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婚了》讓所有在婚姻中的女性後背一涼

2020-12-12 澎湃新聞

原創 伊莎貝拉isabella 藍小姐和黃小姐

韓國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播出第一期就登上了韓國熱搜,沒多久又紅遍了亞洲,在中國也引起了一波熱度。

人們最先是被題材的大膽震懾住了。離婚夫婦,尤其是明星離婚夫婦再度重逢,在同一個屋簷下同住三四天,一切都放在鏡頭前播出,這種真人秀也未免太刺激了吧?

所以也有人狂喊,雙宋夫婦也來參加這個節目吧,絕對能火出天際,成為宇宙第一綜藝啊。

題材的新穎和大膽固然很博眼球,但是三期節目看下來更被內容觸動心扉。

不得不欽佩節目組的真誠,很難想像前期做了怎樣大量的、艱苦的溝通工作,才能說服這幾對夫婦放下顧慮,決定讓千萬觀眾一起旁觀這場人生中的大事件。

▲上下兩對是離婚夫婦,中間那對是MC。

離婚夫婦再度重逢這種事是劇本很難寫出來的。他們的真實關係、相處氛圍如何,他們之間的對白、表情,某種意料不到的發展方向、他們的心理活動,我們觀眾、尤其是有過婚姻的觀眾,其實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目前出現的兩對前夫妻基本上都貢獻出了極為真摯、甚至讓人不忍目睹的婚姻心態。

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婚姻對於女性來說竟然是如此巨大、也如此沉重的一個命題。

六十多歲的離婚女人和二十多歲的離婚女人,中間隔著幾代人,社會文明已經高速發展,然而,她們的背後,仍是一些一脈相承的東西……

62歲前妻:不被愛的妻子的終極「復仇」

第一對出場的夫婦是62歲的女演員鮮于銀淑和70歲的男演員李英河。

▲20多歲與60多歲的對比,男人臉上沒什麼變化,女人的臉變化大啦,由天真變得冷峻。

兩位都是演員,電視劇也演、電影也演,屬於並不大紅,但也算得上影視圈常青樹。兩個人在八十年代達到事業頂峰,1981年結婚。

老婆鮮于銀淑年輕時也是活力滿滿的美少女,一直沒斷了拍戲。

中年之後是很多經典韓劇的萬能配角,比如《浪漫滿屋》裡的英宰媽媽。

沒錯,這個場景接下來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隻小熊》了,友情提供一下動圖吧。

李英河呢,年輕時是帥氣小生,人到中年也有大叔的味道,事業生涯也很順。

他也是韓劇裡經常出現的臉,比如當年哭死整個亞洲的《對不起,我愛你》中飾演恩彩的爸爸。

兩個人在1981年結了婚,鮮于銀淑還很年輕,只有23歲,李英河31歲。

按照節目MC的說法,李英河當年很火,屬于帥氣小生,可以對標現在的李棟旭或者孔劉。鮮于銀淑嫁給了一個自己仰慕的人。

這是一樁八十年代典型的婚姻形態。

戀愛並沒什麼轟轟烈烈,無非是約會幾次,然後就急匆匆地奔著結婚去了。新婚旅行在釜山僅僅呆了一天,妻子懷孕,隨後生下兒子。一切都按照進度、合理進行。此後婚姻持續了26年。

2007年二人宣布離婚,當時整個韓國都為之震驚,因為兩個人的婚姻已經持續很久了,看起來似乎非常穩固,媒體給出的標題是「Long-Time Star Couple Agree on Divorce」,彼時,鮮于銀淑49歲。

他們並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問題,鮮于銀淑說「沒什麼特別的理由」,並且還說了一句「再婚的可能還是充分存在的。」

可是,離婚後的13年裡,兩個人沒有再婚,都維持著單身。當然生活中到處充滿了交集,畢竟他們有孩子也有了孫女,兩個人似乎還延續著親人之間的關係,但是從來沒有單獨共處一室過。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答應要參加《我們離婚了》三天兩晚的同居生活。

也是在這兩期節目中,我們似乎能抽絲剝繭地尋找出兩個人離婚的原因,以及,直觀地看到男女雙方在婚姻中、婚姻後截然不同的狀態。

鮮于銀淑是一個怎樣的妻子呢?

