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有一個姓如今僅剩千餘人

2020-12-09 騰訊網

以秦朝為分界線,秦朝以前的王朝,被稱之為先秦,關於先秦時期的歷史,我們如今能夠確認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再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則是不能稱之為王朝;而這三個王朝中,周朝相對來說更為世人所知一點;周朝皇帝的姓氏,在如今看來也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姓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也就是說,周皇室是姬姓。

姬姓始於黃帝,雖然現在都稱之為軒轅黃帝,但其實黃帝是姓姬的,據《國語·晉語》所記載:「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所以黃帝的完整名字應該是姬軒轅。而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又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而周文王姬昌,就是黃帝姬軒轅的第十八世孫;但西周政權的建立,應該是始於姬劉(又叫公劉,公為尊稱)時期,公劉的先祖名叫棄,是帝嚳之子。棄愛好耕作務農,觀察土地特點,適合穀物生長的就種上穀物,民眾都向他學習,堯帝知道此事後,便提拔他當農師主管農業。舜帝時,將棄封在邰地,稱為「后稷」。

后稷之子繼續擔任主管農業之職,即公劉的祖父不窋。不窋晚年時,正處於夏朝政治衰敗時期,夏朝太康廢棄農官,不注重農事。不窋因而失去農官之職,於是逃奔到戎狄部族地區。不窋死後,他的兒子、公劉的父親鞠即位。鞠死後,公劉即位。公劉雖然處在戎狄地區,但繼續從事后稷的事業,致力於耕種,到處察看土地性能,因長武縣有三水相擁,風水極好,並在此落腳創建豳國部落;公劉死後,其子慶節即位,把國都建在豳地。

之後,部落不斷擴大,到商末時期,由於周文王姬昌的勵精圖治,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子牙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邘國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建都豐京,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後周武王尊姜子牙為「師尚父」,統籌周國的軍事,最終,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武王成功消滅商紂王,建立周朝。時至今日,姬姓雖然比較冷門,但尚有54萬。

再來看看被周朝所滅的商朝;商朝的建立者被稱之為商湯,即成湯,商湯子姓,名履,所以他的名字應該叫子履才對。子姓的始祖應該是契(子契),子契是帝嚳與簡狄之子、帝堯異母兄。被帝堯封於商主管火正,其部族以地為號稱「商族」,後世尊稱其為「商祖」、「火神」。

而商湯是子契的第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原是夏朝方國商國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輔助下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以及夏朝的方國韋、顧、昆吾等,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與桀大戰於鳴條,最終滅夏。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亳,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

而我們所熟知的商末「暴君」商紂王,都知道他叫帝辛,其實帝辛應該是他的帝號,他的真名應該叫子受,但商紂王在位期間,在內營建朝歌、加重賦斂、嚴格周祭制度、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牧野之戰,商軍被周武王所率諸侯聯軍擊敗,商紂王身死,商朝滅亡。如今在雲南永勝縣西南還有四五千戶約三萬人的「子」姓人家。

最後再來看看夏朝,夏朝起源於禹,而建立者卻是禹的兒子啟;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而禹,本姓姒,名文命,所以他真正的名字應該是姒文命才對。

姒姓乃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夏朝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後為商朝所滅。後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但由於姒姓後來分化成了許多個姓氏,所以分布在各地的姒姓不足兩千人。

再擴展一下,其實秦始皇並不是姓秦,而是嬴姓,趙氏,名政,所以又叫嬴政(或趙政),而時至今日,嬴姓人口,也就四千左右了。先秦時期,有姓那可是極為尊貴的,絕大多數人都是沒有姓氏的;但在漢之後,各種分化的姓氏崛起,導致上古八大姓逐漸的沒落,其中也就姜姓人口最多罷了,但這姜姓,有多少是真正上古八大姓中姜氏的後人呢?

