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平權法案在臺灣出現前所未有的進展

2020-12-12 好奇心日報

尚未出櫃的 K 先生與他的男友交往剛滿一周年,半年前兩人搬出男友的家,另外在新北市共同租了一個套房,之所以搬離原先住所,原因在於兩人的關係尚未向雙方家人告知,面對偶爾來訪的親友們,兩人很難解釋同居關係。

12 月 26 日,K 先生獨自來到了立法院外,他坐在濟南路上,身邊都是手拿彩虹旗的民眾,他與這些民眾一樣,都在立法院外頭等著院內針對攸關同性婚姻平權的《民法》部分修正草案的審查會議結果。

在濟南路上發起」 1226 爭取婚姻平權,用愛守護立院」活動的主辦方,原先預期這場審查會,可能會纏鬥到晚間。殊不知,中午 12 點,院內就傳出初審通過的好消息。

坐在 K 先生周遭的民眾爆出一陣歡呼聲,並且相擁而泣。

面對這樣的進展,儘管 K 先生感到開心,但他認為這還不到鬆懈的時候,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他說」婚姻平權不是達成平等的終點,它僅僅是終結歧視的第一哩路」。K 先生認為接下來法案所必須面對的「朝野協商」,才是更為艱難的挑戰,沒人能預料,法案會否成為政治利益協調下的犧牲品。

實際上,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初審通過」的結果,已是臺灣同志運動的重要裡程碑,這幾乎可以說是同性婚姻合法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提出草案的立法委員尤美女在會後強調 」這樣一個法不會改變現在任何異性戀婚姻」。

作為法案的提出者,顯然這段期間,尤美女也感受到,當臺灣社會的民情與政治氛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支持度提升時,反對方的抗議聲音也隨之提升的情況,尤其有不少反對方認為此法案將會對所謂的「家庭價值」起了重大的衝突作用。

上周五,一個為了獎勵臺灣新銳導演的獎項—金穗獎,公布了入圍名單,紀錄片工作者郭昕瑩所拍攝的《築位》獲得了最佳紀錄片的提名。這是一個描述一對跨性別者與女同志,筑紫與位子兩人於 2013 年 12 月登記結婚,成為臺灣合法結婚的同志伴侶的故事。

與 K 先生一樣,郭昕瑩也在 12 月 26 日來到立法院外,但她比現場聲援民眾多了一項工作,她正在替」臺灣同志諮詢熱線」紀錄現場的影像。

回憶起初聽聞初審通過的消息,郭昕瑩難掩激動,她告訴《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我那天邊拍邊哭,雖然這只是第一步,但卻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因為我本來以為這件事根本不會發生,現場有很多人都在哭」。

在 K 先生與郭昕瑩所處的濟南路外,中山南路上則聚集許多身穿白衣的反對民眾。當初審通過的消息傳出,他們意圖衝進立法院內阻止審查委員會的結果,反對方大聲呼喊,應該停止審查法案,交由全民公投。

類似這樣的對立衝突,已經在臺灣社會中持續近兩個月,不管是在網絡上,或是雙方人馬透過舉辦活動,號召民眾集結在總統府外表達訴求。12 月 3 日反對方發起「婚姻家庭全民決定,子女教育父母決定」的活動,主辦單位宣稱有 10 萬人走上街頭。隔了一周, 12 月 10 日支持方舉辦「讓生命不再逝去,為婚姻平權站出來」音樂會,主辦單位也預估現場有 25 萬人站上街頭。

12 月 10 日,支持婚姻平權的民眾集結於總統府外表達訴求(圖片來自「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粉絲專頁)

社會中的對立氛圍,隨著法案的進展提升,這也就是為什麼尤美女會在審查會後強調法案的通過,並不會影響原先法律所保障的異性戀婚姻的權益。

同志婚姻合法化如今進展到這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光靠一個人是不可能的。除了尤美女積極推動法案,現今臺灣社會的民情與政治氛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支持度越來越高,有許多跟尤美女有著相同立場的委員們,在今年選舉年紛紛當選,當他們走進立法院,自然形成一股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勢力。

