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諾貝爾演講稿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語文出版社新教材大幅增加反映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文。其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古文和古代白話小說課文24篇,比原教材增加了一倍。初中階段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達到59篇,比原教材增加了15%。

今年9月,全國將迎來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近日向記者透露,該社18本語文教材已全部送審。莫言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入選初中教材。

語文版教材主要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和寧夏等地區供2000多萬學生使用。

收錄:網絡符號成為科普文

王旭明介紹,語文出版社新教材修訂工作歷時兩年,其中小學語文修訂版教材中新的選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40%,初中版教材新選文佔到了30.3%。

除周杰倫的歌曲《蝸牛》被收錄到三年級的延伸閱讀外,小學新教材還收錄了《天路》、《李強的發現》、《微笑表情符號》等文章。《天路》選自歌手韓紅的同名曲歌詞,《李強的發現》以兒童的視角描寫小學生對學校各位老師的腳步聲感知,《微笑表情符號》則是一篇科普文,介紹網絡符號的運用。

特別的是,莫言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也成為新選文。此前,關於莫言作品是否應當進入中學教材曾引起廣泛關注。《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用耳朵讀書》等莫言作品曾入選不同版本的語文課程,但多用於選修輔助讀本,入選教材較為少見。

「選文的標準是既要秉承真語文的理念,還一定要符合當下的流行的標準」。王旭明表示。

增加:小學教材古文增加一倍

語文出版社新教材大幅增加反映優秀傳統文化的古詩文。其中小學語文教材的古文和古代白話小說課文24篇,比原教材增加了一倍。初中階段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文達到59篇,比原教材增加了15%。《古代書信二則》、《君子國》、《明湖居聽書》、《黃蓉智鬥書生》作為古代書信單元首次被納入新教材。王旭明強調,選擇的古文既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還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鏡花緣》中的《君子國》為例,王旭明解釋道,這篇課文就是在講「誠信」。

保留:魯迅多篇文章均保留

語文出版社在此次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魯迅的《風箏》、《魯迅自傳》、《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故鄉》5篇文章均保留,又增加了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王旭明透露,「魯迅原作《少年閏土》因與中學《故鄉》重複則調整為《一件小事》。」王旭明認為,在近現代作家中,唯獨魯迅的文章具備高度思辨精神。中小學語文教材不僅不應刪減,還應增加,魯迅文章應成為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思辨,拓展學生認識空間的範例。