雖然她一直是職業女性,自己掙錢自己花,但因為年代的關係,她是典型的東亞社會父權制度規訓下的「賢妻良母」。一生只講奉獻,小心翼翼地維護家庭,仰仗丈夫的權威。

雖然心中有諸多委屈、諸多不滿,但她選擇隱忍不發,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自我開解與自我消化,一直到消化不了為止。

我們可以看到即便已經離婚13年之久,她身上還是揮之不去那種「順從者」和「照顧者」的影子。

出發前記得給前夫帶食物:

進門第一件事是檢查煤氣、碗筷、鍋,默默地把自己歸屬到做飯的角色中。

做飯時前夫問「需要幫忙嗎?」她回答了一句很多妻子或者媽媽都常說的一句話:「不用,你等著吃就行。」

吃飯時總是盯著前夫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前夫的筷子動到哪裡,她的心就跟到哪裡,她甚至主動剪掉烤肉烤焦的部分,給前夫嫩肉,「烤焦的我吃」。

主動添飯,是表達關心的直接辦法。

於是我們也不難想像前夫李英河是個怎樣的丈夫,他更像是一個被寵壞的男人。

不光是妻子寵他,在他那個年代,整個社會對於已婚男性都充滿著偏愛和包容。

男人們無需為婚姻多付出心思,更不要提奉獻出什麼,他只是安然地接受著社會結構對於男性的饋贈,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業、朋友和個人愛好上。

所以我們看到人到暮年的他依然享有高質量的生活,熱愛攝影,家裡滿滿當當的攝影器材。

愛好聽音樂和彈吉他,收藏著很多膠片。有一大群朋友,熱愛聚會,對喝酒也有品位,朋友仿佛遍布整個韓國,每天檔期不斷,過得很開心。

更爽的是他擁有極好的睡眠,用他的原話是「我睡著了被人背走都不知道。」即便是和前妻第一天約會,如此忐忑和心事重重的情況下,依然是一秒入睡。

而對比來看,前妻似乎已經很久沒有享受到好的睡眠,離婚後很長一段時間她要靠吃藥緩解抑鬱的症狀。

除了這些之外,李英河在漫長的不平等的婚姻裡也不自覺地養成了很多習慣,那就是對妻子的輕視乃至貶損,尤其在外人面前。

比如他會和朋友戲稱「沒有妻子當然過得好啊」。

朋友來拜訪,當時兩個人已經共處了三天了,他卻說「這是我第一次笑」。

李英河習慣於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不在意、不關心妻子的狀態,仿佛這樣更能凸顯自己的權威與灑脫。

這和很多中國男人的心理簡直一脈相承,早年間我們的社會還存在這樣一種傾向:如果一個男人太過於重視家庭和妻子,會被人嘲笑「妻管嚴」,而「妻管嚴」的潛臺詞是窩囊、沒出息,這是很多男人不願意冠上的綽號。

▲前妻專門為前夫帶了食物,前夫也剛好帶了食物,可那不是給前妻的,而是給「小區居民」的,理由是來住三天要和居民們打招呼。

這樣的兩個人,註定不能有幸福的婚姻。這其中,丈夫是麻木不知的,而妻子的內心早已經堆積了滔天的委屈。

所以,這場13年後的相見變成了大型委屈傾訴現場,前妻幾乎不能停止講話,她呈現出一種勢必要在這3天的時間裡給過去幾十年的人生一個交代的決心。

前妻心裡永遠藏著不能化解的傷痛,那些她歷歷在目的事情。

第一,新婚旅行時本來是二人世界,結果丈夫卻呼朋喚友,還讓妻子先回去,自己和朋友一直喝到凌晨,新婚時代基本上天天在外喝大酒。

▲但我關注的是,即便凌晨四點丈夫回到酒店,可那晚妻子就懷孕了,所以即便是生氣也沒有表達出來,還在凌晨四點配合了丈夫……

第二,生第一個兒子的時候丈夫忙於工作,沒有陪床。

第三,生完兒子沒多久,妻子去火車站接丈夫,卻發現丈夫和另一個女演員行為親密,「幫她提行李,也抓著她的手。」

第四,鮮于銀淑和另一位女演員不和,兩個人鬧了很多次,那位女演員甚至來到她家門口挑釁,可老公依然和那個女演員共同工作很多年,從未考慮過妻子的感受。

而更讓鮮于銀淑耿耿於懷的,是自己儘管那麼疑慮和委屈,卻自始至終沒有對丈夫表達過,她害怕影響丈夫的心情,小心翼翼慣了,也被婆婆勸說「就接受吧」,於是她在鬱悶中生活了那麼多年。

