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總統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為何獲外交部「點讚」| 政解

2020-12-06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顏穎顓)捷克總統澤曼16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悼念活動,成為第二位前往該館進行悼念活動的在任外國元首。

他為什麼會想到參觀紀念館,此前還有哪些外國政要參觀過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73歲在任總統主動提出參觀要求

5月16日,參加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捷克總統澤曼夫婦來到南京,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據了解,澤曼總統是繼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之後,第二位參觀紀念館的在任外國元首,也是第一位來紀念館參觀的在任總統。

據悉,澤曼是主動向中方提出要參觀紀念館的要求的。他說,「這次選擇參觀紀念館的原因,和我兩年前去參加在北京舉辦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是一樣的。抗戰期間,中國同胞慘遭屠殺,今天來到這裡悼念這些死難者,我認為這是我的義務」。

5月17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如何評價澤曼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對捷克總統澤曼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表示高度讚賞。澤曼總統還曾出席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這些充分體現了其尊重歷史、面向未來的情懷和勇氣。中國人民對此將銘記在心。」

二戰期間,捷克遭到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有著與中國人民共同的苦難歷史。

捷克總統的正義舉動也令網友感動不已。網友們紛紛表示,真是「值得中國人民尊敬的總統」,「拄拐的鏡頭讓人感動」、「想起了《鼴鼠的故事》」,「捷克有什麼?我們買!」

據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介紹,多位捷克政要都曾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2014年,捷克工業和貿易部部長姆拉德克曾率團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2015年4月,捷克摩拉維亞-西裡西亞州州長諾瓦克也曾前來參觀。

哪些外國政要曾參觀紀念館?

根據公開報導,多位外國政要都曾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2014年,丹麥女王成為第一位訪問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在任外國元首。

時任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介紹,曾有一位丹麥人辛德貝格在1937年南京大屠殺期間挽救了上萬名中國人,這讓南京與丹麥有了歷史聯繫。在紀念館內,女王參觀紀念館內的辛德貝格花圃,並接見曾受助於辛德貝格的87歲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蘇國寶。女王和丈夫還在和平廣場為和平樹培土澆水,並親手插上一枝黃玫瑰。

美國前總統卡特,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樹、鳩山由紀夫,澳大利亞參議院議長瑪格麗特裡德,韓國前總理姜英勳等外國政要,也曾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但他們都是在離任後到訪的。

