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還是矯枉過正? 哈佛大學同意交出資料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12月4日訊,環球時報綜合報導 哈佛大學校報《深紅報》網站2日報導稱,美國司法部官員確認,哈佛大學校方已同意將原本列為保密內容的學生申請文件及學籍資料交出。

哈佛大學建校380年來首棟以華人命名的教學樓「趙朱木蘭中心」 新華社記者李暢翔攝

2015年5月,64名亞裔學生向美聯邦政府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大學的招生程序明顯歧視亞裔學生。美國司法部近期正對此案展開調查,此前要求哈佛大學在12月1日之前遞交相關文件,否則將被起訴。

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是被爆涉嫌歧視亞裔學生醜聞以來,哈佛大學首次同意交出學生資料。不過,哈佛大學答應交出資料是有條件的,即司法部律師只能在哈佛大學律師辦公室裡查閱相關學生資料。《紐約時報》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從司法部調查案件的角度來看,哈佛大學這項要求讓政府部門打算啟動的審查面臨困難,但校方堅稱這麼做是基於對學生隱私的保護。據估計,司法部希望取得包括電子檔案在內的所有入學相關申請資料,涉及多達16萬名提出入學申請的高中生。(來源:環球網)

相關新聞:哈佛大學陷「歧視疑雲」 種族配額涉嫌歧視亞裔

2017年8月11日訊,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近日,美國司法部正準備介入調查美國大學是否在錄取過程中有種族歧視的行為。《紐約時報》指出,雖然沒有表明具體調查對象,但司法部稱,將調查大學在招錄時對亞裔的歧視行為,這番表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此前針對哈佛大學的訴訟案。

哈佛大學 資料圖 北晚新視覺網供圖

名校涉嫌歧視

2015年5月,包括華裔在內的64個亞裔團體組成的抗議聯盟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在招生時涉嫌歧視,對亞裔申請者設置了比非裔、拉丁裔申請者更高的標準。

「許多亞裔學生都擁有接近滿分的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成績、GPA高居前1%,獲得過許多獎項,在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中也展示出了領導力,但是仍然被哈佛以及其他常春藤盟校拒之門外。」申訴書中這樣寫道。「相反,擁有同等條件的其他族裔學生卻能順利被錄取。而且,近年來,這種趨勢愈演愈烈。」

哈佛發言人麥樂迪·傑克遜回應稱,該校的錄取政策是公平的。他們將每個申請者「視為一個整體」,遵循了最高法院確定的標準。

早在2014年,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就向麻薩諸塞州的聯邦巡迴法庭提起過訴訟,指控哈佛大學的錄取政策存在對亞裔的「種族歧視」。

除了哈佛,也有其他美國名校陷入「歧視疑雲」。2016年5月,亞裔團體聯盟對3所大學提起訴訟,要求審理耶魯大學、布朗大學以及達特茅斯學院在招生過程中存在的歧視亞裔申請者的情況。

這一系列事件背後的核心爭議在於,以哈佛為首的部分美國名校,是否在錄取過程中按照「種族配額」這一標準,對每年錄取的非裔、拉丁裔、白人和亞裔美國人的比例進行控制。

「種族配額」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的平權法案,美國為保護少數族裔機會均等和族裔平衡,將教育資源的天平向少數族裔傾斜。然而如今,這一平權法案卻為亞裔學生帶來了「逆向歧視」。定居美國的中國絲路旅行者聯合創始人崔依依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美國認為按照比例分配這些資源就是公平,但是,亞裔的成績在美國各類族裔中是相對較高的,按照比例進行分配,反而抹殺了一些學子進入名校的權利。

亞裔話語權弱

2015年時,歐巴馬政府並沒有受理該訴訟。有評論認為,此次當局政府如動用行政力量對一個大學展開調查,將是前所未有的。

《華盛頓郵報》刊文分析稱,儘管此次調查的重點似乎是針對亞裔的歧視,但美國白人的權益也或因「種族配額」制度受損。司法部的這次行動是為了激勵將川普推上總統之位的白人選民。此次動作也預示著司法部長塞申斯想要促使司法部民權局顛覆歐巴馬前政府的一系列政策。

