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航行歷史悠久,在造船技術相對落後的古代,出海航行的船隻,經常會遇難沉沒到海裡。古人每次航行都冒著生命危險,只有那些經驗豐富,而且比較幸運的人,才能在海上存活下來,持續進行海洋貿易。那些不幸沉船的人,在海裡不見天日,刻意尋找難度極大,因此我們現在打撈沉船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1998年,有一家德國的打撈公司,在印尼境內打撈出了我國的一個沉船,結果在上面發現了一批價值約有4千萬美元的文物,可惜這批寶藏最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回到我國。德國打撈出來的沉船,被人稱為黑石號,裡面裝滿了我國古代的商品,比如長沙窯、越窯、邢窯等。
專家對黑石號研究後發現,黑石號沉沒的時間是9世紀上半葉。德國打撈公司從1998年9月開始打撈,直到1999年6月才完成。據統計,這艘船上光我國的古瓷器,加起來就有67000多件。此外還有3件保存完整的唐代青花瓷,對我國的考古研究有很大幫助。
2002年,我國的文物工作者,通過相關渠道知道黑石號沉船的情況。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員表示,黑石號是一個極為罕見的寶庫,不僅文物數量龐大,而且還保存完整。對我國文物工作者來說,黑石號極有誘惑力,他們沒有坐視不管,而是迅速派人聯繫德國打撈公司,希望花錢從他們手中買走這批文物。
德國打撈公司或許也知道這批文物對我國的價值,於是坐地起價要求我國花4000萬美元,將所有的文物整體買走。這筆錢並不是個小數目,我國文物工作者考慮再三,多次跟德國打撈公司商議,希望儘快拿下這批文物。若是雙方一對一商議的話,我國很有可能拿下這批寶藏,可惜事與願違,因為印尼的插手,我國最終沒能成功。
印尼當局認為,這批文物是在他們境內打撈出來的東西,作為該地的主人,他們有權力從中獲取一部分利益。德國打撈公司和印尼當局因為利益分配,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結果談判破裂,這批寶藏也沒有被賣出去。那麼,這批沒有回國的文物,最終流落到了什麼地方?
後來,新加坡有一家公司,花錢買走了文物的幾年展覽權,然後趁著這個機會籌集資金。德國打撈公司或許是想將文物儘快賣出去變成現金,沒有在價格上跟新加坡企業鬧出太大糾紛,雙方最終以3000多萬美元的價格成交。有人對此評論稱,這批寶物儘管沒有回國,但是它們落在新加坡,也算是在華人文化圈,將來應該有機會回歸祖國。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