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者揭開鳳翔「血池」之謎——
雍山藏秦皇漢武祭天「聖壇」
確認3200餘處遺蹟 出土2109件(組)文物
本網訊 12月5日下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最新消息,首次披露了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取得的重要考古發現。據悉,該遺址是首次在雍城郊外發現與古文獻記載吻合、時代最早、規模最大、性質較為明確、持續時間最長,且功能結構趨於完整的「雍畤」遺存,也是秦國國君和西漢多位皇帝親臨主祭的國家祭祀場所。目前,考古人員確認相關遺蹟包括各類建築、場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餘處,出土文物2109件(組)。
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位於鳳翔縣城西北的柳林鎮血池村東至溝南村之間的山梁與山前臺地上,距秦雍城大遺址15公裡。今年4月,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鳳翔縣文物旅遊局、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和鳳翔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對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工作。截至11月,考古人員圓滿地完成了年初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2000平方米年度發掘任務,同時也結束了數年來對這處總面積達470萬平方米的大型遺址的考古調查工作。
據了解,2016年首次對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考古人員在東側山梁上的小山頭上,發現一座通高5.2米,基座直徑23.5米的夯土臺。值得一提的是,從土臺頂面的跡象和臺子周圍出土的秦漢時期以及更晚的陶質屋頂建築判斷,古時在臺上還可能建有亭、閣類小型建築,且秦漢之後還曾沿用過。對照《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等文獻的記載,「夯土臺」發掘點完全符合秦漢時期置「畤」(古代祭祀天地及五帝之固定場所)的條件。在遺址中,考古人員還發掘出各類祭祀坑,出土了玉人、玉璜、蓋弓帽、車軎、弩機、銅鏃等專門用於祭祀的文物2109餘件(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田亞岐表示,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是關於「畤」遺存完整功能結構的首次發現,它以實際文化遺存印證了雍城從秦國遷都之後,歷經秦代至西漢武帝時期,它仍作為「聖都」,以舉行國家最高祭天禮儀活動之功能區的存在,填補了既往整個雍城遺址唯缺郊外以畤祭天遺存的空白,進一步明確了雍城遺址各功能區的空間分布。
寶雞日報記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