亞裔學子在大學錄取中遭遇不公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有分析指出,其根本仍在於亞裔在美國社會中的話語權較弱,政治參與度不高。

全美山東同鄉會聯合總會會長彭壽臣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很多亞裔不太願意出頭,不太習慣為自己發聲。亞裔團體之間配合度不夠高,整體力量不夠強大。除此之外,亞裔社團的活動圈子大多還是局限在亞裔群體內部,和其他族裔的之間的橫向交流較少,因此造成政治影響力很弱。

據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報導,華裔構成了亞裔抗議聯盟的大多數。

正如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所言,華裔是一個特別重視教育的族群。美國「價格經濟學」網站指出,美國精英學校擁有強大的力量。在美國歷史上,名校很多時候都掌管著通向財富、權力和知識的大門。華裔作為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落地生根的少數族裔,同時也出於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希望能通過高學歷獲得一份相對穩定並且受人尊敬的工作。

「近幾年來華裔社團發起的這幾次抗議活動不斷喚起了美國華裔群體的意識和深層思考。」彭壽臣說。

維權道阻且長

哈佛大學憲法學教授富子·布朗納金(音譯)認為,此次司法部的調查行動不會帶來很大影響,因為美國最高法院已經表示了對平權法案的支持。

不過,能讓主流社會重視自己發出的聲音總是好的。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網站援引該抗議聯盟的原始成員之一李斯旺(音譯)的話稱:「我感到一陣新鮮的風吹了過來。」她希望,司法部的這次決定能夠激勵針對其他常春藤盟校的抗議活動。

「作為第一代移民,我深刻地體會到發出自己的聲音是多麼重要。即使它最初微不可聞,但只要你鼓足勇氣,高聲疾呼,總有一天,你的聲音會被聽到。」

現在的關鍵在於團結起整個亞裔群體的力量,順勢而上。據美國《僑報》報導,近日,前舊金山灣區庫柏蒂諾市市長、現任市議員張昭富與前庫柏蒂諾學區委會廖本榮,在舊金山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亞裔團結起來,抗議到底。

但是,這件事或許言易行難。

蔡文耀指出,亞裔中有很多族群,不同族群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未必每個族群都會積極參與進來。

另一方面,進一步改善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扭轉美國主流社會對亞裔群體的刻板印象,或許也是一條出路。

彭壽臣認為,亞裔在申請大學時,其成績、特長、參與的活動等等,確實呈現出一些「同一化」的特點,而在領導力和團體協作能力的培養上,略微有所不足。「增強對子女綜合能力的培養,打造多元化特色,對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彭壽臣說。(來源:環球網)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環球網)

