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招三千大學生村官合格轉北京戶口

2020-12-17 央廣網
  記者12月26日從北京市人事局了解到,北京市2008年將再從北京地區應屆畢業生中選聘3000名大學生「村官」。

    記者了解到,隨著2008年北京市再招3000名大學生村官計劃的落實,北京市大學生村官總數將達到8600名,超額完成三年招聘8000名高校畢業生到遠郊區縣工作的任務,實現了「村村有大學生」的目標。市人事局在此次選聘大學生村官時專門重申了「村官」的各項待遇,包括非北京籍的「大學生村官」,連續2年考核合格的,可根據本人意願轉為北京市戶口;在農村工作滿2年後,參加市屬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時在總分中加10分,工作滿3年、表現特別優秀的,經組織推薦可免試入學。人事局今後還將選拔部分優秀「大學生村官」充實鄉鎮機關幹部隊伍,政績特別突出的可列為副處級後備幹部。

相關焦點

  • 海南五指山:大學生村官屆滿考核合格可轉事業編
    五指山市出臺了《五指山市自主選聘的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試行)》。其中明確規定大學生村官屆滿考核合格可轉鄉鎮事業編工作人員。 《辦法》明確,大學生村官下村後應圍繞「方針政策宣傳、村域經濟發展、村容村貌規劃、農村社會穩定、基層黨建工作、日常村務管理、農村社會調研」等重點工作,聯繫服務群眾,促進農村社會發展,當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參謀助手。
  • 大學生村官看村官 說村官
    總製片人彭碰、編劇孫海波帶著這部新作來到北京市通州區永樂店鎮,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大學生「村官」看片大會,並於會後與大學生「村官」進行了交流。選擇永樂店鎮大學生「村官」群體作為首批觀眾,有著特殊的意義,許多劇中人物和故事的原型就在他們中間。本次看片會以電視劇片花、主題歌《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和兩集內容為主,現場觀眾意猶未盡。
  • 甘肅激勵大學生村官:幹滿三年合格者轉鄉鎮幹部
    甘肅激勵大學生村官:幹滿三年合格者轉鄉鎮幹部 2008年10月15日 15:56 來源:蘭州晚報 、留得住、幹得好,日前,甘肅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甘肅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共同出臺《甘肅省選聘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具體制定了5個方面的激勵政策,以保證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的廣闊天地生根發芽,有所作為。
  • 大學生村官工作總結匯報
    三年來,從報考村官時的一無所知到現在逐漸熟悉的工作職責,從來到陌生村落的一開始到現在深深愛上此一方水土,從重複好多遍有時候也聽不懂的方言到現在不時挨家入戶進準識別、嘮嘮家常......三年來,在大學生村官的崗位中,我受益頗多,感受頗多,成長頗多。大學生村官工作在基層,生活在基層,成長在基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村官,我們需要在清貧中踐行青春的誓言,在沉默中孕育爆發的力量。
  • 北京順義三鎮大學生村官聯歡過聖誕
    中廣網北京12月25日消息(記者黎政祥 實習記者張春青 通訊員甕福文 呂建超) 昨晚,北京市順義區牛欄山鎮、趙全營和高麗營鎮的146名大學生村官聚集在趙全營鎮的文體活動中心舉辦聯合會,共同度過了他們作為大學生村官的平安夜。
  • 北京市面向大學生村官公選31名副科級幹部
    為進一步樹立「人才在基層培養、幹部從基層選拔」的導向,拓寬基層機關幹部的來源渠道,鼓勵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幹事創業,經研究決定,2012年面向北京市合同期滿在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公開選拔31名副科級幹部。
  • 內蒙古準旗大學生村官青春在希望田野上閃光
    他們,就是活躍在準旗農村改革發展第一線的大學生村官。  據了解,自2007年招聘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以來,準旗先後共選聘468名大學生村官,基本達到了一村2名、一社區4名大學生村官的聘用規模,成為自治區最早招錄大學生村官和擁有全市大學生村官數量最多的旗縣,初步實現了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流得動」的目標。  村官不是官,幹好不簡單。
  • 準心理學研究生注意:考上研,農村戶口到底轉不轉?
    這就意味著,作為2019年準研究生來說,如果考的是其他省市的學校,戶口到底轉不轉,還請慎重考慮。尤其是農村籍學生,你們的戶口轉不轉到學校,更應該慎重了。 2 城市戶口價值不突出 原來很多農村戶口的考生,寄希望通過上大學或研究生,擁有城市戶口享受城市的各項福利待遇。 所以在公安部在2003年頒布了三十項便民措施中規定:大學生根據自身意願決定是否將本人戶口遷往學校,學校要無條件接受大學生的遷移需要。
  • 福建漳平市南洋鎮大學生村官免費當導遊_村官新聞_大學生村官之家...
    這幾天,大學生「導遊」李鳳靈忙開了,時刻戴著耳機,腰挎擴音器,給來觀光的遊客介紹漳平風光。這個導遊,還是免費的,只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漳平,走進漳平。這樣的「特殊導遊」,福建漳平市南洋鎮還不止一個,而是由一群90後年輕村官組成。原來,為對接南洋生態遊,加快大學生村官成長,漳平市南洋鎮根據每位大學生村官的學歷、專長與愛好,組建了一支由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組成的講解員隊伍,並邀請專業導遊培訓指導。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以來,該鎮大學生村官已為政務團體、商務團體1600餘人次做過講解。