郭昕瑩也觀察到,今年因為話題能見度的提升,反而讓更多民眾願意去理解婚姻平權的議題。

如今,我們可以在臺北的街頭上,不時地看到一群人發放婚姻平權的傳單,又或著是進行短講。這些民眾都是自發性的投身街頭,目的是為了打破"同溫層"(意指在相同立場間的群眾中取暖),以實際的行動進行雙方的對話。而他們也被稱為」婚姻平權小蜜蜂」。

隨著法案的進展,反對方也開始發動抗議,並且試圖提出另立專法的建議與討論。此舉卻引發更大的爭議,支持婚姻平權的民眾認為另立專法其實就是變相歧視的體現。

在此期間,為了凝聚社會共識,各黨團內部也開始積極想方設法,看如何能在現有法案中給予折衷的解方。12 月 26 日,原先送進審查委員會的四個版本,最終出線的有兩個版本,分別是整合許毓仁、時代力量黨團與尤美女提出的版本,以及蔡易餘所提出的專章版本。

積極推動同志運動,今年也曾出來參選立法委員的呂欣潔,在初審通過之後於臉書上寫下這樣的一段話 」婚姻平權法案,經逐條實質審查後,跨黨派取得共識,順利送出委員會。這是臺灣人權歷史上重要的一步;眼前的路還很長」。

呂欣潔所指的眼前的路,其實正是 K 先生口中所說的最大的困難,那是指法案接下來所必須面對的」朝野協商」。幾乎可以預見的是,這將會是另一場激烈地」凝聚共識」的過程。

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在 26 日審查會後強調臺灣社會對於要透過修民法、還是立專法,社會還有歧見,他認為修改《民法》第 972 條並非一步到位的事。

12 月 26 日,反對婚姻平權的民眾集結於立法院外表達訴求(圖片來自「下一代幸福聯盟」粉絲專頁)

儘管不少支持的民眾都希望 2017 年的下一個會期,《民法》部分修正草能夠順利正式進入二讀,又或者是三讀的程序。於此同時,另立專法的動作也絲毫未停歇。法務部長邱太三說,法務部將會提出官方版《同性伴侶法》專法,並於 2017 年 2 月送進立法院審查。

對於同志運動來說,法案的進程已劃下了一個重要的標記,雖然尚無法斬釘截鐵說出個結果,但對於支持的民眾來說,如今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是相當振奮人心的結果。當天也有不少藝人,像是小S、楊丞琳、張惠妹都公開表達祝福之意。

在初審通過之後,從現在開始一直到 2017 年的下一個立法會期,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討論絕對不會減少。然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最快明年四月很可能進入最終表決並且修法成功,同性婚姻將正式在臺灣合法化。