相關焦點

  • 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美國最著名的高校哈佛大學最近正在發生一件影響在美亞裔歷史的大事。據多家美媒消息,文件顯示,美國司法部正在對哈佛大學在招生工作中使用種族考量的做法展開調查,並認定這「不符合」聯邦法律。所謂種族考量,就是哈佛大學打著「平權法案」照顧少數族裔的幌子,在大學招生過程中嚴重偏袒非裔和西語裔,讓眾多聰明又勤奮的亞裔學生不得不達到更嚴格的標準才能被哈佛大學錄取。
  • 哈佛再陷歧視疑雲,「平權法案」惹的禍?
    據BBC中文網報導,上周五,在波士頓的法院動議中,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FFA)稱,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美籍申請者,招生時更傾向於白人、黑人以及西班牙裔學生,即使亞裔的入學考試分數較高,但他們在品格方面普遍取得較低評價。
  • 涉歧視美籍亞裔學生遭訴 哈佛大學獲多所高校支持
    中新網8月1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成員學府和多間大學聯署支持哈佛大學,向波士頓聯邦法院呈交意見書,要求法庭在哈佛大學被指涉嫌歧視美籍亞裔申請人的訴訟中,判哈佛大學勝訴。
  • 廣州日報: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原標題: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本月17日,美國一個代表被拒收的亞裔學生組織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這一聯邦訴訟稱,哈佛大學招生時以平權法案為依據,為保證少數族裔入學比例,特別限制亞裔學生入學人數,部分亞裔學生即使成績十分突出也不能被錄取,構成逆向歧視。
  • 哈佛陷入聲譽困擾:歧視亞裔 錄取不夠格的「哈二代」
    你很難分辨頂級高校們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具備培養出最頂尖人才的教學實力,還是因為本身就已經擁有了最頂尖的人才。不僅優秀與否難以分辨,現在頂尖大學們連教育公平也難保證。近日,哈佛因為一則訴訟案而處在風口浪尖。由愛德華·布魯姆(Edward Blum)創立的學生公平招生(SFFA)團體,指控哈佛在遴選學生的過程中,為了平衡各種族數量,以一種歧視亞裔的方式來調整招生策略。原告SFFA聘請了杜克大學的經濟學家Peter Arcidiacono,幫助分析哈佛大學提供給法院的錄取文件。
  • 哈佛大學在「亞裔招生歧視案」中勝訴,但有關錄取公平的爭議遠未結束
    這場官司開始於2014年,一個名為「學生爭取公平錄取」(下稱「SFFA」)的非營利組織提起訴訟稱,哈佛大學在錄取時對亞裔採取歧視性招生政策,限制了被錄取亞裔美國申請人的數量。美國時間10月1日,美國聯邦地區法院裁定稱,哈佛大學在招生錄取中未有意歧視亞裔美國學生。
  • 弗洛伊德事件讓美國陷入種族歧視「自我審查」
    近日美國開始一場砸歷史人物雕像的群眾運動,那些凡是在歷史上跟奴隸制和種族歧視有關的歷史人物均遭到「清算」,就連美國「國父」也未能倖免。美國當地時間6月18日晚,一尊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的喬治·華盛頓雕像被示威者用繩子拽倒,在此之前,示威者將美國國旗付之一炬並扔在雕像上。
  • 美國警方區別對待白人和黑人 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是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毒瘤在美國,種族歧視在美國已經有了長期的歷史,它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深受著歷史的影響。從十七世紀非洲黑奴的引進開始,受奴隸制和宗教歧視的長期影響,相對於美國的白人,美國黑人作為一個群體在很多方面都處在明顯的劣勢。
  • 那些年川普「煽動」的種族歧視暴力
    種族歧視深深植根於美國社會,此次警察暴力執法事件更是在全美範圍內點燃了民眾的熊熊怒火。據CNN報導,截至目前,全美各地的抗議活動已持續一周之久,示威者不斷高喊 「我不能呼吸」的口號,呼籲正義與公平。可在這個時候,川普政府不僅未在第一時間採取得力措施化解民憤,還公開發表有種族歧視嫌疑的言論,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 哈佛涉招生歧視 面試官撰文力挺亞裔:別放棄築夢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被控招生涉嫌歧視亞裔學生一案,根據代表亞裔美籍學生狀告哈佛的「學生公平入學」(SFFA) 組織,向法院遞交的哈佛2013年對其招生政策所做的內部調查報告,幾十年來亞裔錄取名校門坎高,獲得了佐證。