相關焦點

  • 專家:屠呦呦諾獎演講不太適合入選教材
    繼莫言諾獎演講《講故事的人》入選初中語文教材後,更有外界猜測科學家屠呦呦演講稿能否也會被納入中學教材,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員蔡可昨日回應北青報記者,「原稿術語多,不太適合納入到中小學教材。」    網傳多版本的屠呦呦諾獎「致辭」    12月10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登上諾貝爾獎領獎臺引發國內媒體及公眾關注。
  • 莫言諾獎致辭入選語文教材 魯迅多篇文章均保留
    今年9月,全國將迎來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近日向記者透露,該社18本語文教材已全部送審。莫言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入選初中教材。  語文版教材主要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和寧夏等地區供2000多萬學生使用。
  • 周杰倫歌詞入選語文教材 課文如何兼顧時代性經典性引爭議
    周杰倫歌詞入選,歌曲《天路》以詩歌的形式入選。日前,語文出版社修訂的小學語文教材引發關注。從魯迅文章減少,到呼喚莫言文章選讀、流行歌曲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修訂屢成熱點,課文的「經典性」與「時代性」如何兼顧?各方爭議。
  •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中國首位,為何語文教材從不收錄莫言的作品?
    作為諾貝爾文學獎中國首位,為何語文教材從不收錄莫言的作品?所有人都知道,只有那些在某一行業中具有特殊才能或對人類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才能獲得諾貝爾獎。與歐美國家獲得諾貝爾獎項人員相比,中國諾貝爾獎人才的比例仍然很低。
  • 莫言作品入教材 人教社回應作品早已進教材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有關莫言作品是否該入選中學生教材的話題引起熱議。近日,記者獲悉,語文出版社有意向將莫言作品收錄在高中語文選修讀本中,而人民教育出版社早在2004年就在高中選修課本中選錄莫言的文學作品。部分教師表示,莫言作品選入教材未嘗不可,但是也有學者指出,將莫言獲獎與其作品收入中學語文課本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並不妥當。
  • 莫言,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為何課本卻不收錄他的文章
    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其實自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很多消息稱教育部可能會把他的作品收錄到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但卻一直沒有動靜。
  • 當莫言贏了諾貝爾文學獎時
    第二,語文教材是為當代學生服務的,學生一般在幾到十歲的階段,他們正在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有積極的指導,而莫言文章恰恰相反。最後,對一個人成績的評價應該是綜合的考慮,不應該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習得必須納入語文教材,這樣就會失去偏頗。離開世界的文學劉禹錫說:「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你不是說日落已經晚了,但是天空中的紅霞仍然很美。
  • 莫言是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語文教材不選錄他的作品
    莫言,本名管謨業,中國當代作家。2011年,憑藉《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憑藉《豐乳肥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中國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非常重視文學的本體意義,體驗性是他鄉村寫作最重要的特點,它用鋒銳的筆觸展示小人物的歷史和人性的豐富,贏得了大眾與國際的認可。
  • 莫言諾貝爾獎致辭入選初中語文教材 第A10版:文體 20150213期 濟南...
    本報2月12日訊(記者 趙曉林)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近日透露,該社18本語文教材已全部送審,其中入選的新課文內容有不少都是當下比較時尚的內容,其中莫言2012年諾貝爾獎致辭《講故事的人》入選了初中教材。
  •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
    莫言:中國首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因描寫過於直白露骨課本不收說起莫言,那真是中國人的驕傲。他作為中國第一位,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用他獨特的寫作角度和文筆獲得了國際認可。但從2012年到2020年,除了在獲得諾獎之前收錄的《賣白菜》之外,再無作品入選課本。莫言的很多作品都銷量不錯,再加上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的人文筆不用說,但為什麼卻沒有教材再收錄莫言的其他經典作品呢?
  • 撥亂反正開啟中小學語文教材新時代
    兩年的「教材會議」的最重要成果,就語文學科而言是三套中小學語文教材:先編成小學和初中的單冊(一、三、五冊),於1978年秋季開始在全國各地使用;後編成小學和初中的雙冊(二、四、六冊),於1979年春季開始在全國各地使用;而最後編寫高中語文教材,於1979年秋季開始在全國各地使用。也就是說,高中教材比小學和初中教材晚一年使用。
  • 作為第一個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莫言有著哪些獨特的地方?
    在我國文學界當中,提起莫言這個人物,相信有很多的人都會比較熟悉,他真的是中國人的驕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通過他的文章以及作品,可以看到他在文筆和寫作角度當中,確實是有著自己獨特的地方,因此才能夠有如此高的榮譽。
  • 莫言:建議中學生不要讀我的小說 等結婚後再看
    昨日上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中山大學開講《我小說中的原型》,講座最後,一位廣州中學生「搶麥」直率提問:「老師要求看莫言小說,可是小說有許多性行為描寫,如何看待性?」全場一片譁然。這個問題,讓莫言始料未及。「謝謝你的坦率!」莫言有些尷尬地說,他寫作時已是成年人,當時很年輕,性的描寫置於人性刻畫中,但當時沒想到寫的小說會有朝一日被小學生或中學生這個年齡段的讀者讀。
  • 這位襄陽女作家作品 入選教育部中小學語文教材配套讀本
    日前,我市女作家陳玲創作的《能文能武辛棄疾》一文,被選入教育部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主題閱讀首選讀本《伴悅讀·語文素養核心讀本》八年級上冊。該書所選內容大多數是巴金、朱自清等當代著名作家和少數現代國內名家作品,我市青年作家文章入選該書,還是首次。據了解,陳玲撰寫的《能文能武辛棄疾》一文,2019年7月首發於個人新浪博客,曾被新浪博客「人物故事」欄目排名第一、連載精選推薦排名第三,原文全長5000多字。去年底,該文被教育部教材編撰專家看中後,主動聯繫陳玲要求進行適當修改壓縮。
  • 武漢高中讀本收錄莫言作品 多數學生不識作者是誰
    昨天,記者從相關專家處了解到,由武漢市教科院主編的《高中語文讀本》正在修編,莫言作品將入選,這位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與江城高中生見面最快也到明年春季開學。
  • 作家編"教材"拯救語文? 業內:課堂教學不可或缺
    ,中小學語文教育成了網絡上下熱議的話題。豐富的文化產品,才能讓母語文化產生真正長久的魅力,並改變我們的未來,我們國家目前還是缺乏豐富有趣好玩又具有正向力量的文化產品,」葉開說,「有不少教師、甚至教材編寫者,缺乏廣泛的閱讀基礎,對文學、歷史、哲學等作品也不具備優秀判斷力。莫言的作品過去一直被中學語文教材排斥,可他一得諾貝爾獎,就有教材編寫者稱,教材中會選他的作品。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我所有小說加起來,不如魯迅一個中篇小說
    2003年,高中階段的語文課本,魯迅作品僅剩兩三篇,刪去了《阿Q正傳》《藥》等;2013年,初中的語文教材刪除了《風箏》,保留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017年,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小學階段僅有2篇魯迅作品,初中有6篇。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我所有小說加起來,不如魯迅一個中篇小說
    阿Q正傳》《藥》等;2013年,初中的語文教材刪除了《聽聽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怎麼說不可否認,「去魯迅化」會給孩子帶來輕鬆和愉悅,再也不用背那些繞口又難懂的句段了。同樣不可避免的是,「減負」的少年們會少一份批判精神,少一點家國責任,少一絲嫉惡如仇。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世界上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夜空的月亮總會陰晴圓缺,作為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有人會問,為什麼語文課本從來都不選錄他的作品?其次,語文課本是為了當代學生而服務的,學生一般都處於幾歲到十幾天歲的階段,正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有積極的引導,而莫言的文章恰恰相反。最後,評價一個人的成就,應該綜合考量,不應覺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必須選錄語文課本中,這樣便有失偏頗。
  • 莫言:建議未成年人婚後再讀我寫的小說
    學生如何讀莫言作品怎樣能讓學生們了解和閱讀莫言的作品,又正確引導他們,正確看待小說中的性描寫,莫言的意見是涉及性描寫這部分的小說等到結婚後再看。可以讀他其他的散文。此前,麥家在接受採訪時建議學生閱讀莫言可從《透明的紅蘿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