所以此刻的她是既委屈又後悔——以前那些寶貴的青春時光竟然在這樣的心情中被摧毀和浪費掉了,這太不值了。

悔意和不甘變成了最強的衝動,幾十年真情相付的男人近在眼前,鮮于銀淑想要得到補償,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希望丈夫能把她看做女人,而不是「無所不能的媽媽」。

她想要感受被愛的感覺,「那種感覺已經湧到這裡了」。

她預約了化妝和髮型,穿上了裙子,戴上了前夫曾經送她的圍巾,心懷著少女般的忐忑與期待準備赴這場約。

越接近目的地越是緊張,她不停地深呼吸,我們也跟著心潮起伏。

她期待與他見面,好奇他的第一個表情是什麼,她沉浸在能夠重回青春時光的憧憬之中,在前夫馬上要進門的一剎那,她的臉上湧現出甜蜜的光輝。

然而,讓所有人心碎的事情是,前夫並沒有任何改變,他以前是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他沒辦法讓自己更在意、關心妻子,他明明就心如死水。

這場約會一邊是火一樣的女人,一邊是冰一樣的男人。

鮮于銀淑剛見到前夫五分鐘就已經哭了,這讓我想起來小S和黃子佼世紀大和解時撂的一句話「我先哭我輸了」。

她含著淚問出自己心中纏繞已久的問題:

而前夫的回應只有麻木一笑。

三天的時間裡,鮮于銀淑幾乎是見縫插針地想要從前夫嘴裡得到一些什麼,她坦率、勇敢、抱著飛蛾撲火般的決心,問了很多難以開口的問題。

你還記得我們的新婚旅行嗎?你什麼時候決定和我結婚的?你覺得我好看嗎?你當時怎麼想的?你會把我當女人看嗎?

可前夫永遠只有沉默、轉移視線、藉故離開,咳嗽兩聲,或者來一句「你說的我不太懂」。

他說,這就是我的性格,我不愛說話,「用無言的對話來翻篇」。

當她向前夫訴說自己心中的痛苦,尤其離婚後承受著流言蜚語的攻擊,前夫輕飄飄地說「這種事充耳不聞就好了啊,為什麼要在乎這些呢」,然後起身離開。

鮮于銀淑無時無刻不在檢查自己的妝容,希望自己呈現出漂亮的樣子。

而前夫甚至忘記了她戴的圍巾是自己送給她的……

最讓人心塞的是,明明妻子很在意新婚旅行的事情,她不想再有朋友來破壞自己的二人時光,這一次,她全身心地想和前夫度過純粹的三天,可其中有兩天,前夫依然叫來了朋友。

連場外的MC都看不下去了。

這場重逢,鮮于銀淑似乎重新又經歷了一遍在婚姻內的心情,她滿懷期待,卻再一次被冷落、被無視,她的追問永遠沒有答案,對面是一團毫無情感的軟棉花。

她哭了很多回,她用無數的嘗試換回來一個自己永遠不想承認的結論——這場婚姻是徹底失敗的,自己的青春時光終究是遺憾錯付了。

三天之後,兩個人分別,一個擁抱、一句貼心的離別贈言都沒有,連網友們都大呼心疼,不值得,放棄幻想吧!

28歲前妻:更酷,但也更痛苦

鮮于銀淑和前夫的故事告一段落之後,第二位出場的是一對年輕的前夫妻。

前夫崔烤肉,是一位主播,在youtube上有十多萬粉絲。

前妻柳荷葉是網紅,平時拍穿搭和化妝視頻。

兩個人之前經常一起直播,各自的名字也顯示出他們的親密關係,一個是「烤肉」,另一個是烤肉時一定會用到的「紫蘇」,也被翻譯成「荷葉」,說明兩個人是天生一對。

柳荷葉在很年輕的時候遇到了崔烤肉,一見鍾情,非常甜蜜,但是我想那時他們都還沒想到結婚的事。

之所以結婚,是因為意外有了孩子。

二人奉子成婚,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婚姻。女兒四歲的時候二人離婚。柳荷葉在今年2月份搬出了家,把女兒留給了前夫,自己則和媽媽一起生活,很決絕,沒有一點猶豫和糾纏。

