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本月17日,美國一個代表被拒收的亞裔學生組織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這一聯邦訴訟稱,哈佛大學招生時以平權法案為依據,為保證少數族裔入學比例,特別限制亞裔學生入學人數,部分亞裔學生即使成績十分突出也不能被錄取,構成逆向歧視。

  所謂平權法案,是美國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的重要成果。當時,為消除國內針對種族和性別的歧視,甘迺迪和詹森總統相繼籤署一系列總統令,要求在醫療、就業和教育等方面對少數族裔優惠照顧。例如,美國公立大學有責任落實平權法案,招生上取配額或加分的方式,讓少數族裔學生優先入學。

  可以看出,平權法案的初衷是為糾正美國長期以來種族歧視造成的弊端,緩和社會矛盾。但一個族群獲得特殊照顧,就意味著另一個族群受到不公平對待。這種單純以族裔、膚色和性別作為區別對待的「一刀切」的做法,在規則設定上已經不平等,註定了平權法案實施多年以來一直備受爭議。

  以美國高校招生為例,學霸頻出的亞裔學生群體不在法案保護範圍內。結果,一個SAT(美國標準考試,滿分1600分)成績1550分的亞裔學生可能都考不上哈佛,而一個1100分的非洲裔學生就能考上。為了保證非洲裔學生獲得優待,而犧牲了亞裔學生的利益,這就是典型的逆向歧視。

  1995年,面對越來越高的呼聲,作為美國公立大學標杆的加州大學率先放棄招生中以種族和性別作為優先考慮因素,成為美國第一所「反平權法案」的公立大學。至今,美國已有8個州先後禁止公立大學依據平權法案招生。

  儘管如此,平權法案的存廢之爭,仍舊令美國人糾結不已。一方面,他們強調機會均等、公平競爭;另一方面,他們又面臨緩和種族矛盾的強大壓力。就連美國最高法院對這個問題的立場也顯得搖擺不定,一度裁定設置錄取配額的做法違憲,但又允許高校在招生時將族裔作為一個考慮因素。