  • 2017大學生村官模擬題及解析1
    大學生村官考試題庫:【中公北京大學生村官考試網】提供大學生村官考試題庫,包括大學生村官考試試題、大學生村官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村官筆試/面試模擬練習題下載、村官考試每日一練等信息。本文為廣大考生提供大學生村官行測模擬題及解析1,更多大學生村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大學生村官考試網。
  • 【村官日記】三年村官經歷感悟_村官原創_大學生村官之家__中國...
    2016年7月7日,金海湖鎮召開2016年新任職村官培訓會,我有幸作為一名期滿村官代表發言,為初任村官的小夥伴提一些建議和意見。今天,對於我們老村官來說,是個感恩的日子!非常感謝大學生村官辦為我們提供深入農村,了解農村的機會。
  • 北京大學生村官參加文化培訓班_村官新聞_大學生村官之家__中國...
    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豐富婦女之家活動載體和活動內容,12月1日至12月11日,北京大孫各莊鎮婦聯、文化站特舉辦為期10天的基層婦女之家文化骨幹培訓班。包括3名村官在內以及從39個行政村選送的100餘人參加。外面寒風肆虐,鎮政府體育中心卻洋溢著熱情和活力,大家在舞蹈老師的帶領下,認認真真,刻苦訓練,歡笑聲飄蕩在整個屋子。廣場舞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形式,此次文化骨幹培訓班的開展,體現了鎮政府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是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綜合服務能力的有力舉措。
  • 三年村官路漫漫 浙江2/3大學生村官端起「鐵飯碗」
    五年來,浙江累計有2.4餘萬名大學生滿腔熱血投入農村建設,至今仍有近1.8萬名大學生村官在崗。  大學生當村官帶有志願者性質,年收入並不高,總收入在2.4-4萬元。任期內,享受工資待遇、醫療、養老保險、公務員、研究生考試等方面優惠待遇。選聘期滿,每個「村官」都面臨抉擇。目前,大學生村官:留任村幹部、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而選擇後三條的相對較少。
  • 2019年江蘇泰州姜堰區鄉鎮(街道)事業單位面向大學生村官招聘公告
    江蘇泰州姜堰區鄉鎮(街道)事業單位面向大學生村官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4人。報名時間:2019年12月26日(上午9:00-12:00,下午2:00-6:00),報名地點:姜堰區委組織部綜合幹部科。
  • 大學生村官如何「走在正道上」
    「總以為大學生村官肯定不會犯這種錯誤,沒想到……」一周前,四川省簡陽市一名25歲女大學生村官的經歷給小馮上了一堂「印象最深、最貼近」的課。據報導,女大學生村官辜某在徵地拆遷工作中,利用職權幫助親戚、朋友多丈量房屋和地面附著物,套取國家徵地補償款80餘萬元,並從中獲取「回扣」,最終被判入獄5年。
  • 雲南鹿鳴:大學生村官「守護愛心」
    中國青年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 左橙 楊維瓊 通訊員 李曉倩)為充分發揮鹿鳴鄉大學生村官在鄉村建設中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鹿鳴鄉大學生村官班開展以「愛心守護 希望同行」為主題的大學生村官班活動,對鹿鳴鄉留守兒童進行慰問,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更多關愛
  • 大學生村官張海豐:田野的希望
    >  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  戴著黑框眼鏡  卻挽起褲腳在田間勞作  有著豐富知識  卻喜歡與農民群眾打成一片  因為一個相同的名字  大學生村官走上田間地頭  走進了群眾的心中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  他們放棄了城市的繁華  為了追逐心中的夢想  他們甘做鄉間小道的枚枚墊腳石  大學生村官
  • 「還想再幹一屆大學生村官」
    浙江省臨安市潛川鎮牧亭村大學生村官姚鈺祺一邊指揮著工人砌牆,一邊觀察山上散養的蘆花雞。自2008年考上大學生村官,3年任期即將結束。她對記者說:「這裡的創業才剛起步,我還想再幹一屆村官。」    與姚鈺祺有同樣想法的,還有臨安市天目山鎮門口村大學生村官周建偉。據團臨安市委和大學生村官俱樂部粗略摸底,約有90%的大學生村官表示願意繼續留任。
  • 大學生「村官」李文方:紮根草原收穫「鄉村愛情」
    她叫李文方,山東臨沂人,2012年6月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帶著青春和夢想,從首都北京來到康巴諾爾草原,落戶康保縣二號卜鄉喬士連村,任大學生村官,並與康保當地青年王雄飛喜結連理。 三年多時間裡,她盡心盡責,在當地鄉親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併入選康保縣「2016·感動康保十大人物」。
  • 撫順大學生村官為何氣順勁足
    「很多大學生村官在發愁自己期滿之後怎麼辦,而我們這裡的村官在發愁自己服務期滿走了以後村裡的活兒誰來幹。」 遼寧省清原縣南口前鎮王家堡村黨總支副書記邸紅的一句話,說出了遼寧大學生村官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