如果說鮮于銀淑是基於社會世俗的期待而主動選擇了婚姻,那麼柳荷葉多少有點稀裡糊塗被推進婚姻的感覺。

生女兒時她只有24歲,本身還是個不成熟的孩子。她可能也被突如其來的婚姻實質、被繁重的育兒生活嚇到了。

崔烤肉說過兩個人離婚的原因,從結婚時就埋下了定時炸彈,因為彩禮啊、房子啊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兩家老人鬧得十分不愉快。

尤其是崔烤肉的爸爸,對兒媳婦的成見很深,曾經評價她是「0分女人」,不懂規矩、不知禮節。

在言談中,也得知崔烤肉還有姐姐,姐姐對待這個弟妹也很不滿。

囚困在眾多外界壓力下的小兩口,自然過得不怎麼幸福。再加上兩個人絲毫沒有二人世界,一結婚就有了女兒,丈夫工作忙,妻子年紀輕輕又美貌,但卻成了全職媽媽,疲憊不言而喻。

崔烤肉愚孝,不懂得在中間協調情感,更加偏心爸爸,不顧妻子的感受。這應該是壓垮妻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這件事情的弔詭之處在於,一旦沒有了外界壓力,只有兩個人共處一室時,我們分明能感受得到兩個人還有著深深的感情,還殘存著化學反應,他們很親密很自然很和諧。

剛見面時歡聲笑語不斷,各種小調情也是有的。

洗臉時,前夫很自然地抓起前妻的頭髮,一個洗臉一個刷牙,這不該是離婚夫婦的畫面吧?

前夫幫前妻按摩:

甚至同床而眠。

和鮮于銀淑那對夫婦截然相反的情況是,這對小夫妻中,前夫更積極主動,很想複合。

他主動承擔起做早餐的任務,會給前妻餵飯,經常提及女兒的可愛、女兒的想媽媽,還有意無意地說想再吃嶽母做的飯。

而前妻則呈現出銅牆鐵壁般的防禦姿態,現在的輕鬆歸輕鬆、嬉鬧歸嬉鬧,可絕對不要談復婚的事,更不想回憶過往的甜蜜,心中那片領地一旦封上就很難打開。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多女性看到了其中的「爽」——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辛辛苦苦養兒育女,你不知道珍惜,現在我走了,你也嘗嘗帶孩子的苦吧!

這的確是崔烤肉的真實處境,一個又要工作又要養娃的爸爸不好當,他反覆向前妻懺悔:現在才知道你當時有多辛苦多累。

無論從現實的角度還是情感的角度,崔烤肉都很希望妻子能回來。

從現實上來說,有人幫他照顧女兒,他不用孤軍奮戰,這太划算了;從情感上來說,女兒這麼小就失去媽媽,也讓他於心不忍。

▲前妻在浴室幫女兒洗澡,看到這其樂融融的一幕,崔烤肉差點流淚。

而前妻柳荷葉顯然用極強的理智在告訴自己,不能回去,不要回去。

即便崔烤肉態度如此誠摯,可她實實在在領略到了婚姻對於女性的不友好,作為一個二十多歲、年輕新潮、享受過寵愛與視野開闊的女性來說,再度回到籠子內,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

所以最終的糾結點就剩下了女兒,這也是這篇故事裡最讓人揪心的所在。

對於女兒,柳荷葉的情感應該是複雜的,她沒有太過強烈的母性,大概是現實已經將她折磨得疲憊不堪。

對她來說,離婚後一個月只能見一次女兒也是可以接受的情況。在節目中,最後一天女兒來找媽媽,柳荷葉自始至終對她都是淡淡的,很少親她、抱她。

相較之下,女兒的強烈依戀、捨不得媽媽的樣子讓人看了更加動容。

我們不知道柳荷葉是在盡力壓制自己的情感,以便不失去理智,還是她對女兒的情感確實在慢慢變化。

只能說,破碎的婚姻終究沒有兩全其美的結局,人們也只能在傷痛中學會長大,這是無奈,也是必經的過程。

看了這兩對離婚夫婦的故事,真是讓人感慨萬千。

節目組曾經引用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的壓力與困惑,大部分都與婚姻有關。人類壓力值的第一位是配偶死亡,第二位就是離婚。奇妙的是,第七位是結婚、第九位是與配偶和解。

怪不得MC們笑談,單身保健康、單身保平安。

那麼我們能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什麼啟迪嗎?