題圖來自「相挺為平權,全民撐同志」粉絲專頁

相關焦點

  • 「婚姻平權法案」激發臺灣社會對立
    外界有評論稱,這是臺灣邁向「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第一步,臺灣或將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地區。同志熱線秘書長彭治鏐稱,臺灣討論同性婚姻多年,直到今年10月身為同志的臺大法籍講師畢安生墜樓過世,才讓各界又面對同志婚姻權益保障問題。同志熱線資深研究員呂欣潔稱,這是臺灣歷史上同性婚姻法案首次進入逐條審查階段,將全天舉行「婚權小學堂」,傳遞婚姻權益的知識。【詳細】為什麼會是臺灣?
  • 臺「立法院」開審婚姻平權法案 挺同性婚姻團體持彩虹旗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臺灣「中央社」11月17日報導,臺「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17日開審婚姻平權法案,約一萬多名反同性戀婚姻民眾湧入「立法院」周圍抗議示威,挺同性戀婚姻的民眾也不甘示弱,披掛彩虹旗、跨性別旗到場抗衡。
  • 6000臺灣民眾走上街頭「彩虹圍城」 力爭婚姻平權
    (趙雙傑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0月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多個公民團體組成的「婚姻平權革命陣線」,昨天在臺「立法院」外舉辦大型活動,號召6000多人「彩虹圍城」,要求「立法院」儘速通過《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同一時間護家盟也在「立法院」內召開記者會,反對「婚姻平權草案」。
  • 「平權法案」平什麼權?
    【原文回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重新考慮「平權法案」。消息傳出,洛杉磯地區華人家長和學生們反響熱烈。有不少家長認為,「平權法案」已經成為優秀學生的障礙,但華裔人士應該避免惡性競爭。  美國大學錄取結果正在陸續發榜,一些成績優秀的華裔學生,已經被錄取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 平權法案——達摩克利斯之劍,還是駛向光明未來的方舟?
    然而,這只是不少在美華人反對平權法案的開始。從那以後,他們把平權法案看成是懸在華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走上了一條與其奮力抗爭的路。那麼平權法案到底是什麼?它對華裔意味著什麼?本文作者提供了詳細的分析。
  • 首審婚姻平權案 臺"法務部":不宜貿然"立法"
    臺「法務部政務次長」陳明堂今天表示,同性婚姻納入「民法」規範,社會存有諸多歧見與爭議,不宜貿然修正「民法」。    臺「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上午進行涉及婚姻平權「法案」「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詢答,陳明堂應邀列席備詢。
  • 廣州日報: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原標題: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本月17日,美國一個代表被拒收的亞裔學生組織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這一聯邦訴訟稱,哈佛大學招生時以平權法案為依據,為保證少數族裔入學比例,特別限制亞裔學生入學人數,部分亞裔學生即使成績十分突出也不能被錄取,構成逆向歧視。
  • 泰國LGBT組織為同性婚姻爭取平權,呼籲更改「男人和女人」一詞
    LGBT平權倡導者呼籲泰國允許同性婚姻,建議有關婚姻的法律僅通過更改「男人和女人」一詞,就可使同性伴侶享有與傳統已婚夫婦相同的權利。一項民事《公民伴侶關係法案》允許同性伴侶在民事結合中登記,但所謂的「夥伴關係」不被像婚姻一樣對待。
  • 文化背景差異大 美亞裔對「平權法案」態度難統一
    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亞裔在報考大學時常常被不公平地拒絕,而分數較低的非裔和西裔學生卻得到錄取,這種錄取政策是由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規定的。許多亞裔反對該法案,但是亞裔陣營並不團結,因為有一些來自亞洲國家的人士因平權法案受益。亞裔佔美國人口的5%,是增長最快的族群,他們與平權法案的關係十分複雜。
  • 美國華裔遭遇「平權入學」「平權就業」雙重擠壓
    最近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關於「平權法案」的一則判決,更引發了社會對這個名為「公平」、實質卻帶來諸多不公的法案的激烈爭論。  費雪案讓華裔藤校夢受挫  美聯邦最高法院近日作出裁決,支持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可以依據「平權法案」,繼續以種族因素作為參考對學生進行選擇性錄取。至此,轟動一時的費雪案以白人學生費雪敗訴而結束。  費雪案源於白人女學生費雪提起的訴訟。