  歸根到底,作為多種族共存的「大熔爐」,美國始終深受種族不平等社會頑疾的困擾。在這個充滿不平等的社會中,試圖通過矯枉過正的方式實現理想化的絕對平等,只是一廂情願的做法,其結果甚至會導致最終誰也享受不到平等。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哈佛再陷歧視疑雲,「平權法案」惹的禍?
    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圖源:新華社)而哈佛方面否認了這個說法,稱哈佛對亞裔美籍學生的錄取率已經有所上升。但目前,SFFA已經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訴訟定於2018年10月開始審理,美國教育部也已經對哈佛大學招生時涉嫌種族歧視發起調查。其實,SFFA與哈佛大學的司法戰役始於2014年,至今仍未結束。早在2014年,SFFA就向麻薩諸塞州的聯邦巡迴法庭提起過訴訟,指控哈佛大學的錄取政策存在對亞裔的「種族歧視」。
  • 美取消平權法案方針引各方爭議 高校或不改政策
    中國僑網7月5日電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川普政府當地時間7月3日取消歐巴馬時代對學校執行平權法案的有關指引後,立即引發強烈反應:反對派為之拍手稱快;而民權人士、大學及前歐巴馬政府官員則稱之為大倒退。大學方面更誓言堅持招生時將種族作為考慮因素的政策。
  • 平權法案——達摩克利斯之劍,還是駛向光明未來的方舟?
    然而,這只是不少在美華人反對平權法案的開始。從那以後,他們把平權法案看成是懸在華裔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走上了一條與其奮力抗爭的路。那麼平權法案到底是什麼?它對華裔意味著什麼?本文作者提供了詳細的分析。
  • 文化背景差異大 美亞裔對「平權法案」態度難統一
    中新網11月3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亞裔在報考大學時常常被不公平地拒絕,而分數較低的非裔和西裔學生卻得到錄取,這種錄取政策是由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規定的。許多亞裔反對該法案,但是亞裔陣營並不團結,因為有一些來自亞洲國家的人士因平權法案受益。亞裔佔美國人口的5%,是增長最快的族群,他們與平權法案的關係十分複雜。
  • 「平權法案」平什麼權?
    【原文回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將重新考慮「平權法案」。消息傳出,洛杉磯地區華人家長和學生們反響熱烈。有不少家長認為,「平權法案」已經成為優秀學生的障礙,但華裔人士應該避免惡性競爭。  美國大學錄取結果正在陸續發榜,一些成績優秀的華裔學生,已經被錄取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 婚姻平權法案在臺灣出現前所未有的進展
    面對這樣的進展,儘管 K 先生感到開心,但他認為這還不到鬆懈的時候,接受《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採訪時,他說」婚姻平權不是達成平等的終點,它僅僅是終結歧視的第一哩路」。K 先生認為接下來法案所必須面對的「朝野協商」,才是更為艱難的挑戰,沒人能預料,法案會否成為政治利益協調下的犧牲品。
  • 逆向種族主義:為何「平權法案」會讓亞裔學生考學難?
    2013年哈佛大學的內部調查也表明了對亞裔申請者的歧視,然而並未將調查公開或是採取任何行動。02美國社會的逆向種族歧視這般嘴臉與20世紀初美國頂級大學將猶太人標榜為模範族裔同時以個性為藉口進行打壓的做法無異。華爾街日報評論家將現代受高等教育的亞裔學生叫做新猶太人。
  • 美國教育「平權」:道阻且長
    「二戰」之後,以黑人為代表的少數族裔爭取平等權利運動的聲勢漸大,「平權法案」終於在1964年正式籤署。面對日益嚴重的種族衝突和美國聯邦政府的支持態度,美國各所大學開始招收更多少數族裔的學生,歧視「對象」境遇初顯好轉。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哈佛大學等名校錄取亞裔學生的比例卻出現了不增反減的趨勢。
  • 哈佛涉招生歧視 面試官撰文力挺亞裔:別放棄築夢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被控招生涉嫌歧視亞裔學生一案,根據代表亞裔美籍學生狀告哈佛的「學生公平入學」(SFFA) 組織,向法院遞交的哈佛2013年對其招生政策所做的內部調查報告,幾十年來亞裔錄取名校門坎高,獲得了佐證。
  • 美國教育為「平權」犧牲亞裔?美媒:華裔反平權呼聲高
    參考消息網6月24日報導美媒稱,就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對亞裔美國人的制度歧視發起的一項訴訟,以及一項改變紐約市特殊高中招生辦法的提議,再一次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多元的美國亞裔群體內外的種族政治斷層。報導稱,姚的內心掙扎反映了廣泛層面上的亞裔美國人的矛盾心理,不只是對於平權行動,也對於他們在美國種族秩序中的地位。報導稱,對於以種族為基礎的平權運動政策,亞裔美國人一直是聲音最高、最為顯著的反對者,這讓人們普遍認為,他們與許多精英院校內仍屬弱勢的黑人和拉丁族裔是存在不和的。
  • 從亞裔告哈佛案看美國亞裔為什麼反對平權法案?
    在加州,亞裔(尤其是美籍華裔)領導的政治宣傳和遊說,阻止了加州政府重新啟動在州立高校的錄取中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以下簡稱AA)。(注1)更引人注目的是亞裔團體在反AA的歷史性人物Edward Blum的支持和幫助下,對哈佛大學的錄取政策中的「種族平衡」(racial balancing)起訴;川普政府的司法部也公開支持此案中亞裔原告的要求,強調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種族或民族,而被哈佛以及其他藤校拒之門外。(注2)   AA的實施到底會給亞裔帶來什麼結果呢?
  • 美國華裔遭遇「平權入學」「平權就業」雙重擠壓
    最近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關於「平權法案」的一則判決,更引發了社會對這個名為「公平」、實質卻帶來諸多不公的法案的激烈爭論。  費雪案讓華裔藤校夢受挫  美聯邦最高法院近日作出裁決,支持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可以依據「平權法案」,繼續以種族因素作為參考對學生進行選擇性錄取。至此,轟動一時的費雪案以白人學生費雪敗訴而結束。  費雪案源於白人女學生費雪提起的訴訟。
  • 哈佛大學同意交出資料
    2017年12月4日訊,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哈佛大學校報《深紅報》網站2日報導稱,美國司法部官員確認,哈佛大學校方已同意將原本列為保密內容的學生申請文件及學籍資料交出。哈佛大學建校380年來首棟以華人命名的教學樓「趙朱木蘭中心」 新華社記者李暢翔攝2015年5月,64名亞裔學生向美聯邦政府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大學的招生程序明顯歧視亞裔學生。
  • 美國教育為「平權」犧牲亞裔?華裔反平權呼聲高
    美媒稱,就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對亞裔美國人的制度歧視發起的一項訴訟,以及一項改變紐約市特殊高中招生辦法的提議,再一次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多元的美國亞裔群體內外的種族政治斷層。報導稱,姚的內心掙扎反映了廣泛層面上的亞裔美國人的矛盾心理,不只是對於平權行動,也對於他們在美國種族秩序中的地位。報導稱,對於以種族為基礎的平權運動政策,亞裔美國人一直是聲音最高、最為顯著的反對者,這讓人們普遍認為,他們與許多精英院校內仍屬弱勢的黑人和拉丁族裔是存在不和的。但這樣的假象卻遮蔽了全國性調查的事實——大部分亞裔美國人都支持教育平權運動。
  • 臺「立法院」開審婚姻平權法案 挺同性婚姻團體持彩虹旗抗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臺灣「中央社」11月17日報導,臺「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17日開審婚姻平權法案,約一萬多名反同性戀婚姻民眾湧入「立法院」周圍抗議示威,挺同性戀婚姻的民眾也不甘示弱,披掛彩虹旗、跨性別旗到場抗衡。
  • 「婚姻平權法案」激發臺灣社會對立
    圖片來源:臺媒      2016年12月26日,臺灣立法機構初審通過婚姻平權相關修正草案同志熱線資深研究員呂欣潔稱,這是臺灣歷史上同性婚姻法案首次進入逐條審查階段,將全天舉行「婚權小學堂」,傳遞婚姻權益的知識。【詳細】為什麼會是臺灣?
  • 美國中文網:在美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受限多
    中新網3月13日電 美國中文網刊文稱,近日,一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學入學考試作弊案震驚了不少人,其被告人數之多(44人)、持續時間之長(2011年起)、牽涉學校之廣(包括斯坦福、耶魯、南加大、洛杉磯加大等名校)、作弊手法之多(假冒學生運動員、槍手代考、篡改答案等),都屬少見。
  •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辭職 折射世行改革困境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辭職 折射世行改革困境 2019-01-10 11參與互動    金墉辭職折射世行改革困境
  • 在美國華裔中,微信是平權運動的重要工具
    多年來,她一直發現大多數亞裔美國人都支持平權法案,但在2014年,有一件事讓她感到意外:一個由政治頭腦敏銳的亞裔美國人組成的群體阻礙了民主黨支持的一項投票倡議,該倡議本可以廢除加州長期以來對種族歧視招生的禁令。這些活動人士反覆示威、撰寫尖銳的專欄文章並進行親共和黨的遊說活動,還用中文脫口秀節目進行圓桌討論——至少在Poon看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