或許最直觀的一點是:不要讓太多的人參與到婚姻中來,那樣會讓人陷入迷茫,無法做正確的決定。

無論是鮮于銀淑還是柳荷葉,她們的婚姻中有太多別人的影子。

鮮于銀淑常常念叨婆婆和小姑對自己的好,「她們讓我感受到了情」,這當然顯示了人情與恩義的美好,但也在關鍵時刻讓鮮于銀淑默默地忍受了婚姻的不幸,因為婆婆說「就全部接受了吧」。

但是婚姻是婚姻,有個好婆婆和好姑姐,就可以抵消掉老公的不好麼?

而柳荷葉的婚姻就更不用說,媽媽、公公、大姑姐,都爭先恐後地想對他們的婚姻發表意見,也毫無疑問是婚姻走向破裂的加速器。

怎麼說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父母與長輩的觀念往往停留在他們的時代,根深蒂固,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與新的變化。

像鮮于銀淑這樣的五零尾、六零初的女性已經不滿足於母輩那種僵化、無活力的婚姻形式,開始渴求有質量的情感生活,想要一個體貼的丈夫;

到了柳荷葉這一代女性,又有著男女平權的意識,要活得有尊嚴、有自由,渴望更為個性化和有邊界感的新型婚姻模式。

她們的觀念註定要和父輩母輩有衝突的,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時代進程的問題。這時候,如何把握自己的初心,如何屏蔽掉不利於自己的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第二,人格平等是優質婚姻的基石。

鮮于銀淑和柳荷葉,中間隔著四十歲的人生,可時代進步了那麼久,兩位女性還是說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話。

在婚姻內,需要看老公的眼色。

與老公的溝通,很容易演變成「被訓斥」。

▲鮮于銀淑說老公只對她態度惡劣,對朋友永遠是熱情溫暖。

很多話憋在心裡不敢說,一直積攢、堵得慌。

可能這就是韓國女性的現狀,韓國是一個封建思想嚴重的國家,重男輕女其實比中國嚴重得多,所以雖然兩位女性在各自的事業中都很優秀,也都是獨立女性,有錢、有工作,可她們仍舊被社會無意識地洗腦成婚姻中要「低人一等」的角色,有話不敢直說,要照顧老公的心情,要吃下很多委屈。

她們從戀愛時就自動生成了「崇拜老公」的技能,這是東亞男性社會所讚許的男女關係模式。男強女弱是社會默認的最佳婚姻組合,而這種「崇拜」在戀愛時是情調,可延續到婚姻裡就變成了無形的鐐銬。

婚姻往往對女性要求更高,你要一秒鐘從無憂無慮的女孩變成十項全能的主婦,要盡到妻子的義務,這種義務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持家、做家務、生兒育女等等,正像柳荷葉的公公所介懷的那樣——要懂禮、要拜年、要做飯、要問候。

人格上微妙的不平等註定無法生成有效的溝通,而只有溝通才能帶來活力的、有生機的、有質量的親密關係。

當一個人永遠握著主動權,現實姿態或許平等,但心理姿態卻永遠高高在上時,又怎麼可能有促進情感升華的溝通呢?如果一段婚姻裡只有一方永遠的付出和小心翼翼,那和甄嬛傳時代有何區別呢,那種關係裡有愛麼?那是主人與奴婢,那是奴性。

對於現代夫妻來說,特別是現代女性來說,是不可能的。

第三,男人也是變相的受害者。

很多人認為男權社會裡,男人光顧著撈好處,可隨著時代進步,越來越多的例子顯示著,當一個男人被社會無意識寵成了愛無能患者,他們的結局也好不到哪裡去。

就像李英河,我不願意說他是渣男、是自私鬼,我只是可憐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親密關係無能者。

他其實也懷著善良的初心,想要藉此機會修復關係、一掃陰霾,或者彌補對妻子的虧欠。他曾在飯桌上真摯地說過自己的想法:「我也是沒有多少路可走的人了。」那是唯一一次讓我這個觀眾為他動容的時刻。

為妻子念詩、為妻子拍照,帶著膠片音樂想要營造氣氛,這已經是一個70歲古板老舊男人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他又何嘗不嚮往深邃的情感,他反覆沉醉於一首歌《關於愛的悽涼》,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他在反覆琢磨著「愛」,可社會教育塑造了他的性格,沒有給他相應的能力。

