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歧視美籍亞裔學生遭訴 哈佛大學獲多所高校支持

2020-12-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1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成員學府和多間大學聯署支持哈佛大學,向波士頓聯邦法院呈交意見書,要求法庭在哈佛大學被指涉嫌歧視美籍亞裔申請人的訴訟中,判哈佛大學勝訴。

當地時間2018年5月24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大學舉行畢業典禮

據悉,常春藤聯盟其餘七大學府,以及杜克大學、埃默裡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史丹福大學,合共16間著名大學,7月30日向法院提交法庭之友狀書(friend-of-the-court brief),指聯邦政府禁止學校在錄取學生時考慮種族因素是「極大的幹預」,要求法庭在哈佛大學被指涉嫌歧視美籍亞裔學生的訴訟中,判哈佛大學勝訴。有關案件將於10月開審。

報導稱,多間學校在狀書表示,招生在本質上屬於教育層面的判斷,受到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的保障,而個別教育機構長期以來一直獲授予決定學術自由範疇的權利。

文件指出,教育機構擁有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權利,對設定入學標準作出學術判斷,特別是判斷甚麼類型、質量、數量的學生或多元化程度,可以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經驗,如果頒定高等院校在收生時完全不能考慮種族因素,這將是對大學學術自由的極大侵犯。

此前,哈佛大學在2014年被「學生為公平錄取」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起訴,聲稱哈佛的招生程序違反憲法,不符合聯邦民權法,故意歧視美籍亞裔學生,即使美籍亞裔學生的學業成績比其他種族的學生為佳,但獲取錄的比率卻偏低。

