。」,初看第一句不覺得什麼,但後半句卻容易讓人產生孤獨感。
  • 魯迅「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名家說好,韓寒說句大實話
    如果說對新詩的批評,還有幾分道理。那麼韓寒對語文教育的看法,也頗為引人注目。不過,韓寒在談到語文教育的時候,居然順帶評價了魯迅的「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不得不佩服,韓寒還是很有勇氣的。魯迅這句話,出自他的經典散文《秋夜》,這篇文章是初中語文的內容。不過,「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句話,歷來爭議頗多。
  • 「一株樹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是高明的寫法嗎?
    秋夜圖示先看一段文字: 老宅的房後,可以憶起山腳有兩棵樹,一棵是桑樹,還有一顆也是桑樹。大家都懂,「一株樹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在魯迅筆端,自是描繪了沉悶壓抑的色調,抒發對於黑暗社會的極度不滿和強烈憤慨。但是,這種功效的發揮,要與下文內容結合起來一併琢磨,甚至要放在全文的描寫中考察分析。單獨割裂,任何有效信息都沒法獲致。 就跟想要描述財富值,單獨列出幾個數字,完全沒有認知意義。
  • 「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為何這樣寫?韓寒:沒深意
    無論是讚賞,還是批評,大家都承認一點,魯迅確實有才。魯迅留下了太多的經典語錄,他的文章有太多入選中小學教材。魯迅所生活的時代,國家積貧積弱,中華民族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亡國滅種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魯迅毅然放棄學醫,轉而走上通過發表文章來「醫治」國人靈魂的道路,由此出現了大量深刻的文章。
  • 「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為何這樣寫?韓寒:沒深意
    如果你寫作文時以這樣的一句話作為開頭,「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老師看後,很容易認為你在寫病句,可這句話出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第一篇,《秋夜》。這句話獨佔一段,可見魯迅很重視。為何看起來是病句,魯迅寫了之後就是經典名句呢?
  • 「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魯迅為何這樣寫?韓寒:沒啥深意
    如果你寫作文時以這樣的一句話作為開頭,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老師看後,很容易認為你在寫病句,可這句話出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第一篇,《秋夜》。這句話獨佔一段,可見魯迅很重視。為何看起來是病句,魯迅寫了之後就是經典名句呢?
  • 讀不懂別人應該能讀懂自己,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而已
    開篇直接寫到:「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棵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景借物來抒情的,抒的什麼情沒有興趣,對借來的物——棗樹,大家都興趣盎然,大加討論、辯證、推測。有直接定性語法錯誤的,有主張另有深意的,還有不知道就乾脆那一方都不支持的,做中間派。
  • 魯迅「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是病句?韓寒:我們沒資格定
    古人的通假字多數人還是能接受的,畢竟當時文字匱乏,他們也沒辦法。但現當代名人如果真的寫錯字,也要強行為他辯解,則不太合適。但這似乎不能解釋魯迅的兩個「怪句子」,大家且看:第一句,出自《秋夜》,它是這樣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 韓寒評魯迅「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沒什麼深意,有道理嗎
    魯迅文章中的名言,爭議最多的一句恐怕就是《秋夜》中的:「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句話,自魯迅先生1924年深秋在他北京西三條胡同21號寓所中寫下,並隨他的作品集傳播以來,一直備受爭議。認為是廢話的,說明明兩株棗樹,卻要一株一株寫,佔筆墨,費腦筋;認為是病句者,批評這個用「……是……還有……也是……」的句式表達,既重複,又囉嗦,是個典型的病句;認為魯迅先生故意為之的,說這是「名人的隨意」,「文豪的任性」,以故作高深的姿態,所求所謂驚人之語,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句話也讓中學生犯了難,課堂上老師讓他們琢磨這句話的深意,但冥思苦想
  • 「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是病句還是名句?韓寒說了大實話
    《秋夜》中的一句話,「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 除了普通人對魯迅的這句話有頗多疑惑之外,就連知名作家韓寒也說出了自己對這句話的看法,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 「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是病句還是名句?韓寒說了大實話
    《秋夜》中的一句話,「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除了普通人對魯迅的這句話有頗多疑惑之外,就連知名作家韓寒表示自己沒有辦法理解魯迅寫這句話的用意,也可能什麼意思都沒有,也可能是寫完一棵之後突然想起來還有一顆。雖然這僅僅代表韓寒的個人意見,不過他敢於公開評判魯迅的文章,也算是勇氣可嘉。
  • 賈平凹病句被嘲,粉絲用魯迅「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辯解
    其中網友們關注最多的,是這樣一個句子:這一刀把老魏頭沒砍死唐小林教授指出這樣的錯是小兒科的錯誤。這句話出自賈平凹的第16部長篇小說《山本》,出版時間是2018年4月,是他近幾年的新作。大家看看這個句子,到底有沒有問題?
  • 魯迅《秋夜》中的兩棵棗樹,在哪裡,現在怎麼樣了?
    說起魯迅先生在中國那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魯迅是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我們學習過他的很多文章,有雜文、有小說也有散文。在魯迅的一篇叫《秋夜》的散文裡魯迅先生開頭是這麼寫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這句話後來被很多的津津樂道的談起,那麼那兩棵棗樹到底在哪裡呢,現在怎麼樣了呢?
  • 魯迅「一株棗樹」的名言有何深意?韓寒:可能什麼意思都沒有
    魯迅先生文章中那句名言:「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專家名人都說好,韓寒卻給了一個「可能什麼意思都沒有」的批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1924年秋,當魯迅先生在北京西三條胡同21號寓所裡經過反覆推敲,用他那「金不換」小楷毛筆在稿紙上寫下這句話時,他或許沒有料到,這句話後來不但成了名言,而且給他帶來了很多褒貶不一的爭議。
  • 《秋夜》再讀,發現兩株棗樹的深意遠超敘述的奇怪
    「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五四落潮,變幻莫測,魯迅如一個啟蒙思想家在沙漠裡獨行,那種孤軍奮戰的膽識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著實令人感嘆。 魯迅的《秋夜》,正寫於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