他不懂愛,不懂情,不會浪漫,不懂得呵護女人、關照女性,所以他親自品嘗了苦果——自始至終沒有體會到更深沉的愛情,只能在酒肉朋友的恭維中找回一點莫名的自信。

而且相比起前妻的勇敢、不顧一切的、熱烈的表達,他甚至連表達這種遺憾的能力也沒有,只能一個人默默地無言而立。

到了崔烤肉這一代男性,他們更明理、更紳士、格局也更大,在愛的能力上比起父輩來強了不少,可男權、父權的影響實在太根深蒂固,這讓他們也更加陷入矛盾。

一面是和前妻獨自生活時的本性流露,他會逗她開心,會呵護體貼她,是個很棒的男友和老公;

一面又要在爸爸和妻子中做選擇,太過威嚴的父親往往會養出懦弱的兒子,而一個懦弱的兒子又怎敢忤逆父親的權威?這仿佛是個死循環。

所以,明知是錯,卻無能為力,這是崔烤肉的人生困局。

社會結構的不平等帶來了諸多貽害,而這些貽害也漸漸開始蠶食強勢性別本身,這真的是天大的笑話,也是男性們想像不到的發展方向。

正像前幾天有一篇公號文章《縣城的蝴蝶效應》廣泛流傳,講了一件很啼笑皆非的時代現象:

被寵壞的男性本來是婚戀市場上的主宰,可隨著越來越多年輕女性受到教育、開始獨立、開始覺醒,她們不願意再委身於沒有質量的婚姻,這導致很多適齡男青年找不到老婆;

這些男青年轉而去追求已婚婦女。而這些已婚婦女由於稀裡糊塗地進入到了婚姻,從沒享受過愛情的滋味,所以一追就跑,丟下老公,和小鮮肉遠走高飛。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奇景:小縣城裡越來越多單身爸爸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勞累艱難。

▲來源:《縣城的蝴蝶效應》

雖然這樣的情形並不具有普遍性,可也彰顯了一個真理——有實力才有話語權。

當個人力量無法左右時代格局時,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讓自己的力量更加強大,這是我們的底牌,能讓我們更從容鎮定地坐在牌桌之上。

這也是我對鮮于銀淑和柳荷葉的欣慰之處——不管婚姻如何,她們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事業。

鮮于銀淑的職業能力超乎尋常地強大,她每一年都有新戲要拍,哪怕是懷孕生子也沒有耽誤,一直延續到現在。這讓她有足夠的底氣,即便沒有愛,也能夠生活無憂,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安全感。

▲鮮于銀淑的家溫馨雅致,代表著她不俗的經濟能力。

而柳荷葉更是如此,她還很年輕,也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並沒有纏綿於晦澀難辨的婚姻泥沼裡,選擇了果斷抽身,這更像是某種明智的「止損」,儘管她仍要付出母女分離的代價……

米蘭昆德拉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收穫高質量的親密關係,為自己考慮多一些,更堅定、更自我、更清晰。

也希望男性能在時代中有所進步,因為一旦愛無能,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身邊的家人,最重要的是,現代女性也不打算再忍了,還有求生欲的男生就看著辦吧……