相關焦點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
    ▼▼▼   以秦朝為分界線,秦朝以前的王朝,被稱之為先秦,關於先秦時期的歷史,我們如今能夠確認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再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則是不能稱之為王朝;而這三個王朝中,周朝相對來說更為世人所知一點;周朝皇帝的姓氏,在如今看來也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姓了,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也就是說,周皇室是姬姓
  • 姬姓作為「萬姓之祖」,為什麼現在姓姬的人卻很少?
    不僅如此,中國人還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的大多數人的祖先真的都是黃帝,這從我們的姓就可以看出,不過不是每一個中國人,而是大部分,大概是百家姓百分之八十二的樣子。那大家就奇怪了,黃帝到底姓什麼?中國的姓遠不止傳說中的百家,任何一個姓也佔不到中國的百分之八十二啊。
  • 商朝皇帝姓什麼?商朝皇帝姓氏
    商王室為子姓 商朝歷代國王(皇帝)簡介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
  • 中國最古老的上古八大姓,姓這些的都是大神,看看你是否也在其中
    有沒有發現一個特徵,那就是這些姓全都是女字旁的。這其實正是對我國社會起源的一個反映。 總所周知,中國封建社會是屬於父系社會、男權社會,但其實在原始時期,不論是中國還是世界各文明古國,都是母系社會,姓最早也是來源於此。「姓」這個字拆開來就是「女」跟「生」,意思是女子所生。
  • 中國人口最多的四大姓:第四個姓竟然出了92個皇帝
    劉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源自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劉姓最早形成於夏朝的後期,發祥地在今河南魯山縣。得姓始祖是「御龍氏」劉累。相傳劉累曾是夏朝的皇帝馴養龍。但由於飼養不善,養死了一條龍,劉累擔心會被治罪,就帶著家人悄悄躲到了魯縣這個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魯山縣一帶。後來,劉累的子孫就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稱為劉氏。
  • 中國最古老的姓,上古八大姓,看一下是否有你的姓
    於是姓氏的產生,標誌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係的婚姻制的現象,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主要裡程碑。姓顯現出現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改變,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進,因此會有自己的後人有群氏或父子兩代不相同氏。古往今來,華夏後代以姓氏為全家延續的標誌。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秦漢之後,姓氏合為一體。
  • 淺談中國古代的姓與氏
    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姓中都有一個「女」字,這是因為她們都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是各自部落的標誌。」代表了社會身份,而人的身份可不止一個,這讓我們在看歷史時,常常昏頭轉向,明明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愣是看成了多個人在互飆演技。
  • 孩子跟爸爸姓,還是跟媽媽姓,很重要嗎?
    天涯上還曾經因為有一個女孩提出孩子為什麼必須跟父親姓的問題而引起罵戰:能看出來,說必須跟父親姓的都是男的,提出反對意見的都是女生。跟誰姓的問題使許多家庭不得安寧,那么爸爸們理直氣壯孩子必須隨父姓的原因是什麼呢?
  • 有人姓淳于嗎?他和兩個常見的姓是同一個祖宗,看看是你的姓不
    我國文化其中的一個特色,那就是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光是漢族的姓氏之多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更不用說少數民族了。今天小編聊聊一個少見的姓氏,淳于。這個姓氏其實和另兩個常見的姓氏原本是一個姓,這其中有什麼淵源呢?淳于這個姓最早的時候其實是來自於姜姓。
  • 從上古八大姓看姓氏起源,有你的姓嗎?