該組織7月30日表示,明白哈佛重視多元化,但如果使用種族來實現這目標,這做法是錯誤的。

同日向法院呈交文件支持哈佛大學的,還包括杜克大學一名法學系教授,一群在讀、將入讀哈佛的學生及畢業生,以及37個代表研究型大學、法學院、私立學院等的高等教育協會。

美國司法部也正調查哈佛大學涉嫌種族歧視美籍亞裔學生的指控,今年春天曾敦促法院公布一系列與哈佛入學政策有關的文件和數據。

發言人拉科(Kelly Laco)表示,司法部的調查仍在繼續,保留酌情參與訴訟的可能性,以確保所有民眾免受於任何形式的非法種族歧視。

相關焦點

  • 哈佛涉招生歧視 面試官撰文力挺亞裔:別放棄築夢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被控招生涉嫌歧視亞裔學生一案,根據代表亞裔美籍學生狀告哈佛的「學生公平入學」(SFFA) 組織,向法院遞交的哈佛2013年對其招生政策所做的內部調查報告,幾十年來亞裔錄取名校門坎高,獲得了佐證。
  • 哈佛再陷歧視疑雲,「平權法案」惹的禍?
    據BBC中文網報導,上周五,在波士頓的法院動議中,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SFFA)稱,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美籍申請者,招生時更傾向於白人、黑人以及西班牙裔學生,即使亞裔的入學考試分數較高,但他們在品格方面普遍取得較低評價。
  • 哈佛陷入聲譽困擾:歧視亞裔 錄取不夠格的「哈二代」
    近日,哈佛因為一則訴訟案而處在風口浪尖。由愛德華·布魯姆(Edward Blum)創立的學生公平招生(SFFA)團體,指控哈佛在遴選學生的過程中,為了平衡各種族數量,以一種歧視亞裔的方式來調整招生策略。原告SFFA聘請了杜克大學的經濟學家Peter Arcidiacono,幫助分析哈佛大學提供給法院的錄取文件。
  • 哈佛大學在「亞裔招生歧視案」中勝訴,但有關錄取公平的爭議遠未結束
    記者 | 司雯雯1被起訴「招生歧視亞裔學生」的哈佛大學在今日獲得勝訴,但對其錄取制度涉嫌種族歧視的質疑還未結束。這場官司開始於2014年,一個名為「學生爭取公平錄取」(下稱「SFFA」)的非營利組織提起訴訟稱,哈佛大學在錄取時對亞裔採取歧視性招生政策,限制了被錄取亞裔美國申請人的數量。美國時間10月1日,美國聯邦地區法院裁定稱,哈佛大學在招生錄取中未有意歧視亞裔美國學生。
  • 種族歧視還是矯枉過正? 哈佛大學同意交出資料
    哈佛大學建校380年來首棟以華人命名的教學樓「趙朱木蘭中心」 新華社記者李暢翔攝2015年5月,64名亞裔學生向美聯邦政府提出申訴,指控哈佛大學的招生程序明顯歧視亞裔學生。美國司法部近期正對此案展開調查,此前要求哈佛大學在12月1日之前遞交相關文件,否則將被起訴。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是被爆涉嫌歧視亞裔學生醜聞以來,哈佛大學首次同意交出學生資料。不過,哈佛大學答應交出資料是有條件的,即司法部律師只能在哈佛大學律師辦公室裡查閱相關學生資料。
  • 美國名校錄取歧視亞裔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孩子還能靠什麼「爬藤」
    引言   最近,哈佛大學被告了。   非營利組織「大學生公平錄取」起訴哈佛大學歧視亞裔美籍申請者,招生時更傾向於白人、黑人以及拉丁裔學生,而這些學生的考試成績並不如亞裔學生。   作者:靜思,坐標美國,專欄作者,育有一子。
  • 從亞裔告哈佛案看美國亞裔為什麼反對平權法案?
    傳統上,亞裔之所以被稱作模範,不僅是人們覺得他們聰明好學,成績優異,而且有平和安靜,溫文爾雅的性情。多年來,他們給美國人的印象常常是默默耕耘,吃苦耐勞。但是從2014年以來,亞裔不再安靜守己,也不再接受現狀。在加州,亞裔(尤其是美籍華裔)領導的政治宣傳和遊說,阻止了加州政府重新啟動在州立高校的錄取中考慮種族和民族因素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以下簡稱AA)。
  • 逆向種族主義:為何「平權法案」會讓亞裔學生考學難?
    「有限度考慮學生種族以實現多元化」的招生方式未構成對亞裔學生的歧視,符合最高法院先前的判例(stare decisis),維持地區法院原判。通過搜集到的一些申請者個人檔案和往年的集合數據,以及對幾名招生官的問詢,原告指出哈佛大學普遍地對亞裔學生的受歡迎度,受尊敬程度,勇氣,善良等主觀因素打出明顯低於其他種族的分數,從而抵消亞裔在考試分數,平時GPA,和課外活動所取得的客觀評價的高分。
  • 在「種族平等」的美國,華人卻被這樣歧視
    美國最著名的高校哈佛大學最近正在發生一件影響在美亞裔歷史的大事。據多家美媒消息,文件顯示,美國司法部正在對哈佛大學在招生工作中使用種族考量的做法展開調查,並認定這「不符合」聯邦法律。所謂種族考量,就是哈佛大學打著「平權法案」照顧少數族裔的幌子,在大學招生過程中嚴重偏袒非裔和西語裔,讓眾多聰明又勤奮的亞裔學生不得不達到更嚴格的標準才能被哈佛大學錄取。
  • 美國中文網:在美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受限多
    中新網3月13日電 美國中文網刊文稱,近日,一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學入學考試作弊案震驚了不少人,其被告人數之多(44人)、持續時間之長(2011年起)、牽涉學校之廣(包括斯坦福、耶魯、南加大、洛杉磯加大等名校)、作弊手法之多(假冒學生運動員、槍手代考、篡改答案等),都屬少見。
  • 美國司法部起訴耶魯大學: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申請者
    美國司法部於當地時間8日起訴耶魯大學,指控該校違反聯邦民權法,歧視亞裔美國人和白人申請者,而偏袒特定種族的申請者。據《華盛頓郵報》9日報導,美國司法部在對耶魯大學的招生情況進行了為期兩年的調查後,指出該校在招生時重視種族因素,過於偏袒某些特定種族的申請人,包括非裔、西班牙裔、美國原住民、太平洋島民以及柬埔寨人、寮國人和越南人在內的亞裔外國公民。而與之相對,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在錄取時遭到歧視。
  • 廣州日報: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原標題:哈佛被告折射美平權法案困境   本月17日,美國一個代表被拒收的亞裔學生組織將哈佛大學告上法庭。這一聯邦訴訟稱,哈佛大學招生時以平權法案為依據,為保證少數族裔入學比例,特別限制亞裔學生入學人數,部分亞裔學生即使成績十分突出也不能被錄取,構成逆向歧視。
  • 冤有頭債有主,明明是白人歧視黑人,為何受傷的總是亞裔?
    (抗議示威者焚毀警察,甚至槍擊警員)其實美國每年都會發生種族騷亂,這是美國的基因所決定的,因為在美國的社會中,白人和黑人至今的矛盾是不可能被消除的。而且黑人的犯罪率確實很高,這進一步加劇了白人和黑人之間的對立。
  • 亞裔的奮鬥史,在美國「平權」路上化為泡影
    多年來,哈佛等多所美國頂尖大學一直被質疑對亞裔的錄取存在歧視現象,例如,通常給「在個人特質(例如善良和領導力)方面給出低分」。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Prabhudev Konana寫道, 「這種偏見使亞裔美國人感到沮喪,儘管他們的社區聲稱擁護和支持各行各業的多樣性。」
  • 中介「捉刀」或成中國學生留學的一大硬傷
    如果你擁有1500分以上的SAT(由美國大學委員會主辦的一項考試)成績,想要申請一所美國的常春藤高校,那麼,請問你會找一個留學中介來為你「把把關」嗎?
  • 白人歧視黑人,所有人都歧視亞裔,這就是好萊塢現狀麼?
    今天就想和大家談談國外影視圈的「亞裔歧視」。,   在美國,不是那些黑叔叔一直被白人歧視麼?   典型的亞裔形象   亞裔形象在好萊塢電影早期就出現了,不過都是以負面形象為多
  • 楊安澤:身為亞裔「感到羞恥」,遭種族歧視要積極向美國展現忠心
    近日,美籍華人楊安澤退出美國總統競選,並在《華盛頓郵報》上撰寫文章稱,在新冠疫情之下,他發現有被路人在用異樣的、帶有指責性的眼神看自己,於是他對自己身為亞裔感到「有些羞恥」。他強調不要去追究製造歧視的人,反讓亞裔「逆來順受」來「討好白人」。自從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在川普等政府高官推波助瀾下,美國國內因疫情導致針對亞裔的歧視、仇恨犯罪案件飆升。
  • 考研難度低的四所211大學,沒有學校歧視,適合「雙非」學生報考
    還不包括名校一般都有非常多的保送名額,對於非名校尤其是"雙非」高校的學生來說,很不佔優勢。小編為大家推薦四所性價比非常高的211院校,不會歧視"雙非"的本科生學歷,而且每年招收的學生數量也非常多,值得考研的學生注意。
  • 中國神童入美籍後成哈佛教授,沒有回國打算,他的解釋讓眾人沉默
    1978年,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建議中國高校招收少年班學生,很快這一建議就被採納,中國多所著名的高校都將少年班進行地如火如荼,可是沒多久後,這些學校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停止了少年班的開設。現如今,只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三所學校有少年班。尹希於1996年進入中科大少年班,此前他已經多次展現自己神童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