原標題:《看片||《我們離婚了》讓所有在婚姻中的女性後背一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離婚一時爽再婚下水管,面對婚姻不幸日本女性怎樣優雅離婚?
    然而近年我們的離婚事故高發並超過日韓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天我們且來分析下中日女性離婚背後的故事。任何時候,存在即合理,如今我們的社會取得不斷發展進步,人們思想也開始轉變,「男女平等」開始日益深入人心。與古代的男權社會為主相比,平等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 離婚冷靜期正式實施了:關於婚姻裡的3個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意外的是,很多人對冷靜期的理解,卻依然只停留在了離婚時。婚姻就像做生意,如何經營也是講究門道的,而這門道裡,藏著3個真相,越早知道越好。絕大部分的離婚都是蓄謀已久,而非一時衝動前幾天,知乎上有個離婚的話題,引起了熱議。婆婆要來我家住,老公用兩小時說服我,我說我勉強同意並不能開開心心接受,老公一氣之下提出離婚,我不對嗎?
  • 觀《婚姻故事》有感:從離婚中看婚姻中的得與失!
    走向離婚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出軌、家暴、性格不和……在這部電影中,一開始就進入了婚姻調解,男女主各自訴說對方的優點,試圖回憶起相愛時的初心,重燃感情。他們在考慮是否還能挽回或者應該挽回嗎?兩人都是高素質人群,男的不花不渣,女的通情達理,卻鬧到離婚的地步,初看令人不可理解。故事中的主角都能感受得到彼此的愛意與依賴,但長期習慣變成了忽視,漸漸失去了彼此。劇情中描述著生活的過往,一幕幕片段的回憶,那不是輕易可以放下的事情,但當走到需要放下、這些累積的過程中,是否能提早察覺呢?
  • 《圍城》裡三句話,年輕時以為是勸勉,如今想起來後背發涼
    通讀過《圍城》以後,裡面的三句話,年輕時以為是勸勉,如今想起來後背發涼!但是疫情的時候,卻又很多離婚的家庭重新選擇了復婚,原因林林總總。不過愛情既然尚在,那就幸福生活下去吧。但是對於那些還沒有邁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應該如何辦呢?畢竟婚姻這個地方人生地不熟,自己還是個孩子,轉眼就要結婚成為大人了。如果你不知道他/她適不適合跟你結婚,那就帶著她去旅行吧。
  • 從文章和馬伊琍的離婚微博中看唐代婚姻制度中對女性的保護
    兩人的文字各自引用了唐代一段離婚文書的兩句話:「一別兩寬」和「各生歡喜」。總所周知,唐代風氣開放,婦女地位較別的朝代為高,在婚姻法律中對婦女也有所保護,尤其是離婚婦女是可以帶走自己的陪嫁財產,並可能會有一定額外補償的。
  • 一句「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道盡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堅強和獨立
    可當丈夫出軌一個離異女性時,所有的東西都歸零,重新開始。生活優越安逸的全職太太羅子君與丈夫陳俊生離婚後一切歸零。35歲的羅子君,遊手好閒(全職太太)已做到資深。若不是丈夫突然提出離婚,她就打算這樣四體不勤地過下去。毫無工作經驗的中年棄婦闖入社會,還拖個孩子,子君的人生從安逸到谷底。
  • 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女人必看的婚姻演練場
    在外人看來,是因為兩人沒耐心,把婚姻當兒戲,一言不合就鬧掰,可是在當事人眼裡,婚姻就是個失望——給次機會——再次失望的過程。 人對一段穩定關係的依戀遠比我們想像中高得多,在選擇離婚之前,大多數夫妻都曾有過努力。
  • 專業律師對離婚女性的忠告
    歲月如梭,女性從三從四德,夫為綱的傳統理念中慢慢解放出來,開始展現獨立的一面:經濟的獨立、情感的獨立、婚姻的獨立。在破裂的感情和帶來痛苦的婚姻家庭關係下,越來越多勇敢的女性站出來,結束一段不良的婚姻關係,不忍讓、不迴避、不將就。我認為這是時代進步最好的表現。在婚姻關係中,主要有幾塊需求:物質需求、安全感需求、精神需求。
  • 婚姻的反義詞不是離婚是:你忘了我們的約定
    他說的頭頭是道兒,我師傅無法反駁,可是我總覺得自己中有些不對勁的地方。婚姻反義詞,真的是離婚嗎?靜靜地呆坐在那裡想了許久,就連要教侄兒做功課的事情,都已經忘記了。在我們的婚姻當中其實表面上,說句實在的似乎確實它的反義詞就是離婚。
  • 史書中這一線索,讓人後背發涼!