相關焦點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拉貝藏書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近日獲贈約翰·拉貝先生的藏書。  藏書為三本線裝小書,分別被編為一、二、三號,小書封套內左頁有拉貝先生的親筆鉛筆籤名,三冊小書的首頁上分別有約翰·拉貝的鋼印,經辨認,這三冊小書是1928年在北京出版的德文書籍(第三版),內容是中國黃梅戲《賣油郎與花魁女》。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恢復開放公告
    、「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   3、疫情防控期間,我館將採取分時段、間隔性辦法,科學控制入館觀眾流量,限定南京大屠殺史展區名額上限5000人/日、「三個必勝」專題展區名額上限3000
  • 不說日語,是日本人來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共識
    今年7月,她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遇難同胞紀念館」)時,她的身邊坐著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艾義英老人。艾義英出生於1928年,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那年,她只有9歲。1988年8月,松岡環第一次登上了飛往南京的飛機,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 孩童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用石子打水漂家長視而不見 紀念館發科普帖...
    4月30日,此前多次曝光「精日份子」不妥言行的微博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幾名兒童不停地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地上的鵝卵石丟入水池中打水漂嬉鬧。5月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發布關於紀念館石子的科普帖。帖文稱,不論是哪種石子,參觀者都不應投擲,都應遵循基本的參觀禮儀。紀念館每年要接待約800萬觀眾,絕大多數觀眾都能在參觀中保持肅穆莊嚴氣氛,但不可否認也有極少數人存在不文明行為。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加派人員在廣場固定值守,同時也呼籲觀眾文明參觀。
  • 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組雕創作者:「復活」同胞靈魂
    他「復活」了南京大屠殺中 受難同胞吶喊的靈魂  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揚子晚報記者專訪紀念館前群雕的創作者吳為山  傅秋源  無論陰晴雨雪,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大街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為「紀念館」)的參觀人流總是絡繹不絕。
  • 兒童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用鵝卵石打水漂 官方這樣回應
    「深讀」微信公號5月1日消息,4月30日,此前多次曝光「精日份子」不妥言行的微博網友「上帝之鷹_5zn」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幾名兒童不停地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地上的鵝卵石丟入水池中打水漂嬉鬧。@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5月2日發布關於紀念館石子的科普帖。
  • 南京遇難同胞叢葬地擺滿鮮花,揭秘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近日,南京多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及紀念地,大量南京市民前往並自發舉行悼念活動,紛紛為遇難同胞獻上鮮花,表達哀思,不忘國殤,珍惜和平。這場臭名昭著的惡行,在近百年內令無數人感到無比震驚和氣憤。 天網恢恢,日本人的惡行,被坐落於南京建鄴區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如實揭露了出來。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江東門紀念館:讓更多人銘記歷史
    這是已故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的遺言,它留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裡,簡單、樸實、有力。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惜和平。幾年來,紀念館以管理的標準化、教育的大眾化、傳播的國際化為抓手,積極傳遞中國和平之聲,講好「中國和平故事」。   場館運行:每件事有規範,每個規範有流程   每天,江東門的和平大鐘總是準時被撞響。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複製館藏一級文物獲國家文物局...
    近日,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複製館藏一級文物「1938年南京難民贈送辛格貝格繡有『見義勇為』中文字樣的絲綢」的請示。另外,國家文物局還批覆同意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修復館藏一級文物「1937年原紅十字會埋屍隊員郭學根保存的紅十字會埋屍用品明細帳單」的請示,引人關注。
  • 日本青年團體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華社南京10月21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1日,2017年「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獲獎者訪華團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向遇難者敬獻花圈。  據悉,「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始於2014年,今年是第四屆。
  • 精日分子叫囂南京大屠殺不存在 遇難同胞紀念館呼籲依法懲處
    10月11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發布訃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沈淑靜老人辭世,享年94歲。網友「無限派 _」 在這條訃告下留言,公開叫囂 「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此舉旋即引起公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呼籲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對其予以懲處。記者了解到,網友「無限派 _」 曾在網上多次發表精日言論,公開叫囂侵華日軍佔領無錫時犯下的累累惡行都是造謠,「本人祖父是無錫人,昭和12年完全是一片祥和,日本軍隊是威武文明之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表述中採用的紀年甚至都是日本紀年,昭和12年正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1937年。
  • 探訪張純如紀念館:追憶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華裔女作家
    吳侃 攝中新網淮安9月8日電 題:探訪張純如紀念館:追憶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華裔女作家中新網記者 吳侃在風光旖旎的淮安市古淮河北岸,有一棟莊重典雅、樸素沉靜的小樓,這裡是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紀念館。記者近日走進這座紀念館,探尋張純如的人生歷程。張純如祖籍江蘇淮安。
  • 由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策劃的展覽來上海巡展了,快到龍華烈士紀念館看...
    今天9時30分,以「和平與城市」為主題的國際和平海報作品展在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開幕。接下來兩個月,觀眾可在龍華烈士紀念館一樓公共互動空間觀展。 2017年,為紀念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與南京藝術學院聯合發起主辦「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旨在通過海報這一全球通行的視覺媒介,跨越國家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12月14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紀念館新館首層展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暨江蘇藝術基金結項儀式。展覽從今天起正式開展。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下半旗儀式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下半旗儀式 山河肅穆,草木含悲。83年前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野蠻侵入南京,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
  • 日媒炒作「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中俄展現團結」
    撰文:小王近期,日本媒體報導了一篇文章,內容有關於中俄兩國在南京大屠殺日展現團結的話題。而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83周年紀念日,回顧一下歷史可知,南京大屠殺反映了日本侵華的事實。俄羅斯駐華特命全權大使傑尼索夫出席紀念活動在北京盧溝橋附近舉行的抗戰紀念活動中,紀念館聚集了很多來參觀的俄羅斯人,大多數是孩子,他們接連一個又一個獻花,在紀念大廳有一條醒目的橫幅,上面寫著「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
  • 捷克總統澤曼批評參議長訪臺,中方點讚
    9月7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導,6日,捷克總統澤曼接受採訪稱,捷最高憲法領導人外交政策協調會例會曾投票反對參議院主席維斯特奇爾訪問臺灣,但維仍一意孤行,這是幼稚的挑釁,將可能損害捷中務實合作。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長:記住歷史 但不要記住仇恨
    最近,有兩部關於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在國內的銀幕上出現,而這兩部電影不同的表述方式,又引發了諸多觀眾對於這一歷史事件本身的關注。事實上,對於南京大屠殺,歷年來我們從未缺少過關注。在我們的歷史課本裡,也明確地記錄著一串串冰冷且悲慘的數字。而這一次,中國導演陸川和德國導演傅瑞安選擇的,是用不同的角度來敘述展現這一歷史。
  • 南京獲贈南京大屠殺「37分鐘」版影像
    原標題:35秒鏡頭裡就有11人遇害 12月13日下午,一場捐贈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美國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三任會長邵子平、陳憲中、姜國鎮,捐贈了美國牧師約翰·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寸盤」。專家論證,馬吉影像「37分鐘」版具有無可替代的史料、文物和證據價值。
  •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與韓慰安婦擁抱:奶奶,不哭
    相擁而泣 現代快報記者 顧煒 攝   韓國慰安婦乘「和平之船」來到南京,與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緊緊相擁  昨天,乘坐第85次「和平之船」的90多名乘客,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以下簡稱紀念館),這些乘客來自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