  • 人民日報: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妮特·戈登說:「非洲裔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非洲裔尤其是年輕非洲裔被假定為罪犯,隔離在充分享有公民權的邊界之外。」   聯合國嚴重關切美國執法司法領域的種族歧視問題。   非洲裔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各種隱性和顯性歧視。《今日美國報》2016年報導,在西雅圖和波士頓等城市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優步軟體叫車時,非洲裔乘客等待時間要比白人乘客大約長30%,且預約被取消率比白人乘客高出一倍。英國《金融時報》2016年11月16日報導,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項實驗研究證明,生活中處處體現出對非洲裔美國人的隱形歧視。
  • 種族歧視:華人被邊緣化的根源
    在員警、武裝部隊和國立大學中,高層領導不讓非馬來人擔任,華人升遷極為困難。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黨署理主席賽胡先阿里博士應對李光耀的評論指出,馬來西亞的確存在種族歧視以及族群被邊緣化的現象。印尼華人處境艱辛印尼同樣實行主流民族優先的政策。印尼排華的激烈程度舉世聞名。華人長期被視為「非原住民」,受到極為不公正的待遇。
  • 白人女性做「眯眯眼」涉嫌歧視華人,被批評後怒嗆:我是哈佛的!
    :08:45 來源: 牛六愛娛樂 舉報   眾所周知,美國今年最嚴重的除了疫情之外,還有種族歧視
  • 黑人真的反對種族歧視?實際上他們只是反對自己被歧視
    我反對種族歧視並不是支持這種垃圾人,而是我認為種族歧視本身是不應該被提倡的行為。而通過這個視頻中的黑人,我們甚至可以看出為什麼黑人在全球的反種族歧視運動屢戰屢敗甚至逐漸妖魔化? 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黑人本身的價值觀就是割裂的。
  • 從《追尋記憶的痕跡》科學家的經歷中看種族歧視
    《追尋記憶的痕跡》是猶太人埃裡克.坎德爾所著,這是一本自傳體著作,同時它也是一本記錄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發展歷程的著作,它還是一本「赴美留學指南」,更是一本記錄奧地利不光彩歷史的史書,從作者埃裡克坎德爾親身經歷的講述中,我們仿佛親身經歷那段歷史,領悟種族歧視帶給人們的種種痛苦。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
    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安妮特⋅戈登說:「非洲裔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公民。非洲裔尤其是年輕非洲裔被假定為罪犯,隔離在充分享有公民權的邊界之外。」聯合國嚴重關切美國執法司法領域的種族歧視問題。非洲裔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各種隱性和顯性歧視。《今日美國報》2016年報導,在西雅圖和波士頓等城市的調查顯示,在使用優步軟體叫車時,非洲裔乘客等待時間要比白人乘客大約長30%,且預約被取消率比白人乘客高出一倍。英國《金融時報》2016年11月16日報導,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項實驗研究證明,生活中處處體現出對非洲裔美國人的隱形歧視。
  •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承認該校種族歧視歷史,美國教育部啟動調查
    《華爾街日報》9月18日消息,美國教育部對普林斯頓大學啟動一項民權調查,此前該校校長稱,普林斯頓大學有很長的種族歧視歷史。報導稱,對普林斯頓大學的調查是美國聯邦官員在過去四個月內至少第三次因種族問題對名牌大學展開調查。
  • 種族歧視:一個主義,多重面具
    三大表現形式種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社會行為:它相信不同種族或膚色可以解釋人與人之間特徵及能力上的差異,相信一定的種族優於其他種族;它還是一種憑藉種族或膚色判斷而引發帶有偏見或歧視傾向的言行。從這個意義上講,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在含義上有時可以交替使用。
  • 傅滿洲種族歧視,但我們不會!
    (因為第一次直播有關華裔的解釋被人帶偏了節奏,這次也算是再次解釋說明)肯定「傅滿洲」極具種族歧視!在簡單的幾句雞湯開場白之後,劉思慕開始講目前爭議最大的「尚氣辱華問題」。他展示出了一本《功夫大師》漫威漫畫書,封面上是尚氣將自己的父親傅滿洲打翻在地。
  • 中國為什麼沒有種族歧視?吃瓜群眾:地域歧視比種族歧視更可怕
    在美國,種族歧視更加嚴格,他們在17世紀專門為黑人制定了法律,並實行種族隔離,黑人沒有資格與白人一同上學,也甚至不能乘坐白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更不能與白人通婚。黑人站在白人人群中,他就像個異類,不會有人同情他,只會傳來刺耳的嘲笑,他沒有做錯什麼,只是因為他是黑人,所以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