    一般上古八姓是指姬、姜、姚、嬴、姒、妘、媯、姞,皆為女字旁。這些姓氏經過漫長的世襲與演變,尤其在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後,許多貴族以封地為姓,演變成了更多的姓氏。如今的大多數姓氏都是由此上古八姓演化而來的。到了一萬多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母系社會,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結束了遠古人茹毛飲血的歷史,被尊稱為「燧皇」,娶妻華胥氏。一日華胥氏到雷澤遊玩,踩了一個巨大的腳印,於是就有了身孕,生下了伏羲。伏羲是三皇之一,也是我國文獻記載最早的創世神,他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
  • 中國人口最多的兩大姓:一姓只出過一位皇帝,另一姓卻出了66位
    其中的李姓更是第一大姓,據考證每13個人中就有一個姓李的,所以有趣的是您的朋友或者交際圈的人一定有1位或多位是姓李的。 而「王」起源於皇帝的「姬」姓,人口數量也不遑多讓,也幾乎達到了13個人種就有一個是姓王的,同「李」姓一樣
  • 這個姓,在此省排名第一,曾出過兩個皇帝,一個皇帝不敢用自己姓
    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後來,到秦朝的時候,姓氏才合二為一。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百家姓中的一個姓,此姓為林姓。
  • 華夏第一姓氏,說出來沒人不服,可惜如今此姓少得可憐
    導語:華夏的姓氏是非常多的,從有姓氏開始到現在,產生過的姓氏,已經超過了兩萬個。在這麼多的姓氏中,如果要說華夏第一姓氏,很多人都想不到會是,如今的一個小姓。這個姓氏說出來沒有人會不服氣,可惜的是如今這個姓氏的後人,實在是少得可憐。
  • 中國人口最多的四大姓:第四姓出了92個皇帝,第三姓一個皇帝都沒出
    我國的姓氏起源於母系社會,那時我國一共有八個姓氏,而這八個姓氏分別為姬、姞、姒、姜、妘、媯、嬴、姚。不過直到北宋初期,我國才出現有關姓氏的書籍——《百家姓》。到了現在,李、王、張、劉這四個姓氏的人數是最多的。
  • 這個姓被稱為萬姓之王,你的姓可能也來自於他,說出來嚇一跳
    姬姓來源是人文始祖黃帝,也是周朝王族姓氏。「武王伐紂」勝利,周朝建立了和商朝不一樣的王朝。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分封。周武王把伐紂功臣和親族子弟分封到華夏大地。不管周武王分封的初衷是什麼,戰國後期,華夏文明已經基本覆蓋了人力所能達到的所有土地,所以說在那個時代,分封制是創舉,是開時代先河的。那麼,如今我們的姓氏,有多少是出自周朝的姬姓呢?戰國後期的戰國七雄,魏、燕、韓都是出自姬姓。
  • 錢文忠解讀「周」姓由來:部分來源出自「姬」姓
    周、吳、鄭、王這四個姓也不例外,作為非常古老的姓,四個姓都是名人輩出的。它們的最初都起源是哪裡?最早的得姓始祖是誰?又分別有著怎樣的精彩故事和不同凡響的歷史呢?  周姓是一個大姓,發源於西北的周姓,它是怎樣一步步遍布全國的呢?最為周姓人稱道的一文一武兩位祖先是誰呢?他們在歷史中上演了怎樣的傳奇故事?
  • 貴州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三姓曾名動朝野,第二姓出了60個皇帝
    貴州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第三姓曾名動朝野,第二姓出了60個皇帝文/侃侃史話人們都說貴州就像是一個美麗的天然大花園,這裡的山神奇秀麗,這裡的水千姿百態,還有數不清的美麗溶洞貴州不僅自然風光美麗,屬於貴州的歷史也十分的悠久,歷史上的貴州是一個移民大省,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漢族移民,漢族移民也影響了貴州姓氏文化的發展,使得貴州的姓氏逐漸多元化起來,發展到現在,在貴州省,不管是少數民族還是漢族,基本上所有人的姓氏都是漢姓。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貴州省人口最多的6個姓氏,不知你的姓氏知否在其中。
  • 周朝傳承了八百年,為何「姬」姓人口這麼少,原來是這個原因
    目前李姓人口有9500萬,劉姓人口有7000萬,這與兩個王朝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皇親國戚經濟條件優越利於繁衍後代的原因外,皇族賜姓也是姓氏人口增長的一大因素,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對待部下——你跟我打天下,你有功,那我就賜你姓李,我也不管你樂不樂意,反正你和你的後代從此都姓李。
  •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時代的「姓」和「氏」有何意義?
    春秋和戰國又有什麼不同呢?大家或許聽說過,春秋是個禮壞樂崩的時代,但事實上,戰國的崩壞程度比春秋嚴重許多。而導致崩壞程度大大增加的原因,就在於韓氏、趙氏、魏氏三個家族以臣子的身份把晉國給瓜分了,而這樣以下犯上的行為,居然被代表禮法秩序的周天子認可,正式進行了冊封。
  • 孔子不姓孔,孟子不姓孟,春秋時代的"姓"和"氏"有何意義?
    看到這邊,大家在恍然大悟的同時,可能又產生了新的疑問,那孔子的"孔"又代表什麼呢?我們在閱讀春秋時期的文獻時,會發現不少部首為"女"部的姓。比如周王室及大部分諸侯國國君都姓"姬",齊國國君姓"姜",秦國國君姓"嬴",越國國君姓"姒",一般認為這些姓很有可能原本與母系社會有關,後來轉變成父系社會仍然被繼續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