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頁內容雷同,包括標點和注釋都完全一樣!日前,四川大學副教授李小光涉嫌抄襲臺灣師範大學鄭倩琳碩士論文《戰國時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論》一事在網絡上引起轟動。事件會如何收場?到底誰抄了誰?昨日,川大正式公布處分決定:李小光學術抄襲屬實,開除其黨籍、公職,留用察看一年。昨日,成都晚報記者電話採訪了鄭倩琳,對於這個結果,她表示可以接受。
李小光抄襲事件
2003年6月,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鄭倩琳完成碩士學位論文《戰國時期道家之宇宙生成論》。
2009年5月,川大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小光副教授出版新書《中國先秦之信仰與宇宙論:以〈太一生水〉為中心的考察》,出版方為巴蜀書社。
2011年8月,臺灣大學哲學所博士班高君和去信告知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李小光新書第八章《從天地到宇宙:戰國時期道家諸子宇宙論思想檢討》幾乎將鄭倩琳的碩士論文一字不漏地複製下來。
2011年8月14日,鄭倩琳在上海某報上登載申明,自陳了被抄襲的始末。
2011年9月21日,川大公布對「李小光抄襲事件」的處分決定。
川大新聞網宣布處罰
李小光抄襲屬實 開除黨籍、公職
昨日上午9點56分,一篇名為《四川大學對「李小光抄襲事件」作出處分決定》的文章引爆了川大新聞網。該《決定》掛出後,短短一個小時,就有上千人點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川大相關負責人稱,李小光副研究員學術抄襲屬實,其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四川大學關於違反學術道德規範的處理規定》,其已被開除公職。
「經2名校內專家和1名校外專家認真鑑定,一致認定李小光抄襲屬實。對專家鑑定結果,李小光本人表示認可。」川大相關負責人稱,經校學術道德監督委員會和校務會研究決定,給予李小光如下處分:
1. 解除對李小光的副研究員聘用,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2. 給予李小光開除公職留用察看(察看期一年)的行政處分;3. 撤銷李小光已申報立項的2010年度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專項(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並追回撥款;4. 建議四川省社科聯撤銷李小光因《中國先秦之信仰與宇宙論:以〈太一生水〉為中心的考察》一書獲得的一切榮譽和獎項,並追回全部獎金。此外,給予李小光開除黨籍的黨內處分。
「李小光這次的性質比較惡劣,他大篇幅地用別人的東西,且重複的地方超過一萬多字,標點符號也不改,沒有註明這是別人的東西,這完全不是因為個人疏忽而造成。這在《四川大學關於違反學術道德規範的處理規定》中,是屬於嚴重等級的違規。」川大相關負責人說。
出版方:
該書已封存即刻下架
李小光學術抄襲被認定之後,市面上流通的《中國先秦之信仰與宇宙論:以〈太一生水〉為中心的考察》一書會被如何處理?昨日,記者聯繫到該書出版方巴蜀書社社長邱先生,邱先生表示,該書是出版社與川大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共同出版,屬於專業理論書籍,流通量較小,只在2009年5月印刷過一次,印數在兩千冊左右,「我們出版社絕不容忍抄襲,但因為是專業書籍,編輯甄別起來有難度,所以書還是印刷了。而早在糾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已經封存了庫裡的書,現在抄襲的事情被證實,我們會馬上把已上架的書下架。」
李小光其人
男,生於1971年,宗教學博士,副教授,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
當事雙方反應
抄襲方 李小光
電話關機不見人影
「他已經認可處分」
昨日下午2時,成都晚報記者來到了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然而,搜遍了整個文科綜合大樓也未見到李小光本人。而該所其餘的辦公室也大門緊閉,更有教職工一看到記者就敏感避開,稱:「我們不接受採訪,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隨後,記者又嘗試撥打李小光的電話,但其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我在開會,請直接找李小光本人……」還沒有講完一句話,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張欽就匆忙掛了電話。
川大社科所李處長透露,他也很久沒有看到李小光。但李小光已作出書面檢討書,並有意向臺灣師範大學鄭倩琳道歉,「上個星期處分結果就出來了,我們也正準備把相關信函發送給臺灣方面。對於鑑定結果和處分,李小光也認可。」
被抄襲方 鄭倩琳
處理結果可以接受
不希望開除對方教職
昨日下午,成都晚報記者聯繫上鄭倩琳念碩士時的導師陳麗桂教授,鄭倩琳現今仍在陳麗桂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我們要的只是一個公道。」鄭倩琳要的只是一個自己是被抄襲一方的論斷,而非實質性的補償。陳麗桂教授的觀點也正是鄭倩琳的觀點。昨日下午,鄭倩琳向成都晚報記者表示,「事情剛出來的時候,李先生說過一句話:不清楚誰抄誰。這話什麼意思?莫不是在說我才是抄襲者?我只是想正一個名。」
截至昨日下午5時,鄭倩琳還未接到任何正式的致歉信。不過,聽到川大已對此事作出處分的消息後,她似乎鬆了一口氣,「對於川大這個處分決定,我覺得還比較合理,也能夠接受。留用察看沒問題,要是一下開除李先生的教職,不讓他教書的話,我會覺得那也太過了。現在真相水落石出,我也不想再和李先生再有瓜葛,無論是打電話道歉還是信函致歉,我都不希望碰到,我希望今後的生活能不受打擾。」
國內名人觀點
方舟子:抄襲案例少有處罰老師一直關注此事的國內「學術打假第一人」方舟子昨日在獲悉了川大對李小光的處分決定後認為,這樣的案例「在全國都比較少見」。「國內高校學術抄襲行為的案例中,對老師的處罰很少。」方舟子說。對於李小光「抄襲門」被雙開的處罰,他十分認同。「本來就應該這樣處罰,他這次的性質比較惡劣。抄什麼的不行,非要抄一個研究生的作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國內教授的水平還不如一個研究生。」方舟子建議,為了預防學術造假,應該加大處罰力度。他認為只有嚴懲,才能起到威懾作用。
各方聲音
學生反應:不能接受這樣的老師昨日,成都晚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十多名川大學子,對於「抄襲門」,他們均表示:不能接受。「我無法接受這樣的老師,為人師表,怎麼能做出學術造假的事情?」川大一大三本科學生說。「學術上的東西研究來研究去,多多少少會有重複的地方。但你也不能大篇幅抄襲,至少要去吸收轉化後,再去創新,要有自己的東西。做人也要誠實守信,他這樣做老師,怎麼能去教學生呢。」川大輕紡學院一名大三學生說。
川大教授:學術上犯錯
讓他在學術上受罰
「學術抄襲是全世界的問題,而在國內,近五年間的學術抄襲是愈演愈烈。相較很多學校對此類事件不了了之的處理態度,川大這次處理得比較堅決,態度也很鮮明。」昨晚,四川大學新聞系主任張小元教授在接受成都晚報記者採訪時說。但他隨時又補充道:「西方有句話,讓凱撒的歸凱撒,讓上帝的歸上帝。放在這兒意思就是,在學術上犯錯,就讓他在學術上受罰,而不是讓他在行政上受罰。行政不該幹涉學術。」
(責任編輯:UN600)