  • 臺灣學者:臺灣性別平權還有努力空間
    李順德/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8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推動性別主流化,女性政治參與雖大為提高,公部門推動3分之1性別比例原則有進展,但包括性別薪資有落差、婚姻與家庭仍影響女性就業、遺產拋棄繼承人數,女性遠高於男性,及女性人身安全問題,都是未來要再努力的方向。
  • 瑞士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通過 瑞士是歐洲最晚開放同性婚姻的國家之一
    同性婚姻法案中包括允許女同性戀伴侶採取醫學輔助生育技術。Anne-Camille Vaucher瑞士是歐洲最晚開放同性婚姻的國家之一。曾遭捍衛同性權利國際組織炮轟的瑞士,如今獲得了讚賞。但實現同性婚姻的平等權利仍需要落實諸多改進之處。瑞士曾是西歐最後一批未批准同性婚姻的國家之一,如今終於有機會可以彌補與他國的差距。12月1日,瑞士聯邦議會聯邦院繼國民院後,經議員表決通過了同性婚姻法案。
  • 哈佛再陷歧視疑雲,「平權法案」惹的禍?
    「平權措施」帶來「逆向歧視」美國名校屢陷「歧視疑雲」事件背後的核心爭議,在於以哈佛為首的部分美國名校,是否在錄取過程中按照「種族配額」這一標準,對每年錄取的非裔、拉丁裔、白人和亞裔美國人的比例進行控制。
  • 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灣灣是如何成為亞洲第一「彎」的?
    今天下午四時,臺灣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宣布禁止同性結婚是違反憲法。此舉使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根據大法官釋字第748號解釋,臺灣政府《民法》關於婚姻的規定排除了同性,這與臺灣政府《憲法》保障的人民婚姻自由及人民平等權相違背。
  • 臺灣同性婚姻專法曝光:雙方書面約定「誰夫誰妻」
    2016年底臺北「挺同婚音樂會」上,多人高呼「我要真平權、不要立專法」海外網2月25日電 臺媒曝光3個來自臺灣地區法務主管部門的同性婚姻專法版本,其中有多處規定與適用於異性婚姻的民法不同專法條文中出現「同性雙方必須以書面約定一人為夫、一人為妻,才算合法的同性伴侶或同性婚姻」的規定,同時在收養制度上也不允許同性雙方「共同收養」孩子。
  • 臺灣省同性婚姻合法後,大陸人可以去登記結婚嗎?專家說了五個字
    經過兩年多的研議,以及⼀年的聯署,2013年我們將這個三個法案送到了⽴法院,但最後只有「婚姻平權」受到⽴委們的關注(後來我們總結,可能還是因為相⽐其他兩種婚姻這還是⼀個更簡單易懂的制度)。由於當時同婚問題還是很敏感的,因為這涉及到⼈權價值和傳統家庭價值的衝突與對⽴,所以當時政治⼈物不太願意做這件事,加上反同運動的興起,婚姻平權法案在送到⽴法院後⾃然也就沒有獲得推進。
  • 臺灣婚姻平權草案初審通過反同團體赴蔡辦抗議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12月26日訊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天(26日)中午初審通過「民法親屬編」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為避免外界不必要的解讀,民進黨「立委」郭正亮提出修正動議,將「民法」現行條文「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條文保留,並增訂「同性婚約,由雙方當事人自行訂定」條文。
  • 點「彩虹燈」慶婚姻平權初審通過? 臺北101尷尬回應
    婚姻平權草案初審剛通過,101點起「彩虹燈」讓許多挺同者大呼感動,但101表示這其實是慶祝跨年的燈光秀 圖擷自Hello Uncle 大叔俱樂部華夏經緯網12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婚姻平權相關草案26
  • 美取消平權法案方針引各方爭議 高校或不改政策
    中國僑網7月5日電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川普政府當地時間7月3日取消歐巴馬時代對學校執行平權法案的有關指引後,立即引發強烈反應:反對派為之拍手稱快;而民權人士、大學及前歐巴馬政府官員則稱之為大倒退。大學方面更誓言堅持招生時將種族作為考慮因素的政策。
  • 臺灣又提「同性婚姻合法」 宗教人士批「淫亂」
    中新網11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同性婚姻修法」話題又一次在臺灣興起。民進黨籍民意代表鄭麗君、尤美女、蕭美琴等提出相關修正草案,欲替同性、雙性、跨性等不同性傾向者解開「禁婚」的制度枷鎖,若在「立法院」通過,臺灣地區將是亞洲第一個承認「多元性別婚姻權」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