    史書中這一線索,讓人後背發涼!美人總是會受到萬眾的關注與期待,楊貴妃也不例外,關於她的死因就一直以來都是史學愛好者熱衷的一個議題,不過說來關於楊貴妃之死,史書中這一線索,卻是讓人後背發涼。如此一來,楊貴妃之死,更像是朝代更迭的犧牲品,當然如今作為後人的我們,從來沒有忘卻這些歷史人物的存在,在書籍以及影視隨時都有著對他們的緬懷。歷史就像是一片洪流,不管是君王還是平民,任誰湮滅在這長河裡,都不會讓世界太複雜,但至少因為他們,天下也有過一點點的不一樣。
  • 倚天屠龍記中有四個鬼一樣的女人,每個都讓人後背發涼
    倚天屠龍記中人物眾多,性格,形象各異,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很容易記住優柔寡斷的張無忌,陰險惡毒的成昆,風流傲嬌的楊逍等等。不過在這其中,有這麼幾個女性角色,雖然表面上看沒什麼異常,但仔細體會一下,會發現這幾個女子身上都有鬼魅一樣的色彩,讓人不寒而慄。
  • 《我們離婚了》離婚夫妻同居三天兩夜,直接暴露婚姻內的殘酷真相
    《我們離婚了》節目播出已經三期了,從一開始被大家各種吐槽的節目模式,到現在開始追捧起來。這個節目並不是一點存在的意義都沒有,它從新的側面讓離婚夫妻再次相聚,排除其他一切幹擾,兩個人單獨的相處。來發現從前婚姻裡的各種問題,彌補曾經的遺憾,也是治癒一些曾經的傷害。
  • 古埃及女性的自由婚姻
    婚姻制度與女性權利的關係密不可分。 同所有的埃及女性一樣,即使有來自家庭的壓力,西奈蒂提絲還是能自由選擇結婚時間,嫁給任何她想嫁的人。 事實上也沒有任何法律強制她必須結婚和生育,而且古埃及時期,沒有人會譴責婚前嘗了禁果的少女。也就是說,古埃及認可「試婚」,或者未婚同居。
  • 因為一包煙離婚:人到中年,壓垮婚姻的往往是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01-姚偉又離婚了,這已經是第二次離婚。35歲那年他和第一任妻子離婚後傷心許久,如今43歲再次經歷離婚已經心無波瀾。第一任妻子是高中同學,兩個人光戀愛談了5年。在23歲那年攜手走進婚姻。他在心裡默默發誓這輩子會對她好,疼她愛她絕不離婚。命運才不聽諾言,生活更不會乖乖按照個人意願發展。現實狠狠地給了他一拳,接著又是一拳。
  •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聊聊宋代女性的離婚自主性
    但是不論這個「離婚冷靜期」帶來的利弊如何,它終歸還是成為如今婚姻法律制度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婚姻法律制度,特別是離婚法律制度,一直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內容。如今,說到古代女性,在人們印象中,她們多以「以夫為綱」、「三從四德」「女子無才便是德」等形象出現;但是古代女性並非一直處於這般被壓迫得無法喘息境況。
  • 衝動離婚要不得!廣州牧心情感助女性解決情感難題,收穫美滿婚姻
    而2019年第一季度的報告顯示:全國登記結婚的人數達到了281.52萬對,同比減少了6.7%,登記離婚的人數達到了104.84萬對,同比增長7.8%。而在近些年的離婚人群中,80後、90後佔了絕大多數的比例。
  • 豆瓣8.8《婚姻故事》:一個離婚故事,一部成年人的婚姻童話
    通過電影中的單方控訴和針鋒相對,我們不僅能窺見一段婚姻關係中男女雙方的齟齬,也感受到了親密關係中最難以言說的部分。因此《婚姻故事》,是一個離婚故事,更是一部成年人的婚姻童話。01:矛盾查理和妮可是一對人人羨煞的夫妻。
  • 婚姻諮詢中如何調整婚姻觀不同導致的離婚
    婚姻諮詢在所有心理諮詢中是最考驗一名諮詢師綜合能力的,離婚對很多家庭都是一場慘烈的風暴,不論結局如何,原本在婚姻中相親相愛的兩個人仍受到了不可挽回的傷害。很多夫妻不是因為物質因素結束婚姻,卻是雙方不同的婚姻觀念造成的,婚姻諮詢過程中經常會遇見這種案例,那麼婚姻諮詢中如何調整婚姻觀不同導致的離婚呢?
  • 《中國式離婚》:和諧婚姻中的3大規則,全都在這本書裡了
    《中國式離婚》作者王海鴒《中國式離婚》這本小說,從女人的視角展現了現實婚姻中女人的恐懼與無奈,小說從林小楓與宋建平、娟子和劉東北、肖莉和宋建平這三段關係,展現了中國婚姻中,女性的三種狀態,對於婚姻中的人物的形象和婚姻狀態都可描寫得入木三分
  • 「離婚13年後,我們又同居了」:原來無話可說的婚姻,最後都死了
    最近,韓國新出了一個綜藝節目《我們離婚了》,在它尚未播出之前,網友就直呼「什麼都敢拍」。本以為是腦洞,沒想到,真的開播了。有句話說得好:「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韓劇拍不了的」。1這檔綜藝節目邀請到娛樂圈中一些已經離婚的明星夫妻,然後重新聚在一起,共同度過3天2夜的同居生活,讓他們再次相處,了解婚姻前後對方的真實生活模樣。節目打破了人們都離婚的認知,讓所有人開始正視它。關注「離婚後夫妻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